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婴幼儿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婴幼儿黄疸治疗措施1、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分为中药和西药。
西药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西药以酶诱导素或糖皮质激素为主,中药治疗方法则主要以茵陈蒿汤为主。
2、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只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上升都可以进行光疗,尤其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适合使用光照疗法。
将新生儿卧放在光疗箱中。
记住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用单面蓝光或双面蓝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等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3、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贫血。
不过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也会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用时要严格注意掌握指证。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1、注意宝宝大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2、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发生的黄疸。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呈黄色或黄绿色。
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肝功能未能及时把胆红素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而导致。
如果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的知识:
1. 饮食调理:新生儿黄疸后,需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肝功能。
2. 光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光疗中,新生
儿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通过光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转化,从而减轻黄疸。
3.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不断地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通
过检测血液胆红素含量来确定治疗的进展情况。
4. 防止感染: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严格
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温暖: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以免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6. 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配合家属:护士需要向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知识和护
理技巧,以便家属配合护理,促进治疗的效果。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助减退的方法

生儿期胆红素> 20mg / dl,5 岁时听神经发病率可达 53% 。 对
时间,这是因为迟发性听力损伤症状时有发生。 另外,病理性
黄疸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发育障碍( 体格、心理) 。 对于无法治
愈的病例,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主要诱发因素,使得新生儿肝脏
发育不健全,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 有的可通过外科手术治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助减退的方法
黄富友
对于新生儿而言,新生儿黄疸是高发疾病。 对于这一疾
不猛烈,不得直晒宝宝的眼睛。 在非直晒的情况下,宝宝的皮
病,新手妈妈爸爸无须担忧,但是也不得掉以轻心。 小儿出生
( 二) 病理性黄疸需要医学干预
虽然生理性黄疸无须药物治疗便可慢慢地消失,然而病
应高度重视。
理性黄疸直接影响了新生儿身体健康。 病理性黄疸虽然可通
二、 时间
过照射蓝光、使用白蛋白能够迅速消退黄疸,但是后期出现一
在新生儿出生一天内便出现黄疸症状,这便是病理性黄
些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据了解,心肌损伤、孤独症、听力损伤、
加快胎便及胆红素的排出,抑制肠肝循环吸收胆红素的含量,
有效消退黄疸。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宝宝为开水或糖水,认为这样便
下,宝宝的生命岌岌可危。
可退黄,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在宝宝未出现脱水症状的情况
一、 外形
下,无须喂养过多的水分和糖分。 有的家长喜欢用土办法,如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普遍症状,其黄疸具有一定的限度,
肤则应尽可能地晒到太阳。 另外,晒太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
后,若患上生理性黄疸,无须接受特殊处理,应早吸吮、勤哺乳,
被风吹而出现感冒症状。 还有,勤哺乳,加快新陈代谢。 妈妈
多吃多拉,加快黄疸消退的速度。 若属于病理性黄疸,家长应
幼儿黄疸解决方案

幼儿黄疸解决方案第1篇幼儿黄疸解决方案一、背景分析幼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较高,约60%的正常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大部分幼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
然而,部分幼儿黄疸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方案旨在为病理性黄疸幼儿提供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定位1. 降低病理性黄疸对幼儿的危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2. 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增强家庭护理能力。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三、解决方案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加强新生儿黄疸筛查,对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进行监测。
(2)对疑似病理性黄疸的幼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胆红素测定、尿常规、肝功能等。
(3)邀请儿科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家庭护理指导(1)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2)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强光直射。
(3)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增加幼儿的奶量,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红素水平。
(4)教育家长观察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拒奶、嗜睡、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
3.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幼儿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如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等。
(2)光疗治疗:对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的幼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3)中医治疗:结合幼儿体质,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辅助治疗。
(4)营养支持:加强幼儿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4. 随访与评估(1)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家庭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四、保障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确保方案合法合规实施。
2.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bilirubin)代谢紊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造成皮肤和眼角膜黄疸的一种疾病。
在新生儿中,黄疸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干预。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早期评估:医务人员应该对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评估,包括检查黄疸程度、皮肤颜色、眼角膜黄疸和一些相关的症状。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
2.黄疸指数监测:使用黄疸指数来监测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黄疸指数是通过测量新生儿皮肤的黄疸程度来确定的。
根据指数的高低,可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3. 母乳喂养:对于出生后24小时以上的新生儿,鼓励进行早期的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一种成分,称为母乳黄素(breast milk jaundice),可以帮助新生儿排出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的程度。
4.频繁喂养:建议新生儿进行频繁喂养,以增加其排便次数。
排便有助于排出体内的胆红素。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至少要有6次以上的排便。
5.光疗治疗:对于黄疸指数较高的新生儿,可以采取光疗治疗。
这是通过让新生儿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帮助其排出体外。
光疗通常使用蓝光或黄光来进行。
6. 负压包围:对于黄疸指数很高或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可以考虑使用负压包围(phototherapy plus exchange transfusion)。
这种方法将光疗和输血结合起来,以更快地清除体内的胆红素。
7.家庭护理指导: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家庭,医务人员应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
这包括了解黄疸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喂养的建议等。
此外,家庭也应该了解有关黄疸并发症的信息,包括脑黄疸等。
8.定期复诊:在干预期间,医务人员应安排定期的复诊,以监测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
根据情况,医生可能需要调整干预措施或进一步评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皮肤、巩膜黄染,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一种征象。
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4~6天逐渐加重,早产儿可持续3~4周后消退;精神、吃奶和生长发育正常,不伴有其他症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低于220.6µm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µmmol/L。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1、生后24小时内出现;2、血清总胆红素达到相应日龄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表1、表2),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mol/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疽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µmmol/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病因】(一)胆红素生成过多1.红细胞增多症:即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比容>65%。
常见于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宫内生长迟缓(慢性缺氧),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2.血管外溶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
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试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则有助于诊断。
6.其他: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降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血红蛋白病如α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1.缺氧和感染: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可抑制肝脏UDPGT的活性。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吗,治疗方法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皮肤黄染或黄绿染色,眼部也可能有黄色染色。
新生儿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黄疸程度太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光疗新生儿黄疸较轻,可通过日间在户外晒太阳,晾几天,服用葡萄糖水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重度黄疸需要使用光疗。
光疗是通过让宝宝裸露在紫外线灯下,使宝宝的皮肤吸收光子,促进胆红素直接转换成水溶性物质而排出体外。
光疗应在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进行。
2. 排便宝宝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排便不畅会加重胆红素的积累。
因此要保证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帮助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滞留时间。
3. 喂奶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宝宝排便,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
如果需要补充奶粉,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适量喂养。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用于重度黄疸、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服用。
二、注意事项1. 注意保暖在光疗期间,宝宝的皮肤易受凉,容易导致感染,因此要注意宝宝的保暖。
光疗结束后,要及时将宝宝裹好衣服,以防感冒。
2. 注意日常护理新生儿黄疸期间,宝宝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脱皮、瘙痒等症状,要注意日常护理。
定期给宝宝换洗干净的衣服、床单、被套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缩短胆红素积累的时间,但是如果母亲乳汁中含有高浓度的胆红素,也会导致宝宝黄疸程度加重,应停止母乳喂养换用配方奶。
4. 定期随访新生儿黄疸期间,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观察宝宝黄疸的程度、皮肤、精神状态等,以及光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随访期间,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以帮助宝宝更快恢复健康。
总之,针对新生儿5天黄疸18严重的情况,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饮食管理,进行定期随访。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父母们有所帮助,让宝宝健康成长。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作者:丁国芳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刊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年,卷(期):2001,16(8)被引用次数:103次1.李士娜外周动静脉同步成分血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临床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12(4)2.王洁.周海红.吴珺瑛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实践[期刊论文]-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3.王丹.蔡紫珍非抗-D所致新生儿Rh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与输血治疗的血液选择[期刊论文]-中国输血杂志2011(11)4.杨莉.晏玲使用输血泵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护理[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23)5.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张林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11(10)6.韩建秋.吕敏.吴丽华.吕沈琦血胱抑素C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的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医师杂志2011(1)7.帅向华.包云芸冷光源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11(6)8.叶永青.梁妮.黄云丽.吕峻峰.杨冰岩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11(1)9.田青.李晓东.刘丽芳.谢艳艳.蔡琳深圳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3)10.谌丽.苏颖.曾春英蓝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红臀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11(3)11.何立华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局限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6)12.蔡丽.邱领芳日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倾向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6)13.欧阳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6)14.张慧.李贵南.胡月圆.周勇.杨慧单双倍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0(3)15.王兆康.梁丹凤.吴宝珍2:1球浆比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3)16.卢燕君.郭郁莲.陈满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及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0(30)17.刘冲.云惠聪母乳性黄疸9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8)18.杨东山.高翔.肖钧刚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期刊论文]-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0(9)19.宋泳红.朱清碧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不良反应的护理[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 2010(7)20.蒋晓梅.苏晓谦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国内近况[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0)21.赵瑞斌加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例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0)22.周原菁.徐春莺.陈金海.卞小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8例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刊 2010(18)23.韦柳春.陈素珍.王宏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期刊论文]-全科护理2010(27)24.王兆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换血治疗远期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5)25.张慧.李贵南.袁远宏.孙正香全血与成分血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8)26.郭少丽红细胞悬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0(18)27.胡玉转.李丽仪.陈凤娣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16)28.肖艾琳.肖坤成应用ROC曲线评价经皮测胆红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0(12)29.李柳婵.林兰芳.袁俭勤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与护理[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1)30.潘玲.周春芳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天津护理 2010(6)31.赵幽燕.孙晓丽.纪银锁.平鹦.封云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医药2010(8)32.聂向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的护理[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6)33.焦培艳.聂倩.谢松敏.周春兰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09(17)34.张子前.袁传顺.陈吉庆.陆超.徐莉.陈新跃.杜娟血、尿β2微球蛋白对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探讨[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13)35.姜叶洁.魁艳凤新生儿黄疸的全程监测与干预[期刊论文]-吉林医学 2009(15)36.李代强.李吉红母乳性黄疸6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 2009(22)37.郭德康.张建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09(9)38.王利民.武秀娟.何克茜.林珏瑛.王艳宁.吴曙粤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09(11)39.肖道梅.吴春兰.刘巧玲中药泡浴加晒太阳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3)40.童慧敏.任太芳.王永淑78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9(1)41.刘芳.吕朝霞.杜志方.郭志梅.郑一博.周春风ROC曲线图评价经皮测胆红素的临界值对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 2009(3)42.王庆九.刘玉霞.殷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43例[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09(3)43.陈光明.王承峰.任榕娜.李春芳.沈银红.曹惠琴改良成分换血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3)44.吕峻峰.陈少波.陈新权.刘翔腾.林嘉镖.谭宪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15)45.刘春梅.周小坚.杨祖钦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08(24)46.王殉.杜丽君.米本勇.唐红梅早期肝酶诱导剂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08(17)48.杨元梅.杨元娟.谭知遇158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8(12)49.丁晓玲.王新.刘灯旺.马金春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8(12)50.罗小华.张蓉妈咪爱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08(12)51.张建勇.齐素萍.王雅娟.岳荣丽.宿芳.李大鹏.李慧.马传红全程式管理监测及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08(5)52.刘芳.杜志芳.吕朝霞.郑一博.郭志梅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局限性[期刊论文]-临床军医杂志 2008(2)53.陈涛.毛英.刘熠新生儿鲜红斑痣合并毛细血管瘤、高胆红素血症1例报告[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08(9)54.代永清.周平英.何金容205例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临床医学 2008(5)55.赵小朋.宋燕燕.李坚.叶青青.黄翠玲.林斯新生儿换血不良结局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2008(6)56.王红宇.王金元.刁敬军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2)57.董兆华.隋萍异常分娩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9)58.蒋永江.陈继昌.龙苹.林墨菊.蒋庆军.陈红兵保存前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59.段捷华.黄容荣.黄世荣.蒙海兰.周志杰早产儿的临床路径管理程序[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8(15)60.可秋萍.王庆九.庞桂芝.马云.张卫星.张虹.张天美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14)61.蔡琍璇.展爱红.赵奕怀.麦隽.林浩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7(12)62.李淑敏.杨英伟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07(5)63.杨忠实.顾秀利.冷维春.金华106例新生儿黄疸的诊疗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7(29)64.陈步青.徐婷.施文忠思美泰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4)65.宋燕燕.赵小朋.李坚.叶青青.李小晶.韩玉昆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7(5)66.刘英茹.王列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 2007(10)67.丁强.李军母乳性黄疸104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社区医学杂志 2007(20)68.张楠.耿秋菊.王芯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32例护理体会[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7(11)69.高桂娥.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07(11)70.王雷.周兴杰.孙爱侠.武伶俐早期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期刊论文]-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5)71.陈莉2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医学 2007(5)72.蒋永江.陈继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7(1)73.韩艳宾.吴振霞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1)74.覃萍.曾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小管功能损害与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75.郭健两种早期干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比较[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3)76.赵喆.李坚.宋燕燕.曾燕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液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77.冯秀芳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期刊论文]-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3)78.宋燕燕.赵小朋.李坚.黄少敏.黄翠玲.叶青青.黄志坚救治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体会[期刊论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6)79.宋燕燕.赵小朋.韩玉昆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期刊论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1)80.庄艳云.刘映辉.金丽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护理 2007(10)81.唐延松母乳性黄疸114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8)82.吴俊.吴本清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6(11)83.胡玉转.郭小芳.李丽仪一次性头皮针在新生儿同步换血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6(13)84.蒋永江.陈继昌.龙苹.林墨菊.蒋庆军.潘智军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6)85.宋燕燕.赵小朋.李坚.叶青青.李小晶.黄志坚.韩玉昆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内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3)86.杨春凤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期刊论文]-医学文选 2006(3)87.覃小兰.韦联彬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05(24)88.段秀芳.鲍红.宫兆柱.宫伟星.柳长锁退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6)89.张新利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期刊论文]-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6)90.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期刊论文]-浙江临床医学 2005(6)91.林梅.李玉贤.梁秋叶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期刊论文]-右江医学 2005(5)92.张冠南.姜春.陈凌梅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期刊论文]-四川医学 2005(7)93.陈旭维早期干预减轻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实用医学 2005(5)94.龙桂芳.冯奔红.余国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价值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2005(4)95.唐移忠.莫可良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4)96.王艳春.王跃平.王英翠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5(3)97.王金英.席海云茵陈蒿汤佐治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90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05(3)98.石杰.胡成立.胡秋金.刘登菊.李晓红.王秀梅.张爱勤.龚涛.包汉霞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哺乳胎便排泄关系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期刊论文]-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2)99.宋磊.徐明.姜群.张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1)100.姜春.张冠南.涂国芳.包奕凤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临床医学 2005(3)102.王琳.赵萍358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4(22)103.罗冰贤.陆俭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18例[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11)104.许文才.劳建昌.谭绍平.谭清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G-6-PD缺乏症[期刊论文]-小儿急救医学 2003(1)105.陈军.王宝西新生儿延迟性黄疸154例临床研究[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02(12)106.张玉荣母乳性黄疸4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5)107.李亚玲69例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与护理[期刊论文]-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2(5)108.赵虹清肝利胆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2(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yekzz200108023.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疽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
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1、表2,并作以下说明。
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 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 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
4.出生后7d内(尤其是出生后3d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作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时龄(h)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umol/L)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 24 ≥103 (≥6)≥154 (≥9)≥205 (≥12)≥257 (≥15)~ 48 ≥154 (9) ≥205(≥12)≥291 (≥17)≥342 (≥19)~ 72 ≥205 (≥12)≥257(≥15)≥342 (≥20)≥428 (≥25)~ 72 ≥257 (≥15)≥291(≥17)≥376 (≥22)≥428 (≥25)注:括号内数位为mg/dL值,lmg/dL = 17.1umol/L一、干预方法(一) 光照治疗1.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2.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3.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
前者为24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0~12h,间歇14~21h。
不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4,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比。
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
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二) 光疗注意事项1.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
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2.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3.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
4.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20%[以ml/(kg·d)计](三) 光疗的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
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
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总胆红素界值,umol/L)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值,1mg/dL=17.1umol/L。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
早产儿黄疸治疗标准按照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形成多条动态曲线。
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予以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二、换血疗法(一) 血液的选择1.Rh血型不合时,采用Rh血型与母同型,ABO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O型血。
在Rh(抗D)溶血病无Rh阴性血时,也可用无抗D(IgG)的Rh阳性血。
2.ABO血型不合时,最好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也可选用O型或与子同型血液换血。
3.对有明显心力衰竭的患儿,可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来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
4.血液首选新鲜血,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可使用深低温保存的冷冻血。
换血前先将血液在室内预热.使之与体温接近。
(二) 抗凝剂每lOOmL血加肝素3~4mg,换血后可用肝素半量的鱼精蛋白中和。
枸橼酸盐保养液可结合游离钙,引起低钙血症,故每换100ml血应缓注10%葡萄糖酸钙lmL,换血结束时再缓注2 ~3mL。
(三) 换血方法1.换血途径有经脐静脉换血、脐静脉和脐动脉同步换血及周围血管同步换血法。
2.换血量和换血速度:换血总量按150~180mL/kg,总量约400~600mL,每次抽输血量3~5mL/kg。
输注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lOmL。
3.换血后处理:①继续光疗,重点护理,每4h测心率呼吸,注意黄疽程度及嗜睡、拒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
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为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
②血常规每1~3d检测1次,胆红素每天1次。
出院后每2周复查1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直至生后2个月。
③1次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可再次上升,此时可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
三、药物治疗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服;尼可刹米lOOmg/(kg·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病的早期,用量为l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
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1) Rh溶血病① 胎儿期重度受累者出生时有水肿、腹水、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者,如不及时处理常生后不久死亡。
应保持有效的通气、抽腹水、控制心衰,尽快换血(换人浓缩血)。
② 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给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按1mg/kg,于4~6h内滴人。
③ 出生时一般情况尚正常,但生后很快出现黄疽,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主要采用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治疗,具体方法见前述。
④ 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者可采用浓缩血液换血;晚期贫血若程度不重者可观察;但当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可少量多次输血,输入的血Rh血型最好没有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
(2) ABO溶血病治疗原则同Rh溶血病,重点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绝大多数患几经光疗即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少数黄疽出现早,胆红素上升快、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指征者仍需换血治疗。
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母乳性黄疽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疽)。
(1) 早发型母乳性黄疽的预防和处理①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
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
②监测胆红素浓度。
③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指征时可光疗。
(2)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 < 257umol/L (<15mg/dL) 不需停母乳;> 257umol/L 时暂停母乳3d;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 342umol/L ( > 20mg/dL )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 2001年第39卷第3期第185~187页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新生儿学组当前我国新生儿急诊医学正在迅速发展,无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还是在院前高危新生儿转运时,都急需制定一个国内统一的危重新生儿评估标准,为此,我们提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内容包括两部分:(1) 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2)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
此评分法已在国内几个NICU试行多年,并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和儿科学分会组织的几次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现予公布,请广大儿科医师进行临床试用,以进一步检验其临床实用性。
1.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 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 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 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 体温≤30℃ 或> 41℃。
(7) 硬肿面积≥70%。
(8) 血糖 <1.1mmol/L (20mg/dl)。
(9) 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 出生体重≤1000g。
2.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 (见表1)表l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注:(1) 分值 > 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 70为极危重。
(2) 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
(3) 选24h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
(4) 首次评分,若缺项(≤2分),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
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 > 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 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
(5) 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
(6) 不吸氧条件下测Pa02。
(7) 1mmHg=0.133kPa。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第39卷第1期第42~43页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9年10月,大连市)一、临床诊断1.具有肺出血原发病和高危因素:窒息缺氧、早产和(或)低体重、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严重原发疾病(败血症、心肺疾患)等。
2.症状和体征:除原发病症状与体征外,肺出血可有下列表现:(1) 全身症状:低体温,皮肤苍白,发绀,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状态,或可见皮肤出血斑,穿刺部位不易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