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西周的兴亡word教案(4)
第5课 西周的兴亡教学参考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牧野之战(后人绘画)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牧野之战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西周战车(模型)
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shè ng)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青铜利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天亡簋
陕西岐(qí )山出土
簋(guǐ)为盛食器。利簋高28厘米,口 径22厘米,重7.945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 记述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省临潼县 博物馆。
姜尚,又称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尚 父,一说字子牙,周代齐国的始祖,西周初年官 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他辅佐武王灭商 有功,后封于齐。东方夷族从武庚及“三监”叛 乱,成王授以他征讨周围地区之权。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 立了周朝。周朝前期都城在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北京一带称 燕蓟之地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西周分封形势图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 小雅· 北山》
太保戈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 季氏》
太保戈为召公奭(shì)所用兵器。召公奭 曾辅佐周王建国,西周初年,被封在燕,因他 官至太保,故名太保戈。召公奭留在镐京辅佐 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就燕受封。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一5、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篇二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西周的兴亡导学案 川教版

第5课西周的兴亡导学案第5课西周的兴亡【目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西周结束时的国王、时间;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分小组布置学生查找“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两个历史故事及其讲述,以及课后布置学生制作西周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叙述表演能力;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现象,初步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掌握一种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
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公元纪年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朝的灭亡、西周兴起和结束的学习,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
通过对周武王与周幽王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西周的政治经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西周王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预习导学】1.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
周前期的都城在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周。
2.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封国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但他们必须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朝见周王,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服从周王调遣_____________等义务。
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西周末期各种矛盾空前激化,_____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____________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问题探究】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
请举出夏商周时期各一件史实说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西周的兴亡学案

第5课西周的兴亡一、学习目标一、了解西周成立的时刻、成立者和都城。
二、了解西周终止时的国王、时刻。
3、明白得分封制的大体内容并初步明白得实施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西周成立;分封制。
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学习方式讨论法、图表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法、阅读法。
四、学习预备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
自习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西周的成立一、成立:约公元前1046年,______________领导衰亡商朝的战争,衰亡了商朝;西周的都城是____________(今西安西),史称西周。
二、分封制二、为操纵全国广大地域,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_____、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成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制。
3、诸侯国君的权利:享有_______和________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4、诸侯国君的义务:拥护周天子、按期_ 、参加典礼仪式、奉献财产、服从调遣等。
三、西周的终止一、公元前______年,______(族名)攻入镐京,_______被杀,西周至此终止。
自疑自学了本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感吗?请写出来咱们一路讨论吧!自探阅读29页小字部份,并结合课文内容,归纳西周衰亡的缘故。
(提示:从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统治者等方面归纳。
)自测一、选择题1.很多同窗都读过《封神演义》,明白许多出色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大约发生在()A. 皇帝时期B. 夏代时期C. 商末周初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2.陕西西安是中国闻名的古都之一。
它曾经是西周的都城,那时被称为()A. 西安B. 长安C. 镐京D. 朝歌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自《诗经》的这句话我们都超级熟悉,它描述的政治格局属于()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4.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的由来能够追溯到西周时期,与之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自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记住了我想到了。
历史川教版初一上(七年级上)第5课 西周的兴亡教案详案配套课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C
)。
2.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夏桀C.周武王 D.周幽王
王
西 商 夏 周 朝 朝
朝
开
始
时
间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11世纪(约前1046年)
译文:诸侯第一次不朝拜,贬他的官爵; 第二次不朝拜,收他的土地;第三次不 朝拜,联合其他的诸侯讨伐他。
分封制的定义: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
目的
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
对象
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 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分封形势图
北京一带称 燕蓟之地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武王伐纣是具有正义性的战争。
周朝前期的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部)
丰镐遗址出土的车马坑
丰镐遗址出土的玉戈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译文: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王的土地;在 这些土地上生活的人民,都是周王的臣民。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译文:制礼、作乐、军事征伐都由周王决定。
王室子弟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三、西周的结束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天灾+人祸
1、阶级矛盾:周王和人 民之间的矛盾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周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 3、民族矛盾:北方犬戎 与周王之间的矛盾
三、西周的结束 1、西周灭亡的时间: 公元前771年
2、西周灭亡的标志: 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 分封的对象 诸侯的权利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更大,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周王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西周的兴亡》复习学案(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西周的兴亡》复习学案(川教版)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在朝第2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最后一个国王叫桀,他是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商朝强大起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稳定下来。
后来商朝又称为殷朝。
最后一个王是纣,是暴君,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3周国的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强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大战。
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4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后练习1、武王伐纣是在下面的哪一年?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300年D约公元前1046年2、在大型动画片《哪吒》中,有这样的情景,哪吒帮助姬发一起去讨伐暴君。
姬发就是A商汤B周文王周武王D周幽王3、要想了解西周建立前周族的发展历史,需要到下面①泾水②辽水③淮水④渭水A①②B①③②③D①④4、西安被称为六大古都之一,曾做过很多朝代的都城,下面曾以它为都城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西周D东周、西周的都城设在A河南安阳B殷镐京D洛阳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一:“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川教版

C 1.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面的什么制度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 2.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
D.禅让制
A.夏桀
B.商纣
C.周武王
D.周幽王
3.连线。
王朝 西周 商朝 夏朝
开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 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周幽王像
天灾+人祸
西周第十二代王为周幽王。幽王 即位第二年,关中发生强烈地震,渭 水、泾水、洛水一度断流,造成大量 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加重了西 周的社会危机。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 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 褒姒(sì)。为博得她的欢 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骊 (lí)山的烽火,示警有敌 人进犯。各地诸侯纷纷带兵 来到,准备与敌人厮杀,保 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达 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 笑了。但是,从此周王却失 信于诸侯。历史上把这件事 称作“烽火戏诸侯”。后来, 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 烽火,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 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西 周灭亡。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注:古代的“封建”,政治名词,分封土地,建立国家。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更大。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 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
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 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初一历史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设计

初一历史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设计初一历史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设计初一历史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设计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锻炼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学习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通过小组合作、年代尺、历史短剧、辩论等形式,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1.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因此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成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
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西周的兴亡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夏商周朝代的更替,能说出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以及西周结束时的国王、时间;记住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西周结束时的国王、时间;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课前分小组布置学生查找“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两个历史故事及其讲述,以及课后布置学生制作西周主要诸侯国分布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叙述表演能力;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现象,初步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掌握一种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
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公元纪年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朝的灭亡、西周的兴起和结束的学习,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
通过对周武王与周幽王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西周的政治经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西周王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西周建立;分封制
二、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法学法】
教师教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活动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等;
学生学法: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授课时数】 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影片片段,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商纣王、周武王、周幽王的历史记载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两个历史故事并准备在课上讲述。
【教具准备】《历史地图册》;影片片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封神榜》主题曲及片段,问学生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它能反映哪两个朝代的更迭?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并讲解,通过对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夏商两个奴隶制国家有了了解。
出示课件《商朝略图》,请学生注意殷的位置,指出在其后期走向衰落的同时,渭水流域的周族发展起来。
问学生:那商是怎么灭亡的、周又是怎样建立的呢?(多媒体展示本课题目)
学习新课:
第5课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建立(多媒体展示)
教师:有谁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学生:上台讲述故事。
教师:周文王武王任用姜子牙为相,周国日益强盛。
终于发动了讨伐荒淫无道残暴昏君商纣王的战争,其中最重要的一战是发生于大约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
学生:自学小字部分的同时出示课件:(问题:这场战争相对周武王而言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老百姓是拥护还是反对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商纣的暴政阻碍了历史的向前发展,而周武王顺应民心,就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因此,一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就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否得到老百姓的民心的拥护,都成为了周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
牧野之战后,西周建立。
教师:西周的建立这是谁?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周武王》图片)建立时间和都城呢?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历史又翻开新的有一页,进入西周的历史部分。
此时的周王国土辽阔,怎样进行统治呢,周武王就采纳了周公旦的建议:实行分封制
二、分封制(多媒体展示)
学生阅读全目。
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提出问题并拟定答语。
教师:分男女生组互相提问,对方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列表,以提问或回答正确的写红色“正”字的笔画的方式进行。
如果答语(倒计时找)错误,则对方得分写一笔红字。
教师要引导确定问题的大致正确度。
)
教师最后才出示多媒体展示本目应该掌握的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集体回答。
1、什么是分封制?
2、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3、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4、主要的封国有哪些?分在什么地方?教师提示,我们常说的“燕蓟之地”“齐鲁大地”“三晋之地”的由来。
5、诸侯国有什么权利?
6、诸侯国君要向周王尽什么义务?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通过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形成了西周时期严格的等级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辅栏内容并总结:周王掌握着土地和政治权力,所有的封国中,国姓姬的占一大半,进一步说明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从而使西周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教师:西周自武王开始经过200多年,到周幽王时期国势衰落。
这是怎么一会事呢?导入下目。
三、西周的结束(多媒体展示)
1、西周为什么会灭亡(展示板书)
教师:西周后期,各种矛盾尖锐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西周的灭亡并结束于周幽王时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同学们听说过“烽火戏诸侯”
吗?
学生讲历史故事。
教师总结:周幽王时期,废长立幼、宠爱褒姒,诸侯离心。
导致西周统治结束。
引入下一目。
2、犬戎族灭西周(多媒体展示)
教师:西周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幽王死后,大臣们立宜臼为王,并把都城从西边的镐京迁到它东边的洛邑。
东周的历史开始了。
课堂小结:
1.多媒体展示板书,形成知识脉络
第5课西周的兴亡
西周的建立→→西周的结束
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时间:公元771年
建立者:周武王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原因:各种矛盾激化
战争:牧野之战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事件:犬戎破镐京
都城:镐京在各地建立封国周幽王被杀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
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2、教师叙述:(1)商纣王因残暴而失去民心导致商朝灭亡;周武王顺应民心,挥伐纣的正义之师经牧野之战灭商,于大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
(2)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奴隶社会的统治,为西周成为我国奴隶社会的最鼎盛的时期打下了基础。
(3)周幽王因昏庸无道导致政局动荡,诸侯离心。
公元77 1年犬戎破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结束。
学生质疑(略)
【巩固练习】
一、单选(竞答):
(1)下列制度中,不属于西周时期的一项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分封制
D. 禅让制
(3)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定期朝见天子
③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④带兵随从天子出征作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④ D.①②④
(4)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A.黄帝时
B. 夏朝时
C. 商末周初
时 D.春秋战国时
(5)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夏朝。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
A.秦朝、西汉
B.春秋、战国
C. 西汉、东
汉 D.商朝、西周
2、商、西周的兴亡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啊?
【课后作业】
1、背诵:先在同桌互相提问回答,后在组长处背诵(参照板书内容)
2、参照书本学习制作《西周分封略图》(重点把握西周都城和几个主要诸侯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