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植物对重金属Cd,Cu,Pb,Zn富集的研究报告进展

我国植物对重金属Cd,Cu,Pb,Zn富集的研究报告进展

植物对重金属〔Cd,Cu,Pb,Zn〕富集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区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Pb、Zn、Cu、Cd 四种重金属的污染在我国极其严重。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较传统方法而言是一种可靠经济平安的技术。

综述了Pb、Zn、Cu、Cd 四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分析了可用于的我国重金属富集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生活环境,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Abstract:Heavy me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Pb,Zn,Cu and Cd is very serious in mine area. Technical use ofhyperaccumulators to restore the contaminated mine soil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Four kindsof heavy metal hyperaccumulators were reviewed,with analysi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habitat,which will offer referencefor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Key words:mine area;heavy metal pollution;hyperaccumulators1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涵义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并通过接触、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康。

据估算,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 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 亿元。

据环保总局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107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104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104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 以上。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高诗倩马广翔马涛黄丽珠邱金伟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11期摘要: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现代,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对环境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现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用于修复受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提取富集转化等一系列的做用降低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作用。

这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被认为是具有成本效益、效率高、新颖、环保和太阳能驱动的技术,公众接受度高。

植物修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化学辅助植物提取和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技术也可大规模用于净化受污染的土壤,在基因工程领域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修复能力,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和有效性加以研究,帮助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生物可利用度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人类通过矿石提取、污水排放等途径将这些元素释放到环境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的生物地化循环的干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与有机物不同,重金属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因此会在环境中积累。

重金属元素是单质密度大于4.5g/cm3的一類金属元素的总称[1]。

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若含量高于安全标准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由于它们有进入食物链的风险,所以这些重金属在农业土壤和水资源中的积累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现如今有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用于修复受金属污染的土壤。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修复过程中工作量大,且修复成本较高,土质混浊,使得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且这个变化是不可逆的。

所以,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经济有效的修复方式就是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清洁技术,其利用天然或转基因植物从环境中提取有害物质,即重金属,包括放射性核素、杀虫剂,多氯化物、来自环境的联苯和多环芳烃并将最小化转化为安全的化合代谢物,具有费用低、不破坏环境生态等优点。

微塑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微塑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沿海生态系统中独特且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 然而,微塑料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红树林系
统中,已经成为红树林面临的一项严重挑战。 分析了微塑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分布特征、微塑
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分布影响因素、微塑料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归宿,最后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
林生态系统的寿命[15] 。 孙德尔本斯( Sundarbans) 是世界上
最大的红树林,其水体中微塑料丰度 2. 66× 103 个 / L[16] 。 水
体中的微塑料可能对红树林中的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影响。
1. 2 沉积物中 微塑料在红树林的沉积物中广泛存在。 它
6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年
其表面。 通过根系吸收,微塑料可能进入红树林植物的组织
能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微塑料
中。 此外,微塑料颗粒也可以黏附在植物的叶片、枝干和树
颗粒的积聚可能阻塞植物的气孔,影响气体交换和光合作
皮等表面
[4,22]
。 此外,一些动物也可能因为在红树林中寻找
食物时与微塑料接触而受到影响
[17]
(203±25)个 / kg
[18]
。 伊朗的红树林沉降物中共鉴定出 2 657
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塑料颗粒,主要为聚苯乙烯、聚丙
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9]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红树林
生存[33] 。 孙德尔本斯在水、沉积物和鱼体中受到微塑料的
动物构成了更大的风险[16] 。 对湛江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群
在土壤中积聚,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
解速率。 这可能导致土壤碳的释放或减少,从而影响红树林

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植物被广泛地应用在很多领域里,例如农业、林业以及生态修复等等。

其中,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原因就在于它具备了重金属积累的能力。

重金属通常都对生物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植物可以通过吸收、转运、积累这些重金属,来清除污染区域的土壤和水源,从而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进而探讨它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一、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重金属,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

现在已经有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该领域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机理也越来越被全面深入地研究。

1、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方式植物吸收重金属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根吸收法:这种方式是通过植物根部所分泌的根系分泌液吸收重金属。

这种方法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它却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方式。

(2)叶吸收法:这种方式是通过植物的叶子表面的气孔吸收重金属的。

这种方式的吸收速度比根吸收法快,但是它只能吸收少量的重金属。

(3)气态吸收法:这种方式是通过植物的叶子表面吸收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质。

这种方式的吸收速度极快,但是其局限性比较大,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

2、植物转运重金属的方式植物转运重金属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整株转运法:这种方式是植物将吸收的重金属通过根系运输到植物的上部部分,进而通过植物体内的循环系统分配到不同的器官中。

(2)分散转运法:这种方式是植物在吸收完重金属后,通过分泌物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来转运重金属,这样可以让吸收的重金属更分散而少积累在某一器官中。

3、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机理植物积累重金属主要通过以下机理:(1)配位机理:通过植物体内的某些有机物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一些细胞壁或细胞的内部复合物,从而达到重金属的积累和固定的作用。

(2)化学沉淀和共析机理:通过植物体内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的结合,而形成一些沉淀和共析的复合物,进而实现重金属的积累。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富集机制研究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富集机制研究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富集机制研究植物是我们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能够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重金属会富集在土壤和水体中,并进入到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富集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类有毒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它们会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对于植物的生理和生态功能具有毒害作用,如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植物的营养吸收等,导致植物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2.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根系的根尖、毛根和根冠等部分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部位。

吸附在根表面的重金属离子经过细胞壁的渗透作用进入到细胞内部,并通过细胞间隙、根轴和根的细胞壁等路径向上运输。

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与其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根毛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是指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周围环境的现象。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因植物的生理和营养需求而异。

一些植物可以积累大量的重金属,被称为“超富集植物”;而一些植物则对重金属较为敏感,无法有效地富集重金属。

4. 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和转化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的重金属大多数会转运到地上部分,如叶片、茎和果实等。

在各个植物器官中,重金属可以以游离态、配合物态和结合态存在。

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和地上部分之间的重金属转运,实现对重金属的分配和转化。

此外,一些植物还能够通过内部化学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无毒的形态,以减轻其对植物的毒性影响。

5.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和解毒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为了应对重金属的毒害,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耐受和解毒机制。

植物耐受和解除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

植物耐受和解除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
根系分泌物与金属耐性作用有关。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总称。根系分泌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在200种以上[22],这些分泌物主要有低分子的有机酸、糖类、酚类、各种氨基酸及高分子分泌物粘胶和外酶等,其中粘胶有多糖和多糖醛[23]。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根系分泌物,根系分泌物控制重金属吸收的机理包括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重金属络合以及根际微生物产生根际效应,增加重金属的流动性、固定重金属从而减少其环境风险等,同时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和能量以促进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24]。对Ni富积植物的螯合作用研究发现有螯合Ni的组氨酸和柠檬酸,这些酸有助于减少Ni吸收,因此起到解毒Ni的作用[25]。其它的分泌物可能对别的金属耐性起到作用。从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根部分泌草酸且在叶中积累无毒性的草酸铝[26],实现了植物体内和体外的解毒。然而,亦有相反的报道,根系分泌物并不一定增加重金属的溶解度、移动性和生物可用度[27]。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分泌物可增加Zn, Cd的移动性,而重金属富集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根系分泌物,并未加强Zn, Cd的移动性[28]。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2细胞壁和根系分泌物
细胞壁像一吸附过滤器可结合一定数量的重金属。Bringezu等报道耐性植物(Silene vulgaris)可在表皮细胞壁中积累一系列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或是结合在蛋白质上,或是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18]。在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约90% Cu, Zn, Cd存在于根细胞壁中[19];禾秆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根细胞中,约70%~90%的Cu, Zn, Cd在细胞壁中[20]。在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壁中,Hg2+主要通过SH组结合在细胞壁上[21]。Ana等研究表明Zn主要存在于根组织的胞间隙和细胞壁中[9]。

红树白骨壤幼苗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红树白骨壤幼苗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

红树白骨壤幼苗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王一兵;柯珂;陈奕君;张荣灿;雷富【摘要】Objective]The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Cu,Pb,Zn and Cd by Avicennia marina seedling were investigated to reduce the severe pollution in the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xi.[Methods]The Avicennia marina seedling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hypocotyls planted in sands with hoagland’s fluid,and then were cultured in hoagland’s flui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After 35 day’s cultivation,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Avicennia marina seedlings were determined by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Results]The increase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e fluids led to the increas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edlings.The highest amount of heavy met-al is 980.78 μg/g of Cu,1623.03 μg/g of Pb,446.21 μg/g of Zn and 69.41 μg/g of Cd,re-spectively.The amounts of heavy metals in different part of seedlings is root > stem >leaf.This result meant that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mainly were accumulated in root.The transport capability for different kind of heavy metals in the root and stem of seedlings were different.The transportation from easy to diffi-cult in seedling is Zn> Cu> Cd> Pb.[Conclu-sion]The Avicennia marina seedlings showed good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to 4 kinds of heavy metals in aqueoussolution,especially to Pb and Cu.The Avicennia marina is a pro-spective plant for restoring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estuary and offshore marine areas.%【目的】针对广西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研究红树白骨壤幼苗对水中重金属(Cu,Pb, Zn,Cd)的吸附去除性能。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王军广;王鹏;赵志忠;季一诺;吴丹;邱彭华【摘要】The sediments in mangrove wetland in northern Hainan island were sampled and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Cd ,Zn ,As ,Pb in study area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Zn ,As ,Cd ,Pb were 9 .18 ,1 .63 ,0 .19 ,2 .48 mg/kg ,the biological validity coefficients were 19 .49% ,18 .65% ,21 .11% ,17 .29% ,indicated that the bio availability of Zn ,As ,Cd and Pb in sediments was rela-tively strong ,they could be easily absorbed by mangrove plants ,reflected the high pollution risk of study area by Zn , As ,Cd and Pb .The deeper the sediments ,the less contents of available As ,Cd and Pb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iologicalvalidity coefficients of heavy metals in different sediment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had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As ,Cd ,Zn ,while they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available Pb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Cd and Pb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total amount ,and the availa-ble Cd and Pb had a certain similarity with their total amount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Cd and Pb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the available Cd and Pb .%通过对海南北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和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研究区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态Zn、As、Cd、Pb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8、1.63、0.19、2.48 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达19.49%、18.65%、21.11%、17.29%,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Zn、As、Cd、Pb的生物有效性均较强,易于被红树植物吸收,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区沉积物受Zn、As、Cd、Pb的污染风险较大;有效态As、Cd、Pb含量随沉积物剖面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沉积物剖面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变化存有差异;沉积物理化性质对有效态As、Cd、Z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有效态Pb无明显影响;有效态Cd、Pb含量与Cd、Pb总量显著相关,说明Cd、Pb的有效态含量与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d、Pb总量是有效态Cd、Pb 的主控因子.【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7(039)012【总页数】5页(P1289-1293)【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效态;生物有效性;相关性分析;分布特征【作者】王军广;王鹏;赵志忠;季一诺;吴丹;邱彭华【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正文语种】中文红树林湿地处于海陆交汇的潮间带生态脆弱带或生态敏感区,其生态环境受控于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张凤琴1,2,王友绍1,2,殷建平1,2,董俊德1,2(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1;2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开放实验站,广东深圳 518121)摘要: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并在其体内分布以及在这种污染环境下红树植物可能存在的抗性机制。

红树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重金属的,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除少量分布在叶表面的各种腺体组织中外,主要富集在根部;对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红树植物通过细胞壁沉淀,液泡的区域化等有效方式以降低其毒性;红树植物还可通过渗透作用把重金属排除到体外以减少对自身的毒害;另外,生长在此环境下的红树植物以增强自身抗氧化系统来加强其抗重金属的能力。

对今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红树植物;重金属;污染中图分类号:Q 948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700(2005)03-0225-07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Resistance of Mangrove Plantsto Heavy Metal Pollution*Z HANG Feng -Qin 1,2,W ANG You -Shao 1,2**,YI N Jian -Ping 1,2,DONG Jun -De 1,2(1Sout h China Se a Institute o f O ceanology,Chinese Academ y o f Sc ienc es,Key Laorato ry o f Tro pical MarineEnvi ronmental D ynamics,Guangz hou 510301,China;2K e y Lao ratory o f Marine Biology ResearchStation at Daya Bay ,Chinese Ac ademy o f Scie nce s ,Shenz hen 51812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growth of mangrove plants under the in fluence of heavy metals,howabout accumulating and dis tributi ng heavy metals in themselves,and how about defending themselves a -gai ns t heavy metals poisoning.These defense strateg ies may be su mmarized as follows:the plants accumu -lated heavy metals by their roots,and mainly distributed them in the root tissue except a little in variousglands and glandular trichomes of leaf surfaces,as well as,cell wall and vacuolar compartmen talizationwere the accumulated fields of heavy metals,so the poison of heavy metals was decreased;heavy metalscan be eliminated out of the plants via osmosis of protoplas mic membrane;in addition,under the influ -ence of heavy metals the plants will increase their an t-i oxidization systems to strengthen the resistance a -gai ns t the poisoning from heavy metals.Then some suggests are p roposed in this field.Key words:M angrove plants;Heavy metal;Pollution云南植物研究 2005,27(3):225~231Acta Botanica Yunnanica通迅作者:Author for c orrespondence收稿日期:2004-11-18,2005-03-15接受发表作者简介:张凤琴(1976-)女,湖南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研究。

E-mail:zhangfq05@tom c om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交叉型方向性项目(No.KSCX2-SW -13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3-SW -214)红树林是指自然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陆交汇的潮间带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遭受海水周期性浸淹,因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

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红树林是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

木本植物的红树林作为初级生产者,为林区动物、微生物提供食物与营养,为鸟类、昆虫、鱼虾等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因此,红树植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海岸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林鹏和傅勤,1995;林鹏,1997;林益明等,2000)。

然而近年来,由于江河流域工农业的发展,沿海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大量排放的污染物汇集于河口、海湾区,而使这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直接向红树林区倾污排废的地区更是如此。

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于生物体内,对生物及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Sugiyama,1994)。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国内外生态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1 红树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抗性Walsh 和Rigy (1979)采用人工模拟室内栽培,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 对大红树(Rhi -zophora mangle )种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种苗在Pb 浓度为0~250 g/g 的土壤中生长3个月后,其胚轴、茎、根和叶的生长都未受到影响。

Thomas 和Eong (1984)用含不同浓度Zn 、Pb 砂土培养红茄冬(R macronata )和白海榄雌(Avicennia alba )幼苗,进行其抗性研究。

结果表明:这两种幼苗在含Pb 50~250mg/g 、Zn 10~500mg/g 培养土中生长情况,与其对照样相似。

陈荣华和林鹏(1988)用含不同浓度Hg 水浇灌,进行砂培秋茄(Kandelia candel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和白骨壤(A marina )种苗的研究。

结果显示:当Hg 浓度达到10-5mol/L 时,秋茄和桐花树种苗的萌芽受抑制;而白骨壤则表现出更强的抗性,在此浓度下仍能正常萌芽和展叶。

另外,幼苗用Hg 浓度为10-5mol/L 水浇灌,生长一个月后,秋茄幼苗根变短,呈黑褐色;桐花树幼苗的胚轴萎缩,植株茎叶扭曲,根系少且根表黄褐色,整个植株不断枯萎;白骨壤幼苗表现出植株矮小、叶片小、子叶萎缩,只有侧根而无根毛,根尖呈黑色。

郑逢中等(1994)分别在盐度10 的人工海水和盐度10 的土壤(NaCl 调制)环境中对秋茄种苗进行砂培和土培,用不同浓度Cd 水浇灌,研究秋茄种苗对不同浓度Cd 的抗性。

其结果为:当Cd 浓度不高于50mg/L 时,两种培养方式中种苗的萌芽和展叶都不受抑制;当浓度超过50mg/L 时,对种苗伤害程度,从植株外形看与高浓度的Hg 对种苗伤害的程度相似:根长变短,根毛少、呈褐色,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这与杨盛昌和吴琦(2003)用不同浓度Cd 对桐花树种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对红树植物重金属抗性的研究限于Zn 、Pb 、Hg 、Cd 等少数元素的单因子栽培实验,且大多仅以形态指标来评价重金属的毒性(王文卿和林鹏,1999)。

有关复合重金属对红树植物影响的研究刚刚起步,如:MacFarlane 和Burchett (2002)同时用不同浓度的Zn 、Pb 对白骨壤进行抗性研究发现,高浓度的Zn (500 g/g)、Pb (400 g/g)培养时,植株的死亡率增加,植株高度受到明显的抑制,最大叶面积变小,生物量降低,表现出显著的植物毒害;当这两种重金属浓度稍低时,植株仍能正常的生长,其影响不明22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7卷显。

Yim 和Tam (1999)用含不同浓度的Cu 、Zn 、Cd 、Cr 和Ni 配置成3个级别的人工污水对木榄(Bruguiera gymno rhiza )种苗进行抗性研究,结果显示,高级别的人工污水(C u 、Zn 、Cd 、Cr 和Ni 的含量分别为30,50,2,20和30mg/L)所处理的植株明显受到损伤,成熟叶提前变黄、脱落,生物量变少;而中轻度级的人工污水对木榄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环境中过量的重金属对植物是一种不利因素,它们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但长期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红树植物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性,不同红树植物对同一重金属的抗性存在差异,同一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抗性也不一致。

这是红树植物在长期生长进化过程中对重金属污染产生了相应的抗性,保证了植株在不利环境中顺利完成其生活史。

2 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布植物能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并累积于植物体内,不同植物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亦不一样。

用含不同浓度Hg (10-8~10-6mol/L)海水浇灌砂土培养秋茄和桐花树种苗,其结果:桐花树幼苗各器官中Hg 的含量均高于秋茄幼苗相应器官中Hg 的含量,且这两种植物所吸收的Hg 在体内分布均表现为根系含量最高,叶其次,茎的吸收量最少(陈荣华和林鹏,1988)。

Chiu 等(1995)在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Cu 、Zn 和Pb 的含量与秋茄种苗各部位所吸收分布量的关系时发现:根系中Zn 含量与土壤中Zn 含量成强正相关,叶中Zn 含量与土壤中Zn 含量成正相关;在低浓度Cu 的土壤中,根系中Cu 的含量与其土壤中Cu 的含量成正相关,而叶中Cu 的含量不随土壤中Cu 含量的升高而变化;但Pb 只在根系中少量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