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宝刀

合集下载

乾隆御制天字号宝刀

乾隆御制天字号宝刀

乾隆御制天字号宝刀清乾隆御制天字号宝刀最贵的腰刀———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2006年4月10日,在香港会展中心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的“宝腾隆盛-乾隆珍宝及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中,一把御制金桃皮鞘的腰刀掀起了整个拍卖会的最高潮,此刀由港币450万元起拍,经过数轮激烈的竞价,该腰刀最终以4880.2万元成交。

这把腰刀成为了今年香港拍卖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腰刀。

此腰刀长87.7厘米,用精钢打造,白玉手柄,刀身刻以祥龙飞腾图案,钢刀于近把手处以错金、银、红铜丝相间图案,一面为“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刀名,另一面为“乾隆年制”款识,款下为一龙飞在祥云之间,表示刀名的“宝腾”的含义。

刀鞘为木质,外蒙金桃皮,金桃皮是产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桃树枝条的皮,色泽金黄,很像表面涂有一层金漆,故而得名。

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专家沈恩文表示,该件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是目前唯一一件在市场出现的带乾隆年制款字腰刀,该刀以往从未在拍卖市场出现过,卖家是一位德国私人收藏家。

他指出,乾隆年间,共下旨订造了三组(天、地、人)共九十把刀,每把刀均有编号,大部分都藏在北京或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这把编号为“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是迄今为止在市场出现的一把,因此能取得如此高的拍卖价格正是应了“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和其他花费比起来,乾隆花在刀剑上的银子不能算多,有据可查的档案,乾隆皇帝曾经下令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带款识的御用刀剑。

第一批,刀、剑各三十把,从设计到最后完成耗时十年,乾隆皇帝也真是有这耐心,铸造这第一批六十把刀剑时候,大到设计的纸样木样、原料来源,小至鼓风杂役的家庭成分政治面貌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和拍板,每完成一道工序,就需要由造办处负责人进呈给总管太监送到养心殿乾隆爷的手中,乾隆爷再拿出比批阅奏折还细心十倍的精神头儿详阅批注,之后再往下一级级的改动加工,反反复复直到天子点头为止,也难怪前前后后花了将近四千天才完工。

乾隆墓中的这把剑一般人摸不得,一摸就会丧命,孙殿英都怕

乾隆墓中的这把剑一般人摸不得,一摸就会丧命,孙殿英都怕

乾隆墓中的这把剑一般人摸不得,一摸就会丧命,孙殿英都怕本文导读:乾隆的陵墓里便有这样的邪门东西。

它是一把古剑,身上的诅咒让孙殿英和戴笠都没能逃过一死。

要知道,孙殿英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人家连慈禧的墓都盗了,但没有想到,在乾隆的陵墓里竟然栽了跟头。

当然啦,盗墓贼这个行业,那也是妥妥的一年不干活,一干吃三年,也算是有舍有得,否则哪里会有人肯干。

这把剑的名字叫做九龙宝剑。

据说,这把剑一般人是摸不得,一摸就会丧命。

关于这把剑的文字记载不多,但它邪门的这一点,那可是深入人心。

要说孙殿英得到这把剑,比较正常,毕竟都是陵墓里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问了,怎么这事还跟戴笠有关系呢?作为蒋公手下的心腹,不可能去盗墓吧?这件事,还得从孙殿英说起。

当年,他为了逃避罪名,便想着把一些东西给送出去。

怎么送呢?那肯定是给达官贵人送啊!只有这样,才能换回一条命了。

而这把宝剑,便是这样被戴笠得到的。

话说戴笠可是真很喜欢这把剑啊,他得到这把剑就爱不释手,后来一次坐飞机,他非要把这把剑带上去。

结果,这架飞机就出事了。

可能有人说了,飞机失事跟这把剑哪里有关联,小编在瞎扯!但是,一个人的死或许不能说明什么,但每一个接触这把剑的人,都死于非命,答案很显然。

首先,把这把剑带出来的孙殿英,死在了监狱里,并不是自然死亡。

当时帮戴笠保管东西的马汉三,也碰过这把剑,而他的结局,是被枪毙。

戴笠死后,马汉三私吞了这把剑,但为了保命,他又把这把剑送给了当时的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手里。

川岛芳子可是当时很出名的人物,人家可暗杀了蒋介石很多次。

当然,每一次都没有成功。

但人家即便没有成功,也活得好好的,可碰到这把剑以后,最后的结局依然是被枪毙。

可见,这把剑是真的很邪门,但凡碰过的人就没有一个自然死亡的。

所以朋友们,遇到不明的东西,咱们还是绕着走吧。

乾隆御用刀剑

乾隆御用刀剑

乾隆御用刀剑乾隆御用(或称御定、御制)腰刀、宝剑,是清代冷兵器的代表作,它继承了我国古代刀剑的传统式样和做法,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工艺水平。

这些刀剑制造工期之长,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且工艺精细,装饰名贵,充分体现了乾隆时的奢侈和富有。

根据故宫博物院现存实物和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共命令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带款识的御用刀剑。

第一批,刀三十把,剑三十把,总计六十把。

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设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完成,历时十年之久。

乾隆皇帝对首批刀剑的制造,颇费心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从最初的纸样、木样,直到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剑的皮鞘、什件、用金量、楠木箱和所附皮签上的满、汉文字等等,即整个过程无不按照“御旨”行事。

每完成一道工序,例由造办处司库白世秀和七品首领萨木哈持进,转交总管太监胡世杰送至养心殿呈览。

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後,每每降旨,诸如:“刀吞口上一面做刀名形象,一面做刀名字”;“西番花吞口剑,枝叶再画整壮些,锦地吞口俗气,另画好样。

剑上再添一道线,中间画做乾隆年制,一面做第一至第十”;“炼精龙吞口刀,其花用金、银、红铜丝商做字号”,其他刀剑纹饰均仿效之。

“刀鞘用绿子儿皮”;“凿铁錽金什件,凿法照交出碗套上一样做,准用五分金,錽五分罩”;“红子儿皮鞘镀金什件古式剑三十把……照盛古式刀三十把楠木箱式样,一样配箱盛装。

钦此”(造辨处活计库《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礮枪处》,编号3420)。

造办处臣工“奉旨”加工,改动,然後再呈览,直至乾隆帝满意为止。

六十把刀剑就这样反反复复,前前後後共用去了十年光景才最终完成,可见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和重视程度,这恐怕在有清一代也是极为罕见的。

司库白世秀也因此功被提升为员外郎。

这批刀剑,每把通长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至三十一两之间,刃底部近銎处镶嵌金、银、铜三丝相间的图案:一面为隶书“天”、“地”、“人”一至三十的编号,下为如意形开光和委角长方套环,外有“叩鸣、月升、剪水、霜明、凝冰”等刀名,再下为龙吞、如意和凤凰图案;另一面为隶书“乾隆年制”款,下为与本刀剑名含意相吻合的图象,例如“涌泉刀”,但见飞流急下,一武士踏足躬身,持刀作入水状;又如“星行剑”,浓云之上,北斗七星闪烁,再下图案与另一面相同。

收藏:乾隆御用腰刀

收藏:乾隆御用腰刀

094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乾隆腰刀。

The broadswords of Emperor Qianlong文化·收藏CULTURE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撰文/李钰图片/烟台市博物馆两把乾隆御用腰刀,藏身烟台市博物馆。

一把名为“宝腾”,一把名为“振远”。

编号分别为“天字三十号”,“地字三十号”。

拂去岁月的尘埃,这两把腰刀实为乾隆帝亲自监督,造办处耗时47年倾力打造的90把御制腰刀之一。

考古部主任闫勇,烟台博物馆的老馆员。

在他看来,这两把乾隆御用腰刀,价值巨大。

原因有二:一是,宝刀象征皇帝的权力和威势。

据《宫廷什件》中的记录,这批腰刀制作过程中,乾隆皇帝曾先后两次御批,颇费心血。

二是,90把腰刀分别以“天、地、人”三字编号,每字编号仅有30把。

烟台占两把,弥足珍贵。

这两把御用腰刀,与烟台有着怎样渊源?何以从清宫到了烟台博物馆?已故原烟台博物馆馆长王焕理,笔耕勤奋,关于乾隆腰刀,先生曾著《老烟台风情》,对此也做过一段介绍。

惜先生早逝,无法了解其当年获知消息的详细渠道。

时间回到1900年,彼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公然宣布准许士兵“为所欲为三天”,我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大洗劫。

乾隆腰刀亦在此时被侵略者所掠夺,流落异国。

王焕理的调查记录载:20世纪初,一位名为纪丰泰的烟台人,在海参崴做通事(翻译)。

一天,恰好在街上遇见一沙俄军官,手持两把腰刀,步履踉跄,酒气逼人,扬言要卖刀换酒喝。

纪丰泰遂以高价将两把腰刀买下,后带回国。

这两把腰刀,如出一模,做工考究,造型优美,装饰华丽。

两刀均长87厘米,宽5.2厘米,刀身分别镌刻有 “宝腾”、“振远”之名。

纪丰泰不经意间得到的两把腰刀,竟是乾隆皇帝的爱物。

这是他不曾料想到的。

也是后来将腰刀转手出卖的纪丰泰之孙纪树柏没有想到的。

2012秋季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与纪丰泰意外所得腰刀相同的清乾隆时期的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以4830万元成交。

鉴赏乾隆御用佩刀:天字一号动龙刀

鉴赏乾隆御用佩刀:天字一号动龙刀

鉴赏乾隆御用佩刀:天字一号动龙刀
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为了一把宝刀或者具有其他意义的兵器,武功秘籍,几大门派的高手把天下搞得一塌糊涂。

甚至不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也许你会不解得问,如此这般值得吗?值绝对值,因为一把宝刀来的太艰难了。

都说守刀容易得刀难,咱们国家刀具算是管制物品,得到一把好刀极为不易,这把皇家复刻的乾隆御用宝刀可谓刀中上品。

刀身的背部一共有十四条金龙,这十四条金龙全部是工匠用古法纯手工雕刻上去的,而且分为上下三层都是镂空的,龙还可以活动,这手艺恐怕现在还会的师傅不多了。

刀鞘全是用金桃皮包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金桃皮,这是一种产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东山野树种山桃稠李桃树枝条的皮,色泽金黄,很像表面涂有一层金漆,故而得名。

作为用来缠武器的装饰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这种东西直供“内府”也就是皇室才能用,而且是当地独有的贡品,而且这种东西极为少见,可见其珍贵程度。

刀身是有古法锻造而成,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刀身上的纹路,刃口采用了烧刃,不愧是皇家的东西,此刀只有在皇帝大阅庆典、亲征、及款洽外藩等重要场合中佩带只用。

《皇朝礼器图式》记载: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阅佩刀,炼铁为之,通长二尺七寸七分。

刃长二尺三寸,阔一寸五分,翻译过来就是全长:96.5cm刃长:69cm 柄长:18.5cm。

现在这把刀的真品藏在故宫博物院中,有机会去北京旅游的朋友可以亲眼去看看。

鉴赏乾隆御用皇室佩刀:动龙刀
鉴赏乾隆御用皇室佩刀:动龙刀
鉴赏乾隆御用皇室佩刀:动龙刀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刀剑收藏狂魔”乾隆皇帝藏品赏析

“刀剑收藏狂魔”乾隆皇帝藏品赏析

“刀剑收藏狂魔”乾隆皇帝藏品赏析
根据故宫博物院现存实物和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共命令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带款识的御用刀剑。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除有计划、有规范制造这四批数量较多的刀剑外,还经常不断制造精巧别致、带同样款识图记的刀剑。

它们长短大小不一,玉柄、皮鞘变化多端,装饰珍宝斑斓纷华。

痴迷造刀的乾隆同时也喜欢收藏各种刀枪剑戟,今天我们欣赏一下乾隆时期的各种武器和他的私人藏品:
乾隆地字一号“出云”剑
乾隆天字三号“孔纯”刀
乾隆土尔扈特腰刀
乾隆阿虎枪
乾隆飞虎斧
乾隆奇准神枪
乾隆皇帝御用弓
乾隆齐梅针箭
乾隆皇帝御用撒袋
乾隆射虎骲头箭
乾隆琉球腰刀1
乾隆琉球腰刀2
乾隆镶铜把漆鞘日本腰刀1
乾隆镶铜把漆鞘日本腰刀2
乾隆自来火枪(英国制造)
乾隆金烧蓝镶钻石宝石绒鞘匕首
乾隆玉把包金鞘匕首
乾隆玉雕花把包金鞘匕首1
乾隆玉雕花把包金鞘匕首2
乾隆玉雕花把红绒鞘匕首
乾隆玉雕花把皮鞘匕首
乾隆玉嵌宝石把包金鞘匕首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王师傅微信: LQDJWSF。

乾隆御制:精美绝世的那些宝刀、宝剑,手工艺精湛!

乾隆御制:精美绝世的那些宝刀、宝剑,手工艺精湛!

乾隆御制:精美绝世的那些宝刀、宝剑,手工艺精湛!'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特别是乾隆时期,国内政治稳定,对内、对外战争较少,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乾隆皇帝本人附庸风雅,爱好收藏,在位6 0年期间,曾命令内务府造办处不惜工本地制作了四批带款识的御用刀剑,其目的在于“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

乾隆皇帝还经常在大阅、秋狝、巡幸、接见外藩等重要场合使用这些御用刀剑,其意义非同一般。

这些刀剑造型典雅庄重、装饰华丽,工艺精湛。

贯霄剑装具均为鎏金,下有金银铜之龙腾霄汉图,黑漆底浮雕缠枝金花,蕉叶纹饰,金工精美。

此剑通长96厘米,刃长77厘米。

木胎剑鞘覆红鲨鱼皮取其“避恶驱邪”和“威严独尊”之意,木质刀柄缠明黄丝带,贯明黄丝穗!▲今人复制的清代乾隆朝皇帝御用大阅佩刀 装具采用镂空,鎏金,镶嵌宝石等装饰手法是这时期皇室刀剑的一大特色,乾隆时的镂空雕刻,极为华丽,鎏金技术也相当先进。

▲清代乾隆御制天字号宝腾腰刀据考证,这把耀人眼目、制作精良的宝刀名为金桃皮鞘腰刀,是乾隆皇帝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专门为其制作。

此刀通长95厘米,燕翎刀形,平造刀身,两面各开血槽。

乾隆御制腰刀历时47年,才完成其90把的全套制作。

它材质珍贵,做工考究,钢刃锋利,纹饰优美,含义深邃,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康乾盛世”宫廷御造的代表作之一。

因为腰刀是乾隆帝特为收藏而制作,除腰刀制造要求精而又精外,其刀鞘和盛装腰刀的箱匣在制作上也极为严格。

乾隆御用神锋宝剑全长:88cm刃长:61cm 柄长:15.9cm,此刀刀背雕龙鎏金直抵刀尖.浮雕花纹鎏金吞口,中间隶书铭文,正面为”乾隆年制”,反面为”神锋”.鎏金刀镡镶嵌珊瑚,绿松石,青金石共十二颗.黑牛角刀柄,正反镶嵌珊瑚,绿松石,青金石.八角形鎏金刀首,正反镶嵌珊瑚,绿松石,青金石。

横穿明黄丝穗.木胎刀鞘,上覆镂空鎏金饰;两侧与鞘口一体用错金卷叶皮封边;鎏金鞘口,正反镶嵌珊瑚,绿松石,青金石,鞘口下方镶金圈,内嵌圆形大红宝石一颗.大小宝石共计108颗.鞘系明黄丝带.镡为鎏金质镶嵌,周边嵌宝石.八角形鎏金质刀首,正方亦镶嵌珊瑚,绿松石,青金石,华丽异常.乾隆13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命内务府召集全国制剑高手设计制作御用刀剑,这一工程持续了10年之久,清宫内务府一共打造了4批御用刀剑,其中最被乾隆皇帝喜爱的,就是乾隆神锋宝剑。

乾隆六大御用匕首:都是无价宝,第一把最值钱千金难买

乾隆六大御用匕首:都是无价宝,第一把最值钱千金难买

乾隆六大御用匕首:都是无价宝,第一把最值钱千金难买乾隆六大御用匕首:都是无价宝,第一把最值钱千金难买2017-07-17•••••ooo乾隆是一位武功皇帝,因而非常喜欢兵器。

他的御用兵器很多,冷兵器大到刀枪,小到匕首,火器主要是枪。

清宫有一个造办处,专门给乾隆打造精良的冷兵器,特别是匕首,既是兵器又是工艺品,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下面是乾隆六大御用匕首,玉雕镶宝包金鞘,第一把最值钱,宝贝都在把儿,光一把就千金难买。

第六把:玉雕花把皮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44.6cm,柄为玉质,雕作花形,上嵌金丝为缘,内填红、蓝等宝石组成四瓣花朵。

鞘为木质,外蒙棕色牛皮,上部镶白玉一块,纹饰与柄风格类似。

此匕首造型华美,装饰考究,为乾隆帝御用之物,清宫造办处制造。

第五把:玉雕花柄红绒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46厘米,刃长30.5厘米,柄长15.5厘米,青玉雕花柄,柄首为白玉花两朵。

钢刃,前锐后曲。

木鞘,包红绒,饰金丝卷草纹,白玉雕如意形琫,铁錽金卷草纹珌。

此匕首为清宫造办处制作,造型别致,是乾隆皇帝御用之物。

第四把:玉把包金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58.3cm,清宫造办处制造。

匕首柄青玉质,卷首,上嵌金线为缘,内填红、绿宝石及珍珠组成花卉。

鞘木质,外包金,錾菱格花朵纹。

刃钢质,剑形。

此匕首为乾隆帝御用之物。

清宫造办处制造。

第三把:玉雕花把包金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41.5cm,柄以白玉制作,玉质细腻莹润,雕作花枝形。

鞘为木质包金,錾菱格花朵纹。

匕首以金为鞘是富贵的象征,极具皇家风范。

此匕首为乾隆皇帝御用品,清宫造办处制造。

第二把:玉雕花嵌宝石柄皮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41.5厘米,刃长25厘米,白玉雕花柄,护手、柄首处金丝缘内嵌宝石花卉。

前锐后曲钢刃,皮鞘,铁錽金卷草纹琫、珌,此匕首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

第一把:玉嵌宝石把包金鞘匕首。

此匕首通长41cm,柄玉质,呈卷首状,上嵌金丝为茎,红、蓝等宝石为瓣,组成花卉,使匕首把成为最值钱的地方,宝贝都在这上面,千金难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宝刀出鞘惊世人精球出玉隴,鼂采葆光莹。

良工相材琢,宝刀装作柄。

截肪还以用截肪,曰名曰实曷有常,即物思义,至理弗奇,太阿不可倒持,予言亦戒莫违。

整刀呈细长的“S”型,刃锋至尖处略上翘,配白玉雕柄,柄底端以涡旋形作收,正中雕刻一朵六瓣花,花心处钻有一孔,穿带珠饰及流苏的黄色丝绦。

刀柄上的刻花装饰具有鲜明的蒙古草原风格。

刀銎镀金镂雕,刀靠近銎处有金、银、铜丝镶嵌的花饰及云龙纹,另有金银丝装饰框内嵌刻此刀富有诗意的名字——“宝腾”以及此刀的皇家御制编号——“天子十七号”,另一侧相同位置则是“乾隆年制”四字款识。

刀鞘木制,外包编织纹的桃皮装饰,镀金镂雕襻穿黄色挂绳。

此件拍品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来源:德国Karl Flock收藏参阅:《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页66;《CHINA:THE THREE EMPERORS 1662-1795》页168,图71;《中国·承德避暑山庄300年特展图录》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AN EXCEPTIONAL AND IMPORTANT IMPERIAL JADE-HILED CEREMONIAL SABRE AND SCABBARD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95 cm. (37 3/8 in.)long (带鞘通长);87.7 cm. (34 1/2 in.)long(刀长)估价待询Estimate on Request竞投本件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号牌。

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在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上,参拍的众多文物艺术品中,有一把耀人眼目、制作精细的金桃皮鞘腰刀。

腰刀白玉首柄,椭圆形护手,钢刃,近銎处错金、银、红铜丝相间图案,一面隶书铭文“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刀名,另一面为“乾隆年制”款识,款下饰一升龙飞腾于祥云之间,寓意国之强盛,驾驭自如,为刀名之含意;刀的首尾饰件琫、珌为铁鋄金镂空纹,鞘的两箍为铁鋄金蟠螭纹,上系明黄丝带,便以配挂。

这把腰刀是清代乾隆皇帝(1736-l795年)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专门为其制作的,是清代中期艺术收藏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清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清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康乾盛世”。

乾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特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腰刀九十把和宝剑三十把作为永藏,告诫后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备。

这九十把腰刀,除少量的外拨和流失海外,绝大部分现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清乾隆御制的金桃皮鞘腰刀九十把,全部由内务府造办处承旨造办。

造办处属清代宫廷内务府管辖,由内务府大臣亲自领导,是专门为皇帝和宫廷制作修理各种生活用品和珍玩赏物的机构。

造办处下设众多作、处、馆等作坊,有玉作、画作、裱匣作、皮作、广木作、油漆作、安甲作、珐琅作、雕刻作、皮作,枪炮处、做钟处,如意馆等,最繁盛时多达三十几个作处。

每做一件用品,各作各有分工,共同协作完成。

九十把腰刀的制作,由内务府画出图样,玉作制作玉把,枪炮处制作刀刃,木作制作刀的木样,雕刻作商制图案,皮作制作皮签和书写满、汉文字,铁鋄作制造刀的什件等,最后交武备院组装完成。

乾隆帝对于制作腰刀一事颇费心血,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从最初的画样、木样,到刀的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签上的满、汉文字等,无不按照“谕旨”行事。

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库,首领太监交总管太监呈请乾隆帝御览,乾隆帝详细审看后,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见。

以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做第一批三十把腰刀为例,可看出乾隆帝对御制腰刀的重视程度。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剑名折片一件,刀名折片一件,传旨:按名色做刀、剑各三十把,每十把要一样,共六个样子并装修,俱做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十一月十八日,乾隆帝又传旨:“将‘醴石’刀木样吞口一面并纸样上画的吞口二张准做,俱照‘醴石’、‘炼精’刀木样二件,每样做刀十把,刀吞口上一面做刀名的形象,一面做刀名字,其有脊霞彩刀木样,另作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再传旨:“其花纹用金、银、红铜丝商作,字号不用元字号,做天、地、人三才”。

到十二月初八日,造办处将天字号十号刀形象完成并呈乾隆帝审阅批准,它们的刀名分别是:天字一号炼精刀;天字二号叩鸣刀;天字三号孔纯刀;天字四号月刃刀;天字五号风熛刀;天字六号飞鹊刀;天字七号宿鍉刀;天字八号超阿刀;天字九号配威刀;天字十号飞蛇刀。

三十把腰刀,历经近十年,恐怕在有清一代也是极为罕见的。

乾隆御制金桃皮鞘九十把腰刀,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制作,到乾隆六十(1795年)最终完成,前后共分四批。

第一批从乾隆十三年开始,至乾隆二十二年完成,制腰刀三十把;第二批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完成;第三批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完成;第四批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完成。

四批腰刀中,第一批腰刀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两至三十一两之间;第二至第四批腰刀,每把均重十八两,其长度、造型、图记、款识等与第一批腰刀基本相同,仅护手、刀柄、刀鞘略有区别。

“天子十七号”“宝腾”腰刀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承做的,存放于清宫廷的宁寿宫内,原编号为“地字十七号”,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帝下令将其撤出,改为“天子十七号”,由此它正式成为“天字”号三十把腰刀中的一把。

乾隆御制腰刀历时四十七年,才完成其九十把的全套制作。

它材料珍贵,做工考究,钢刃锋利,纹饰优美,含义深邃,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它是“康乾盛世”宫廷御造的代表作之一。

因为腰刀是乾隆帝特为收藏而制作的,除腰刀制造要求精而又精外,其刀鞘和盛装腰刀的箱匣在制作上也极为严格。

腰刀刀鞘为木质,外蒙金桃皮,拼组成“人”字图案。

金桃皮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桃树枝条的皮,色呈金黄,很像髹有一层金漆,故而得名。

据传,金桃皮具有“避恶驱邪”之功能,用此做腰刀刀鞘,既有装饰作用,且有永葆江山稳固,威震四方之功效。

盛装腰刀的箱匣为楠木所制,铜錾花包角,左右两端面置铜提手,承以四足雕花座。

箱的正面刻总命名、干支年和“天亡”、“天下”及“地上”、“地下”字样。

箱的侧面刻腰刀的刀名、重量和年款。

第一批腰刀三十把箱的总名曰“湛锷韬精”;第二批腰刀箱的总名为“云文韫宝”和“霜锷含清”;第三批腰刀箱的总名为“宝冶凝涛”;第四批腰刀箱的总名为“德耀祥金”、“功全利器”等。

腰刀虽为收藏和赏玩而特制,但乾隆帝在大阅庆典、木兰秋狝、巡幸省方、命将出征及接见外国使臣时,常陈放在皇帝身边,以示“宣威制盛”和“远靖迩安”。

时过境迁,御制腰刀作为历史遗存仍沉睡在“皇宫大内”,而“天子十七号”“宝腾”腰刀在历经风雨,流失海外后却展现在国内拍卖市场,它在向人们展示昔日风采的同时,不仅将引起人们对它二百多年前一段历史的回顾,也拭目着“宝腾”腰刀又会花落谁家。

《太阿不可倒持》凤凰卫视投资收藏谢冰乾隆御用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是我近十年来,所见印象最深刻的宝物之一。

我以为,所谓宝物除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它所处历史中的地位。

大清王朝以武功夺天下,其历代皇帝无一不以刀剑彰显他们至高无上的皇权。

乾隆朝大清国力达到了最鼎盛,乾隆帝更是以十全武功奠定了自已一生的伟业。

天字号系列宝刀正是代表了乾隆帝宣威制胜,昭垂法守的思想。

天字号金桃皮鞘腰刀,共制三十把。

分别是天字一号到天字三十号。

乾隆帝为了打造这批完美的宝刀,几乎耗费半世人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初六日,清宫内务府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剑名折片一件、刀名折片一,各计名色三十个,传旨着按名色做刀剑各三十把每十把要一样共六个样子并装修俱做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十二月初八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得天字一号炼精,二号叩鸣,三号孔纯等十把刀名形象吞口刀纸样呈览,旨照样准做刀十把。

据前辈专家故宫研究员徐启宪,故宫宫廷部武备组毛宪民先生的研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楠木刀箱十一箱,剑箱五箱。

刀箱内装,天地人三个系列腰刀,现存五十余把。

天字号腰刀皆为玉柄金桃皮鞘,地字号则为木柄绿鲨鱼皮鞘。

从楠木箱上所刻年代可知分别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四十四年、乾隆五十八年和乾隆六十年。

(注1)但,令人疑惑的是既便打造一批宝刀,为何要花费几十年的岁月。

对于这个疑问,直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公开,才让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司库白世秀将金昆改画得,月刃、孔纯、叩鸣、炼精等八张腰刀纸样交太监呈览,旨照准做。

纸样通过之后,造办处还要再做出木样,请旨后动手制作玉刀把。

此时由于经商道运往京城的美玉有限。

既使是乾隆皇帝,要想收集一批质地完好玉刀把也不并是容易之事。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太监交上两把白玉把回子刀,乾隆下旨折下白玉把,做成金桃皮腰刀。

也正因为如此宝刀的制作极为缓慢。

乾隆四十年二月初六,员外郎四德将现做腰刀头四件上贴天字十三号超阿,人字十三号跃星,天字十四号鲤腹刀名纸样外随乾隆年制款样呈览。

旨准样商做其年款名色交懋勤殿翰林写钦此。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懋勤殿将刻字楠木箱内无玉把腰刀六把内无商刀名二把,翰林拟得宝腾、善胜刀名呈览。

旨准照刀名年款花纹样南做。

钦此。

但此时的编号确为地字十七号宝腾腰刀。

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天字十八号霜明腰刀,原为地字二十五号的事实,以及档案资料,证明了乾隆帝,有时会调换顺序及更改刀名。

由于乾隆帝对这批宝刀非常珍爱,他不仅下旨将天字宝刀上随的结子换成珊瑚,同时又将原刀箱换成楠木罩盖匣,内再分两箱各装刀五把。

又命于敏中写刀名刻在匣盖交宁寿宫保存。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八十三岁高龄的乾隆帝按每年贯例赴热河围猎。

但他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宝刀。

十一日太监常宁交,白玉、白玉镶青玉刀把各一件,和中堂进白玉剑把一件。

旨,着在交出刀三把上刀把用钦此。

九月十四日将腰刀三把随玉刀把三件画得金桃皮鞘錾动龙铁镀金什件腰刀纸样三张呈览,旨,二件成做金桃皮硝腰刀一对。

待这对宝刀,完成之日已是嘉庆元年二月十一日。

乾隆下旨,腰刀二把配楠木罩盖匣一件盛装并写四样字交热河万壑松风安罢。

由于天字系列金桃皮鞘宝刀大部分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为此民间仅存的这把清乾隆御用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更显得弥足珍贵。

今天看到宝刀,重温乾隆帝在御制诗文中对它们的赞美,这一切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那一瞬间。

《玉靶刀》精球出玉隴,鼂采葆光莹。

良工相材琢,宝刀装作柄。

截肪还以用截肪,曰名曰实曷有常,即物思义,至理弗奇,太阿不可倒持,予言亦戒莫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