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哺乳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

合集下载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马秋艳;李清华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8(23)2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早期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方法:对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560例,随机分为3组:干预Ⅰ组予口服丽珠肠乐、增加哺乳次数;干预Ⅱ组
予口服丽珠肠乐、增加哺乳次数并进行新生儿抚触;对照组按需哺乳,观察黄疸发生、发展情况。

结果:3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6%、5.3%、13.2%,黄疸达
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78.39±1.96)μmol/L、(170.29±1.68)μmol/L、(199.30±2.20)μmol/L,对照组高于干预I组、干预I组高于干预II组。

结论:新生
儿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增加哺乳次数对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而结合新
生儿抚触疗效更好。

【总页数】2页(P2836-2837)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预防;丽珠肠乐;新生儿抚触
【作者】马秋艳;李清华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附属汾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7
【相关文献】
1.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研究 [J], 王志峥
2.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转归影响 [J], 潘惠珍
3.护理干预在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J], 党敏;马晓辉
4.早期干预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效果分析 [J], 郝润英;梁瑞萍;李清华;贾丽芳
5.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J], 吴戈卫;蒋燕华;翁秋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

1 . 2 方 法
两 组新生 儿 出生后均 进行一 般常 规新生 儿护理 措施 ,主 要 内容包 括 : 早 吸 吮 、早 接 触 、母 婴 同室 、按 需 哺乳 以及 母 乳 喂养 等 。鼓 励 母 亲及 家 属将 新 生 儿适 当 的接触 阳光 照 射I 2 J o 1 . 2 . 1 观察组 : 观 察 组 在 实施 常 规 新 生儿 护理 措 施 的 基 础 上 实 施 早 期 护 理 干 预 措施 ,尽 量 使 新 生 儿 喂 养 充 足 , 每 次在 新 生儿 充 分 吸 吮母 乳 后 ,若母 乳 不 足新 生儿 还 不 能 吃饱 ,则 可 以适 当 的按 需 喂养 规 格 的 配方 奶 ,直 至 母 亲 的 母 乳 量 能 够充 足 为 止 ,同 时对 此 组新 生 儿 增加 游 泳 护 理 以 及 抚 触 护 理 干预 : 游 泳 护理 干预 措 施 : 新 生儿 进 行 游泳 能 加 强 胃肠 蠕 动 ,能够 促 进新 生 儿 胎粪 的早 期排 出 ,使肠 道 对 胆 红素 的重 吸 收作 用减 少 】 。一 般 在新 生儿 出生 4 h后 即 可 以进 行游 泳 护理 ,在新 生儿 脐 部贴 好一 次性 的 防水 脐贴 , 将 室温 调节 在 2 6~2 8 ℃ ,将 游泳 的水 温 调节 在 3 8 ~4 O ℃ 注 意随 时监测 温度 ,防止 受凉 ,一次 游泳 时间 为 1 0 mi n,一 天 进行 一 次 游 泳 。以后 可 以 根据 新 生儿 的身 体 状况 逐 渐增 加 游泳 时 间至 3 0 mi n左 右 。在 新 生 儿游 泳 结 束 后 ,轻 轻将
l 资料 和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取 我科 收治 的 1 0 0例 正 常 足 月 新 生 儿 ,其 中男 婴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皮肤黄染或黄绿染色,眼部也可能有黄色染色。

新生儿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黄疸程度太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光疗新生儿黄疸较轻,可通过日间在户外晒太阳,晾几天,服用葡萄糖水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重度黄疸需要使用光疗。

光疗是通过让宝宝裸露在紫外线灯下,使宝宝的皮肤吸收光子,促进胆红素直接转换成水溶性物质而排出体外。

光疗应在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进行。

2. 排便宝宝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排便不畅会加重胆红素的积累。

因此要保证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帮助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滞留时间。

3. 喂奶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

如果需要补充奶粉,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适量喂养。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用于重度黄疸、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服用。

二、注意事项1. 注意保暖在光疗期间,宝宝的皮肤易受凉,容易导致感染,因此要注意宝宝的保暖。

光疗结束后,要及时将宝宝裹好衣服,以防感冒。

2. 注意日常护理新生儿黄疸期间,宝宝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脱皮、瘙痒等症状,要注意日常护理。

定期给宝宝换洗干净的衣服、床单、被套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但是如果母亲乳汁中含有高浓度的胆红素,也会导致宝宝黄疸程度加重,应停止母乳喂养换用配方奶。

4. 定期随访新生儿黄疸期间,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观察宝宝黄疸的程度、皮肤、精神状态等,以及光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随访期间,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以帮助宝宝更快恢复健康。

总之,针对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情况,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饮食管理,进行定期随访。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父母们有所帮助,让宝宝健康成长。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

理 方法。干预组 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哺乳及 排便 次数和 治疗后 黄疸指数 , 并进 行 比较 。结果 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O . 0 1 ) 。结论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 护理 干预
R 7 2 2 . 1 7 ; R 4 7 3 . 7 2
两组 哺
护理干预对 新生儿 早期母乳 性黄疸 消退具有 重要
作用, 可促进胆红 素的排泄 ,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 缩短病程 , 提高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Ke y wo r d s b r e a s t mi l k j a u n d i c e ;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1 . 3 观 察 指标
观 察两 组每 日哺乳次 数 , 排便 次数 及治 疗后 黄 疸 指数 , 并进 行 比较 。
1 . 4 统计 学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2年 1月 ~1 2月我科 住 院确诊 为母 乳性 黄 疸 的早 期 新 生 儿 随 机 抽 样 足 月 儿 5 O例 , 男性 3 O 例, 女性 2 0例 , 生后 3 ~7 d 。孕 周 3 7 ~4 2周 , 体 重 >2 . 5 k g 。将新 生儿 分 为 两 组 , 干预组 2 5例 , 血 清
方 面无 显著 性差 异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两 组 均 采 用 相 同 的 药 物 和 蓝 光 治 疗 。对 照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
um
每天下降值 下降的天数
( u mo l / L) ( 天)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助减退的方法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助减退的方法

生儿期胆红素> 20mg / dl,5 岁时听神经发病率可达 53% 。 对
时间,这是因为迟发性听力损伤症状时有发生。 另外,病理性
黄疸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发育障碍( 体格、心理) 。 对于无法治
愈的病例,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主要诱发因素,使得新生儿肝脏
发育不健全,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 有的可通过外科手术治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助减退的方法
黄富友
对于新生儿而言,新生儿黄疸是高发疾病。 对于这一疾
不猛烈,不得直晒宝宝的眼睛。 在非直晒的情况下,宝宝的皮
病,新手妈妈爸爸无须担忧,但是也不得掉以轻心。 小儿出生
( 二) 病理性黄疸需要医学干预
虽然生理性黄疸无须药物治疗便可慢慢地消失,然而病
应高度重视。
理性黄疸直接影响了新生儿身体健康。 病理性黄疸虽然可通
二、 时间
过照射蓝光、使用白蛋白能够迅速消退黄疸,但是后期出现一
在新生儿出生一天内便出现黄疸症状,这便是病理性黄
些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据了解,心肌损伤、孤独症、听力损伤、
加快胎便及胆红素的排出,抑制肠肝循环吸收胆红素的含量,
有效消退黄疸。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宝宝为开水或糖水,认为这样便
下,宝宝的生命岌岌可危。
可退黄,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在宝宝未出现脱水症状的情况
一、 外形
下,无须喂养过多的水分和糖分。 有的家长喜欢用土办法,如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普遍症状,其黄疸具有一定的限度,
肤则应尽可能地晒到太阳。 另外,晒太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
后,若患上生理性黄疸,无须接受特殊处理,应早吸吮、勤哺乳,
被风吹而出现感冒症状。 还有,勤哺乳,加快新陈代谢。 妈妈
多吃多拉,加快黄疸消退的速度。 若属于病理性黄疸,家长应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研究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研究

录 2 发 生 高 胆 红 紊 血 症 的 倒 数 . 疸 持 续 时 间 , 便排 出 及 组 黄 胎
哺 乳 次 数 。井 监 测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值 。 13 统 计 学 处 理 准差 ( - ) 示 . 量 - s 表 计
资 料 采 用 t 验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检 计 2 1 每 日平 均 哺 乳 次数 干 预 组 为 ( . 6 . 8 次 , 照 组 . 9 5 士0 1 ) 对 ( . 5 0 2 ) t— l . 5 P o 0 , 者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在 64土 .3次 t 06 , < .l二 哺 乳 嵌 敖 方 面 , 到 预期 设 计 效 果 . 有 可 比 性 。 达 具 22 .
异 3 讨

用 过 催 产 索 , 新 生 儿 特 有 的疾 病 如 窒 息 、 颅 血 肿 、 内 出 无 头 颅
血 、 生 儿 自然 出 血 症 , 下 综 告 征 、 子 血 型 不 台 及 感 染 性 新 咽 母 疾病等凡影响胆红紊代谢 的因素尽力排外。 12 方法 . 5 O倒 随 机 分 为 2组 : 预 组 2 8 , 照 组 2 2 6 干 8 倒 对 7 侧 . 组 在 出生 体 重 、 龄 方 面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两 胎 具 干 预 组 在 生 后 1 2 时 , 予 蚂 昨 爱 1 2袋 /t, 坎 / , 时 ~ 小 给 / b 3 天 同 曩 少 量 多 次 哺 乳 ( 天 至 少 8 0扶 ) 对 照 组 予 按 需 哺乳 , 每 ~1 , 记
2 4 黄 疽 达 高 峰 时 血清 总 胆 红 索 浓 干 萌 组 (7 . 9 19 ) . 1 33 土 . 6
s ]L. 照 组 ( 8 . 0 . 0 g lL 二 誊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t / 对 mo 1 9 3 土2 2 ) mo/ , 差 异 (一 5 6 , . 7 P< 0 0 ) .1 。 2 5 每 日排 大 便 次 数 干 预 组 ( . 6 0 1 ) 。 照 组 . 44 土 .3 次 对 ( 7 0 O ) , 3 6 = . 9 次 二者 比较 :一 5 P< 0 0 , 非 常 显 著 性 差 r , .1 有

新生儿ABO型溶血性黄疸整体护理病历模板

新生儿ABO型溶血性黄疸整体护理病历模板

新生儿ABO型溶血性黄疸整体护理病历模板
1、频繁哺乳促进宝宝康复
对溶血病宝宝,应当坚持早期、足量母乳喂养,每日可哺乳8-12次。

频整有效的哺乳可减少宝宝体内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特别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3-4天,做到频繁有效的吸吮,可有效干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2、为宝宝营造温暖、清洁的环境
宝宝体温过低不利于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因此,室温以22-24℃为宜,相对湿度以
50%-60%为宜。

为宝宝换衣服、换尿布、洗澡等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快速、轻柔,避免宝宝受凉。

要保持居室清洁,应用湿布擦灰,以防灰尘扬起。

室内每天可用紫外线灯消毒1次,用消毒液拖地1次。

室内严禁吸烟,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不要让宠物入内,以免宝宝发生感染。

此外,宝宝的各类用品可用水煮、日晒、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消毒。

3、宝宝需要三项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
肿、脓性分泌物等现象,如感染可用络合碘
不定时涂抹,并把尿裤敞开,避免磨擦。

(2)眼睛护理。

观察双眼是否有分泌物增多发炎等现象,如有威染,可涂红震素眼膏。

(3)皮肤护理。

做到四勒,勒翻身、勒换尿布、勤沐浴、勤换衣,保证宝宝的皮肤洁洁舒适。

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是否有潜在的并发症,有无发惊及抽搐,如双眼凝视、上翻、四肢抽动等现象。

4、宝宝需要爸爸、妈妈的笑脸
当宝宝串溶血病时,父母学表现出忧虑和恐慌、这种情绪会感染宝宝、不利于宝宝的康复。

爸爸妈妈应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用笑脸来面对宝宝,和宝宝一起积极地战胜疾病。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黄疸治疗的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2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前期评估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

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

1.2.3 护理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均为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同时新生儿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温调26-28℃,水温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哺乳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
作者:邓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哺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9-01
在产科工作的时间有二十年左右了,对于新生儿黄疸见的也很多了,家属们对待新生儿黄疸的态度是千差万别,各自处理的办法也是各种各样。

有好多农村婆婆还存在孩子出生后先饿三天的观点,等到孩子黄疸严重,精神差肌张力减弱的时候才后悔。

还有些年轻的父母入院前就买好了葡萄糖水,孩子出生后先喂葡萄糖,说是为了预防黄疸,结果孩子老是吐些粘液还账肚子,没有了食欲,胎便延迟排尽,黄疸依然严重。

这些处理方法其实还是对新生儿黄疸的不了解道听途说造成的。

新生儿黄疸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约有50%-60%足月宝宝和80%以上的早产宝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一般程度较轻,4-5天达高峰,仅有皮肤和巩膜轻微发黄,身体其他部分较好,精神好,觅食反应好,黄疸在两周左右就会自行消退,绝大部分宝宝都是生理性黄疸,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孩子发黄就惊慌,想各种办法处理,即使是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也不会超过4周。

②病理性黄疸,主要特点是荒疸出现的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还容易反复,但是这种黄疸发病几率极低,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孩子发黄就如临大敌。

病理性黄疸经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③母乳性黄疸,这种黄疸的发生率也很低,且只需停止几天母乳喂养即可,预后很好,没必要断奶,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早哺乳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在临床工作那么多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我们认为就是早哺乳。

这是我们经过测试得出的很重要的经验,不管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产后半小时就开始喂养的孩子不仅黄疸出现的症状轻,而且黄疸消退快,精神好,大小便次数增多。

这其实也很还理解的道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由于新生儿肝脏生成的胆红素主要经过肠道排泄,如果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多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就可经粪便排出,相反,如果胎便排除延迟,次数少,量少,则使肠道胆红素经肠肝循环又返回肝脏和血液,从而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加重黄疸。

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先喂糖水或葡萄糖水,结果孩子呕吐粘液时间长,觅食反应差,吃不上奶,几乎没有大便,精神差,黄疸出现较早且消退慢,由生理性黄疸便成为病理性黄疸,不得不转儿科治疗,费钱还又担心。

糖水的添加还要等到吃奶正常的时候中间加一点,其实目的就是利尿,增加小便排泄胆红素。

所以我们建议早开奶,最好是母乳喂养,尽早吸允乳头,刺激母亲早下奶,增强孩子的觅食反应,顺利行母乳喂养。

但对于剖宫产出生的孩子半小时后行母乳喂养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可以先喂孩子喝些奶粉,先用汤匙
喂养,不用奶瓶,以免孩子造成错觉,等到母亲能够侧身或者坐起时再行母乳喂养。

如果能尽早开奶并且每日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频繁有效地哺乳不仅可促进乳汁分泌,而且能增加新生儿母乳摄入量,还可以通过吸允反射促进肠蠕动,使胎便顺利排出,肠道内胆红素排除增加,减少小肠重吸收胆红素,这样就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减少高胆红素血症,防止黄疸过重而引起病理性过程。

所以产后尽早实施母乳喂养,采取不定时按需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并注意观察新生儿初次排便时间和排黄便时间
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对宝宝来说是无害的,而亲通常的治疗手段却会干扰正常的母乳喂养。

因此医护人员和家长们尽量不要过早干涉,应注意到过分治疗可能会带来比疾病更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