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24课《调整图形》 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 四年级 第24课 调整图形

《调整图形》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24课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十四课《调整图形》,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命令,并运用命令进行调整图形的操作。
本课是计算机画图模块中学习基本画图工具后,对菜单中命令的深入学习。
其中“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命令为画图综合学习,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现为:好动、爱玩、好胜,爱受表扬、学习持久力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未养成、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等,他们的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善于在快乐的情景中逐步获得知识。
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一个学期,他们对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掌握。
“翻转/旋转”“拉升/扭曲”相对于前面画图软件中工具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主要采用激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活动任务通过动手、观察、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逐步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认识“图像”菜单中的“翻转与旋转”命令,“拉伸与扭曲”命令;学习并熟练掌握“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图形;进一步学习“复制与粘贴”命令的使用。
2.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3. 发展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探索、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4课《调整图形》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4课《调整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24课《调整图形》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对图形进行调整。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图形调整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图形编辑软件不陌生。
但学生在调整图形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创新意识。
本课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调整工具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调整工具的使用。
2.难点:如何运用图形调整工具进行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随实践。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
2.软件准备:图形编辑软件。
3.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案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调整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调整?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课学习内容:图形调整工具的使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调整工具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图形调整工具对给定图形进行调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有关图形调整的问题,学生相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调整图形》

调整图形■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命令,并运用命令进行调整图形的操作。
本课是计算机画图模块中学习基本画图工具后,对菜单中命令的深入学习。
其中“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命令为画图综合学习,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电脑绘画操作能力,会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来进行电脑的绘画,并且有了认识菜单,和使用菜单中的命令来绘画的经历:上一节课学习了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与粘贴命令来绘画。
本节课考虑是借班上课,我针对学生比较喜欢动画故事的特点,创设较为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多实践,多摸索,意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并让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担任临时小组长,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学生提示,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图像”菜单中的“翻转与旋转”命令,“拉伸与扭曲”命令。
(2)学习并熟练掌握“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图形。
(3)进一步学习“复制与粘贴”命令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探索,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图像”菜单中“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命令的使用。
2.教学难点“拉伸”和“扭曲”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主要采用学生喜欢的《爱探险的朵拉》故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学件,教学课件,音频素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播放“青蛙回家”片段。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24课-调整图形

《调整图形》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24课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十四课《调整图形》,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命令,并运用命令进行调整图形的操作。
本课是计算机画图模块中学习基本画图工具后,对菜单中命令的深入学习。
其中“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命令为画图综合学习,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现为:好动、爱玩、好胜,爱受表扬、学习持久力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未养成、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等,他们的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善于在快乐的情景中逐步获得知识。
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一个学期,他们对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掌握。
“翻转/旋转”“拉升/扭曲”相对于前面画图软件中工具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主要采用激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活动任务通过动手、观察、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逐步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认识“图像”菜单中的“翻转与旋转”命令,“拉伸与扭曲”命令;学习并熟练掌握“翻转与旋转”和“拉伸与扭曲”图形;进一步学习“复制与粘贴”命令的使用。
2.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3. 发展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探索、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调整图形

《调整图形》教学设计和反思(含视频)[作者: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王伟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7 更新时间:2011-1-21 文章录入:dfwhl ]视频:http://10.8.0.3:81/flvplay.asp?load=/load/ktrx/676860010734.flv教学内容: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十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画图中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突出设计“翻转和旋转”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选定、移动、复制和粘贴图形后,对图块操作的进一步学习。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画图工具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绘图制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的命令。
2、认识和掌握“图像”菜单中“翻转”和“旋转”命令;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图形“翻转”和“旋转”教学难点:1、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180°的区别;2、旋转的角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建构、小组协作。
教法阐述: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课时,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
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调整图形教案

《调整图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命令的作用。
学会用选定框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
2.熟悉“翻转/旋转”对话框的运用,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的区别。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
难点:对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吗?观看俄罗斯方块比赛视频。
二、“俄罗斯方块”——改变图形的方向师:其实画图软件也能玩这个游戏,想玩吗?。
1.介绍俄罗斯方块的玩法和小诀窍。
师:玩游戏,得知道游戏的玩法,课件演示师:老师也玩过这个游戏,告诉你几个小诀窍:①打开“俄罗斯方块”。
单击“选定”工具,在下方“工具状态选择器”中选择第二种“应用透明背景”方式,选定活动格,通过一定的变化后,将活动格移动到下方固定格。
②变化时,做错了,只要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就能重新做一做。
2.任务1:图形的旋转。
(1) 引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师:这个蓝方块,该怎样变化?(见“图1 蓝方块”)图1 蓝方块师演示:出示,把蓝方块旋转成,就是把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也就是顺时针方向旋转90啊。
(2) 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3)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两人演示,要求边说边做。
(4) 小结方法。
(5) 利用蓝方块演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180度、270度。
提问(操作演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旋转成,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成呢?旋转成呢?明确具体操作方法。
(6) 练一练:灵活选择旋转角度。
①师:打开,请你完成“练一练”下方的两个“绿方块”。
(见“图2 绿方块①”“图3 绿方块②”)图2 绿方块①图3 绿方块②②学生尝试。
调整图形

调整图形一、设计思路“调整图形”一课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操作方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画图工具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完成简单的创作。
在实际教学当中,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采取更换教学范例的方式,用一个简单情节故事将整个课文内容贯穿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结构特点,特设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学会图形“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命令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练习,掌握图形“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的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图形“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命令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图形“旋转”“扭曲”命令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范例作品,图片素材。
六、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复习“复制、粘贴”,进入新课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画图出示草原图片,如上图)。
草原上,鲜花盛开,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一只小山羊在这块草地上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可高兴啦!它心里想,要是能有几个小伙伴一起陪它玩,该有多好呀。
1.复习复制、粘贴的操作肯定有许多的小画家们都已经想到了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操作,为小山羊制作出许多小伙伴,谁乐意来做这件事情呢?2.指名学生完成复制、粘贴操作在这位热心的“画家”的帮助下,我们的故事继续发展着。
四只小山羊可以一起在草地上做游戏了,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可是可爱的小山羊们并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它们逼近呢。
(教师完成狼的复制、粘贴)它们玩得太高兴了,以至于旁边一只饥饿的大灰狼已经慢慢接近了,它们都没有觉察到。
当小山羊们觉察到身边的危险时,大灰狼已经距离非常近了,怎么办?谁来救救它们呢?(二)继续故事,学习“翻转/旋转”大灰狼得意地站在四只可怜的小山羊面前,心里想着,这下可以开心的吃上一顿饱餐了。
游戏化学习案例——《调整图形》教学设计

生: 会逃 跑。回头跑, 向上跑 ,
向下跑……
观察 比较 , 培 养发现 问题 的能力 , 培养想象 力与 自主探究 、自主学 习
能力。
师: 你们能在 “ 画图” 中帮助小
鱼逃离危险吗? 设计 意 图: 使 用游 戏 “ 大鱼 吃
● 教学重点 . 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 时, 笔者着重考虑 突出教学 内容的情境设定与学习兴 趣 的激 发, 尝试将 游戏 化学习引入 教学。 本课 的教学设计基于游戏化
作“ 画图” 软件 , 各控制一方 ( 小鱼
但没有得 到想要 的效果 , 鱼儿变形 了。 ( 转播 该学 生桌 面 , 引导学 生
思考)
书“ 翻转”) 想 一想 ,“ 水 平翻转” 和“ 垂直翻转” 有什么区别?回头跑 该用哪种翻转 ?谁愿意帮助小鱼回
群 或者 单独的那条鱼 ) 每次进行一 项 操作。②可供 使用的操作 有 “ 选 定后移动”“ 翻转 ” “ 旋转” “ 拉
时引入 新知 。 学生对 “ 如何 让小 鱼 逃 离危险”这一 问题 , 有着 迫切解
扭曲命令的参数含义。
● 教学过程
1 . 游 戏展 示 , 激 趣 引入
高的游戏进行情境导人、 知识点铺 陈以及 目标激励 , 并在 拓展练 习环 节充分利用游戏场景 , 让学 生在游
戏 中学 习。 在 设计 时, 笔者力 求通
t o u g a 。 4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n J 信息技术课
I 优质课展台 I
调整图形 教学设计
钱耀刚 张维 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小学
● 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 课 是苏 教 版小 学 信 息技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调整图形
【教材分析】
《调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画图”单元的内容,主要讲了“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围绕改变已有盆花的方向和大小为内容进行了讲解。
教材中只讲了“翻转”和“拉伸”的具体操作方法,而“旋转”和“扭曲”则通过“讨论坊”和“探究屋”的形式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会了画常规的简单图形,也能用一些基本图形组合出创意图形,还详细的学习了“复制”与“粘贴”操作。
但本课的内容却和前面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画图”程序中通过命令对话框的形式改变图形的方向、大小和形状,这样的操作对他们而言有一些陌生和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操作方法,又要让学生理解命令的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学习“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对图形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的兴趣。
4. 行为与创新
通过“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让学生创造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的使用方法。
难点:翻转与旋转的区别,拉伸和扭曲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法、比较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还记得前面我们画过的盆花吗?教师这里也有一盆盆花,大家看看和我们以前画的盆花有什么区别?(课件出示有多朵花的盆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观察例图,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师生总结:花盆中的几朵花,方向和大小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形状却是一样的,像这样形状一样,方向和大小不同的图形,在计算机画图里,不用一朵朵的重复去画,可以先用复制与粘贴命令得到一样的图形,再用“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来调整它们,就能变化出新的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调整图形的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再告诉他们这样的图形可以先用“复制”与“粘贴”命令,再用“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就可以得到,让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知识进入情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调整图形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掌握技能
活动1:复制花朵,复习旧知
如果想得到方向不同的花,先要复制出一朵花,谁来帮老师复制出一朵花?
(生操作,师总结强调,使用“复制”命令之前,必须先选中需要复制的图形)
活动2:改变方向,初试翻转
设疑:通过“复制”与“粘贴”,很容易就得到了一朵相同的花,怎么样才能改变这朵花的方向呢?
师揭示:在画图中,有一个命令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花的方向,大家找一找,会是哪一个命令呢?
总结:“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可以改变花的方向。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打开“翻转/旋转”命令的对话窗口)在“翻转/旋转”命令窗口中,有三个不同的选项,你觉得应该选哪一项呢?(生讨论)为了更清楚地分清翻转和旋转,我们一起看看电脑的演示(课件动画演示不同的翻转与旋转),下面老师用手中的这朵花做翻转或者旋转,大家来说一说属于哪一种翻转或旋转(老师利用模型花来演示翻转与旋转,并请学生回答,加强学生对翻转与旋转的理解)。
现在你们知道,要改变花的方向,应该选择什么命令了吗?我们只要选择“水平翻转”就可以改变花的方向了(师演示操作),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设计意图】复制是旧知,让学生演示操作,可以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
复制出花后,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操作改变花的方向,而是通过课件展示和实物演示两种方法,以加深学生对五种翻转和旋转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3:绘制风车,巧用旋转
大家都喜欢玩风车吧,想不想自己画一个大风车。
(出示
大风车)谁来说一说大风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大
风车的四片叶子大小一样,只是方向和颜色不同)你们想绘
制自己的大风车吗?(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经过刚才两种演示,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五
种翻转和旋转,但是还停留在表层,通过绘制大风车,进一步让学生真正理解旋转的概念,在学生绘制大风车的过程中并没有要求他们按老师的样例进行,而是让他们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大风车,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活动4:改变大小,尝试拉伸
设疑:刚才通过“翻转/旋转”命令改变了花的方向,但是如果把一样大小的花放到花盆中会有些拥挤,怎么样把花变的小一些呢?(生讨论,并尝试操作)总结:通过“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命令来改变花的大小或者形状。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在拉伸的对话框中,应该怎么填写数值?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指名回答)扭曲的对话框中,数值又要不要填呢?(因为只要改变花的大小,所以就只要填写拉伸的数值就可以了,例如,填写80,就表示按比例把花
的大小缩小到原图的80%)
综合练习。
请大家为我们的盆花变出一些大小和方向不同的花,并改变它们的颜色。
再打开综合练习(提供有几个图形),利用提供的图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创作出新的图形(通过投影出示几个样例,提供给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利用它们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出什么好的作品,老师利用投影提供几个样例,这样不至于学生无处下手。
三、总结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的“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都是画图中的技巧,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通过“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可以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图形,课后请同学们把完成的作品和其他同学一样分享,看看谁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意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画图”单元为数不多的,以菜单命令讲解为主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像讲解工具箱中的工具那样去进行教学。
“翻转/旋转”的理解,对三年级的学生还有些难度,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实物两种方式进行演示,但还是不可能做到让学生百分之百掌握,因此,教学中还要安排多样化的练习,帮学生进一步巩固。
“拉伸/扭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输入几个典型的数值,从而总结出一般规律,做到真正理解。
【教案设计:顾霞(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