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后记

合集下载

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

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

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弟子规观后感(精选10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观后感篇1说起弟子规,会一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哪怕是一些小孩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让我们每天在黑板上轮班一人抄写一句弟子规,上课前还要背诵一部分,那时候只知道背下来就是好事,也从没深刻分析每句是什么意思。

但那时还是对传统文化很崇敬,现在我也长大了,转眼间是上大学的人了,在这假期,我看了弟子规传统文化的宣讲视频,这才对弟子规有了更深的体会。

仍然是有很大的收获,父亲也在旁边,还连声叫好。

这弟子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一位年以花甲的老父亲都连声叫好,让一个内心充满热血的青年还能静下心来,去聆听他每字每句的意义呢?视频中的蔡礼旭老师这样讲,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有钱、有房、有车、娶漂亮老婆、嫁帅气老公、受他人赞扬,而是孝顺父母、子女孝顺自己。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

——这四句是一般人能做的到吗?没有发自内心、十足耐心能做到吗?连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伟大事业,要如何如何。

没错,这些讲的都是事实,这才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

说完了“孝”,接着就是“悌”,“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孔老夫子不光是重视孝,也非常重视悌,他认为认为悌也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这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那么谈起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弟子规全文解析及学习心得

弟子规全文解析及学习心得

弟子规全文解析及学习心得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著作之一,以其简练明晰的语言和深刻的教育思想而广为传颂。

本文将从全文解析和学习心得两个部分,对弟子规进行探讨和总结。

全文解析弟子规由三十六首诗篇组成,每首诗篇都阐述了作为一个学生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整部弟子规首先强调了对父母和师长的尊敬,然后概述了整体的道德规范,囊括了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学习进取等方面。

首先,弟子规强调孝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弟子规》更是将其置于第一位强调。

全文中出现多次对父母的尊敬、孝顺的表达,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不远游”,“夜勤无怨,朝既食”等,引导孩子们要一直尊敬、孝顺父母。

其次,弟子规强调了文明和礼貌的重要性。

全文中有很多关于礼节和待人接物的教诲,如“问起对,唤名揖”,“勿叱亲,亲敬恭”,“礼尚往来,往而不穷”等。

这些规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仅要尊重父母、师长,还要懂得待人有礼,言谈举止要谨慎体面。

再次,弟子规提倡努力学习和自律。

诗篇中提到了“人不学,不知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过这样的教导,弟子规鼓励学生们要勤于学习,踏实用功,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同时,弟子规也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警示学生们“人不自重,何以教之”,“令闻过,则喜过”,意在告诫学子们要严于约束自己,时刻保持自身的操守和规矩。

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对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我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恩赐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付出的爱是无私的。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尊敬和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

其次,礼貌和尊重他人是我从《弟子规》中学到的重要品德。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学会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同时,礼貌还是人际交往的基础,通过礼貌待人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接受《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宠爱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1《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美妙人生讲座”的讲演稿。

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举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名目,第一次推举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名目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劝告力,对家长说,确定要培育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育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

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突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和善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美妙,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

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

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比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准时尽孝。

解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解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解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弟子规》自清初问世之后,因其内容全面,易于持诵,而在清代广为流传。

下面是带来的解读弟子规心得,盼望大家喜爱。

篇一:解读弟子规心得《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

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合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

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

刚起先,我只是应付着读着。

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顺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

慢慢才发觉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缺乏。

《弟子规》中的《入那么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那么孝》后,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此时此刻才发觉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

反而,父母对我言听计从,照看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意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天经地义,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忧还觉得他们很烦,厌烦他们。

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愿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

等到节目完毕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

我生气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连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

于是妈妈急匆忙的为我去做饭。

而我还在埋怨着。

此时此刻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当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暖和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温煦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性的讲解。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

你们发觉过吗?他们头上已静静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感恩父母,他们只须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须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解读弟子规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解读弟子规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解读弟子规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解读弟子规的读书心得【篇1】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弟子规深刻品读心得及收获(5篇)

弟子规深刻品读心得及收获(5篇)

弟子规深刻品读心得及收获(5篇)弟子规深刻品读心得及收获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制造的启蒙经典。

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深有感受。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誉。

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敬重长辈,但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

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

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

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当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

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

如今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惭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很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己应当关爱关怀自己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

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到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共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救援之手,当他们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快乐,共同悲伤,团结互助。

今后,我肯定会做到“首孝弟,次谨信”,与亲人共处一片蓝天,相互关爱关心。

而《弟子规》也将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弟子规深刻品读心得及收获2俗话说得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日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

读完《弟子规》,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顺的重要性。

《弟子规》中强调孝道,告诫孩子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通过孝顺父母,我们能够培养出感恩之心,学会尊重他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孝顺也是一种修养,能够使我们内心更加宽厚,品格更加高尚。

其次,我对诚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弟子规》中强调要言不信,行不果。

这告诫我们要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行而果断。

诚信是一种品质,是一种道德,是一种修养。

只有诚信,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律的重要性。

《弟子规》中强调要守节,要自律。

自律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习惯。

只有自律,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自律,做一个自律的人。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深刻认识到了孝顺、诚信、自律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我会牢记《弟子规》中的教诲,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孝顺、诚信、自律的人。

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

弟子规读后感结尾《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教育经典之一。

读完《弟子规》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弟子规》以“立身”、“立言”、“立心”、“立志”为主线,对于人的品行修养、言行举止、心灵修炼、志向追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其中,“立身”要求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节俭朴素;“立言”要求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立心”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修心养性、修身齐家等;“立志”则要求立定志向、坚定信念、不怠懈、不卑不亢。

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于古代子弟的教导,也是对于当代人做人处世的指导原则。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物质条件的提高,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弟子规》的教导正是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修养,追求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只有在内在修养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对于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修养,就会在言行举止上失掉分寸,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德和道德风尚,就会失去秩序和和谐,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和危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弟子规》中的教导,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品行修养和道德品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完《弟子规》,我深感受益匪浅。

这本古代经典教育著作不仅是对古代子弟的教导,更是对当代人做人处世的指导原则。

我会牢记其中的教诲,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弟子规》,从中受益,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弟子规》后记
上周六,织金苗学会周末学习安排我讲《弟子规》,本着共同学习的宗旨,也是为了对自己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进行一个总结,我为喜欢学习的同胞们讲解《弟子规》。

课后,得到了弟兄们很好的反馈,心有所触,略写几句,以作后记,聊与各位交流。

表面看,《弟子规》是教授幼儿的启蒙教材,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通过自己教书的经验,仿照《三字经》体例,文白结合,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编写了《弟子规》,后经贾存仁校正编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普遍使用的启蒙教材。

其实,真正研读《弟子规》以后,你会发现,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材,它是对中国两千年来被确立为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一个总结。

其体例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分五部分编纂成书,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范。

全书共360句,1080字,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

它把在家里怎样对待双亲、兄长,外出怎样对待邻里和朋友,要对自身加强品德修养,讲究诚信,看轻财物,亲近仁人,不给小人一可乘之机。

这与中国传统一贯强调德才兼备,德为才先是一致的。

在最后的部分才强调学有余力,才学文化。

正所谓“有德有才”是上品,
“有德无才”是中品,“无德无才”是庸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整个《弟子规》,就像总结时大勇所说,前后贯穿了的是“德”。

有人说,三年可以造出一个暴发户,但是,没有三百年,无法造出一家贵族。

有文化的家族和民族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深厚的道德修养是通过千锤百炼蕴积形成的。

正如儒家“修、齐、治、平”的王道所论述的道理一样,只有通过修身,搞好弟兄邻里关系,才能治理好国家以至平定天下。

也才能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在苗族长辈的言语中,我们经常听到“我家儿吗只要能够学会写名字就行了,能够认个倒正,上街能够认到几斤几两。

”我们不能苛求老人们有多高的觉悟和认识,但是,作为曾经读过大学的我们,起码明白,不能让苗族后辈们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只满足于能够出去打工这样的水平。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走出学校之后才真正学习《弟子规》,当现代中国的学校教育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水平,以掌握多少知识为标准去要求我们后代的时候,其实,我们忘掉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掌握多少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手段,最终也是要服务与人,“人非工具,人是自己的目的”,这才是教育最终要完成的任务。

《弟子规》正好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