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海问题
关于南海问题的看法

关于南海问题的看法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
其主要包括:一,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二,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其中两个问题中南沙群岛的归属是南海问题的核心。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段时间来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干预亚洲地方事务,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也变得日趋复杂紧张化。
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成为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南海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一,经济因素。
南海的大量海底石油及天然气与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升了南海的价值,使某些东南亚国家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二,自身因素。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海洋意识的淡薄和自身力量的制约使中国忽略了对南海的关注、经营。
三,战略因素。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是东亚通往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的重要航道和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海峡的关键所在。
因此各国都想要为维护自己国家利益而进行争夺。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向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因为我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社会经济,但是近年来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频繁地在南海问题上于我国发生纠纷和冲突,致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被动化。
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与我国在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合作南海问题频发使得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恶化,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
另一方面南海主权争端加剧,影响我国的海洋主权安全和国防安全。
2011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盟各国领袖在纽约就加强美国和东盟关系举行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的主权争议,强调南海的航行自由很重要。
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与菲律宾再次发生南海问题争端后,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
南海问题浅析

应对南海问题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加在一起还不如南海大。
南海面积近360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个,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目前,我在南海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我海洋发展战略与南海主权争议久未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与有关国家搁置中国、排斥中国开发之间的矛盾;三是我把南海问题留待未来解决的期待与各有关国家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绝大多数的陆地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
中国是政治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中国崛起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大国的遏制乃至围堵,一些中小国家的戒备和防范,都给我和平解决海洋权益之争带来了负面影响。
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应持消极等待或无动于衷的态度。
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和平、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
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但善良的愿望不能被某些国家所利用,友好的政策不能成为一些国家得寸进尺的机会或工具。
为此,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上也需要采取一些新思维和举措。
解决南海问题首先是要强化主权观念和主权行为,并加强有关立法。
“主权属我”应作为“共同开发”的前提条件。
没有“主权属我”的前提,就很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
其次是加快我国领海基线勘定。
这对我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关重要。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及中国的对策一、中国与邻国南海争端的起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南海争端的实质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解决了,南海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否则南海问题会愈演愈烈,不仅会趋于多边化,国际化,而且会导致冲突,进而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之中,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因此被打乱,事实上,这是美国幕后操纵南海问题的真实用意。
那么中美关系的问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讲中美关系问题就是中国崛起了,而美国衰退了,所以美国想压制中国,所以美国在中国周边制造些麻烦。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所以它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是维持其世界的领导地位,任何崛起的大国或者小国,都是美国可能的威胁,所以美国必须加以遏制。
冷战结束,随着前苏联的瓦解,美国首先遏制的是其盟友日本,日本第一,让美国神经紧张,于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日本很快陷入了经济低迷的十年;接着是普京执政时的俄罗斯,美国加速北约扩建,把它压制在欧洲的顶端;然后美国打击的是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朝鲜,即所谓的邪恶轴心国;接着是走向一体化的欧盟,希腊债务危机使欧洲一蹶不振。
在搞乱了中东,欧洲之后,繁荣的亚洲和崛起的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目前亚洲是整个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亚洲的繁荣,一体化进程以及去西方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显然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于是美国还未等阿富汗事情解决,就匆匆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
首先,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舆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其次,宣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的利益,其三,拼凑联盟,大搞价值观外交,其四,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藉此将中国推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中。
说说你南海问题的看法

说说你南海问题的看法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区争议,涉及多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南海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领土。
然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声称对南海部分地区拥有主权。
这些争议存在已久,并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
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对抗和谈判达成共识。
国际法应该作为解决争端和纠纷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中国提出通过双边和三边对话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与其他国家保持直接对话,避免第三方干预。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海上贸易要道,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共同开发南海地区资源,维护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
应该注意南海问题不应被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所操控。
各方应本着公平、公正和平等原则行事,并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以免加剧紧张局势和破坏地区稳定。
国际社会应呼吁相关各方克制和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南海地区应遵守国际法的规定,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反对通过冲突和武力来解决问题。
双方应通过直接对话和和平谈判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式,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为加强南海地区的信任和合作,各方应积极推动建立和平机制和海洋合作框架。
国际社会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解和协调作用,帮助各方尽早解决争议。
南海问题的解决应符合国际法原则和精神,坚持和平、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各相关方应减少紧张和冲突,为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以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来进行对话和协商。
通过对话和协商,各方可以达成共识,并为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创造良好的氛围。
各国应尊重各自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并遵守国际法规定的义务。
南海问题不仅对当事国家重要,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影响。
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和协商,有助于解决南海问题。
各方要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避免使用武力或恶化紧张局势。
浅谈南海问题

浅谈南海问题摘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东北亚逐渐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新热点,昔日的远东也已成为今日的亚太核心。
东北亚北临北冰洋,西与亚欧大陆相邻,东部是太平洋,东北部的楚科齐半岛向东突出,与自白令海往南,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萨哈林群岛、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形成岛弧链环绕东北亚。
中国便以腹地国的姿态呈现在这一区域。
中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当陆地资源分配完毕的时候,各国便将目光投向了海洋。
因此,保护我国的蓝色国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近年来,由于南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南海问题不仅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更是反映出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苏联海军元帅格尔什科夫在《国家的海上威力》一书中认为:还全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最有效的利用世界大洋的能力,是“合理结合起来的,保障对世界海洋进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和保卫国家利益的各种手段的总和”。
海权的本质就是:扩展海上贸易和航运,开发海洋,及其保障其安全的能力。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陆界约22800公里(陆界最长),江、河、湖界约5500公里,海岸线18000公里,总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
我国南海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
其中,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除去东沙群岛里我国很近外,其他三大群岛离我国都比较远(西沙群岛离越南较近,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离菲律宾较近,南沙群岛离文莱、马来西亚较近),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是这些国家能近距离的获得最大限度的海洋资源,这不但给我国对南海的治理带来了很大不便,更是在侵犯我国的海权,随即就引发了南海问题。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南海问题论文 (4)

南海问题论文引言南海问题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南海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海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因此成为多个国家之间的争议焦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南海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以及各方的立场和解决途径,以期对南海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背景南海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海域,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众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南海地区被誉为世界各大海洋中最为重要的海域之一,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鱼类资源以及重要的海上航道。
然而,南海问题的产生源于对领土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权的争议。
产生原因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法律和利益等诸多因素。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产生原因:1.历史因素:南海地区古代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海上活动长期存在,并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争议。
不同国家对南海地区的历史纪录和定居点有不同的解读和主张,导致争议的继续存在。
2.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涉及涵盖了多个岛屿和岛礁,这些岛屿被多个国家声称拥有领土主权。
其中最著名的争议岛屿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越南的西沙群岛和东沙群岛,菲律宾的南沙群岛等。
3.海洋划界问题:南海地区的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海洋划界问题,即如何划定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各国根据不同的法律和国际公约提出了不同的划界主张,导致了争议的产生。
4.利益驱动:南海地区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包括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等。
各国在南海地区的资源探测、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着利益的争夺。
各方立场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的立场:1.中国:中国坚持自己拥有南海绝大部分岛屿的主权,并主张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划定海洋划界。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南海争议,坚决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化行动。
2.越南:越南对南海地区拥有的岛屿主权主张与中国存在重叠,因此与中国之间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议。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解决南海争议,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扩大势力和军事化。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浅谈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浅谈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张宗云南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南海第一是交通问题。
第二是主权问题,第三是石油资源问题。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就好比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利益一样。
一、南海的地理和历史情况1、南沙群岛海鸟群集,盛产鸟粪,两栖生物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我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共有1500多种鱼类,全世界独有的鱼类300多种。
如果合理利用,每年能捕2000万--3000万吨鱼。
2、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多种。
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地质储量约为35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3、南沙群岛风光秀丽、地貌惊险。
南沙群岛地貌复杂多样,象个蚂蜂窝。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其中包括了南沙群岛。
而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利用南沙群岛,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国际社会也对此长期承认。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20世纪5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和近海地学计划委员会(CCOP)”在南沙海域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海问题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我们有充分的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承认。
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汉代,我国人民就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早在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
”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
此后各时期南海也为我国所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此后一段时间内并无争端,然而之后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南海对各国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大。
伴随海洋意识的上升,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南海问题开始复杂。
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中国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然而由于其它争端国距离争议海域近,拼抢成本低,他们未能接受中国的好意。
故在过去几十年南海时不时出现冲撞。
然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为26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全部海洋国土的87%。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5国却正在从我国的南海获取巨大的石油、渔业经济利益,建了200多个钻井平台,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打出一口油井。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有所行动。
然而目前南海争端已经越来越复杂化,给美国等多国制造了插手南海、联合制华的机会。
日本《产经新闻》,把中国比作古代秦国,而把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及美日印澳等介入南海争端的相关域外大国比作“六国”,宣称“围绕南海问题的合纵连横正在加速”,鼓动越菲与美印日澳等加快“合纵”,以对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连横”战略。
由此看来,南海问题已经超出一般的领土、领海争端范畴,上升为事关亚太甚至世界和平或战争的战略性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些局外国家会如此做呢?下面就依次简要分析:
美国:美国的介入首先源于其自身利益考虑。
美国政府宣示,美国在南海或南海问题上存在三大利益:一是航行自由,即要确保南海国际航道的自由、安全通行。
二是美国油气公司的商业利益。
三是美国对相关盟友的安全承诺。
然而美国上述利益从未受到过损害,事实上美国以南海问题来牵制中国,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最终实现于其牵制中国崛起、确保自身亚太主导权的战略目标。
其次还意在确保其海上霸权。
日本:日本资源少,希望通过平衡中国的力量,来实现对其重要航道开放的目的。
印度:希望以此来扩大其市场和资源来源。
同时也是希望牵制对抗中国的力量。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为了避免南海问题的多变化,国际化,正确的解决南海争端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鲜明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和平协商共同解决这一原则立场,源自中国的时代观。
基于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判断,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伟业。
牢牢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在和平发展道路上。
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壮大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让中国人的心胸更加开阔、处理复杂问题时更有耐心,“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所以是一个好文件,首先是因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强烈意识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和平、友好与和谐的环境,需要为解决分歧和争议创造有利条件。
各方在文件中明确承诺,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信任的途径。
近10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后续行动进程,力争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的东盟的确需要进一步推动内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诸多方面的整合。
然而,期望借南海问题国际化来加强内部整合、提升国际影响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在样做,轻则会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这关系,重则会“伤及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
南海争端不符合中国和东盟的根本利益。
我们把南海问题放到本地区未来共同发展繁荣的高度去考量,就一定会更充分地理解和平协商共同解决的意义。
现在需要做的是给南海争端降温,全面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为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其次,通过中国与有关国家“结盟”,不是冷战时代的那种联盟,而是针对某些问题联合起来共同解决。
比如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就是南海周边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但类似问题应该由地区内的国家共同解决。
目前,南海地区周边国家都有渔政船只进行海事执法工作。
中国也可与南海地区的国家展开渔政执法方面的接触与合作,共同探讨维护南海地区稳定的新途径。
当然,中国也可与周边国家探讨打击走私,打击陆上非法武装共同维护跨国河流航线的安全等。
盟国是可以选择的,邻国是不可以选择的。
虽然国际上的联盟或伙伴等类型的结盟形式不断出现,但比不上邻国之间增进合作、加强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与周边国家探讨如何加强合作是当务之急,也是正事。
近来周边国家高调宣示在南海的主权存在,并积极引入美国、日本等国际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日益陷入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所以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上我们要争取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