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业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6鸿门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6鸿门宴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6 鸿门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

〞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

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

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

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

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

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

其秋大举北侵,沉着曰:“今当席卷赵、魏,捡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

〞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

〞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

〞还为御史中丞。

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

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错误,欲以戏淑。

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

〞迁太子左卫率。

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

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斌惧曰:“谨奉令。

〞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

〞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

〞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

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

劭即位,追赠太常。

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南史·袁淑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解析:A 此题考察断句才能。

画线句的意思是说“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刘劭将要出去,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叫袁淑叫得很急,袁淑睡着,终不起来。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10:第6课 鸿门宴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10:第6课  鸿门宴

鸿门宴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说.(shuì) 不可不语.(yǔ) 美姬.(jī) 飨.士卒(xiǎng) B .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 戮.力(lù) 奔驰.(chì) C .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 刀俎.(zǔ) 参乘.(shèng) D .瞋.目(chēng) 目眦.尽裂(zì) 彘.肩(zhì)樊哙.(kuài)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张良出,要项伯D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范增数目.项王 A .①⑥/ ②③/ ④⑤B .①⑥/ ②③/ ④/ ⑤C .①②/ ③/ ④⑤⑥D .①②③/ ④⑤/ 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今者有小人..之言B.⎩⎪⎨⎪⎧约为婚姻..秦时与臣游.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听细说..D.⎩⎪⎨⎪⎧沛公居山东..时将军战河北..5.下面各句中的“为”按意义作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何辞为. ③为.之奈何 ④公为.我献之 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 .①②/ ③⑥/ ④⑤ B .①/ ②/ ③/ ④⑤/ ⑥C .①③/ ②⑥/ ④⑤D .①/ ②/ ③④⑤/ 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 .大王来何操沛公军霸上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沛公奉卮酒为寿二、课内精研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7~9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6课 鸿门宴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6课 鸿门宴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 鸿门宴A .困窘.( ) 鲰.生( ) 戮.力( ) 豁.达( ) B .尚飨.( ) 美姬.( ) 有郤.( ) 玉玦.( ) C .彘.肩( ) 参乘.( ) 酝酿.( ) 目眦.( ) 答案:A.jiǒnɡ zōu lù huòB .xiǎnɡ jī xì juéC .zhì shèn ɡ niàn ɡ zì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 .人为刀____ 飞扬跋____不胜杯____ ____赏三军B .沽名____誉 见微知____项庄____剑 励精图____答案:A.俎 扈 杓 犒 B .钓 著 舞 治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距 拒 把守 内 纳 接纳(2)要 邀 邀请(3)倍 背 违背(4)蚤 早 与“晚”相对(5)郤 隙 隔阂,嫌怨4.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曾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共_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 6鸿门宴课时作业 必修1 试题(共12页)

高中 6鸿门宴课时作业 必修1 试题(共12页)

课时(kèshí)作业6 鸿门宴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飨.士卒(xiǎnɡ) 鲰.生(zōu) 卮.酒(zhī)B .楚左尹.(yǐn) 说.我曰(shuì) 刀俎.(zǔ)C .目眦.(zì) 要.项伯(yāo) 数.目项王(shuò)D .参乘.(shènɡ) 置车骑.(qí) 芷.阳(zhǐ)解析:“骑〞应读jì答案:D2.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讲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此亡秦之续.耳老路,覆辙,动词当做名词用毕礼而归.之回到,一般动词 B.⎩⎪⎨⎪⎧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使动用法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使动用法C.⎩⎪⎨⎪⎧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像蜂一样,名词做状语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名词活用做动词D.⎩⎪⎨⎪⎧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一样,名词做状语假设入前为寿,寿.毕祝寿,名词活用做动词 解析:续,继续,动词做名词;归,使……回到,使动用法。

答案:A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 ) A.项伯HY,臣活.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拔剑撞而破.之D.素善.留侯张良解析(jiě xī):A、B、C三项为使动用法,D项是形容词作动用。

答案:D4.以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1)沛公HY..霸上(2)常以身翼.蔽沛公(3)范增数目.项王(4)籍.吏民,封府库(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6)项伯HY,臣活.之(7)爽.心悦目A. (1)(3)(4)/(2)(5)/(6)(7)B. (1)(2)(5)/(3)(4)/(6)(7)C. (2)(6)(7)/(3)(4)(5)/(1)D. (3)(6)/(5)(7)/(1)(2)(4)解析:A项的用法分别为: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

答案:A5.下面各句中的“为〞按意义作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①假设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⑤为.击破沛公HY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被动;②语助;③“对〞;④⑤替;⑥认为,动词。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鸿门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鸿门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六)[根底运用层]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挡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C .刑人如恐不胜.胜:胜利 D .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放弃,丢下D [A 项,当:对等,比得上。

B 项,谢:抱歉。

C 项,胜:尽。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B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 项,连词,表顺承,来;连词;表转折,却。

C 项,副词,就;副词,才。

D 项,介词,趁着;连词,就。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以下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沛公军.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小.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沛公今事有急.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D [①⑦名词作动词/②⑤形容词作名词/③⑧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⑥⑨名词作状语。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 [D项,古今义均为“钱财和物资〞。

A项,婚姻:古义,亲家。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项,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C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常用作副词,十分,极。

最新-高中语文 6鸿门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 6鸿门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课时作业6 鸿门宴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飨.士卒(xiǎnɡ) 鲰.生(zōu) 卮.酒(zhī)B .楚左尹.(yǐn) 说.我曰(shuì) 刀俎.(zǔ)C .目眦.(zì) 要.项伯(yāo) 数.目项王(shuò)D .参乘.(shènɡ) 置车骑.(qí) 芷.阳(zhǐ)解析:“骑”应读jì答案:D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亡秦之续.耳老路,覆辙,动词当做名词用毕礼而归.之回到,一般动词B.⎩⎪⎨⎪⎧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使动用法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使动用法C.⎩⎪⎨⎪⎧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像蜂一样,名词做状语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名词活用做动词D.⎩⎪⎨⎪⎧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一样,名词做状语若入前为寿,寿.毕祝寿,名词活用做动词解析:续,继续,动词做名词;归,使……回到,使动用法。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 .拔剑撞而破.之D .素善.留侯张良解析:A 、B 、C 三项为使动用法,D 项是形容词作动用。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沛公军.霸上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范增数目.项王(4)籍.吏民,封府库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项伯杀人,臣活.之(7)爽.心悦目A. (1)(3)(4)/(2)(5)/(6)(7)B. (1)(2)(5)/(3)(4)/(6)(7)C. (2)(6)(7)/(3)(4)(5)/(1)D. (3)(6)/(5)(7)/(1)(2)(4)解析:A项的用法分别为: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

答案:A5.下面各句中的“为”按意义作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⑤为.击破沛公军⑥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被动;②语助;③“对”;④⑤替;⑥认为,动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 6鸿门宴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 6鸿门宴 含答案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众数十万人。 众:多
B.吾知公长者。长者:年长的人
C.以赐公。赐:赠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买
解析:A.众:军队、士兵;B.长者:德高望重;D.购:悬赏,不是一般“购买”的意思。
答案:C
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毋从俱死也____________
D.臣活之____________
E.孰与君少长____________
F.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
G.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知识。
答案:A.“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交好。B.有两个通假字,“距”通“拒”,“内”通“纳”;C.省略句,应为“毋从(之)俱死也”;D.“活”使动用法,“活之”是“使之活”;E.“孰与”是固定结构,“与……相比,哪一个更……”;F.“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G.通假字,“要”通“邀”。
课时作业 6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shuì)不可不语(yǔ)
美姬(jī)飨士卒(xiǎnɡ)
B.鲰生(zōu)从百余骑(jì)
戮力(lù)奔驰(chì)
C.卮酒(zhī)按剑而跽(jì)
刀俎(zǔ)参乘(shènɡ)
D.瞋目(chēnɡ)目眦尽裂(zì)
彘肩(zhì)有郤(xì)
解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十分明显,种类很多,解答此题一定要紧扣所给文段,不可漫天撒网。
答案:①数量词表述不同。古汉语是数词修饰名词,如“四人”,而现代汉语则是数量词修饰名词,译为“四个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练习1+Word版缺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练习1+Word版缺答案.doc

课后巩固检测案B(第一课时)一、填空1、司马迁,字,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著成《史记》,后人又称。

与后来的、、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下至,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知识梳理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3)旦日飨士卒旦日:(4)范增说.项羽曰说:(5)沛公居山东时山东:(6)皆为.龙虎为:2、翻译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二、选择题1、下列诗句和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南弟子今尚在,肯与君王卷土来?(2)将军威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将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A、(1)项羽(2)刘备(3)杨玉环B、(1)祖逖(2)刘备(3)王昭君C、(1)项羽(2)曹操(3)王昭君D、(1)祖逖(2)曹操(3)杨玉环2.典型的语言描写能形象地刻画人物个性特点.读下面语言片断, 试说明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恰当的填在各片断之后的括号中,并写出人物姓名。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④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犒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解析】B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张良出,要项伯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令将军与臣有郤【解析】A项,“倍”通“背”;B项,“要”通“邀”;D项,“郤”通“隙”。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 .籍.吏民,封府库 C .道.芷阳间行 D .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 A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 C 项,都是介词,在。

A 项,连词,来;连词,因为。

B 项,介词,替,给;介词,被。

D 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 C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B.籍何以至此C.得复见将军于此D.吾属今为之虏矣【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助你一臂之力1.“项籍者,下相人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其季父项梁”中的“季父”意为“叔父”。

3.“项氏世世为楚将”中的“为”意思是“做,担任”。

4.“又不肯竟学”中的“竟”意为“完毕,终了”。

5.“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中的“书”意为“写信”。

6.“事得已”中的“已”意为“停止”。

7.“以是知其能”中的“以”意为“凭借,根据”,“是”意为“这”。

8.“陈涉等起大泽中”一句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可译为“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9.“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中的“亡”意为“逃亡”。

10.“须臾”意为“片刻,一会儿”。

11.“梁眴籍曰”中的“眴”意为“使眼色”。

12.“谕以所为起大事”中的“谕”意为“告诉,使人知道”。

13.“遂举吴中兵”中的“举”意为“发动”。

14.“众乃皆伏”中的“伏”通“服”,意为“佩服”。

15.“籍为裨将,徇下县”中的“裨将”意为“副将”,“徇”意为“巡行”。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解析】D项,将:动词,统领军队。

【答案】 D7.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于.项长于.臣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C.⎩⎪⎨⎪⎧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解析】 B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A 项,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

C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均为副词。

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

【答案】 B8.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A .①②⑤⑥B .②③⑤⑥C .①③④⑥D .②③④⑤【解析】①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④是太守说的话。

【答案】 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解析】D项中“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应为项梁带领项籍,也不是立即起事。

【答案】 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2)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3)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

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项氏世代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平息。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避仇。

吴中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

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被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

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

”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待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

其中有一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

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语言表达层次(C)]11.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