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糖浆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茵陈五苓散外用熏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茵陈五苓散外用熏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3-07-09T10:50:25.7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赖彪冉小册尚小丁[导读]茵陈五苓散外用熏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赖彪冉小册尚小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目的:用茵陈五苓散中药熏洗新生儿,观察是否具有治疗新生儿黄疸作用,以期推广使用。
方法:将我院以按该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茵陈五苓散中药熏洗外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经皮测胆红素测值水平、退黄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经皮胆红素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退黄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茵陈五苓散外用熏洗治疗联合金双歧口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缩短退黄时间,得到较好预后,防止黄疸进一步加深,是有效治疗黄疸的联合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陈五苓散,中药熏洗,外治,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背景: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可出现以皮肤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相关症状[1]。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否则重者可能损伤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近年中医药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逐渐得到临床的认可,尤其中医外治法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我科开展的茵陈五苓散熏洗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
为进一步探讨疗效及更好的推广应用,遂展开了本次临床研究,探讨茵陈五苓散熏洗联合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儿科及中医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新生儿受试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茵陈五苓糖浆结合益生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茵陈五苓糖浆结合益生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柳洁【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24(37)2【摘要】目的观察茵陈五苓糖浆结合益生菌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改善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以1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62例,予以常规治疗及益生菌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茵陈五苓糖浆。
比较两组的症状康复进程、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肝脏代谢功能、炎症反应变化情况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黄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胃肠不适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7 d后,TBIL、间接胆红素、ALT、γ-GT、ALP、CRP、IL-6、TNF-α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茵陈五苓糖浆结合益生菌能加快新生儿黄疸的康复进程,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肝脏代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5页(P221-225)【作者】柳洁【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4【相关文献】1.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2.思连康联合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3.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茵陈五苓糖浆对r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4.茵陈五苓糖浆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5.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黄疸的疗效分析

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黄疸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88例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退黄支持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肝退黄支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及治疗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低于对照组的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黄疸;疗效分析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modified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ZHANG Tian-ling,YU Xiao-hong,ZENG Zhao-y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Shenzhen City Longgang District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88 jaundic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patoprotective and jaundice-relieving supportiv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modified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7.73% than 79.5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20.45% than 40.91%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shows goo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and can be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Key words】Modified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Treatment;Jaundice;Curative effect analysis黃疸是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症状或者体征,产生这种疾病的原因与胆红素代谢障碍有关,进而引发人体内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持续升高[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蓝光照射疗法联合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与常规组117例。
常规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两组患者连续治疗5天,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2%,显著高于常规组7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用蓝光照射疗法联合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疗法;茵陈五苓散;疗效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因新生儿的肝功发育不完善,使新生儿的血清蛋红素的浓度显著升高,从而导致患儿的皮肤、粘膜以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1]。
临床上根据黄疸的类型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影响较小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则对患儿有着极大的危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均可导致黄疸控制不平衡,甚至黄疸症状加重[2]。
本文观察选用蓝光照射疗法联合中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与常规组117例。
治疗组男63例,女55例;年龄10 h~32天,平均年龄(15.37±3.26)天;体重1600~3600 g;血清总胆红素(286.4±47.1)μmol/L;胎儿类型:早产儿41例,足月儿58例,过期儿19例。
常规组男61例,女56例;年龄11 h~33天,平均年龄(14.62±2.94)天;体重1700~3900 g,血清总胆红素(269.7±56.4)μmol/L;胎儿类型:早产儿39例,足月儿61例,过期儿17例。
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四联活菌片 、蓝光照射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儿 的血 中胆 红素的 日均下降量 (72±21) mol/L,下降至 171 mol/L的天数 (3.5±2.1)d,胎便 排空时间 (48.42±5.36)h,大便次数 (6.32±1.75)次 ,d,黄疸持续 时间 (3.36±1.78)d,胆碱酯酶 (5 196.89±127.51)U/L,均优于对 照组 (尸<0.05);观察组与对照组
significant diference(PM).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blue light on neonatM jaundice combined Bifidobacterium Te ̄agenous Viable Bacteria Tablets and Yinchen Wuling Syrups treatment,can signif icantly improve the bilirubin index,shoa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jaundic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退黄汤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的探讨

退黄汤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的探讨范淑华; 陈文霞; 黄文龙; 苏素静【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4【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退黄汤; 药浴【作者】范淑华; 陈文霞; 黄文龙; 苏素静【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发生于约50% 的足月儿和 80%的早产儿[1],多数预后良好,部分重症黄疸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是引起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之一,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患儿的生存质量,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而相较于其他因素引起的脑损伤,胆红素脑病引起的脑损伤是可以而且最容易预防的新生儿脑损伤[2],因此,我们要积极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重症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常采用中成药制剂联合益生菌口服预防或治疗早期轻症新生儿黄疸,由于新生儿肠道功能弱,多数患儿会出现腹泻症状,依从性欠佳,住院蓝光治疗造成母婴分离,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近年来,我院通过中药药浴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预防,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6例,其中男62例,女44例,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4.36 kg,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8分。
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54例,对照组52例,2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生后 1 d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胎龄<37周;(2)出生体质量<2.5 kg;(3) 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4)生后 24 h内出现黄疸的患儿;(5)严重的新生儿脓疱疮或其他皮肤疾病不能沐浴患儿;(6)发生溶血的患儿;(7)伴有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先天胆道畸形患儿;(8)发生肺炎、败血症等感染的患儿。
小儿退黄合剂茵陈汤佐治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小儿退黄合剂茵陈汤佐治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药茵陈汤(本院自制制剂“小儿退黄合剂”)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8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治疗组显效60例(75%),有效18例(23%),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
而对照组显效18例(23%),有效30例(47%),无效32例(30%),总有效率70%。
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标签:小儿退黄合剂;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可见于50%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延长,轻者影響患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致残、致死[2]。
本院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160例,均符合第7版《儿科学》病理性黄疸诊断的诊断标准[1],且均已排除新生儿肝炎、胆管阻塞等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组90例,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12.9~20mg/dl(221~342.0μmol/L)。
对照组90例,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12.9~20mg/dl(224~342.0μmol/L)。
两组患儿胎龄、就诊时间及治疗前经皮测胆红素值等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①蓝光照射:单面蓝光疗法,间歇照射,每天12h,间歇12h;②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③口服小儿退黄合剂10ml/次,每日3次,连服5天。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64例效果分析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64例效果分析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164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综合治疗,对照组根据光学指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茵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9%(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茵陈五苓散;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婴儿在出生28d内发生黄疸,多见于早产儿,主要表现为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
本病的诱因较多,目前主要认为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体内胆红素大量堆积有关,可诱发胆红素脑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重则可导致死亡[1]。
临床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常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
我院对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64例,其中,男89例,女75例,日龄在1~28d,平均为(7.52±2.31)d;病程3~12d,平均为(5.12±1.34)d,55例为早产患儿。
患儿家长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性别、日龄、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加强防寒保暖以免发生低体温,予以吸氧纠正低氧血症,积极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 药理 研 究 证 明 , 陈 还 具 有 显 著 茵 利 胆 作用 , 增 加 胆 汁 分 泌 同 时 , 增 加 在 也
两组 新 生 儿 黄 疸 持 续 时 间 及 高 胆 红 素血 症 发 生率 的 的 比较 : 两组 新 生 儿 黄 疸
平均持续 时 间 ( 皮测 胆值 <S g d 为 经 m/ l 正 常 ) 试 验 组 较 对 照 组 明 显缩 短 , < . , P 0 O 1差异有极 显著 意 义 , 高胆 红素 血症 发 生率 , 试验组较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率明显降 低 , P<0 0 . 1差 异有 极 显 著 意
日,m/ , 前 口服 , 全 有 效 。 5 l次 奶 安
关键词 新 生 儿 黄 疸 茵 陈 五 苓 糖 浆
早 期 干预
录经皮侧 胆值 , 皮侧 但值 ≥1 . m / l 经 29 gd 时, 肝 功 明 确 诊 断 , 清 胆 红 素 ≥ 查 血
20 m lL诊 断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患 儿 , 新 2u o / 转 生 儿 科 治 疗 。③ 经 皮 测 胆 测 量 方 法 : 用 应 国产 经 皮 测 定 胆 红 素 仪 , 定部 位 为 额 部 测
茵 陈 五 苓 糖 浆 早 期 干 预 新 生 儿 黄 疸 的 临 床 观 察
例 , 12例 , 女 1 出生体 重 2 0 4 0 g孕 5 0— 00 ,
宫 宏 宇 405 5 0 3河 南 郑 州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医 务 科 检验 。
结 果
周3 7~4 2周 , 氏 评 分 正 常 ( 阿 1分 钟 9~ l 0分 , 钟 1 5分 0分 ) 母 婴 同 室 , 后 3 , 生 0 分 早 吸吮 并 开 始 母 乳 喂 养 。祛 除 顺 产 、 糖 尿病母儿 , 水污染 , 腭裂 , 羊 唇 胃肠 道 等 畸 形, 羊水 咽 下 , 化 不 良性 腹 泻 , 消 生后 不 足
关 键 词 盆 腔 炎 中药 灌 肠 理 疗 治 疗
d i 】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6 /.s . 07 s 1 x 2 1
26. 71 1
微波治疗 : 波治疗 仪设定 2 微 0—2 W , 5 治 疗 头 对 准 盆 腔 区 , 间 2 ~3 分 钟 , 时 O O 1 次/日。 以上 治 疗 1 个 1 程 , 期 停 O天 疗 经 用 , 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 两
胆汁中 固体物 、 酸和胆红 素 的排泄 量 ; 胆 方 中的 五 苓 ; 肉桂 温 阳化 气 , 阳利 水 ; 通 白
术 、 苓健脾化湿 ; 茯 白术 还 能保 护 肝 脏 , 防 止 四氯 化 碳 所 致 肝 糖元 减 少 ; 苓 有 护 肝 茯
五苓散” 、 清肝利胆 I服液” 、 微 生 “ : 1 “
验 组 较 对 照 组 胆 红 素平 均 峰 值 明 显 降 低 , 黄 疸 消退 时 间 明显 缩 短 , 高胆 红 素 血 症 发
生率 明显 降低 , 论 : 陈五 苓 糖 浆 可 用 结 茵
于早 期 干 预 新 生儿 黄 疸 , 用 方 便 , 次 服 3 /
西 医认 为 , 生 生 理 性 黄 疸 的 主 要 原 产 因 是 新 生 儿体 内产 生 胆 红素 过 多 , 肝 转 而 化 、 泄 胆 红 素 能 力 差 , 使 胆 红 素 堆 积 排 致 于 血中 而 发 生 黄疸 。 中 医认 为 , 疸 的 出 黄 现 多 由孕 母 感 受湿 热 或 寒 湿 传 入 胎 儿 , 或 d J 出 生 后感 受失 热邪 毒所 致 。 目前 , ,L 临
内残余 病原体被 炎性 包裹 , 加 H 织粘连
使 血运不足 、 腔 瘀血 , 盆 这 病 理 改 变 使
将药加热至 4 ℃左 右 , 人距 床 面高 度 0 倒
约 3c 0 m一 次 性 灌 肠 袋 中 , 肠 肛 管 前 涂 灌 以 石 蜡 油 , 入 肛 门 1 2 e 滴 速 10 插 5~ 0 m, 0 滴/ , 毕 患 者 平 卧 半 小 时 , 分 灌 1次/1 3。
态 制 剂 ” J 进 行 新 生 儿 黄 疽 的 早 期 干 ¨, 预 , 生 儿 黄 疸 的早 期 干 预 可 降 低 高 胆 红 新 素 血 症 的 发 生 。 但 还 未 见 “ 陈 五 苓 茵 糖 浆 ” 期 干 预 的 报 道 , 用 该 药 在 全 国 早 应
伸 啦
“ 8
义 。 见表 2 。
讨 论
疸 的 消退 时 间 , 胆 红 素 血 症 发 生 率 ; 高 实
验 组 服 药 的安 全 性 及不 良反 应 。 结 果 : 试
例和对照组 18例 , 1 两组生后 当天 即开始 记录经皮测 胆值 , 照组不服 用药 物 , 对 试
验 组 生 后 第 1天 开 始 服 用 菌陈 五 苓 糖 浆 , 3次/日 ,m/ , 温 开 水 5 l奶 前 口 5 l次 加 m, 服 。两 组 组 均 观 察 胎 便 排 除 及 喂 养 情 况 , 服 药 后 有 无 不 良反 应 , 生 后 当 天 开 始 记 从
象可不予干 预。 目前 , 多研究 发现 , 许 无 论是短期随访或长 朗随访研究 , 均发现高 胆 红 素 血 症 可 造 成 听 力 损 害 … 、 肌 损 心 伤 , 有研 究报 道 还 可导 致新 生 儿 神经 行为异 常 , 重 者可 致 脑损 伤 J 严 。随着
对 病 理 性 黄 疸 危 害 的 重 视 , 生 儿 黄 疸 的 新 早 期 干 预 已成 为 广 : 务 人 员 的 共 识 , 大医 也 受 到 了大 多 数 家 长 的 关 注 和 认 可 。 目前 可 见 临 床 应 用 “ 栀 黄 口服 液 ”4、 茵 陈 茵 _ “ J
性 。 减 少 高胆 红 素 血 症 的 发 生 。 方 法 : 正 常 剖 宫 产 足 月 儿 随 机 分 为 试 验 组 及 对 照 组 , 照 组 不 服 用 药 物 。 验 组 服 用 茵 陈 对 试 五苓糖浆 , 3次/日,m/ , 前 口服 , 5 1次 奶 比 较 两组 第 3天 和 第 5天 黄 疸 的 峰 值 及 黄
得单纯应用抗生 素治 疗在病 变局 部不 能
达 到 有 效 杀 菌浓 度 , 易 诱 使 许 多病 原 体 且 产 生 耐 药 性 , 而疗 效 欠 佳 。埘 本 病 进 行 故 综 合 治 疗 目前 已 成 为 大 家 的 共 识 。 现 在 药 理研 究证 明 , 皮 赤 芍 具 有 凉 丹 血活 血 作 用 , 参 、= 、 术 具 有 破 f逐 丹 i棱 莪 王 f I L 瘀 作 用 , 附 、 胡 具 有 理 气 止 痛作 用 , 香 元 银 花 、 翘 、 花地 丁 、 公 英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连 紫 蒲 的 作 用 , 藤 、 酱 草 具有 解 毒 排脓 作 用 。 红 败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第 2 0 2年 6期 ( 4 总 第3 3 ) 7 第1卷 2期 1 9
论
著 ・社
区 中 医 药
中药 灌 肠 加 理 疗 治 疗 慢 性 盆 腔 炎 6 0例
至8 0~lO 备用 。治疗 时患者侧卧位 , O ml
王敏 2 10 江 苏徐 州 市铜 山区利 国 中心卫 生 院 2 0 1
标准 : ①痊 愈 : 状 、 症 体征 及 B超 检查 恢
复正常 , 分 0 ②显 效 : 积 ; 症状 消失 , 查 妇 体征有明显改善 , 治疗后 比治疗前积分降
中药灌 肠配合腹 部理疗 , 有利 于药物 吸收
及炎症的吸收。
临床运用 , 会 本方 法有 以下优 点 : 体
年收治慢性 盆 炎患者 6 0例 , 采用 中药
两组新生儿黄疸 高峰 期胆 红素水 平 的 比较 : 验 组 较 对 照 组 高 峰 期 胆 红 素 峰 试
值 明 显 降 低 , <0 O P . 1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见表 1 。
摘 要 目的 : 察 茵 陈五 苓 糖 浆 早 期 干 观 预 新 生 儿 黄 疸 的 临床 效 果 、 量 和 安 全 用
2 时 出黄 疸 及 新 生 儿 溶 血 的 病 例 。 4小
方法 : 预实验 , ① 随机选 2 0例健 康正 常 新 生 儿 ( 写 知 情 同意 书 自愿 参 加 ) 3 填 , 次/日,ml次服用 , 3 / 观察其接受程度 有无
不 良反 应 , 渐 加 量 至 5 / , 定 无 不 逐 ml次 确 良反 应 和 良好 的接 受 度 后 开 始 进 行 干 预 性对 照研究 。②将 足月剖 宫产娩 出 的正 常 新 生 儿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 : 验 组 10 即 试 2
慢 性 盆 腔 炎 常 由于 急 性 盆 腔 炎 治 疗 不 及 时 , 彻 底 或 不 恰 当 , 致 炎 症 迁 延 不 导
评定标 准参 照卫 生 部颁 发 《 中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中 盆 腔 炎 的 治 疗
不愈形成 。临床 常表现 为下腹 坠胀 及腰
骶 部 酸 痛 , 在 劳 累 性 交 及 月 经 前 后 加 常 剧 , 重 影 响妇 女 身 心 健 康 。2 0 2 1 严 0 9~ 02
7 ±6 . 0 1l 6 6
9 ±2 。 , 期干 预新生 儿黄疽 , 现对 其用 量 ,
安 全 性 , 良反 应 及 效 果 总 结 如 下 。 不 资 料 与 方 法
2 1 年 9~1 01 2月 收 治 足 月 正 常 剖 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