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模板
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模板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X
临床诊断:无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时刻:XX:XX
检查仪器:XXXX
检查结果:
心律:窦性心律
PR间期:XXms
QRS间期:XXms
QT/QTc间期:XXms/XXms
P/R/T波:正常
ST段:正常
临床诊断:
1. 窦性心律
2. QT/QTc间期正常
3. 心电图正常,无明显异常波形及ST、T改变结论:
本次心电图检查结论为正常,无临床异常。
备注:
1. 本次心电图检查结果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2. 检查前请保持放松、安静状态,避免紧张、运动、用力或进食、饮咖啡和茶等刺激性饮料等。
3.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您的医生或技师。
医院名称:XXX医院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心电图报告模板

心电图报告模板心电图参数:心律:次/分心房率:次/分心室率:次/分P-R间期:秒QTc时限:秒心电轴:1、P波:心电图显示规律出现的P波,形态正常、形状相同,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P-P间隔之差不大于0.16秒。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时限、振幅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范围内。
心室率<60次/分,呈慢而规律的心室率。
偶尔有提早出现的QRS波群,系f波下传。
同时伴有房颤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仅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60次/分,QRS波群正常,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仅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仅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1-6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仅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60次/分,QRS波群多种,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加速的室性逸搏伴室性融合波。
同时伴有房颤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78(次/分),心室率:78(次/分),QT时限:0.45(秒),心电轴:不偏1、心律失常,为房颤心律。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尤以V1导联明显。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律快慢不一。
平均心室率为78次/分。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时限、振幅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心房颤动,心室率:45(次/分),QT时限:0.44(秒),心电轴:右偏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仅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1-6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危急值【范本模板】

1、心脏停搏
2、常规心电图
(1)长R-R间期≥3.0次/min
(2)心动过缓平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率<35次/min
(3)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4)Q-T间期明显延长办RonT室性期前收缩
(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次/min,持续≥30s以上
3、动态心电图
(12)心房颤动时R—R间期≥5s
(13)出现3次以上≥3。0s的长R-R间期
(14)Q-T间期明显延长伴室性心动过速
(1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次/min,持续≥30s以上
(1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7)心室扑动、心房颤动
(18)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率≥250次/min
(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7)心室扑动、心房颤动
(8)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
(9)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
(10)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ms
(11)首次发现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19)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ms
(20)首次发现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21)符合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
报告时间范围
经两人确认危急值后,5分钟内报告
心电图模板

1.窦性心动过速:1.P波顺序发生,I II中正向,aVR负向2.心率大于100次/分3.P-R间期大于0.12秒4.可出现ST段上斜形下降及T波低平2.心房扑动: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呈均匀锯齿状2.F波频率250-350次/分3.R-R距离一般相等,若发生不规则的房室传导阻滞时也可距离不等3..房颤:1. P波消失,代之以细小f波,形状绝对不匀齐,2.f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以上,3.QRS波群呈室上性,振幅高低不一,R-R距离绝对不等4.室颤:1.P-QRS-T波全部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节律多变的紊乱颤动波,2.心室频率为250-500次/分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直立异位P‘波(在aVR倒置)P‘-R间期大于0.12秒2.QRS波呈室上性,R-R间期规整,3.心率160-220次/分4.ST段轻度压低,T波可低平或倒置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偶尔见到窦性P波,但与QRS波无关,2.QRS波呈宽大畸形,R-R间期大致规整,3.心率150-200次/分4.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7.预激综合征:1.窦性心搏的PR间期短于0.12秒,2.某些导联QRS波群超过0.12秒,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顿,终末部分正常,3.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A型QRS波群主波均向上,B型在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V6导联8.窦性心动过缓:1.窦性心律2.心率小于60次/分3. P-R间期大于0.12秒4.多并发窦性心律不齐,9.窦性停搏:1.P-P间距较平常显著为长,在较长的平段无P-QRS-T波2.暂停较长的P-P间距,不为平常P-P间距的简单倍数3.停搏较长时,往往有结性逸博10.房性早搏:1.P波提前出现,称为P‘波,整个心动周期时间提前2. 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差别,形态可正可负,下位房性P‘波可以是逆行3. P-R间期大于0.12秒4.QRS波群为室上性与正常窦性下传的QRS波一样,11.室性早搏:1.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前面无提前的P波其后面亦罕有逆行P波2.QRS波群形态错综宽大畸形,时间大于0.12秒,并有继发性S-T段、T波改变3.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12.急性心肌梗死:1损伤时ST段上升,缺血时T波倒置,I、II、V1-V6导联正常时T波为直立,缺血时呈倒置。
心电监护书写模板范文

心电监护书写模板范文**ECG Monitoring Report Template**Patient Information:Name: John DoeAge: 52Gender: MaleECG Summary: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Mr. John Doe was recorded on [date]. The tracing revealed a sinus rhythm with a heart rate of approximately 75 beats per minute. No significant arrhythmias or conduction delays were observed. The P-wave morphology and duration appeared normal, indicating regular atrial depolarization. The QRS complex was narrow and symmetrical, indicating normal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 The ST segments and T waves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with no signs of ischemia or infarction. Overall, the ECG was interpreted as normal sinus rhythm without evidence of acute cardiac pathology.**心电监护报告模板**患者信息:姓名:约翰·多伊年龄:52岁性别:男心电图总结:约翰·多伊先生的心电图于[日期]记录。
追踪结果显示窦性心律,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未观察到明显的心律失常或传导延迟。
临终心电图报告模板

临终心电图报告模板
姓名:(请填写患者姓名)
性别:(请填写患者性别)
年龄:(请填写患者年龄)
病历号:(请填写患者病历号)
临床诊断:(请填写患者的临床诊断)
心电图记录时间:(请填写记录时间,格式:年月日时分秒)
均一化心电图(12导联)
经标准化处理后,患者心电图示为:
(在此处粘贴均一化心电图12导联内容)
心电图记录分析
1.心率:(请填写心率,单位:次/min)
2.心律:(请填写心律,如窦性心律、房颤等)
3.QRS波群:(请填写QRS波群,如宽ORs波、窄QRS波等)
4.QTc间期:(请填写QTc间期,单位:ms)
5.ST段:(请填写ST段的形态和水平变化)
6.T波:(请填写T波的形态和水平变化)
7.P波:(请填写P波的形态和水平变化)
附加说明
患者临床症状:(请填写患者临床症状)
医生诊断意见:(请填写医生的诊断意见)
临床医生:(请填写临床医生姓名)
院(科)主任:(请填写院(科)主任姓名)
心电图诊断医生:(请填写心电图诊断医生姓名)
结论
根据临终心电图显示,患者心率为(请填写心率,单位:次/min),心律为(请填写心律),QRS波群为(请填写QRS波群),QTc间期为(请填写QTc间期,单位:ms),ST段(请填写ST段的形态和水平变化),T波(请填写T波的形态和水平变化),P波(请填写P波的形态和水平变化)。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诊断意见,认为(请填写医生的诊断意见)。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1、窦性心律P波: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秒。
2、正常心电图QRS波:无异常。
ST段:无异常。
T波:无异常。
U波:无异常。
3、窦性心动过缓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60bpm。
4、窦性心动过速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100bpm。
5、窦性心律不齐P波:Ⅱ、avF 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6、窦性心律不齐P波:窦性节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长间歇不是基本节律PP间期的整数倍,PP间期>2.5秒7、左心室高电压QRS波:Rv5 = mV ,R v5+Sv1= mV8、偶发室性早搏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9、偶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0、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1、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3、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呈间位性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在两个窦性搏动间发生14、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5、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6、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7、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8、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9、室性逸搏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无与其相关的P波20、室性逸搏性心律长的RR间期之后连续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21、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3、心室扑动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24、尖端扭转型室速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变25、心室颤动振幅波形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ST-T。
心电图诊断标准【范本模板】

心电图诊断标准ﻩ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Atrial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
04毫米.秒.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
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此比值在1.0~1。
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三,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
2mV,RavF>2。
0mV,或RI+SIII>2。
5mV,RV5>2。
5mV,SV1+RV5≥3。
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
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
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
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1、标准导联: Ⅲ导联-左脚连接正 极,左手连接负极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2、肢体导联: avR导联-右手连接 正极,左手和左脚 通过中心电端连接 负极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2、肢体导联: avL导联-左手连接 正极,右手和左脚 通过中心电端连接 负极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3、QRS波群
•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和电位的变化 • 时间:成人0.06-0.11s,儿童0.04-0.08s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各导联QRS波群形态与振幅
胸导联:正常QRS波群的形态在V1-V6相对固定。如 变化,提示心脏循长轴作顺钟向或逆钟向旋转。
V1、V2呈“rS” V5、V6呈“qR”或“Rs” V3、V4呈“RS ”相等的过渡 图形 R/S比例从V1 ~V6 逐渐增大, V1的R/S<1,V5的R/S>1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各导联QRS波群形态与振幅
肢导联: 肢导联低电压的概念: 标准肢导联或加压单极肢导联,每个导 联QRS波振幅的算术和<0.5mV时,称低电压, 可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等。也可见于正 常人。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QRS波的正常值
RI<1.5mV; RavL<1.2 mV ; RV5 < 2.5; RⅡ+RⅢ<4.0 mV; RavF<2.0 mV。 RV5+SV1 < 4.0(男) < 3.5(女) avR的图形基本为Qr、rS,RavR<0.5 mV
称为正极(即电源)电位低的一 端称为负极(即电穴),电源和 电穴合称为电偶。嗣后,电源处 由于接受了电穴部位的动作电流, 亦随之发生除极于是其本身又转 为电穴;如此扩展造成电偶的不 去极化状态 断移动,形成除极电流,直至除 极结束,上述过程即为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除极 的前方为正,后方为负。
+ + + - - - I + I + - - - + + +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2、肢体导联: avF导联-左脚连接 正极,右手和左手 通过中心电端连接 负极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3、胸前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3、V4连线中点 V4:右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交界处 V5:V5与腋前线交界处 V6:V5与腋中线交界处
心电图检查
一、心电向量与心电向量环
心室除极过程模式图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Q波:
除avR导联外,其余导联q波的深 度小于同导联R波高度的1/4,时限小 于0.04s 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形。Q 波过深或过宽均为异常,常见于心肌 梗塞、心肌病等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4、J 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称为 J点。多在等电位线上,可随ST段的偏移 而发生位移。J点上移,多见于心室过早 复极,J点下移,多见于心肌缺血等。
3、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 + I I + - -- - - - + + + + + +
QRS波群的命名
• Q波:第一个向下的波 • R波:第一个向上的波 • S波:第二个向下的波 • R′波:是继S波后向上的波 • S′波:是继R′波又一个向下的波 • QS波:QRS波群全部向下,而没有向上的波
qRs
qR
Rs
Qr
QS
Qr
rS
RS
rsR’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1、P波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激动。窦房结位于右心 房。因此,激动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导左心 房。心房的除极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方。
小结: 1)心肌细胞除极时,除极的前方为正,后方为负 2)心肌细胞复极时,复极的前方为负,后方为正 3)面对正极,描出向上的波 4)面对负极,描出向下的波
心电形成原理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4、心肌细胞除极、复极与波形的关系
+ + + + + + - -- - - - + I I + + I I + - -- - - - + + + + + + + + + - - - I + I + - - - + + +
心电图仪的研发
• 1875年法国物理学家Lippmann发明了毛细 管静电计 • 英国生理学家Waller将毛细管静电计用于 心电研究。1887年,J.physiology发表其 研究结果
心电图仪的研发
• 继沃勒之后,贡献最大的学者是荷兰生理学教授 爱因托芬 • 1889年,他开始了有关人类心电图方面的研究。 采用P、Q 、R 、S 、T标出心电图上的波峰和波 谷 • 1903年,他确立了心电图测量的三种导联: 第一导联为左右臂 第二导联为右臂左腿 第三导联为左臂左腿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Q-T间期的临床意义
• 正常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在0.320.44s • Q-T间期延长多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低血钙等 • Q-T间期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7、U波
T波后0.02-0.04s出现的一个小波,时间 约为0.1-0.3s,方向与T波一致。U波增高见于 低血钾。U波倒置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等。
心电图诊断
心电发展历史
• 1781年,意大利Galvani发现用电刺激神经导致肌 肉收缩。自1832年始,意大利Matteucci发现一切 正在收缩的肌肉,其中也包括心脏,都产生电流 • 德国雷蒙等生理学家提出了“动作电位”的概念 • 为此后心电的研究,以及心电图检测方法探索和 心电图仪研发奠定了基础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5、ST段
• • • •
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复极开始的时间。 正常ST段下移在任何导联小于0.05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心肌缺血; ST段上抬超过正常范围,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渗出性心包炎。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5、T波
• • • •
心室复极波 T波的上升速度较慢而下降较快,双支不对称。 方向:正常情况下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同。 除III、aVL、aVF、V1-V3外,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 R波的1/10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P波正常值
高度: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宽度:不超过0.12s 形态:Ⅰ、Ⅱ、aVF、V3 ~V6导联↑; aVR导联↓ 。 Ⅲ、aVL、V1~V2导联可直立、倒置或 双向。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2、P-R间期
• P-R间期代表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 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可能相应的 缩短。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三、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包括12个导联,是国际通用
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I、II、III、avL、avR、avF 胸前导联:V1-V6
由Einthoven创设,目前大多数心电图
工作者所采纳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1、标准导联: Ⅰ导联-左手连接正 极,右手连接负极
+
-
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1、标准导联: Ⅱ导联-左脚连接正 极,右手连接负极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1.T波显著升高,可见于心肌梗塞超急期 和 高血钾 2.T波低平或倒置,则见于心肌损伤,心肌 缺血 3.当T波倒置且双支对称称为“冠状T波”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与命名
6、Q-T间期
• 心电图上为QRS波群起始到T波终末这段 间期 • 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的全过程,Q-T 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 • 心率快Q-T间期短,反之,则长
心电形成原理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4、心肌细胞除极、复极与波形的关系
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 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 膜方向推进,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因此,在正常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 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影响体表心肌电位强度的因素
• 与心肌细胞数量、大小呈正比 •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 反比 • 与探查电极和心肌除极方向的夹角呈反比
+ + + - - - + I + I - - - + + +
+ + + + + + - -- - - - + I I + + I I + - -- - - - + + + + + +
心电形成原理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2.心肌细胞的除极 当心肌细胞膜的一端 受到激动时,该处细 胞膜的钠离子及钙离 子随之内流使膜内的 电位渐升高,当达到 阈值电位时即发生除 极,使该处电位差消 失,而附近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为阳离子,于是 形成两处间的电位差,物理学中把电位高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