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数学三年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关系(沪教版)(含答案)
上海沪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a×(b+c)=a×b+a×c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9,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0,分数大小的比较:A: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B: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15,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练习
你会用递等式计算吗?
5×(16+7) =23 ×5 =115
(320-96)÷4 =224 ÷4 =112
720÷(4 ×2) =720 ÷8 =90
有括号的一定要先计算括号里的。
探究一 探究二
练习一
用递等式计算。
497÷(26-19) = 497 ÷7
(248+56)÷8 =304 ÷8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练习三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1、456减120的差乘3,结果是多少?(C ) A 、 456-120 ×3 B、 456-(120 ×3 ) C、(456-120)×3 2、450除以3乘30的积,结果是多少?(B ) A、450 ÷3×30 B、 450 ÷(3×30 ) C、450 ÷(3+30 )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练习
将下列每组的两个算式写成一个式子。
16+7=23 320-96=224 4×2=8
5×23=115 224÷4=56 720÷8=90
5×(16+7) (320-96)÷4
720÷(4×2)
在做这类题时,先看哪个算式要先算,再看这个 算式在合并后的算式中按照运算顺序能否先算,如果 不能先算的应该加上圆括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加圆括号?
(48-15)÷3
计算过程: =33÷3 =11(千克) 答:每匹小马吃到11千克草料。
48-15要先算,所以应该加上圆括号。 括号里的总是先算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练习
小巧有100粒糖果,送掉28粒后,剩 下的每4粒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100-28)÷4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 小复习、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小复习、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和面积的估测小复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带括号的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两步混合运算方法: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方法:面积的估测方法:1、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和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2、掌握没有括号和有括号的运算。
3、掌握面积的估测方法。
例1例2 100减去2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例3例4 估算下叶子的面积例5一个编筐专业户8天编了248个筐,比原计划每天多编了18个筐,原计划每天编多少个筐?例61、递等式计算题(能巧算的就巧算)264+159+47 892-537+469763-386-36323、列式计算:130加上20与5的积,和是多少?4、同学们大扫除,打扫操场的有36人,是打扫教室的人数的3倍,打扫院子的有27人。
参加大扫除的一共有多少人?5、1、328+172×6 516-123+77347×4-192 2762-(762-78)1912×3÷45614-(3000+614)2、列式计算8与25的积加上70得多少?3、4、小刚家种了5棵苹果树,今年一共收苹果215千克。
有4棵苹果树平均每棵收苹果45千克,另一棵收苹果多少千克?知识掌握情况:需加强知识点:1、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23+377×21948+539-648726+274×34176÷3÷22、列式计算46的7倍加上382得多少?3、4、胜利果园收了118筐苹果,一辆小货车每次运5筐,需要运几次?最后一次运多少筐?学习顾问签字:学科负责人签字:。
沪教版《四则运算》完美版1

(3)276×134-276×35+276×1 (4)67×12+67×35+67×52+67
=276×(134-35+1)
=67×(12+35+52+1)
=276×100
=67×100
=27600
=6700
例3 计算(1)26×98
=26×(100-2) =26×100-26×2 =2600-52 =2548
(2)25×3×125×4×8 =(25×4)×(125×8)×3 =100×1000×3 =300000
例2 计算(1)25×(40+8+4)
=25×40+25×8+25×4 =1000+200+100 =1300
(2)175×34+175×67-175×1 =175×(34+67-1) =175×100 =17500
例3 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
经过观察,我发现 相邻的两个数差都为1。
把这些数两两一组, 可以分成多少组呢?
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 =(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 =1994÷2×1 =1994÷2×1 =997
3、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5+7+9+11+...+113
小练习(3)(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小练习(3)(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练习(3),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材。
小练习(3)主要包含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旨在巩固学生在第二单元所学的四则运算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熟练运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掌握情况。
b. 情境导入: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a. 讲解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法则,强调注意事项。
b. 示例讲解: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b.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a.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略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乘除基本运算。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学习目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同步练习

1.956-215×4 =956-860 =96 785÷(35÷7)
参考答案
TB:小初高解析】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 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第一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 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2.36×3×8 =108×8 =864 (25+47)×4 =72×4 =288 【解析】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 可。 3.213×3-39 =639-39 =600 685+68×9 =685+612 =1297 【解析】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 可。 4.81×7÷9 =567÷9 =63 576÷4÷3 =144÷3 =48 【解析】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 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300-(56+44)]÷25 18.混 合 运 算 。 65+5×80
TB:小初高题库
沪教版小学数学
沪教版小学数学
(750-25)÷5 19.混 合 运 算 。 60+55×2 90-90÷5 20.混 合 运 算 。 540÷9÷6 125×3×8 21.混 合 运 算 。 720÷8×9 200-(48-29) 22.混 合 运 算 。 36×7+129 320×(300-294) 23.2291 减 7 个 25, 差 是 多 少 ? 24.400 减 去 170 与 80 的 和 , 差 是 多 少 ? 25.1000 减 去 2 个 15 相 乘 的 积 , 差 是 多 少 ? 26.205 减 去 15 与 7 的 积 , 差 是 多 少 ? 27.305 减 去 121 与 79 的 和 , 差 是 多 少 ? 28.485 减 去 25 乘 以 4 的 积 , 差 是 多 少 ? 29.小 亚 和 爸 爸 妈 妈 三 人 一 起 去 看 菊 展 , 成 人 票 每 张 35 元 , 儿 童 票 每 张 15 元,他们买门票要花去多少钱? 30.小 红 妈 妈 有 100 元 钱 , 买 2 条 裤 子 , 每 条 25 元 . 小 红 妈 妈 共 用 去 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概念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概念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个运算,通常在小学三年级时开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以及加减乘除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及重要性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是进行数值计算所必需的基础。
四则运算的概念是指加减乘除四个运算,其中加法和乘法是增加数值的运算,减法和除法是减少数值的运算。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之一。
掌握四则运算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四则运算,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建立数学思维。
二、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是:1. 加法加法的基本规则是: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称为和。
在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交换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2. 减法减法的基本规则是:两个数相减,得到的结果称为差。
减法可以看作加法的逆运算,即a-b=a+(-b)。
例如:3. 乘法乘法的基本规则是: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称为积。
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交换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4. 除法除法的基本规则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商。
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零没有意义,需要注意。
例如:三、加减乘除的应用和解题技巧1. 加法的应用和解题技巧加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变形,方便计算。
【例1】小明有15支笔,小红有9支笔,两人共有多少支笔。
解法:15支笔+9支笔=24支笔。
答案是24支笔。
【例2】小刚家有3个苹果,他买了5个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解法:3个苹果+5个橘子=8个水果。
答案是8个水果。
2. 减法的应用和解题技巧减法应用在生活中也非常广泛,比如购物找零,时间间隔计算等。
在减法运算中,需要注意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否则应将两个数交换位置,并加上负号表示。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与数形关系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与数形关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其中,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四则运算,而数形关系则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图形的方式来揭示数学规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数形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一、加法运算加法是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它通常用来表示物品的增加、合并或总数。
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通常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开始,逐渐引入进位和进一步的加法规则。
例如,当我们求解“3+4”时,可以将其表示为图形:[图片1]。
这种图形化的展示方式,有助于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
二、减法运算减法是与加法相对的运算,用于表示物品的减少、分割或相对差值。
当小学生学习减法时,通常会遇到借位和退位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求解“9-3”时,可以将其表示为图形:[图片2]。
通过这种图形化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
三、乘法运算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的运算,常用来表示物品的重复、扩大或乘积。
小学生在学习乘法时,通常会先从简单的乘法口诀开始,逐步引入进一步的乘法规则。
例如,当我们求解“2 × 3”时,可以将其表示为图形:[图片3]。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
四、除法运算除法是将一个数值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用来表示物品的分割、分享或商数。
小学生在学习除法时,通常会先从简单的除法口诀开始,逐步引入进一步的除法规则。
例如,当我们求解“8 ÷ 2”时,可以将其表示为图形:[图片4]。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原理。
五、数形关系数形关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图像和图形来揭示数字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当我们在二维平面上绘制一系列关于坐标和连线的图形时,就可以观察到数字之间的关联。
图形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学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六、加减乘除与数形关系的应用加减乘除与数形关系经常应用在小学数学的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ow with me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关系
加
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17+19=36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36-17=19 加法验算
减
被减数─减数=差 84-38=46
被减数─差=减数 84-46=38 减数+差=被减数 38+46=84 减法验算
乘
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18×56=1008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1008÷18=56 乘法验算
除
整除:被除数÷除数=商 988÷38=26
被除数÷商=除数 988÷26=38
除数×商=被除数 38×26=988 除法验算
有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220÷42=29. (2)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220÷29=42 (2)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42×29+2=1220 除法验算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220─2)÷29=42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1220─2)÷42=29
四则运算法则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先后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2、加减乘除都有(没有括号时)则先乘除后加减。
45+23×3-36÷12 划底线的先做
=45+69-3
=111
3、加减乘除都有,有括号时,则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式,再先乘除后加减。
50-25×(4+6)÷(12-7)括号内的运算式先做
=50-15×10÷5
=50-30
=20
50-25×(3+6÷2)÷(12-3×2)括号内的运算式先按2、做=50-25×(3+3)÷(12-6)
=50-25×6÷6
=50-25
=25
4、括号的运算顺序
[()] 先()后[ ],先内后外
(60+10)÷(17-10) 14+(21-19)×14 (58+37)÷(64-9×5) 90÷(64-49) 178-145÷5×3+42 120-36×4÷18+35
17+(233-43)÷10 100÷10×20-60 50+160÷40 54÷18+41×3 16×5-80÷16 640+360÷60+40 5×(825-115÷23) 21×(77-376÷8)(133-429÷13)×24 396+126÷18-19 240-240÷15×4 (7225-104×15)÷55
解答
(60+10)÷(17-10) 14+(21-19)×14 (58+37)÷(64-9×5)=70÷7 =14+2×14 =95÷(64-45)
=10 =14+28 =95÷19
=42 =5
90÷(64-49) 178-145÷5×3+42 120-36×4÷18+35
=90÷15 =178-29×3+42 =120-144÷18+35
=6 =178-87+42 =120-8+35
=91+42 =112+35
=133 =147
17+(233-43)÷10 100÷10×20-60 50+160÷40
=17+190÷10 =10×20-60 =50+4
=17+19 =200-60 =54
=36 =140
54÷18+41×3 16×5-80÷16 640+360÷60+40 =3+41×3 =80-5 =640+6+40
=3+123 =75 =646+40
=126 =686
5×(825-115÷23) 21×(77-376÷8)(133-429÷13)×24 =5×(825-5) =21×(77-47) =(133-33)×24
=5×820 =21×30 =100×24
=4100 =630 =2400
396+126÷18-19 240-240÷15×4 (7225-104×15)÷55
=396+7-19 =240-16×4 =(7225-1560)÷55 =403-19 =240-64 =5665÷55
=384 =176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