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红海榄引种育苗技术
浅谈红树林优良品种育苗技术研究

浅谈红树林优良品种育苗技术研究摘要:红树林是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生产能力较高的植被类型之一,红树林有着净化海水污染、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环境多样性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介绍了红树林优良品种育苗的培育方法和技术,并提出育苗养护措施,以期提高我国红树林的养护和修复工作实效。
关键词:红树林;优良品种;育苗技术前言:红树林是热带地区植被环境里特殊的植物类型,它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海洋与大陆交界的沿岸地带,依靠海洋的潮汐变化来供给自身所需的养分,进行生长和繁殖。
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是最适合红树林生长的气候环境,在我国两广地区、台湾地区等都分布着天然的原始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生长环境,不仅是天然的“海洋卫士”,还具有观赏性,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
1.红树林育苗栽培技术红树林在种子还没有脱离本体树木成熟的果实时,种子就开始发芽,长成绿色的胚轴然后垂落在果实下面。
种子发育程度接近成熟时,就会自动脱落,要么坠入土地中进行生长发育,要么就是随风飘入海洋,被大海带去别的地方落地生根。
在种植红树林过程中,将红树林种子放入营养土里发育、成长,方便种植人员进行红树林的二次补林工作,降低红树林的造林时间,也方便保留树种运输到其他地方进行移植和栽种。
1.苗圃管理1.水源选择红树林优良树苗的栽培上,要考虑海水和淡水两种水源,因红树林苗圃要选在靠近海岸、背风之处,让树苗可以受到海水涨潮时的浸没,又不至根部一直受海水浸泡和侵蚀,造成树苗烂根。
这样不仅持续性保持树苗所需要的海水供给,苗圃坡度还有利于排除多余的海水,提高树苗的存活概率,避免根部缺少空气,树苗枯死。
如果红树林栽种地不在海岸附近,要保证红树林的生长地和树苗培育地的海水浓度相同。
2.土壤选择由于周期性泡水导致了红树林生长环境水体和土壤盐分都特别高,加上由于红树林有生物积盐作用,所以红树林土壤盐分往往比无红树林的裸摊高。
红海榄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红海榄的育苗及造林技术作者:全吉文林国荣郭欣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红海榄育苗和造林进行的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细致步骤措施及操作上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红海榄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海榄;滩涂地;育苗;造林中图分类号:S7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34021引言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是红树林红树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岛屿的浅海盐滩泥地。
红海榄为常绿乔木,支柱根发达,可抵御风暴、浪潮,起着防风护岸的作用[1]。
红海榄作为近海植物,长期泡在海水里,为微生物、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挤占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如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塑料盒等白色污染已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更是威胁到红海榄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和发展红海榄,所以有必要制订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栽培及造林等系统性的标准技术规程。
2育苗技术2.1采种红海榄为典型的胚生植物,每年的6~8月为成熟期[2],当胚轴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胚根先端有小点分布时,表明果实已成熟。
采集时,最好选取胚轴长度25 cm以上,大头直径1.4 cm以上,这样的种子培育出的小苗才健壮。
有虫蛀的、已出芽萌根的、受损严重的胚轴应抛掉弃用。
2.2胚轴消毒胚轴在育苗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把胚轴放在百菌清溶液或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 min即可。
2.3苗圃地的选择陆岸环境不适合红海榄的育苗,其立地条件多盐碱地,为提高育苗成活率,一般选在大片潮水正常涨及的红树林疏林地,离居民区近,淡水供给充足[3]。
2.4育苗基质红海榄幼苗的根、茎、叶对基质盐度有一定的要求,低盐促进生长,高盐抑制生长[4],所以以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宜,含盐量1.27%左右,通常用容器育苗,容器规格为15 cm×20 cm。
3播种3.1苗床消毒播种前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
红海榄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酸性土壤
红海榄适应于生长在酸性 土壤中,因此要选择pH值 在6.0-7.5之间的土壤进行 造林。
整地与基肥施用
整地
在造林前进行全面整地,包括翻耕、耙细、清除杂草等,有利于提高土壤的透 气性和保水能力。
基肥
在整地时施用基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红海榄的生长。一般施用有机 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便或农家肥。
光照
红海榄需要充足的阳光,一般需日照6-8小时,光照不足 会导致其生长缓慢或出现徒长。
湿度
红海榄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 60%-80%之间,湿度过低会影响其生长和开花。
土壤
红海榄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 ,pH值最好在5.5-6.5之间。
分布范围
原产地
红海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 等地区。
播种方法
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 上,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轻轻压 实。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并注
意防止鸟类和病虫害的侵袭。
苗期管理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浇水 、除草、施肥和修剪,促进幼苗 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要注意防治 病害和虫害,确保幼苗的健康生
长。
幼苗管理
移植
当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进行移 植,以促进根系生长和适应不同的环 境条件。移植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 伤幼苗的根系和枝条。
遗传改良研究
重要性
遗传改良研究对于红海榄的育苗和造林技术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其生长速度、适应性和 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研究方向
通过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等手段,对红海榄的遗传物质进行改良,以实现生长快、抗病、 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的选育。
技术手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红海榄的基因资源, 解析其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为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浅谈橄榄栽培管理技术

浅谈橄榄栽培管理技术橄榄是一种经济作物,栽培和管理技术对于获得高产量和质量的果实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橄榄的栽培管理技术。
橄榄的选种是种植的基础。
选种应考虑到橄榄的目标品种,如生产果实的油脂含量、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在选种时,还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应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橄榄的土壤和水分管理也是栽培管理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橄榄喜欢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对于土壤的pH值也有一定要求。
在土壤管理中,可以施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地。
橄榄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注意适度浇水,尤其是在果实发育期需要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橄榄的修剪和栽培密度也是栽培管理的重要内容。
橄榄的修剪目的是保持良好的树形,促进光照和空气的流通,增加果实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修剪还可以控制橄榄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的产量。
栽培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品种的生长习性和土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较大品种的栽培密度较低,而较小品种的栽培密度较高。
第四,橄榄的病虫害防治也是栽培管理中的重点。
一些常见的橄榄树害病包括橄榄树白粉病、根腐病和蚧虫等。
针对橄榄树的病虫害,可采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
在农药的应用上,应选择对害虫有特异性作用的农药,并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和环保原则。
橄榄的果实采收和贮藏也是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
橄榄果实的采收应在果实完全成熟时进行,以保证果实的质量和油脂含量。
采收后,应及时整理去除受伤果实,并将橄榄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贮藏,以防止果实变质。
橄榄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于获得高产量和质量的果实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选种、土壤和水分管理、修剪和密度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的采收和贮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也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进行相应调整,灵活运用各项管理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红树植物红海榄引种育苗技术

通 常 采用 容 器 育 苗 , 容 器 的规 格 为 1 5 c mx 2 0 c m。 在 潮
滩 上平 整 苗 床 , 用 木条 围成 每行 1 0个 育 苗 袋 的 苗 床 , 苗床
的 方 向与 涨 退 潮 的方 向一 致 。 育苗 袋填 营 养 土 后 码 在 苗 床
嗜热, 能 生长 于最 冷 月均温 为 l 4 ~ 1 6℃的 沿海 潮 滩 , 自然 分 布 在马 来 西亚 、 印度 尼西 亚 、 婆 罗洲 、 巴布 亚新 几 内 亚 、 菲律
条件 下 红 海 榄 的萌 根 率只 有 4 0 %。 陆 岸 环 境 不适 合 红 海榄
胚轴的色泽和大小形状依靠感 官判 断 , 成熟度要求> 9 0 %。
有以下情况者为不合格胚轴 : ①胚轴尚未成 熟的 ; ②胚轴出 现折断或过度弯曲的; ③ 出现虫蛀或动物啃食受损严重的;
④ 已 出芽 萌 根 且受 损 严 重 的 。 不合 格胚 轴 不 能 用 于 育 苗及
3 5 %. 生物 量增加 6 0 %。
2 . 6 育 苗
红海榄 ( Rh  ̄ o p h o r a s t y l o s a G i f f ) 是 红 树 科 红 树 属 乔 木
或大灌木 , 高7 ~ 8 m, 常从茎 、 枝上长出密集的膝状支柱根 。
革 质叶 对 生 或 交 互对 生 , 长 圆 形或 卵 状 长 圆形 , 长、 宽 分别
有 多菌灵 或氟 虫腈 等 。
2 . 5 营 养 土 配 制
向海 洋输 送 更多 的光合 作 用产物 , 促进近 海 渔业 的发 展 。
1 生 物 学 特 征
将 6 0 %黄 心 土 、 2 0 %草 皮 泥 、 1 8 %牛 屎 、 2 %钙 肥 混 合 沤 制约 1 5 d制成 营 养 土 。 也 可 以直接 用海 泥+ 肥料 装 袋 。 每袋 营 养土添 加 2 0 g复合 肥可 使红 海榄 一 年生 苗 的高 生长 增加
一种乡土红树植物榄李种子的收集及育苗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乡土红树植物榄李种子的收集及育苗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966f4f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2.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467506.6(22)申请日 2019.05.31(71)申请人 海南师范大学地址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昆南路99号(72)发明人 杨勇 张静文 刘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 陈欢(51)Int.Cl.A01G 17/00(2006.01)A01C 1/00(2006.01)A01C 1/08(2006.01)A01G 24/28(2018.01)A01G 24/20(2018.01)A01G 24/10(2018.01)A01G 7/06(2006.01)A01G 24/25(2018.01)(54)发明名称一种乡土红树植物榄李种子的收集及育苗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乡土红树植物榄李种子的收集及育苗方法,收集成熟榄李种子并收集林下凋落的种子,经晾晒后进行种子萌发,将种子均匀洒在苗床表面,苗床基质由泥炭土、椰糠、红土和河沙混合制得,苗床覆盖纱网,喷洒生根粉溶液,喷洒生根粉溶液2天后,定期对苗床上的种子进行喷水,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幼苗高度超过5cm以后,将幼苗连同幼苗根周围的土壤基质移栽到内置有营养土的营养袋中,定期喷洒淡海水,使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保持湿润,并施加水溶肥;待幼苗超过15cm后,将幼苗连同营养袋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苗圃内生长;待幼苗超过30cm 后,得到榄李幼苗。
本发明方法同时适用于植株上成熟种子与林下凋落种子育苗,可实现了榄李规模化育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10089337 A 2019.08.06C N 110089337A1.一种乡土红树植物榄李种子的收集及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收集:在4-6月份采集颜色变黄的成熟榄李种子,并收集林下凋落的种子,去除杂质后洗净备用,分别得成熟种子和凋落种子;(2)种子处理:将种子在自然阳光下晾晒2-3天,每天进行翻晒;(3)种子萌发:将成熟种子和/或凋落种子均匀洒在苗床表面,苗床基质由质量比为1:0.9-1.3:0.8-1.2:0.5-1.1的泥炭土、椰糠、红土和河沙混合制得,种子数量为每平米0.5-1kg种子,苗床覆盖纱网,喷洒生根粉溶液,所述生根粉溶液由萘乙酸钠或者吲哚乙酸与水按质量比为1:8000-10000混合制得;喷洒生根粉溶液2天后,定期对苗床上的种子进行喷水,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4)装袋育苗:待幼苗高度超过5cm以后,将幼苗连同幼苗根周围的土壤基质移栽到内置有营养土的营养袋中,所述营养土由泥炭土、红土、海泥和海沙按照1:1.8-2.2:1.5-2.5:1.9-2.1制得;定期喷洒淡海水,使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保持湿润,并施加水溶肥1-2次;(5)苗圃炼苗:待幼苗超过15cm后,将幼苗连同营养袋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苗圃内生长;(6)移栽:待幼苗超过30cm后,得到榄李幼苗。
红海榄人工幼苗生长特征研究

红海榄人工幼苗生长特征研究莫竹承;高忠春;龙波【摘要】幼苗期是红海榄种群占据新环境的关键阶段.在北海潮滩对红海榄的人工高密度海上育苗试验显示,1年生红海榄苗生长节律是平均高生长速度为3.7cm·月-1,速生期7-10月平均温度27.1℃,生长速度6.75cm·月-1;慢生期为12月至次年3月,平均温度16.3℃,平均生长速度0.9cm·月-1;中速生长期4-6月和11月平均气温24.7℃,生长速度3.76cm·月-1.3年生苗的生长规律表现为第1年高生长增加最快,第2年全株生物量比第一年增加1.4倍,第3年的生长速度较前两年有所减缓,生物量比第2年增加24%.%Seedling period is the key phase for Rhizophora stylosa population inhabit. An artificial nursing experiment of R. stylosa was conducted on Beihai be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height growth in the first year is 3.7 cm-month-1. One-year seedl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by growth rates. July to October is the fast growth phase wh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27.1 ℃ and growth rate is 6.75 cm-month-1. In the slow growth phase of December to March, the growth rate is 0.9 cm/month and mean temperature is 16.31. During the medium growth phases of April to June and November, the growth rate is 3.76 cm-month-1 while the mean temperature is 24.7℃. The growth characters of 3-year seedlings are that the seedling height growth is the fastest in the first year, and 2-year seedling biomass is 1.4 times more than the 1-year's, the 3-year seedling biomass increase slows down and has increased only 24% compared to the 2-year's.【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红海榄幼苗;生物量;生长特征【作者】莫竹承;高忠春;龙波【作者单位】白沙镇林业站,广西合浦536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5.52;Q178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是红树科Rhizophoraceae红树属 Rhizophora 植物, 为嗜热广布种, 能生长于最冷月均温为14—16℃的沿海潮滩,常单独组成密集的单优群落或与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混生, 是我国大陆海岸优良的红树林乡土造林树种。
红海榄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分析

红海榄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分析蔡仁飞(海南三友海洋红树林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摘要:通过对红海榄的育苗实践,总结出一套红海榄育苗管理技术。
根据红海榄不同造林方法的效果对比分析,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选择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造林方法进行造林。
关键词:红海榄;育苗;技术;造林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8-0023-02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是红树科红树属乔木或大灌木,高7~8m,根系发达、树形优美。
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沿海滩涂湿地,我国的海南、广东和福建均有分布。
在抵风抗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净化海水及空气等方面作用显著,改善中高潮带裸滩的造林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笔者在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大雅村委会金牌东港红树林育苗基地对红海榄进行试验繁殖,共培育出红海榄30万株,生根率98%,发芽率95%,而且长势良好。
结合育苗基地的实践经验,分析红海榄造林修复方法的效果对比,现总结出红海榄育苗技术及不同造林修复方法的技术要点。
1育苗技术1.1育苗基地概况育苗地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大雅村委会金牌东港滩涂地,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1月份平均气温16.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
年平均雨日为135.9d,年平均降雨量为1417.8mm,盐度23‰~28‰,风浪小、潮水能周期性浸淹,淡水资源充足,离居民区近,交通便利,适合繁育红树林苗木。
1.2规划整地先用机械对育苗地进行深翻、耙干净枯枝落叶和树根等,以及影响育苗生产的杂物,对整个育苗地进行规划设计,根据育苗地的地形地貌适当规划主道、副道,根据地势高低开挖排水沟或设立进水闸门,确定潮水的方向,开厢起垄的方向应与潮水方向一致。
最后用纱网围拢苗圃四周,再用杀虫剂杀净苗圃中的虫蟹。
育苗地整地要求:整洁、平整、坡度应小于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树植物红海榄引种育苗技术
作者:张善芬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
摘要介绍了红树植物红海榄的引种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概况、胚轴的采集与检验、胚轴消毒、营养土配制、育苗、敌害生物防治、苗木出圃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红海榄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海榄;引种;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96-0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红海榄是红树林中的一种,比较适宜华南大陆沿岸生长,树形高大,防浪护岸效果好;其树形优美,根系发达,在中低潮带营造红海榄既可扩大红树林造林面积,加强红树林防风固岸、促淤造陆的功能,又能改善中高潮带裸滩的造林环境[1-2]。
试验表明,红海榄胚轴萌根的最佳盐度条件为20‰左右,此时的萌根率和平均萌根率分别达到90%和68%,淡水条件下红海榄的萌根率只有40%。
陆岸环境不适合红海榄育苗,2004年在广西北海红树林良种基地北背岭育苗区的试验显示,陆岸一年生红海榄实生苗高仅(25.1±3.6)cm,而在潮滩上则达到了(44.3±10.9)cm。
在红树林育苗工作中,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和精心管护,红树林研究工作虽然开展但缺乏系统性,有必要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红树林良种育苗研究,这将促进我国红树林造林工作,提高潮滩的绿化率,向海洋输送更多的光合作用产物,促进近海渔业的发展。
1 生物学特征
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是红树科红树属乔木或大灌木,高7~8 m,常从茎、枝上长出密集的膝状支柱根。
革质叶对生或交互对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宽分别为6~16、3~8 cm。
花瓣4,黄白色;卵形果呈绿色或褐色,长2~3 cm;种子于果离母树前发芽,突出果外长成棒状,为胎生苗或称胚轴。
胚轴幼时绿色,成熟时略带红褐色。
红海榄嗜热,能生长于最冷月均温为14~16 ℃的沿海潮滩,自然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海南、香港、广东、广西和台湾。
红海榄种群主要生长区的地表水盐度、土壤总盐量分别为23.6‰~28.0‰、16.3‰~19.6‰。
2 育苗技术
2.1 苗圃地概况
育苗地位于北海市红树林良种基地北背岭育苗区。
该区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夏长冬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年均日照时数、年均降雨量、相对湿度分别为
22.6 ℃、1 800 h、1 663 mm、80%,适宜培育红树林苗木。
同时,该区在大片潮水能正常涨及的红树林疏林地,离居民区很近,淡水供给充足。
2.2 胚轴采集
此次胚轴采自于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山口红海榄胚轴适宜采收的时期是7月中旬到8月下旬。
胚轴成熟的形态特征:粗长略弯,墨绿色或略带红褐色,多皮孔。
数量特征:萼管易落,胚轴长度(32.5±3.0)cm,大头直径(1.4±0.1)cm,胚轴鲜重(28.0±5.5)g[3]。
2.3 胚轴检验
胚轴的色泽和大小形状依靠感官判断,成熟度要求>90%。
有以下情况者为不合格胚轴:①胚轴尚未成熟的;②胚轴出现折断或过度弯曲的;③出现虫蛀或动物啃食受损严重的;④已出芽萌根且受损严重的。
不合格胚轴不能用于育苗及造林[4]。
2.4 胚轴消毒
胚轴造林或育苗前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可用药剂有多菌灵或氟虫腈等。
2.5 营养土配制
将60%黄心土、20%草皮泥、18%牛屎、2%钙肥混合沤制约15 d制成营养土。
也可以直接用海泥+肥料装袋。
每袋营养土添加20 g复合肥可使红海榄一年生苗的高生长增加35%,生物量增加60%。
2.6 育苗
通常采用容器育苗,容器的规格为15 cm×20 cm。
在潮滩上平整苗床,用木条围成每行10个育苗袋的苗床,苗床的方向与涨退潮的方向一致。
育苗袋填营养土后码在苗床上。
红海榄胚轴经消毒后插植于苗床营养袋中,插入深度约为胚轴长度的1/3,同时在苗床上喷洒农药(如敌百虫、呋喃丹等)消毒,主要是防螃蟹危害。
苗圃周围用竹(木)条围栏,可防家畜等的危害。
播种后初期可用黑网遮荫,透光度60%~80%。
注意及时清理苗圃内潮水推来的杂物及防治敌害生物,如叶片上附着污泥太多可用淡水冲洗。
在北海地区红海榄播种后15 d即可生根,20 d后开始抽芽,当长出2片叶子后可逐渐增加日照时间以达到炼苗的目的[5]。
2.7 敌害生物防治
在红树林育苗、造林以及母树林经营中都会遇到敌害生物的侵害,敌害生物的侵害往往是环境胁迫的结果,譬如在长时间高盐度海水浸淹条件下藤壶危害较为严重,而海水长时间浸淹
不到的部位如树梢又多为害虫侵袭。
敌害生物有很多种,在育苗和人工红树林中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有藤壶、浒苔和害虫等。
2.7.1 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
对于藤壶的防治,采用掺有农药的油漆对人工红树林幼苗茎干进行涂层,对藤壶的清除率达100%。
2.7.2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大型绿藻浒苔藻体呈绿色,属广温、广盐、耐干露性强的海藻,既可分布在海水中,也可在淡水中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在自然界有较强的生命力。
浒苔在秋冬季发生,大量覆盖包裹幼树造成幼树倒伏受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当前最便捷的防治方法是人工清除。
2.7.3 害虫。
广西北海红树林良种育苗基地主要害虫种类有广州小斑螟、白囊袋蛾、小袋蛾、考氏白盾蚧等。
对于红树林虫害的化学防治因受潮汐影响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农药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一般不轻易使用。
为控制虫害发生可以用诱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对已经发生的虫害可以用海水喷洒控制。
2.8 苗木出圃造林
红海榄容器苗出圃时的实生高可参考以下标准:优良级1年苗48.2 cm,2年苗66.9 cm;普通级1年苗43.3 cm,2年苗59.9 cm。
达到以上标准即可出圃造林。
3 参考文献
[1] 张娆挺,林鹏.中国海岸红树植物区系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3(2):232-239.
[2] 李信贤,温远光,温肇穆.广西海滩红树林主要建群种的生态分布和造林布局[J].广西农学院学报,1991,10(4):82-89.
[3] 李云,郑德璋,郑松发,等.藤壶对人工红树林的危害及其防治[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4):370-376.
[4] 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2):235-239.
[5] 郭应标,庞鸿岩.红海榄的育苗与造林技术[J].热带林业,2007,35(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