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生物的________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________没有关系,和________有关。
3、食物链通常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终止。
4、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才可以看清楚。
5、通过实验,一张纸,通过增加________、增加________或改变________等方法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6、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________。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___________。
7、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________,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搬运杂乱的废钢铁用________就省事多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蔬菜、水果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A.维生素B.脂肪C.蛋白质D.糖(淀粉)2、在自行车上,如果大齿轮有40个,小齿轮有20个,那么小齿轮转动一圈,大齿轮将转动()圈。
A.一B.两C.半3、下面三种用同种材料建造的桥,承受压力的能力最强的是()。
A.B.C.4、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无法确定5、下列不属于导致世界人均供水量减少的原因的是()。
A.环境污染逐渐严重B.海洋面积增大C.人口迅速增长6、要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的方法是()。
A.滴稀盐酸B.滴碘酒C.滴水滴7、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无关。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同一栖息地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之间会形成________关系或________关系。
2、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像凤仙花、牵牛花、菊花,它们属于________植物。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4、如果电路短路,电路中的电流会很________。
5、通过实验,一张纸,通过增加________、增加________或改变________等方法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6、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 。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7、食物链通常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终止。
8、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有些是________,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9、在能量中,______________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0、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空塑料瓶在()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A.瓶口向下 B.瓶口向上 C.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2、手电筒使用时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A.电能B.光能C.机械能3、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
A.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B.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C.把屏幕做的更大些4、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米饭B.臭豆腐C.醋5、硫酸铜溶液不能用()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B.月貌C.月亮D.月陆7、()是一种变化速度快,会伴随颜色变化的化学变化。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B.淀粉和碘酒混合C.面包发霉D.铁生锈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共四套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试测试卷含答案(一)一、我会填空。
1.物质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____的变化。
2.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________的变化;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是________的变化。
3.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________;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________;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
4.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__;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________。
5.铁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水里,很容易生锈。
6.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因为面条中含有________,能与胃里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7.不同的污渍需要不同的________去除。
8.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________可以洗净。
9.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10.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2.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13.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14.云、雨、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16.深秋时,大多数落叶植物的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这是因为其产生了新物质。
()17.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说明它产生了新物质。
()18.往汽车身上喷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19.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三、我会选择。
20.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积土成山B.蜡炬成灰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21.小明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绿色的菜汁滴到了白色的衣服上,他最好用()A.肥皂清洗B.洗洁精清洗C.酒精清洗 D.洗衣粉清洗22.下面这些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火柴燃烧C.面粉做成馒头 D.铁水变钢锭23.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要加入()A.自来水B.蒸馏水C.橘子汁 D.萝卜汁24.在做“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A.洗涤品种类B.水量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25.在家里装米醋最好用()A.铜罐B.铁罐C.铝罐 D.玻璃瓶26.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A.使污物不受损B.改变污物质地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27.下列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是()A.蜡烛熔化B.木材做家具C.铁块变铁水 D.馒头发霉28.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复习有答案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复习有答案第⼀单元质量检测⼀、对号⼊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乳酸菌、细胞、微⽣物、病毒、清理微⽣物、胡克、青霉素、洋葱表⽪细胞、利⽤阳光⾃⼰制造⾷物、从动植物⾝上吸取能量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1. 它是⼀类⾮常微⼩的⽣命体,对⼈体有危害,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它是病毒2. 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3.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物4. 由许多近似长⽅形的格⼦组成,每个格⼦实际上是⼀个近似的长⽅体,这是洋葱表⽪细胞5. 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6. 晚上刷⽛的主要⽬的是清理微⽣物7. ⽜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种细菌,这种细菌就是乳酸菌8. 他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天⽂学家,他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他是胡克9. 细菌如何⽣存:利⽤阳光⾃⼰制造⾷物、从动植物⾝上吸取能量⼆、⽕眼⾦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看谁找得⼜快⼜准。
)1.下⾯(ABD)是⽔滴⾥的微⽣物。
A.钓钟⾍B.草履⾍C.青霉菌D.⿎藻2.下列属于微⽣物的是(ABC)。
A.变形⾍B.硅藻C.病毒D.蚊⼦3.下⾯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细胞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B.⼤多数很⼩,极个别较⼤C.草履⾍、细菌也是由细胞构成,只不过它们只有⼀个细胞⽽已。
4.⼈类可以利⽤霉菌(ABC)。
A.制酱B.做腐乳C.⽣产青霉素D.做酸奶5.⽤(ABC)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A.捂住⿐⼦打喷嚏。
B.⽤热⽔冲洗筷⼦。
C.勤⽤肥皂洗⼿。
6.防⽌⾷物和其他物品发霉⽅法有(ABCD)。
A.真空包装B.放⼲燥剂C.低温保存D.太阳暴晒7.在显微镜下看,霉菌是⼀种(BCD)的丝状真菌。
A.球状B. 绒⽑状C. 棉絮状D.蜘蛛⽹状8.⽣物体的衰⽼、死亡是由(A)衰⽼、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9.下列细菌对⼈类有益的是(A)。
A.乳酸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10.细菌基本形态是(ABC)。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滑轮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窗帘上安装的是________,吊车上安装的是________。
2、大量的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4、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杆秤是杠杆类工具,提绳是________,秤砣是________,秤盘是________。
5、动物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6、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________,它既能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
7、电动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相互作用转动。
8、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
两只手相互摩擦,我们的手会感觉比较热。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
10、如果电路短路,电路中的电流会很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A.凹面镜B.凸透镜C.近视镜2、科学家一般选择( )观察非典病毒。
A.肉眼直接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镇D.望远镜3、在放大镜下,()是柱状的颗粒。
A.味精B.白糖C.食盐4、如下图,用甲、乙两种方法把陷在泥地里的汽车拉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省力B.乙能省力C.甲、乙都能省力5、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热量?A. 石头B. 木头C. 水泥D. 铁块2. 下列哪个是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煤炭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它们会吸收什么气体?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硫4.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蜘蛛C. 鸟类D. 狗5.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什么?A. 海洋B. 森林C. 草原D. 沙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2.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消费者。
()3. 水在自然界中会进行循环。
()4.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5. 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它们会吸收____气体,并释放____气体。
2.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____。
3. 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____。
4.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
5.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 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4. 简述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5. 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加速度是2米/秒²,求这个物体所受的力。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 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
4. 如果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求这个班级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5.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意义。
2. 分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氧气。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2分)1.请你选出哪个不是人体的外貌特征( )。
A.耳垂B.色盲C.酒窝2.( )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A.东方红1号B.天宫1号C.风云1号3.将()小麦和()小麦杂交,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A.高产倒伏B.低产倒伏C.低产抗倒伏4.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是( )。
A.加加林B.杨利伟C.阿姆斯特朗5.狗妈妈一次产了三只小狗,这三只小狗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A.遗传B.变异C.进化D.适应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1.()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2.生物通过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发展和进化。
()3.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4.从地球北半球上看,()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5.防止生锈的方法有:1.()2.()3.()。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我们周围很多新物质都是由化学家发明的。
( )2.动物身上有遗传性质,植物没有。
( )3.二氧化碳可以支持蜡烛的燃烧。
( )4.抹水泥墙面、修隧道、架桥梁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
( )5.一个人把黑头发染成了红色,这属于变异现象。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把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事迹连线。
万户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杨利伟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加加林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伽利略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1.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系是一个大家族,太阳系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2.说一说恐龙是怎样被发现的?3.先画出北斗星,再按位置关系找出北极星。
4.给下列植物寻找“亲人”,说明理由。
六.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比较下面恐龙模型,回答相应问题。
1.以上的恐龙模型中,最高的是()。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2.以上的恐龙模型中,最长的是()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3.以上的恐龙模型中,最大的是()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4.为了准确知道恐龙模型①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来测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
2、铁生锈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________。
5、用螺丝刀撬箱子,是________的应用。
6、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______变成的。
7、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________的力,________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8、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或________来实现。
9、我们天天都生活在________ 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________有关。
10、生物的________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大型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的电能是由()转化而来的。
A.风能B.热能C.水能2、硫酸铜溶液不能用()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4、下列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关系中能产生月食现象的是()。
A.B. C.5、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6、用下面三个放大镜观察小昆虫,能看的最清楚的是()。
A.B. C.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D.无法确定8、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
A.白色固体B.白色液体C.无色液体9、让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方法是()。
A.晒太阳B.吃热的饭菜C.跑步D.多穿衣服10、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2、银河系只是太阳系中的一个星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网页版第1单元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 C )。
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5、霉有( C )种颜色。
A、1B、2C、多6、生命体大都由( A )构成。
A、细胞B、细菌C、霉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弗莱明微生物胡克青霉素五、问答题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爆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湿馒头容易发霉。
第2单元?一、填空题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二、判断题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三、选择题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A )圈。
A、14B、15C、16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B)照片。
A太阳 B地球 C 月球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 B )年。
A、1967B、1976C、1980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向大海倾倒垃圾B、乱伐森林C、改造沙漠四、问答题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
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下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褶皱时,岩层内就会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超过岩层的坚固的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被压断。
一旦岩层被压断、发生断裂时,就会施放出特别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引起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第3单元一、填空题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三、选择题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C )。
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3、紫甘蓝水是( C )。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B )。
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 )。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四、问答题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