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整理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整理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整理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市场范畴P4 :(4层意思)

1、对市场的认识应随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而变化

2、市场的实质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3、从现代市场经济出发理解市场(选:市场=消费者<顾客>+购买力+欲望<需求>)

4、产消市场的出现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2、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

单市场营销职能的核心:市场交换

交换中,市场营销履行的职能(能克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系列的障碍):空间、时间、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差异、商品所有权让渡的障碍

3、国际市场营销学和国际贸易学的比较P8:

4、国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P8:简

1、国际市场容量大,竞争激烈

2、经营复杂

3、手段多变

4、风险大

5、难度大

5、国际市场营销的形成与发展P10:单(注意时间、重点)

1、出口营销阶段20世纪60年代(2战前)

2、跨国国际营销阶段20世纪70年代(第3次科技革命)

3、全球营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全球营销观念:当今的技术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突破国家的界限,通过对技术、资源、资金、人才的国际比较,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采取投资、生产、合作等方式,产出最完整的产品去满足世界市场各国消费者的需要

根据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开发与生产“国际综合性产品”

全球营销已成为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的基本趋势

6、国际贸易(名):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商品或劳务的进口和出口是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

7、国际贸易发展状况P11: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各国之间贸易依赖相互加强

3、国际贸易结构多元化

8、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论

1、生产国际化

2、国际贸易重要性空前增长

3、生活与消费方式趋同化

4、世界无形商品贸易越显重要

5、生产经营跨国公司化

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7、世界各国经济差距扩大

8、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9、世界市场分类及特点:(单)

按地理位置分类:欧洲市场、北美洲市场……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GDP):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按国际经济联盟分类:东盟自由贸易区

10、企业国际化经营:

1、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

2、商品国际化(含义有2):⑴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⑵商品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地位

3、技术国际化

4、服务国际化

5、资本国际化

11、P27-28 单选:

市场营销学最早出现于美国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是交换

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约翰·麦克基提出市场营销观念,以目标顾客及需要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

1960年尤金·麦卡锡的《基础市场营销学》,提出了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4P: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1956年温德尔·斯密提出市场细分化思想,核心是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性

第二章

国际市场营销的本质是在国际环境中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和规律(调动可控要素去适应不可控因素的变化)

不可控因素分为: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环境方面因素

国际市场经济环境:P35-52

一、国际或地区市场容量:

1、人口:人口总量、增长、分布

2、收入: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布状况

3、经济发展水平:自给自足经济、原料出口经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经济国家

二、国家或地区经济特征简8点

1、自然资源

2、地形

3、气候(单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国际营销者的产品决策<首先是品种决策>)

4、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信条件)

5、商业基础服务能力(金融机构,销售网点)

6、城市化程度(⑴收入与消费形态⑵分销渠道的网布状况⑶交通的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化常以城市人口百分比来表示

7、通货膨胀率(反映金融政策的综合指标)

8、外国投资状况

三、国际主要经济联盟组织及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联盟组织: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或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EC 1957年成立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联盟LAFTA与拉美一体化联盟LAIA

安第斯共同市场ANCOM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

四、国际经济联盟组织对市场营销的重大影响案

各种国际经济联盟实质上是一种跨国市场

1、创造了新的营销机会

2、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3、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

4、改变了市场壁垒的结构

国际市场文化环境P52-60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反作用于物质文化

国际营销人员对物质文化的评估:1、经济基础设施的状况2、财务基本条件3、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能力与水平4、行业中劳动密集程度

二、语言英语成为主要语种

三、教育营销人员关心的主要原因:1、人们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2、人们的受教育状况决定了当地人力资源的基础水平3、教育水平是在当地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

单教育水平低的国家,对精密高级设备的使用、维护都较困难,人们有消费较简易设备的倾向

四、宗教考虑其影响的原因:1、宗教节假日往往造成季节性消费浪潮2、宗教禁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3、宗教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市场细分化的重要依据

五、价值观与态度简:时间观念、对变革的态度、财富观、风险意识(经济、安全、声誉风险)、习俗

六、社会组织

国际市场政治环境P62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管理者(制定经济政策、法律限制)、参与者

政治环境稳定性:政权的更迭率、文化的分裂(不稳定指标)

政治风险:P63

单1、没收(政府将外国投资无偿收归己有)

征用(政府将外国投资收归己有,给于一定形式补偿)

国有化(外国投资没收或征用之后由政府经营,政府拥有所有权,一般针对行业,不只针对一家公司)

案简单2、涉外经贸管制:⑴外汇管制⑵进口限制⑶税收管制⑷价格管制⑸劳工问题

GATT:关税与贸税总协定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市场法律环境P67

与国际营销有关的国内法律简多

1、出口控制:出口国控制、出口产品控制、出口价格控制

2、外汇管理

3、反托拉斯法

国际营销面对的国外法律体系P72

单解决国际贸易法律纠纷,首先要确定管辖权,其次要确定按什么法律解决问题

单国外法系:

成文法(源于罗马法制,以法典为第一法律渊源;先注册商标为所有者)

习惯法(不成文法,源于美国的普通法,以传统导向为主,重视习惯和案例;先使用商标为所有者)

国际商业纠纷的解决简案P74-76

途径有3:友好协商、诉讼、仲裁

诉讼:1、以制定合同所在地的法律为依据(未写明以何地法律为准时通用)2、以合同履行所在地的法律为依据//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国际营销者应在制定合同时应写明裁决方式,若非绝对必要,尽量避免这一方式,原因:诉讼时间延误较长,造成重大成本负担

仲裁: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在发生纠纷时,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给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必须依照执行。优点:程序简便,费用少,处理及时,气氛较好,具有一定法律效果

第三章

1、信息P80:以任何方式所取得的知识//定义,内涵2点:1、信息是知识

2、信息是从外界取得的,采用任何方式则不拘限

资料:也称数据/潜在信息,是指事实的若干片断,以观察记录的形式出现,并不能影响人的行为

2、信息的特征P81:简多单

1、知识性:获得信息减少了对客观事物的不了解、不明确、不肯定的程度

2、扩延性:信息不仅可以一个人掌握,还可以多人共享,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卫星系统、电视电话等不断扩大,使多数人掌握

3、继承性:人们在改造世界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不仅可以搜集储存,还可供他人继承、应用和发展

4、反馈功能:输出后与实际情况比较再输送回来,调整未来行动。信息反馈是用来控制一个系统的重要方法

5、创新性:人类改造世界是不断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这漫长过程中,产生大量新的信息,它促进了社会进步,反之则促进信息的发展

6、时效性:虽然不易磨损,但是容易过时。变化越快,时效越强

3、国际市场信息系统分4个系统P83-84:

*1、内部记录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分系统/包括企业订货、销售量、生产量、价格、存货、应收应付账款等记录

2、市场情报系统:将外部信息汇报给负责人

*3、国际市场研究:对一些特定问题和机会进行缜密研究,范围很宽

*4、市场运筹学系统:也称市场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协助营销部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4、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4个基本模块: P84 前2是销售业务模块;后2是分析研究(决策性模块)

1、订货和顾客服务模块(负责处理订货)

2、分配模块(负责货物发送、运输)

3、销售模块(负责分析市场销售状况)

4、营销研究模块(负责研究营销效果、预测市场)

5、市场信息系统的6职能:P85

1、集中

2、处理

3、分析

4、储存与检索

5、评价

6、传送

6、跨国公司的市场信息系统与一般的市场信息系统不同之处P86

1、范围不同,跨包括了许多国家

2、层次不同,国别层次/全球层次

7、国际营销的决策及所需信息的归纳:P87 常考

1、决策:进入国际市场?还是继续保持国内市场?

所需信息:世界市场的需要,企业的潜力,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和国内市场机遇的比较

2、决策:进入哪种市场?

所需信息:根据市场潜力大小将世界各市场进行排队,当地竞争情况与政治现状

3、决策:如何进入目标市场?

所需信息: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堡垒,运输费用,当地的竞争,政府要求,政治稳定性

4、决策:在目标市场内如何营销?

所需信息:各目标市场的购买者行为,竞争实践,分销渠道,促销媒介与应用情况,本公司在该市场和其他市场的经验

8、国际市场调研所需信息分3类:

1、关于国别、地区或某一市场的一般信息

2、用于解决某项特定营销问题的专题信息(如广告宣传、定价、分销渠道、产品开发)

3、通过分析某国(地区)或某市场的社会、经济、消费趋势,预测未来市场需求

9、市场研究的类型:4种多单

1、探索性研究:为明确市场机会或某一问题的性质、情况、原因

2、描述性研究:用来如实反映市场经营状况

3、因果性研究: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因变量和自变量因果关系

4、预测性研究:取得历史的现状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估计未来一定时间内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10、国际市场调研的步骤:

1、确定课题与目标

2、确定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来源

3、从第二手资料收集信息

4、现场调查——一手资料的收集

5、资料整理与分析,并作出总结

11、二手资料的来源、作用、问题:P90-93 简

来源:1、国际组织发行资料2、地区性组织发行的资料3、各国政府发行的资料4、其他国外机构5、中国资料

作用:1、为现场研究提供准备2、代替现场调研3、弥补现场研究之不足

问题:1、许多市场地区缺乏详细信息2、有些资料的可靠性差3、资料的可比性和及时性差4、资料的汇总与发表也存在问题

12、一手资料的搜集

市场调查方法: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1、询问法:费用高,对人员要求高

⑴访问法优:能获得准确具体的情报缺:费用太大,费时

⑵电话调查法优:费用低,迅速及时缺:不能详细说明提问意图

⑶邮寄调查法适合居处分散的对象优:可使被访问人有充分时间考虑作答缺:被访问人的答复往往肤浅,缺乏代表性

2、观察法只适合探索问题,不直接向调查对象提问,由调查人通过亲自观看或用仪器进行记录的方法优:观察实际行为,不是口传缺:只能观察明显行为,不能看出行为动机(调查法

为主,观察法为辅)

3、实验法将自变因素予以控制,用以测量因变数的变化与影响(实验室实施、现场实验)

13、抽样P97-100(非概率/非随机、概率/随机)

非概率优:时效快,易于选择样本,可减少调查费用缺:准确性往往较差

概率: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随机抽样:能提高样体的代表性3、分群抽样/分区抽样

14、市场调查中的障碍P101

1、对外国人的不信任感

2、妇女地位问题

3、家庭结构

4、社会传统和心理因素问题

15、国际市场需求估测(方法)P103 简

1、多因素指标法

2、类推法资料缺乏时用(横切面类推法、时间系列法)

3、比较分析法

4、回归分析法y=a+bx

5、时间序列分析法(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形趋势法)

第四章

1、国际营销战略的基本类型(P111—112)

1)国际化程度。(此点注意出论述)

从国际化程度不同区分,国际经营战略有三种基本方案:

A.国际化营销战略(此点注意出单选)。目标是进入国际市场;本国中心主义的企业将国

内营销放在第一位,而将国际营销放在第二位;目的是为了处理国内的剩余产品。

B.多国化营销战略。目标是占据多个不同的国外市场,营销重心多元化。

C.全球化营销战略(此点注意出单选)。也称为国际营销的全球中心主义,此类企业将若

干地区或者整个世界当做市场,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更强调一体化

2)市场扩展与定位。四种基本战略:

A.集中化战略

B.区域集中化战略

C.市场集中化战略(此点注意出单选)。以保持现有细分市场而不断进入新的国家或地区市场

为特点,是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种过渡。

D.多元化战略(此点注意出单选)。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典型国际营销战略。

3)竞争战略。(此点注意出单、多选)三种:产品竞争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战略。

2、国际市场营销规划:

1)名词:是一个确定营销战略方案并对该方案予以执行和实施控制的过程。

2)步骤:A、环境分析;B、确定目标;C、确定营销战略与目标市场;D、确定财务预算;E、市场营销组合的确定与管理;F、评价与控制。

3、市场细分(选择)

此概念由文德尔·史密斯教授于5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

市场细分的基础是顾客需求的差异性理论

4、国际市场宏观细分标准(单选)

最常用:地理标准。其它: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

5、国际市场微观细分标准(单选)

1)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家族规模、职业、教育、种族、宗教等。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阶层、家庭生命周期、收入等。

3)地理因素:南方、北方、城市、农村、平原、山区、沿海、内地等。

4)心理因素:性别、生活方式、对产品和企业的态度等。

5)行为因素:追求的利益、对品牌的偏好、购买频率、消费模式、对企业营销组合的敏感程

度等。

6、工业品市场细分的标准:用户地理位置;用户性质和行业类别;用户规模。

7、对营销有意义的细分子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多选)

可衡量性;可接近性;足量性;可实施性。

8、目标营销策略选择。

1)无差异性营销策略。优点:通过大批生产和标准化的营销活动,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

2)差异性营销策略。优点: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额。缺点:生产成本和营销

成本增加。

3)集中性营销策略。优点:可降低成本。缺点:放弃了其它市场机会。

9、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目标、任务、资源、政策。

10、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1)出口打入模式(注意单选):间接出口、直接代理商/经销商、直接分公司/子公司、其他。2)合同打入模式(注意多选):许可证贸易、特许、技术转让、劳务合作、管理合同、工程/“交钥匙“合同、合同制造、合同生产协议、其他。

3)投资打入模式:独资经营/新建、独资经营/兼并、合资经营/新建或兼并、其他。

11、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选择:A、国际市场营销计划(4P上作出决策)B、国际市场打入模式决策。

第五章

1、整体产品概念中的产品由三个层次构成:产品核心层、产品的有形特征层、产品的附加利益层。

2、新产品分类:

A、企业型新产品:改进产品、变形产品、多样化产品。现有产品(不能视为新产品)。

B、市场型新产品:原产品发生了新的变化产品;与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目前可得到的产品(不是新产品)

C、技术型新产品。

D、宏观控制型新产品。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论述)

概念:任何一项成功的产品都会经历一个从新颖到衰退的过程,即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这一过程就叫产品生命周期。

一般包括四个阶段:(1)投入期。基本特征是销量低且增长缓慢。(2)成长期。销量迅速增长,企业开始盈利。(3)成熟期。产品在市场上普及并逐渐达到饱和,销售量趋于稳定。竞争的重点在价格、质量和销售服务等方面。(4)衰退期。产品性能更加完美的新产品逐步取代现有产品,销量下降。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阶段:(1)产品投入期(新产品阶段)。创新国通过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并引

入本国市场,产品尚未定型,技术还不完善,竞争对手没有出现,在本国生产是最佳选择。(2)产品成长期。技术日臻完善,产量扩大,创新国的出口量亦日渐扩大。(3)产品成熟期。创新企业面临两种选择:A、任凭竞争对手抢占新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退避;B、对外投资,通过在国外的直接生产和销售的方式,保持其在国外市场的份额,从而进行更有力的竞争。(4)产品衰退期。产品在创新国由于机会成本等原因导致的生产量上的衰退,而非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

4、产品组合

概念(注意单选):

产品项目:任何一个能与其他产品相区分的产品(指在产品目录中能单独列出的产品),都算一个产品项目。

产品线:一组相似或相近的产品项目,构成企业的产品线。

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项目和产品线的总称。

产品组合广度:指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线数目。

产品组合深度:指各产品线中产品项目的数目的平均数。

产品组合一致性:指企业产品组合中各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目标市场、分销渠道、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度。

5、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名词、论述)

概念:这是一种以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为基础,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地位来合理改善产品组合的方法,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创造。

图及解释:(见书P140)

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企业产品组合时,首先,应将各产品项目(或产品线)按坐标要求转入矩阵中相应的位置。其次,通过各项目的比较,有助于确定重点产品,规划产品线扩充的方向,制定扶优汰劣的计划。第三,利用该矩阵把握产品市场营销状况的变化趋势。

6、产品差异化与多样化(论述)

概念:

产品差异化:相对于产品标准化,企业生产出本行业中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特产品,形成独家经营的市场。

产品多样化:相对产品专业化。指企业按比较完整的产品线组织生产和营销。

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时,可以从下述方面着手:(1)改变产品赋予消费者的期望。(2)扩大产品赋予消费者的期望。

常见的产品多样化策略有以下几类(注意多选和简答):

(1)同心多样化。特征(简选):A、为新产品开发办公室了基本方向,便于利用现有的生产设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B、组织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过程相对简单。C、市场开拓方面能利用现存渠道和环节。

(2)纵向一体化(注意单选)。企业以核心产品为基础,向前或向后方向扩展生产经营范围的策略。向前发展称为向前一体化,如开发相关新产品,不锈钢生产商生产不锈钢制品;向后发展称为向后一体化,企业开发生产其核心产品所需的基本原材料。如钢铁企业投资于矿石开采。(3)复合多样化。要求企业不断开发和增加与现有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

7、新产品开发的基本程序。(简答)

(1)新产品战略。(2)新产品组织。(3)新产品构思。(4)新产品评价。(5)新产品的产业化。

8、新产品战略的一般模式。(注意单选)

(1)保持地位战略,也叫维持战略、防御战略、适应战略等。

(2)革新战略,进攻战略,领先战略。

(3)冒险战略,首创或创业战略。

9、新产品开发模式。(多选、简答)

(1)消费者驱动模式。(2)竞争驱动模式。(3)技术驱动模式。

10、国际产品市场进入模式。(单、多选)

(1)国际市场的产品—市场矩阵。

(2)市场渗透型的模式。基点“现有产品—现有市场—国际市场”,开始迈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这一模式作出发点。

(3)产品开发型模式。基本思路“新产品—现有需求—国际市场”

(4)市场开发型模式。基本格局“现有产品—新需求—国际市场(新需求)”

(5)多种经营型模式。“新产品—新需求—国际市场”,表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走向成熟和成功。

11、国际产品营销战略。(简答)

从产品角度考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可以有现产品直接扩展到国际市场(产品扩展),改进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产品适应)和产品创新三种方式。

就促销方式而言,也有现促销方式直接引入国际市场(促销扩展),改进促销方式去适应国际市场(促销适应),以及发展新的促销方式三种选择。

(1)战略一:产品扩展—促销扩展

优点:应用成本低廉。缺点:对大多数消费品来说是不适用的。因此,尽管不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产品及其促销方式,但对产品包装或装饰作一定的修改还是必要的。

(2)战略二:产品扩展—促销适应

不要求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改变产品,但为更好地实现营销目标,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殊情况而修改促销方式,它仍是一项低成本战略。

(3)战略三:产品适应—促销扩展

如果国际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所在国相似或相近,而物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时,企业就应选择该战略。

(4)战略四:产品适应—促销适应

目标市场的物质背景与社会文化环境都与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所在国大不相同时,此战略大有用武之地,但因其涉及到生产制造和促销两个系统的改变,故成本较高,在采用之前应当认真进行经济分析。

(5)战略五:产品创新

如果企业现有产品与准备进入的国际目标市场的需要不相适应,或者现产品的价格与目标市场的购买力不相适应,企业就应创造全新的产品,使之与目标市场相适应。

12、商标决策和注意事项。

商标决策:(1)要不要商标。(2)谁来制定商标。(3)商标产品质量的决策。(4)统一商标或分散商标。(5)扩大商标决策。(6)关于复数商标的决策。(复数商标指企业为相互竞争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商标)

注意事项:

(1)商标应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传播和记忆,便于联想和区别。

(2)商标设计要符合商标法和社会公德。

(3)商标要尊重目标市场的民情风俗,出口产品的商标设计应特别请注意是否适应进口国的文化传统和背景。

(4)有特色的商标一般应通过注册获得保护。

13、包装的功能。(简答、单选)

(1)保护产品。此为原始功能。(2)提供方便。(3)美化产品。(4)推销产品。

14、企业在选择服务水平时,主要应考虑两个问题。

(1)服务水平的适应性。即实际服务水平的高低与顾客期望的水平相适应。

(2)服务水平的经济性。高水平的服务一般都会使企业增大服务成本。

第六章

1、何为“技术”。(名词)

指制造一种产品、采用一种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所涉及的系列知识;这种知识可能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型式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上,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

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A、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B、有关运用一项生产工艺的系统知识;C、有关一种专门服务的系统知识。

2、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

技术转移是技术的传播和交流。现代技术转移可以划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方式。

技术贸易包括各种形式的:(1)工业产权的许可交易;(2)提供专有技术的各种协议;(3)提供工程设计;(4)设备安装、技术协助和技术咨询服务;(5)交钥匙协定;(6)国际工程承包;(7)合作生产和合作研究等。

技术贸易的技术可分为(选择):

(1)工业产权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权)

(2)非工业产权技术。(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技术示范和具体指导等)(3)与上述两类技术有关的专门服务。

3、技术贸易的特点。

(1)技术贸易是在技术所有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发生的。

(2)技术商品可以进行多次转让交易。

(3)技术贸易的当事双方通常是“同行”。

(4)技术贸易谈判所涉及的内容更复杂和广泛。

(5)技术贸易是当事双方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

(6)技术贸易的当事者无重复购买和销售的行为。

4、国际间的技术市场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活动的作用。

(1)国际技术市场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加快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2)国际技术市场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有形商品交换的发展。

(3)国际技术市场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改善和加强竞争能力。

(4)国际技术市场对国际商品贸易的格局和流向会产生重大影响。

5、许可贸易是交易双方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它是技术贸易最主要的形式。(单选)

6、许可协议的内容。(选择)

(1)协议双方的名称、法定地址、签约地点,以及双方订阅该项合同的目的和愿望等。

(2)对许可协议中反复使用的名词、术语和含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避免双方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法律上有不同的解释。

(3)许可协议的范围。A、提供的技术的具体内容;B、技术使用的领域;C、产品制造、使用或销售的地区等。

(4)关于专利和商标的专门条款。专利批准时间、批准机关、专利编号、专利的范围、保护地区和有效期等。

(5)价格条款。规定计算方法、合同的金额、使用的货币等。

(6)支付条款。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等。

(7)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条款。

(8)技术资料交会,侵犯权利和保密条款。

(9)税务条款。

(10)不可抗力条款

(11)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合同适用法律。

(12)合同生效与其他。

7、许可协议的类型。(简答)

(1)独占许可协议。

(2)排他许可协议。

(3)普通许可协议。

(4)可转让许可协议。

(5)交叉许可协议。

8、交钥匙合同(名词)

由设计合同、许可合同、土木工程合同以及机械工程合同等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9、补偿贸易的主要特点。(简答、选择)

(1)补偿贸易具有易贸易的性质。即受让方用其产品或其他商品去换取出让方的技术和机器设备。

(2)补偿贸易具有延期付款的性质。

10、补偿贸易的分类(简答、选择)

(1)直接补偿。即产品返销,受让方直接用引进设备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去偿付出让方的技术和设备费用。

(2)间接补偿。即综合补偿,设备和技术的出让方按达成的协议在一定时期内接受对方一定数量的商品作为补偿,但这些商品并非该供方提供的设备所直接生产的,即用间接的产品来偿付设备、技术的价款。

(3)部分补偿方式。技术受让方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价款,部分以直接或间接产品偿还,部分以现汇或贷款偿还。

11、特许专营(名词)

一般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方法或经验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此收取特许使用费的交易合作形式。

12、特许专营协议分类。

(1)特许经营产品销售。(2)特许经营某种或某些服务项目。(3)综合性特许经营。

13、技术生命周期阶段。

(1)创新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14、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转让策略。(简答、论述)

(1)在技术创新阶段,无论哪种条件的企业和技术开发者一般都不宜转让技术。

(2)在技术成长阶段,具有不同技术应用和控制实力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转让策略。

(3)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技术,一般的企业都愿意对外进行技术转让。

(4)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技术,各种企业都采取迅速转让技术的策略。

15、各国政府对国际技术转让进行管理的主要制度性和政策性措施可以分为:保护、管制、引导和鼓励三方面。(多选)

16、技术商品价格构成。(多选、简答)

(1)直接转让费用。

(2)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补偿价值。

(3)市场机会损失的补偿价值。

(4)技术转让税负。

17、在国际技术转让的实践中,技术商品的具体计价方法同支付方式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比较主要的有三种:(1)统包价格。A化整为零;B总价整报。(2)提成价格。A提成基础;B 提成率;C提成期限。(3)固定与提成相结合的价格。这是目前国际技术转让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计价方法。(注意单选)

第七章国际服务市场营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企业从事服务市场营销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国际服务市场概述

服务泛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形式来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

1900年我国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上签字。

由于服务贸易提供的是非实物形态的某种特殊使用价值,又可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贸易的特点:

①.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服务商品的交换过程,既是生产过程又是消费过程。

有形提供、无形消费——工程承包

无形提供、有形消费——咨询服务

有形提供、有形消费——邮电服务

一次提供、多次消费——个人服务

②.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转移分离。

③.提供活劳动与货币的交换。

国际服务市场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国际服务市场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

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服务业国际化基础

4)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

国际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服务市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在服务市场营销中占据主导地位。

3、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项目全面增长(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项目主要有:其他私人服务和收

入、旅游业、航运业、港口服务业、乘客服务)

4、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中国国际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1)国际服务业已奠定初步基础。(我国国际服务业形成一定规模的有:旅游业、对外承包

工程和劳务合作、银行和保险业、远洋运输、专业性服务。)

2)国内服务市场更加开放。(在金融业,1992年我国政府决定在广州、福州、宁波、南

京、青岛、大连等7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

3)服务业不发达,结构不平衡,缺乏竞争能力。(我国国际服务业的项目仍多属于劳动密

集型服务,创汇金额低。)

第二节国际服务市场营销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两种义务:一种是一般性义务,一种是具体承诺的义务。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①.最惠国待遇原则(各缔约方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他方服务和服务者以不低于其给予

其他国家相似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②.透明度原则(若缔约国的法律有所变化或立新法,应至少每年一次通知缔约国。)

③.市场准入原则(市场准入条款的限制措施,主要包括数量限制、法律实体形式限制和

对外资份额的限制。)

④.承认原则

⑤.国民待遇原则(如果形式相同或不相同的待遇,但改变了竞争条件,使其有利于国内

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就会被认为是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同最惠国待遇一样,包括了服务和服务提供者。)

⑥.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原则

关贸总协定(GATT)和最惠国待遇(GATS)的区别:

1、GATT中的最惠国待遇指给予其他缔约方的产品,而不给予生产者。

2、GATS的最惠国待遇,不但给予服务,而且给予服务提供者

从我国实际出发,近期可开拓以下目标市场:

1、国际旅游市场

2、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市场(劳务输出形式:承包劳务、合同劳务、融资劳务、境

内劳务)

3、专业性服务市场(如卫星发射技术、针灸、按摩、推拿、气功、餐饮业、中国菜系)

4、海洋运输服务市场

5、其他国际服务市场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第八章跨国公司经营

第一节跨国公司经营概述

最早提出跨国公司概念的是美国的莱里恩瑟尔。

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跨国公司出现于19世纪中期。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1、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经营手段(发展对国外的直接投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其生产

经营活动,是跨国公司与传统国内公司相区别的最根本特征。)

2、经营组织地域配置的分散性

3、经营环境的跨体制性

4、公司内部文件的多样性

5、内部贸易与外部贸易的并存(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由母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

置具有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的子公司所引起的。)

我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1、从当代国际经济环境方面看:

①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式。

②当代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地区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④服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利益看:

①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吸取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

③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吸取和利用世界资源。

④有利于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⑤有利于国家增加外汇收入。

3、从企业本身的经营发展来看:

①有利于企业扩展市场空间。

②有利于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取得经营资源。

③有利于企业发现和捕捉新的经营机会。

④有利于企业提高综合经营效率。

第二节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有:市场竞争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全球融资战略

跨国公司市场竞争战略:

1)市场领导者战略。目标:竭力保持领导者地位。

战略途径:扩大总需求量或市场规模、维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市场挑战者战略。基本目标:是寻求导致更大营利能力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进攻目标:进攻领导者企业、进攻与自己规模实力相当的企业、进攻小规模地区性企业。

战略方法:创新战略、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空缺位战略、兼并战略。

3)市场追随者战略。(这是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中等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常采用的

战略。)

4)市场后起者战略。主要特征:避实就虚、长期周旋、渐进式发展。

战略方式:游击进攻、迂回进攻、蚕食战略、渗透战略。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1)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目标: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成本寻求型、机会寻求型

2)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环境选择:可以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又称为投资的“硬环境”,它由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结构等组成。

社会环境:又称为投资的“软环境”,它指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人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选择:有两种收购和创建。

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直接购买现有企业的股权而接管该企业。

创建:是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企业。

收购的优点(创建的缺点):

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其他因素:

①.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

②.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经验

③.东道国的限制政策

④.东道国的工业化程度。

跨国公司融资战略目标:

①.融资成本最低化。主要有三种策略原则:避免或减少纳税、尽量利用各种补贴贷

款和争取东道国当地信贷配额。

②.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至少要承担两种经营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融资来源主要有:

1)公司内部资金融通

2)东道国融资

3)第三国及多国融资

4)国际资金市场贷款

5)国际经济组织贷款

市场领导者的营销战略:

1)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战略

2)相对稳定化的价格策略

3)专业化和高控制度的销售渠道策略

4)标准化的促销策略

市场挑战者的营销策略:

a)产品差异化和创新策略

b)渗透式的竞争定价策略

c)销售渠道和促销创新策略。

市场追随者的营销策略:

①.在产品上实行模仿和集中化发展的策略

②.在定价上实行“随行就市”的策略

③.十分重视市场细分化

市场后起者的营销策略:

1)拳头产品策略

2)目标市场集中化策略

3)借用和创建并举的销售渠道策略

4)创立形象的促销和公关策略

决定和影响跨国公司发展内部化贸易的主要因素:

1)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2)利用资源禀赋优势,保证中间产品的低成本供给。

3)保护技术秘密,巩固竞争优势。

4)有利于调整经营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实现竞争战略目标。

转移价格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含义:转移价格是指同一跨国公司组织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或分公司彼此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2、特点:它不由交易双方按市场供需善和独立竞争原则确定,而是根据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由总公司特定管理部门以行政方式确定。

3、作用:①、逃避税收,使整个公司纳税最小化。

②、避免或减少各种经济及政治风险。

③、实行经营资源的全球调整,支持子公司争夺市场,加强其竞争能力。

④、在合资经营条件下,保证本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

1)定价基础选择:一种是以内在成本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外部市场价格为基础。

2)定价水平选择:可分为两种情况:低转移定价和高转移定价。

第九章国际市场定价策略

第一节国际市场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的统一。

在商品价格构成要素中,成本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可用“边际效用“价值衡量,商品价格就是”边际效用“价格。

第二节国际市场定价目标与程序

企业利润目标通常用投资报酬率来表示。

投资报酬率=(总投资额/投资回收年限)/总投资额×100%

市场渗透的定价目标,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定价程序:选择定价目标、测定需求、预测成本、分析竞争者的反应、选择定价方法、确定最佳价格

国际市场商品的单价,一般包括(以每吨100美元,CIF纽约。US$ 100per S/T CIF New York 为例):

①.计价货币名称(US$)

②.计量单位(100per)

③.单位价格金额(S/T)

④.价格术语(CIF New York)

国际商品价格术语,按卖方责任逐步增加为序分类:

1、E组术语:EXW(工厂交货)

2、F组术语:FCA(货交承运人)

FAS(船边交货)

FOB(船上交货)

3、C组术语:CFR(成本加运费)

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

CPT(运费付至)

CIP(运费保险付至)

4、D组术语:DAF(边境交货)

DES(目的港船上交货)

DEQ(目的港码头交货)

DDU(未完税交货)

DDP(完税后交货)

第三节国际市场定价方法和策略

一、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它是在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目标利润,确定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加成率)

优点:计算简单,有利于补偿生产耗资,保证获得预期的利润。

缺点:忽视供求变化价格的影响,以企业成本为基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2)边际成本定价法

盈亏平衡点销量(Q)=总固定成本(FC)/(产品单价(P)-单位产品变动成本(A VC)

目标销量(Q′)=FC+目标利润(∏)/P-A VC,式中P-A VC=边际贡献。

总收入=总成本时,不亏不盈。

总收入﹥总成本时,盈利。

总收入﹤总成本时,亏损。

①.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根据单位平均成本的变化。

②.盈亏平衡定价法,也叫保本定价法。

盈亏平衡点价格=总固定成本/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③.目标利润定价法,也叫收益率定价法。

目标利润下单位产品价格=(总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目标利润)/销售量

④.边际贡献定价法,即企业只着眼于计算变动成本。只要产品定价高于(或等于)单位

变动成本,即有边际贡献,对抵偿固定成本有益处,都是可以接受的价格。

二、需求导向定价

1)需求弹性定价法

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

ED=-{(△Q/Q)/ (△P/P)}

ED﹥1时,需求量增加,销售收入增加。

ED﹤1时,需求量增加,销售收入减少。

ED=1时,不变。此为弹性需求定价的临界点。

2)最优价格定价法:

MR(边际收入)﹥MC(边际成本)时,利润增加。

MR(边际收入)﹤MC(边际成本)时,增加销售量减少利润。

MR(边际收入)=MC(边际成本)时,获取最大利润。

三、市场导向定价

1)薄利多销定价法

2)随行就市定价法

3)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法

4)差别对待定价法

5)竞争投标定价法(定价过程:招标——投标——开标)

四、心理导向定价

1)声望定价法或期望价值定价

2)整数定价法

3)尾数定价法

第十章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第一节国际市场促销概述

一、国际市场促销的性质与作用(论述)P304

促销是促进销售的简称。如果企业面对的是国外市场,信息传递和说服的对象是国外消费者,这些活动就成为国际市场促销活动。国际促销与国内促销在其构成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1)促销的对象不同;(2)面临的营销环境不同;(3)在传播渠道及费用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点。

1、国际促销的性质:(1)促销是信息的沟通。销售过程既是商流、物流,也是信息流。而且

首先是信息流。促销活动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过程由六个部分组成:(单选)

信息源――企业准备向外传播的信息;

编码――把信息转换成便于抽接收者传播的有效符号(如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

信息渠道――包括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机构、推销员等;

解码――接收与对信息的理解过程;

终点――接收信息后的消费行动;

反馈――信息源从接收方了解所传递信息的效果,以便评价传播过程是否理想,决定是否作出调整。

2、国际促销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面临着文化差异的广泛影响。这些文化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准、语言、价值观、习惯、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等。

文化差异导致信息传播的失误可以发生在传播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上。这些失误主要表现在:(选择)

第一,要传播的信息没有反映目标市场的需要,信息本身存在错误。

第二,编码不当,使信息失去原有意义。第三,媒介选择不当,信息不能到达接受人那里。

第四,接受与理解不当,信息被误解。

3、国际促销的作用。(简答)

主要有四个方面:(1)提供信息情报。(2)扩大产品需求,加速流通。(3)突出产品特点,建立产品形象。(4)稳定销售。

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非价格竞争手段成为现代市场竞争的主导手段。促销在非价格竞争手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促销可以先于产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强有力的形象,激发购买欲望,它可以使相差无几的产品在人们心理上产生大不一样的感觉。

二、国际市场促销策略的制定P308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主要的程序和决策:1、决定促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强度;2、识别/估测目标受众;3、提出购买建议:信息主题。4、决定最优促销组合。5、促销信息有效表达。

(选择):信息传播的方式(或途径)主要有四种: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基

本上可分为人员和非人员的。人员推销是依靠人员面对面地传达信息,广告和公共关系依靠非人员渠道抵达广大受众;而营业推广则依靠人员和非人员两种途径。随其具体性质而定。广告是大规模促销的最主要渠道。

一般认为,人员推销和广告是两种最主要的促销方式,广告的单位接触费用比人员促销低,接触面宽;但平均成交额往往低于人员推销。在选用促销方式是,一般规律如下表:P312

企业一般都采取以一种方法为主(主要是人员推销或广告),其他方法为辅的原则制定自己的促销组合策略。

促销信息有效表达,是解决如何说的问题。促销信息的表达,在国外市场往往不能照搬国内市场的模式,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推销谈判,都只能建立在国外目标顾客的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促销信息必须适合他们的需要与动机。

导致促销失败的原因(论述,案例分析)P312

(1)传递的渠道无法延伸到目标受众那里,信息未被接收;

(2)信息收悉但被曲解,或模棱两可无法理解,或信息表达不反映文化差异;

(3)虽然信息内容被理解,但缺乏号召力,无法说服接收者按传递者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显然,只有借助促销策略的综合策划,才能跨越这些障碍,处理好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促销问题。

第二节国际市场广告

一、国际广告的概念及作用(选择)P313

国际广告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适应国际市场特点的广告形式,使产品能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赢得声誉,扩大销售。

二、国际广告策略(案例)P315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商业广告不仅数量大,而且形式和手段日新月异,为了在国际广告活动中取得更大效果,必须配合企业的市场战略和总体目标,制定广告策略。

1、广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单选):一般常用的策略有三种:告知性广告策略、说服性广告策

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国际市场营销学一、名词解释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以国外顾客需求为中心、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国际企业经营销售管理的科学。利益集团:又称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它是由社会上各行各业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或对某些问题具有共同看法和主张的人组成的组织,其目的是促使政府维护其切身利益或实现其政治主张。政治风险:主要来自东道国未来政治变化的不确定性,是指因东道国各种政治力量使其商务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致使国际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的风险。进口限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于某种理由限制某些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行为。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买卖、外汇汇率、外汇汇出及国际结算等进行的管制和限制。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商务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定内容的、反复使用的习惯做法和先例。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之下,将其作为行为参照对象所构成的群体。文化冲突就是指国际企业以本国文化为参照对象,到目标市场国开展营销活动,因与当地文化不相符合,产生矛盾,遭到当地消费者抵制的现象。自我参照就是国际企业营销人员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时,用自己的文化观念去推测东道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商业习惯是长久以来人类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养成的待人接物的方法、社交礼仪、经营态度及做生意的方法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各成员国互相取消贸易障碍,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与协作,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就降低或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达成协议,同时各成员国对区域外国家仍然实施各自的关税原则。经济联盟指成员国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并逐步取消各自政策方面的差异,在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以及其他领域里实现统一政策,形成区域经济实体。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或通过购买、参与当地企业的股份,直接在海外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投资形式。国际货币市场主要指期限在一年内的银行短期信贷、短期证券及票据贴现市场,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国际资本市场是指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参与者有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而进行的营销活动。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途径。

国际市场营销学讲义

第一章国际营销学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市场营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树立国际市场营销观念,为以后各章节内容打好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际营销的内涵 一、国际营销的定义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主要动因有国内市场太小;产品生产过剩;货币升值、出口困难、企业外移;工资、土地成本上涨;环保意识抬头;规避贸易障碍等。 二、国际营销环境与国内营销环境的区别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较之国内市场营销环境更为复杂,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可控因素大量增加。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关系 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行为主体、流通形态、交易动机、信息来源、市场活动方式等各方面。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与国际商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者包含的范围是逐渐扩大的。 第二节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主要包括出口营销、国际营销、多国营销、全球营销等四个发展阶段。从低级到高级范围不断扩大,目标和策略均有所不同。 第三节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换而获得利益。 二、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优势,即使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缺乏绝对优势,但只要具有相对优势,任何国家都可以有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都能够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获利。 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商品价格的差异使由商品成本的差异造成的,商品成本的差异又是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的。最终,要素价格的不同是由他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成本将引导各个国家利用丰富、便宜的生产要素去增加生产并出口产品。 四、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发明创新上占有优势的国家或厂商,可以在新产品创新后一段时期内,在贸易中占有优势,并成为这种产品的出口国。但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若干时间后,会被仿制。由于摹仿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要素以及相对丰富的资源,贸易的比较利益就会从创新国转移到摹仿国,创新国的优势消失,并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第一章国际营销学导论 第一节国际营销的内涵 一、国际营销的定义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 ?动因:国内市场太小;产品生产过剩;货币升值、出口困难、企业外移;工资、土地成本上涨;环保意识 抬头;规避贸易障碍等; ?张瑞敏:“只有通过建立海外市场,海尔才能真正赢得中国市场”。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二、不同于国内营销的两大障碍问题 (一)市场营销的不确定性(二)市场环境的差异性 三、国际营销环境与国内营销环境的区别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文本框: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文本框: 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不可控)政治体制经济水平人口规模法律文化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可控因素) 四、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关系 (一)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重点知识讲解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重 点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进入一个以上的国家的消费 者或者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规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任务:是通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以适应环境不可控因 素,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国际市场营销阶段:1、非直接对外营销阶段2、非经常性对外营销阶 段3、经常性对外营销阶段4、国际营销阶段5、全球营销阶段 四、国际市场营销理论:EPRG框架,霍德华玛尔马特认为,国际企业管 理决策者用于知道其工作的定位有种族中心(ethnocentric)、多重中心 (polycentric)、区域中心(regiccentric)和全球中心(geocentric)。 五、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合理 配置的趋势不断扩大和加深,在这一趋势中各国逐渐建立起统一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各国经济的依赖性、渗透性的程度日益增强。 六、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自由化程度加深。2、生 产国际化,跨国公司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3、金融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自由化程度将继续;4、区域性经济组织间的协作日益完善;5、国际产业结构继续进行调整;6、信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七、企业的母国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包括:1、企业本 身;2、上下游企业;3、市场;4、竞争者;5、各种公众7、企业内部公众。宏观环境包括:1、人口环境;2、经济环境3、自然环境;4、技术环境;5、政治法律环境;6、社会文化环境。

八、企业的东道国环境的特殊性:1、东道国经济环境增添影响因素;2、 东道国文化环境的陌生化;3、东道国环境的不可控性;4、东道国环境中的“客人身份”;5、企业员工观念上的差异。 九、东道国环境的分析框架:1、文化;2、历史地理;3、经济;4、政治 法律;5、科技;6、商业习俗;7、竞争。 十、东道国环境的评价方法:1、障碍评价法;2、冷热国对比分析法;3、 抽样评估法;4、动态分析法;5、等级评分法 十一、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十二、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由社会(集体)所需要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等构成的复杂整体。 十三、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习得的;2、文化是共享的;3、文化是规范性的。 十四、文化的要素: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包括生活的各个部分,文化可以通过诸多要素加以说明:一是物质文化,包括技术、经济;二是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组织、教育、政治机构、媒体;三是人和宇宙,包括宗教、迷信及相关的权力机构;四是美学,包括书法及造型艺术、民间故事、音乐戏剧和舞蹈;五是语言,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应用这一框架评价营销计划或研究国际市场的潜力。 十五、文化借鉴的定义:人们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会借入一些被认为是有用的其他文化,并会对它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称之为文化借鉴。

国际市场营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PEST分析法中的P代表的是()。 [A] 政治和法律环境[B] 经济环境 [C] 技术环境[D] 社会环境 2、在营销组合中,哪一项决策属于最基本的决策()。 [A] 产品决策[B] 渠道决策[C] 定价决策[D] 促销决策 3、差异化全球营销战略相对于无差异全球营销战略最大的优点在于()。 [A] 生产成本更低[B] 市场覆盖范围广 [C] 满足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D] 企业的投入少 4、在维持产品原有的质量和价格的前提下,增加同一种产品的款式、规格与花色,这属于()。 [A] 缩短产品组合策略[B] 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C] 产品仿制策略[D] 产品线延伸策略 5、本国政府为了支持国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给企业额外补贴以奖励出口行为,但是进口国为了抵消这种补贴行为,推出()。 [A] 反补贴税[B] 从量税[C] 特惠税[D] 反倾销税 6、一个厂家对分销商基本上不加选择,任何一个分销商都可以分销企业的产品,这种渠道模式是()。 [A] 选择分销[B]密集分销[C] 稀疏分销[D] 以上均可 7、施耐德公司由于成本和竞争等原因于2002年申请破产保护,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02年出资收购这一公司,从而利用施耐德的销售网络迅速进入了欧洲,这种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是()。 [A] 由出口商或进口商进行分销 [B] 国内企业同外国企业进行营销系统的置换和共享 [C] 中国企业自己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 [D] 通过并购方式收购国外企业的营销渠道系统

自学考试《市场营销学》讲义第七章电子教案

第七章目标市场营销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营销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目标市场营销的发展 目标市场营销由三个步骤组成:一是市场细分,二是选择目标市场,三是进行市场定位。 二、市场细分的利益和方法 (一)市场细分的利益 首先,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发现最好的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市场细分可以使企业用最少的经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最后,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市场细分的方法 由于客观上存在具有同质偏好、分散偏好、集群偏好的消费群体,所以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变量细分市场。 1.同质偏好。市场上所有的顾客有大致相同的偏好,且相对集中于中央位置。 2.分散偏好。就是市场上的顾客对两种属性的偏好散布在整个空间,偏好相差很大。 3.集群偏好。市场上出现几个集群的偏好,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子市场。这时,进入市场的企业有三种选择:定位于中央,尽可能以赢得所有顾客群体;定位于最大的或某一“子市场”;可以发展数种品牌各自定位于不同的市场部位。 三、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市场细分要依据一定的细分变量来进行。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变量主要有: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和行为变量。 (一)地理细分 所谓地理细分,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地理细分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消费者,他们对企业的产品各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他们对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广告宣传等市场营销措施也各有不同的反应。市场潜量和成本费用会因市场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人口细分 所谓人口细分,就是企业按照人口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宗教、种族、国籍等)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三)心理细分 所谓心理细分,就是按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个性等心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来自相同的亚文化群、社会阶级、职业的人们可能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各有不同的需要;一个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生变化,他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就是说,生活方式是影响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际市场营销学资料讲解

2012年湖南省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参考资料 1 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有哪些阶段? 2 一般认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全球营销阶段始于什么时候? 3 国际市场营销主要着眼于? 4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5 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6 记录企业的订货、销售量、生产量、价格、存货、应收应付帐款等信息系统是国际市场 信息系统中的什么系统? 7 将自变因素予以控制,用以测量因变因素的变化和影响的调查方法属于? 8 将市场研究分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的分类标准是? 9 什么是用来如实反映市场经营状况的一种市场研究? 10 一个总体包括若干类型的个体,而且个体的差异很大,为了防止样本可能集中某一类型 或 11 遗漏某一类型,因而对总体进行调研时需要采取什么抽样? 12 在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中,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策略是? 13 在BOST矩阵分析法中,销量增长快、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称为什么? 14 国际经济联盟组织依照其经济结合的程度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划分为哪几类? 15 时间延误较长,而且会造成重大的成本负担,如果在对方国家进行,还会引起当地人反 感,具有这些特点的解决国际纠纷的途径是什么? 16 企业在选择服务水平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7 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中,什么模式以“新产品-新需求-国际市场”为基本格局? 18 在解决贸易矛盾涉及法律时,首先是确定什么? 19 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中,什么模式以“新产品-现有需求-国际市场”为基本格局? 20 在商品价格构成要素中,什么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 21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企业定价的目标主要有哪些? 22 国际市场促销最基本的策略是什么? 23 国际促销的实质是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收和理解信息的环节是? 24 国内出口中间商类型很多、特点各异,其中哪些不拥有产品所有权? 25 在补偿贸易中,交通设施、旅游设施最适于的方式是什么? 26 “以任何方式所取得的知识”是什么? 27 在营销上实施产品成本降低、异样化和综合优势的国际营销竞争战略属于哪个战略? 28 在实际中,除了极少数资源丰厚和投资能力极强的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刚开始国际化 战略时,通常都选择什么战略? 29 在国际技术转让的实践中,技术的价格主要由哪几类组成? 30 国际技术转让中,技术价格的主要构成项目有哪些? 31 跨国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来源? 32 简述进入国际市场打入策略的要素。 33 简述国际市场打入模式的类型。 34 简述国际经济联盟组织对企业跨国营销活动的重大影响。 35 简述直接出口方式的优点。 36 简述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37 根据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企业需要通过在国外直接生产和销售方式保持其在国外 市场的份额,以便与对手更有力地竞争时,表明该产品处于其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学》20春期末 参考资料

《国际市场营销学》20春期末考核 1 单选题 1 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国际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之间,无论在外部环境的分析上,还是在制定营销策略和规划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与市场营销学相比,国际营销学特别强调的是对()的分析。 A 产品 B 环境 C 价格 D 消费者 2 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它向客户提供产品的(),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A 管理权 B 保护权 C 占有权 D 使用权 3 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投入阶段的消费品,促销目标主要是宣传介绍产品,刺激消费者购买,因而主要采用()的促销方式。 A 广告 B 人员推销 C 价格折扣 D 柜台推销 4 某棉麻公司专门生产各式床上用品,这是一种()策略。 A 市场集中化 B 选择专业化

C 产品化专业化 D 市场专业化 5 迂回进攻战略是指避免与竞争对手在某一特定市场就一特定产品进行正面交锋,而是着眼于长远利益,寻找尚未出现的市场领域。迂回战略主要有三种,()不属于迂回战略。 A 超越式的新产品开发 B 向不相关的领域拓展 C 将现有产品不断推向新的地区性市场 D 经常以进攻者的设想为依据 6 在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以单一的品种、标准的瓶装和统一的广告宣传内容长期占领世界非酒类饮料市场,这是一种()。 A 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 B 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 C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 D 大量市场营销战略 7 错误的进入国际市场战略模式选择的决策原则是:() A 朴素型原则 B 实用型原则 C 最佳优选原则 D 战略性原则 8 在国际市场上,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出口,一般多采取()的方式。 A 广告宣传 B 营业推广 C 经销商商品陈列 D 人员推销

国际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跨国营销是国际营销的发展阶段之一,一般认为该阶段始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服务可分为要素性和非要素性两类,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性服务的是() A.运输 B.保险 C.劳动力 D.咨询 3.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 A.参与者与管理者 B.参与者与决策者 C.参与者、管理者、决策者 D.管理者与决策者 4.企业为了明确市场机会或为了明确某一问题的性质、情况和原因等而进行的研究属于() A.探索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因果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5.在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中,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策略为() A.无差异性营销策略 B.差异性营销策略 C.集中性营销策略 D.分散性营销策略 6.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企业需要侧重于加强成本和质量控制,增强、维护产品和商标信誉的阶段是() A.投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7.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中,销量增长快、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称为() A.金牛产品 B.明星产品 C.问题产品 D.瘦狗产品 8.企业在选择服务水平时,除了服务水平的适应性外,还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服务水平的() A.经济性 B.选择性 C.独创性 D.竞争性 9.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中,以"新产品-新需求-国际市场"为基本格局的是() A.市场渗透型模式 B.产品开发型模式 C.市场开发型模式 D.多种经营型模式 10.按国际上的通常定义,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服务产品的是() A.保险 B.运输 C.旅游 D.技术专利 11.在商品价格构成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 A.价值 B.成本 C.利润 D.边际效用 12.收购和创建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两种方式,与收购相比,创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A.有利于迅速进入市场 B.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 C.有利于管理 D.失败率低 13.企业的定价目标的基本类型有() A.利润目标、竞争目标、发展目标 B.利润目标、市场目标、竞争目标 C.利润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 D.利润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 14.国际促销的实质是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收和理解信息的环节是() A.编码 B.信息渠道 C.解码 D.反馈 15.国内出口中间商类型很多、特点各异,其中不拥有产品所有权的出口中间商是() A.国际贸易公司 B.出口直运批发商 C.出口经营商 D.国外设在本国的常驻采购商

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

全球市场营销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自我参照标准P13民族中心主义P13 自我参照标准指无意识地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人文化的信条。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2、国际市场营销P8 国际市场营销: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企业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3、文化P62 文化: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区别于其他群体行为的特征的集合。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4、无计划变革与有计划变革P83 无计划变革是引进一种产品,然后听天由命;有计划变革,有目的地改变那些会对实现预定营销目标产生阻力的文化因素。5、文化的强制性、选择性与排他性P88 有些商业惯例有着强制性,人们必须承认它、遵守它;有些商业惯例,适应是有益的,但不是必须的,是有选择性的;还有些习俗,“外人”不得介入,具有排他性。 6、单一时间利用方式与多种时间利用方式P98 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就是线性的使用时间,专时专用,仿佛时间是有形的一样。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注重人际交

往。7、收买与打点P105 收买是用财物或其他好处笼络人,以便利用一个政府官员;打点指送人钱财疏通关系,托人关照,希望对方加快工作速度和提高效率。 8、主权国家116 主权国家指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9、本土化121 本土化指东道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府法令来增加对外国公司的控制和限制,逐渐将外国投资置于控制之下的过程。10、政治贿赂133 政治贿赂是企图通过收买掌权者,让其代表跨国公司出面干预,从而减少公司的政治风险。 11、调解141 调解是指争端双方在第三方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 12、仲裁142 仲裁是指买卖双方达成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这个裁决是最终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必须遵守。仲裁是指争端双方达成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审理,由第三方作出对争议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13、市场营销研究165 市场营销研究: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资料,为营销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14、定量研究171 定量研究是指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15、定性研究171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资料(中英版)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x18) 1、把新产品引入新文化中的选择方案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product op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2、新产品定价策略Pricing strategy of new products 撇脂定价策略 skimming pricing strategy;渗透定价策略 penetration pricing strategy 3、出口方进入国际市场典型的间接分销渠道 Way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export market, the typical indirect distribution channels 制造商出口中间商进口中间商经销商最终消费者 4、重点集中战略的两种形式Two forms of focus strategy 成本重点集中 cost focused;差异重点集中 focused differentation 5、信息的两种来源Two sources of information 二手资料secondary information(desk reseach)文案;原始资料primary information(field research)实地 6、G-Hoftedes 的两种文化价值理论G-Hoftedes the two cultures theory of value 权力距离指数 power distance(PDI)、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IDV)、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uncertainty avoidance(UAV)、价值观的男性度和女性度指数 masculinity(MAS)7、国际战略联盟的三种形式Thre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水平战略联盟、垂直战略联盟、混合联盟或跨行业联合大企业协议 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The four stages of product life cycle 导入期 introduct、成长期 growth、成熟期 maturity、衰退期 decline. 9、管理的四种导向Four-oriented management 本国中心主义 Ethnocetrism 多中心主义 polycentrism 地区中心主义 regioncentrism 全球中心主义 geocentrism 10、产品的基本层次The basic level of product Core benefit 核心利益, actual product一般产品, expected product期望产品, augumented product 附加产品, potential product潜在产品

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及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简言之,国际市场营销就是跨国的市场营销活动。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四阶段:1、非直接的对外营销阶段;2、出口营销阶段;3、跨国营销阶段;4、全球营销阶段。 美国宾州大学的克莱默教授于1959年首次提出了“国际市场营销”术语。 1983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维特在他主编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市场全球化》的文章。 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动因:1、利润动因,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动因。可通过销量的增加或者利用资源优势获得利润;2、市场动因,包括国内市场的推力以及国外市场的吸引力,实现扩大市场或延展市场的目的;3、竞争动因,具体三种表现为回避竞争、参与竞争、追逐竞争;4、资源动因,具体表现为获取自然资源、获取技术与信息资源、获取劳动力资源。 第二章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全球营销是指通过全球性布局与协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活动一体化,以便获取全球性竞争优势。 全球营销的竞争定位战略主要是: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 优秀的使命陈述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集中在有限的目标上;2、强调企业想要遵守的核心信念和共享价值观;3、明确企业要参与的范围(行业范围、产品与应用范围、市场细分范围、一体化程度、地理范围)。 国际市场营销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守SMART原则: 1、具体(specific),即将目标分解为具体、较小的目标; 2、可衡量(measurable),即每一个目标都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 3、可达成(attainable),即企业所建立的目标是在分析机会和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切实可行的; 4、具相关性(relevant),要求目标相关、一致,而不是随意的、无关的东西; 5、基于时间(time-based),即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 战略事业单元(SBU),是指企业中一项单独的事业或事业组合。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能独立于企业其他业务单独制定自身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加以实施;有自己的竞争者;存在一位经理,专门负责本战略事业单元的战略计划、利润和业绩,并且他能控制影响利润的大多数因素。 第三章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1、双关性,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既包括国外市场环境,也包

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及答案资料

全球市场营销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我参照标准P13民族中心主义P13 自我参照标准指无意识地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作为决策的 依据。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人文化的信条。广义上说就是轻视 其他群体的成员。 2、国际市场营销P8 国际市场营销: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 程,企业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3、文化P62 文化: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区别于其他群体行为的特征的集合。文化是人类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 4、无计划变革与有计划变革P83 无计划变革是引进一种产品,然后听天由命;有计划变革,有目的地改变那 些会对实现预定营销目标产生阻力的文化因素。 5、文化的强制性、选择性与排他性P88 有些商业惯例有着强制性,人们必须承认它、遵守它;有些商业惯例,适应 是有益的,但不是必须的,是有选择性的;还有些习俗,“外人”不得介入,具 有排他性。 6、单一时间利用方式与多种时间利用方式P98 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就是线 性的使用时间,专时专用,仿佛时间是有形的一样。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

时多用”,注重人际交往。 7、收买与打点P105 收买是用财物或其他好处笼络人,以便利用一个政府官员;打点指送人钱财 疏通关系,托人关照,希望对方加快工作速度和提高效率。 8、主权国家116 主权国家指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9、本土化121 本土化指东道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府法令来增加对外国公司的控制 和限制,逐渐将外国投资置于控制之下的过程。 10、政治贿赂133 政治贿赂是企图通过收买掌权者,让其代表跨国公司出面干预,从而减少公 司的政治风险。 11、调解141

国际市场营销重点整理上课讲义

第一章广告宣传成功占领许多国家的市场。业的产品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处于低成本地位的战略经营单位能 第三章 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 p7 2.集中营销战略:够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因为较低的成本可以使其通过销价与对手进 区域一体化的形式(有几种,会判断)p62 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3.差异性营销战略:联合利华公司为高收入阶层开发了卡文·克莱恩行激烈竞争后,仍然能够获得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 自由贸易区: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北美自由贸易 2.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 (Calvin Klein)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s (二)差异化战略(选择题)p263 区 3.利用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获取国外低成本的生产资源及引进外资。 Passion) 两个著名品牌,为一般收入阶层开发了形式: 关税同盟:非洲的东非共同市场 风歌(Wind Song)和布鲁特(Brut)两个著名品牌,以1、产品差异化战略: 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比较 [主要区别] p13 共同市场: 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1)产品质量的差异化战略:(例如奔驰汽车、青岛电冰箱 共同点:都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进行的跨国界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商品经济同盟:欧洲联盟 厂的海尔电冰箱的高质量) 与劳务作为交换对象;都面临着相同的国际环境,如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第十章 (2)产品可靠性的差异化战略 第四章 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竞争环境;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早期的“比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优缺点p236 (3)产品创新的差异化战略:(例如美国的IBM、明尼苏达矿 政治风险(什么的政治风险是最大的)p96 较利益学说”及“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间接出口的优点: 业制造公司、中国的联想集 类别:1、总体政局风险:它产生于企业对东道国政治制度前景认识的不确 区别:(1)企业可以利用中间商现有的海外渠道进入海外市场,这对于缺乏海外 团、四通集团以高科技为先 定性。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3031 2.课程中文名称:国际市场营销 3.课程英文名称: Internation marketing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国际贸易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是一门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课。先修课程:市场营销,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会计学等。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市场需求的应用性学科,旨在讲授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巧。内容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国际市场竞争战略、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本课程具有环境适应性、理论系统性和应用灵活性等特点,把基础市场营销学原理与国际市场营销实务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与讨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才干,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市场研究的能力;具备制定国际经营战略,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的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市场产品决策、定价决策、分销决策、促销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要在学习完《市场营销学原理》、《国际贸易》等基础课程;教师除了要

国际市场营销复习资料 (中英文)

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5个 2.简答题5个 3.案例分析1个 4.论述题1个。事件营销 1、国际市场营销定义:是一门研究企业如何向一国以上的消费者或用户提供商 品和劳务,以获得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学科。 Definition: It is a subject to study how to supply commodities and services to the consumers in more and more na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global profits in maximization. 2、国际市场营销的途径 The Channel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被动的出口 passive export (2)积极的的出口 active export (3)授权国外生产 authorized production abroad (4)在海外建立营销机构 marketing branches abroad (5)海外生产海外营销 producing & marketing abroad 3、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教材 Page 22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 行为主体的差异性 principles different 2. 产品转移的差异性 products transfer different 3. 活动内容的差异性 activities different 4、国际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1)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足够的自信心 (2)外向型的性格 (3)较强的信息交流能力 (4)对自己所经销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关知识有透彻的了解 (5)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能力 (6)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发力

国际市场营销_知识点整理

1企业为何要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与威胁交换; 国外市场可能比国内有更多的利润机会; 获取更广泛的顾客基础以实现规模经济; 追随客户进入国际市场; 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以降低风险; 2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3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差异 市场环境复杂 市场竞争激烈 交易障碍增多 营销风险增大 4国际营销的主要文化障碍 国际营销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最重要的文化障碍主要有二: 自我参照标准,即无意识地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民族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文化和公司最清楚应该如何做事。 自我参照标准和民族中心主义可能使国际企业意识不到文化差异的存在或其重要性,影响公司对在国内设计的国外市场营销组合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5 建立跨文化分析框架 第一步:按照本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 第二步:通过向目标市场国人士咨询,按照该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但不进行价值判断; 第三步:分离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仔细分析自我参照标准是如何使问题复杂化的; 第四步:在没有自我参照标准影响的情况下,重新定义问题,并解决问题,谋求最佳经营目标。 6国际市场营销演进的五个阶段 间接性对外营销阶段 偶然性对外营销阶段 有规律的对外营销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阶段 全球市场营销阶段 7国际市场的含义及发展趋势 国际市场是指本国市场以外的各个国家市场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的复杂的市场整体。 既有全球化的特点,又有集团化的趋势; 既有激烈的竞争,又有很强的垄断; 既有较大的动荡性,又有稳步增长的趋势; 国际市场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发展。 8霍夫斯泰德的国别文化差异评价理论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 权力距离指数 不确定性回避指数 男性/女性化指数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后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相比,其表现为:(两者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相同) 2.( C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经营思想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被认为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第一次革命”。 3.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享利·福特曾说: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我的汽车就是黑色的。这句话体现的是企业营销的( A 生产观念)。 4.( A《巴黎公约)的保护对象是工业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5.大多数国家都热衷于“奖出限入”,原因很简单,净出口(出口减进口)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出口是很多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主要的鼓励出口措施有(B 本币升值)6.(B人均国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社会福利状况,对评估耐用消费品、奢侈消费品、休闲旅游产品和娱乐产品的市场规模具有重要的作用。7.( . D交通设施)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8.以下四项中,( B居民市场)不属于组织市场。9.人们对商品的品牌、包装、款式、特性等提出的需求属于( A心理需求)。10.(经济因素)是影响购买这一经济行为的最基本因素。1.( C. 抽样调研)就是从被调研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研,用以推算总体。它适用于一些使用量大、涉及面广的产品。2.(A内部报告系统)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系统,它以内部会计系统为主,辅之以销售信息系统而组成。这是一个报导订单、存货水平、销售额、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等等的系统,其中“订单、发货、帐单”的循环是该系统的核心,即销售人员把顾客的订单送至企业,负责管理订单的机构把有关订单的信息送至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然后企业把帐单和货物一并送至购买者手中。3.(B国际营销情报系统)是国际市场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的组成因素,其主要作用是向营销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有关信息,从而给企业提供改革的动力,、为企业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提供基础。4.按照(A地理因素)细分,可把世界市场划分为北美市场、南美市场、东欧市场、西欧市场、亚洲市场及非洲市场等。 5. 按(D心理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标准细分市场,有助于企业按照不同生活方式和购买动机的消费者群的需求特点设计产品、提供服务,并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组合策略。6.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由美国的(B史密斯)教授于5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的。7.香水生产企业说服不使用香水的妇女使用香水,这里使用的是( A. 发掘新的使用者策略)。8.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在协议有效期内,都具有在规定区域内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的权利。即在规定的区域内,许可双方都有使用权,而其它厂商被排斥在外,许可方不得再将该项专有技术转让给第三方。这种许可贸易的形式是(D排他许可)9.(B交钥匙工程)是指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并完成某一大型项目,然后将项目交付给对方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责任一般包括项目设计、建造以及在交付项目之后提供服务,如提供管理和培训工人等,为对方经营该项目做准备。10.扩大市场需求量一般是(A市场主导者)采取的营销策略。11.(A服务竞争战略)的目标就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或特色的服务来树立企业的形象,增加顾客忠诚度,从而扩大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服务竞争战略所指的服务是指与有形产品相伴随的服务,而不是诸如金融、物流、心理咨询等服务商品。12.(C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已被众多当代企业家视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式,被称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1.国际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量略有增长

国际市场营销学整理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缘起 ?知识点一:国际市场营销。对商品和服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进 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获取利润的活动。 ?知识点二:整合营销传播。即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 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知识点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五大变化:对外贸易理念的变化。对外贸易地位的 变化。外贸经营主体的变化。对外贸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的变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化。 ?知识点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三个发展阶段:国际化经营的尝试性阶段 (1979-1983年)。国际化经营管理框架形成并强化的阶段(1984-2000年)。国际化经营迅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知识点五:全球市场给国际公司和跨国公司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企业 如何布局全球市场而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应对先于自己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的其他企业的挑战。 ?知识点六:4Pa策略和7Ps策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渠道(Place)+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实体环境(Physical evidence) ①产品策略主要研究的是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价格策略、 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的基础;②价格策略又称定价策略,主要研究的是产品的定价、调价等市场营销工具;③促销策略研究的是如何将组织与产品讯息传递给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有计划性的活动。通过促销,消费者可以知道产品能够提供何种利益、价格多少、可以到什么地方购买及如何购买等。④渠道策略研究的是为了达到产品分销目的而配置的销售通路。 ?知识点七:国际市场营销和国内市场营销的区别与联系:营销的基本观念、思路、 程序、要点等相同,市场环境不同。 ?第二章:国际市场营销经济与贸易环境 ?知识点一:关税壁垒。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海关向进出口 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 ?知识点二:贸易保护主义。指通过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 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知识点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 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生产与经营 ?知识点四:中国加入WTO后面临哪些重大考验:农业、汽车业、石化业、信息技 术产业、纺织业、金融业、电信业等七大产业面临着重大考验。 ?知识点五: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给现代企业提出了 如下要求:1、企业要转变经营哲学,树立全球竞争意识,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战略,从只重视国内营销转为重视国际营销乃至全球营销。2、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先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学会根据国际目标市场特点来制定国际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培育企业持续的全球竞争优势。3、经济全球化要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重视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组建大企业集团,发展跨国企业及跨国银行,造就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航空母舰”,以便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三章: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