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囊尾蚴病和绦虫病的诊断与预防-论文
牛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的防治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喜欢吃牛肉的地区比较流 行,特别是喜欢吃生牛肉的地区。我国有 20 多个省出现了牛 带绦虫病患者,但在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等地区较为严 重,感染率比较高。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牛感染 囊尾蚴后即成为传染源。
生前可采用血清学诊断。最常用的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 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将牛宰杀检验,发现囊尾蚴即可 确诊。
作者简介:艾尔肯·加克皮亚业,新疆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
物疫病防控。
页角.TIF not exist!
58 2018 年第 8 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对该病可作如下预防。(1)在流行区,一定要做好牛带绦 虫患者的普查以及相应的驱虫工作;(2) 防止牛吃到病人粪 便污染的饲料和水源;(3)加强对牛肉的检疫工作,(4)多做 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自觉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参考文献 [1] 林青,等.牛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防治的研究进展[C].全国人
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 陶建平.我国牛带绦虫、牛囊尾蚴病的流行现状及牛囊尾蚴检验
方法的研究进展[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 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交流会,2006. [3] 公茂庆,等.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 志,1996,2:142-143.
该病可用丙硫苯咪唑治疗。
传播途径与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在流行区由于 农牧民在牧场或野外排便,粪便会对牧场造成污染,牛带绦 虫的虫卵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为 8 周或更多。放牧时牛吃到虫 卵引发牛带绦虫病。此外,喜欢吃生牛肉的人群为高发人群。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潜伏期 3 个月。轻症在粪便 中出现白色节片。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会与粪便一起排出, 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地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 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99%以上的患者都 有肛门瘙痒的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腹泻、身体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磨牙、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 少数患者还伴有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的症状,严重时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 养牛技术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养牛技术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
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
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
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
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
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
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
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
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
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
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
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
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
牛囊尾蚴病的诊治与预防

当牛吞食节片后袁 节片的毒素能引起牛的 中毒现象袁表现为虚弱尧战栗尧胃肠机能障碍等遥 在感染初期袁 六钩蚴经过肠壁血管移行至肌肉 的 10耀 15d 内袁能使组织产生创伤遥 4症状
牛感染囊尾蚴以后袁初期症状明显袁体温可 高达 40耀 41益 袁表现虚弱尧腹泻袁甚至反刍消失袁 长时间躺卧袁有时也可引起死亡遥 病牛在感染后 8耀 10d袁耐过这段时间囊尾蚴到达深层肌肉后袁 症状随之消失遥 5 病理变化
牛囊尾蚴袁与猪囊尾蚴相似袁大小 5耀 9m m 伊 3耀 6m m 遥 是一个半透明的卵圆形囊泡袁 内有一个乳白色内的头节袁头节形态与成虫相似遥 2 发育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袁 孕节随粪便排出体 外袁虫卵或孕节破裂后散布的虫卵污染了饲料尧 饮水以及牧场袁牛吞食后而感染袁虫卵达到胃肠 道后袁六钩蚴逸出袁钻入肠粘膜血管中袁随血流 到牛的心肌尧舌肌尧嚼肌尧腰肌等各部分肌肉中袁 而以运动性强的肌肉中寄生数最多遥 经 3耀 6 个 月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遥 3 致病作用
渊 3冤 针对养殖人员的消毒工作袁因为养殖工作人员的流 动性较大袁而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工作人员对鸡的病毒传 染情况遥 在开展养殖过程前要针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工作袁 避免将外来病毒带入养殖场内袁同时在结束工作后也应该进 行消毒工作袁避免病毒的外向传播造成不必要的社会不良影 响遥
渊 4冤 科学合理的消毒工作袁能够有效的遏制病原体的滋 生袁降低病毒传染的概率提高了鸡的存活率遥 同时相对而言袁 消毒工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袁在鸡病防治工作中是 一项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项遥
牛囊尾蚴病是由带科袁 带属的牛带吻绦虫 的幼虫要牛囊尾蚴寄生在牛体肌肉里引起的疾 病袁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袁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 畜共患寄生虫病袁在公共卫生上占有重要地位遥 1 虫体特征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医治疗技术

20226247临床金鉴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医治疗技术梁伟猛(浙江省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丽水市市场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据《2022—2027年中国畜牧业行业市场运行现状》有关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牛羊养殖规模扩大。
基于此背景下,也涌现出许多关于牛、羊养殖的问题。
绦虫病是牛羊养殖常见疾病,该病具传染性,不仅威胁牛羊健康,还会对养殖行业造成损失,危及生产安全。
文章基于实际及有关理论,从绦虫病病原、特点、危害等知识切入分析,重点探究其预防措施和中医治疗技术,旨在内容能为有关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确保牛羊等牲畜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关键词:牛羊绦虫病;预防方法;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S85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2)06-0024-03牛羊养殖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21年我国出台《推进牛羊生产五年行动方案》(方案),该方案指出新时期下牛羊养殖工作要保障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力求在2025年时牛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50%以上。
牛羊绦虫病是养殖中常见的蠕虫病之一,是绦虫寄生于小肠内所致病症。
患病牛、羊(即病畜)常合并消化不良、被毛紊乱等症状,且疾病侵袭过程中还可能诱发继发性传染,甚至形成较大规模的传播造成严重事件。
绦虫病的出现对于牛、羊繁殖、育肥及其成长无疑都是严重打击及损害,还会危及养殖收益,亟需采取有效预防及治疗手段。
1 牛羊绦虫病概述1.1 病原(1)扩展莫尼茨绦虫。
形如长条带,乳白色,体长可达到5 m,宽可达16 mm,虫体主要囊括体节、劲节、头节三部分。
头节形如球体,无小钩及顶突,各节片较宽。
成熟的节片有2组生殖器官,且排列对称[1]。
(2)贝氏莫尼茨绦虫。
和上述绦虫相比。
两者在构造、形态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若仅仅通过形外在形态区分难度较大,多以“节间腺”这一指标进行对照。
通常而言,贝氏莫尼茨节间腺呈条带状附着密集的点(见图1)。
对牛囊尾蚴的认识及检疫要点

对牛囊尾蚴的认识及检疫要点对牛囊尾蚴的认识及检疫要点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牛囊尾蚴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牛囊尾蚴的认识及检疫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囊尾蚴肉牛囊尾蚴病也叫做肉牛囊虫病,是由于感染牛囊尾蚴即牛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饲草或者存在绦虫虫卵的人粪便而出现发病。
虫卵进入牛消化道内会有六钩蚴孵出,其可钻透肠壁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但只有骨骼肌和心肌内的六钩蚴才可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
该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该病又称牛囊虫病,是人牛带绦虫的幼虫(叫做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组织中所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病人空肠中的牛带绦虫长达5-10米,最长的有25米,带状,乳白色。
它的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场和饮水。
在有些牧区,卫生条件差,人随地大小便极常见。
牛在采食或饮水时,经口将虫卵吃进体内。
在牛的消化道内,虫卵的膜被破坏,卵中的“六钩蚴”被释放出来。
钻进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到达牛全身的肌肉组织,主要部位是舌肌、咬肌、心肌、三头肌、颈肌、臀部肌肉,有时在肺、肝、脑、脂肪组织内也可出现。
经10-12周,发育为牛囊虫。
人吃了含牛囊虫的不熟牛肉后,牛囊虫在人小肠内经2-3个月发育成牛带状绦虫,在人体内可存活20-30年。
对本病犊牛比成年牛更容易感染。
生前诊断很困难,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是依靠宰后检验,在肌肉或一些器官中发现牛囊虫。
病牛的症状无特异性,严重感染的牛,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腹泻,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或停止,粘膜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后期卧地死亡。
宰后检验,在肌肉或一些器官中发现牛囊虫像黄豆大小,白色,半透明,囊泡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的头节。
发现牛囊虫,即可确诊。
预防,主要是做好人牛带绦虫的普查和驱虫。
可用仙鹤草、氯硝柳胺、槟榔南瓜籽合剂、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给病人驱虫。
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检疫与调查分析

实践案例67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9.02.034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检疫与调查分析李国瑜(青海省都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邮编 青海海西 816199)摘要:牛囊尾蚴病是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中间宿主是黄牛、水牛、牦牛,终末宿主是人。
当人食入了带有囊尾蚴的生肉或加工熟制品不熟时牛囊尾蚴包囊被消化,头节吸附于小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而受感染。
据调查,该地牛感染牛囊尾蚴的原因之一是与周围环境的人、狗、猫等粪便随意排放以及喜食生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牛;囊尾蚴;动物检疫;感染原因;调查牛囊尾蚴病是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中间宿主是黄牛、水牛、牦牛,终末宿主是人。
据调查,该地牛感染牛囊尾蚴的原因之一是与周围环境的人、狗、猫等粪便随意排放以及喜食生肉有密切关系。
因为人粪便中有孕节和虫卵,而这些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以上,粪便的随意排放增加了对草原、饲料和饮水的污染,是该地牛感染牛囊尾蚴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从根本上治理和改善卫生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切实把住病从口入关,提高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意识,是降低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现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病例介绍如下。
在都兰县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场进行检疫工作中,检出一头牛感染囊尾蚴,感染部位主要在舌肌、咬肌、心肌、膈肌、腰肌、臀肌等处,形状为黄豆大小的半透明囊泡。
感染密度为在10cm 2面积内有囊尾蚴8~10个。
针对该病例笔者对感染原因进行了调查。
1 产地调查该牛产地是都兰县英德尔羊场(老场部),畜主是王某,牧场环境主要有以下特征。
1.1 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无正规圈舍。
1.2 草场情况随处可见人狗粪便,牲畜饮用水池极脏,受污染严重,猫、狗无人看管,随处乱跑。
1.3 当地生活习性因本地为偏远牧区,条件较差,普遍无厕所,人的大小便随处可见。
喜欢直接食用生肉和风干肉,食居卫生差,水资源贫乏,人畜饮用水不卫生。
牛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临症资料202310263牛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姚承君(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逻沙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广西乐业 533200)摘要:囊尾蚴病是牛养殖时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对人、畜的健康威胁较大,严重时会致死,进而影响养牛业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牛囊尾蚴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着重对牛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措施展开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该病的诊治与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牛;囊尾蚴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控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10-0052-03牛囊尾蚴病也被称之为牛囊虫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尤其是在有吃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流行最为广泛。
临床上患囊尾蚴病的牛会出现发烧、虚弱、腹泻、贫血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牛场养殖经济效益和畜牧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牛囊尾蚴病的发生成为行业工作者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病原学牛囊尾蚴病是因肥胖带吻绦虫所引发的寄生虫性传染病,该寄生虫也被称之为肉绦虫、无钩绦虫。
肥胖带吻绦虫的幼虫就是囊尾蚴,呈小泡囊样,大小好似黄豆一般,颜色为白色半透明,小泡囊内积聚大量的液体。
肥胖带吻绦虫长度为5~10 m,颜色为白色,形状呈带状,头节上有多个吸盘,颈部下是体节,主要由近2 000个节片组成。
节片成熟之后呈方形,每一节内都有一套雌雄同体的生殖系统。
肥胖带吻绦虫的虫卵颜色为黄褐色,形状为球形,卵壳较薄且内部可发现有六钩蚴。
肥胖带吻绦虫主要在人的小肠内寄生,可从小肠壁上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满足生长需求,孕片成熟之后随着粪便被排出至体外,有的甚至能够从宿主的肛门内自动爬出,然后对饮水、牧草、饲料等造成严重的污染,牛在饮食、饮水时会将虫卵、孕节等吞入体内,进入肠道后孵出六钩蚴随后钻入至肠壁内,随着血液流经至全身肌肉,经过11周左右的时间即可发育成为牛囊尾蚴,然后在牛的心肌、舌肌、颈肌、咬肌、臀肌等多个部位寄生,当人进食寄生牛囊尾蚴的生牛肉后就会感染患病。
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检疫与调查分析

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检疫与调查分析牛囊尾蚴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牛身上。
为了控制和预防该病的扩散,需要进行检疫和调查分析工作。
下面是一例牛囊尾蚴病的检疫与调查分析的中文报告。
1. 疫情背景牛囊尾蚴病是由囊尾蚴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以导致牛体内囊尾蚴的形成,严重影响牛的健康。
本次疫情发生在某农场,一头牛出现了典型的囊尾蚴症状,包括脱毛、瘙痒和体重下降等。
2. 检疫措施针对本次疫情,农场立即采取了以下的检疫措施:- 隔离患病牛:将患病牛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牛接触,以免病情扩散。
- 药物治疗:对患病牛进行药物治疗,减轻症状与囊尾蚴的感染程度。
- 消毒措施:对患病牛所在的牛舍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囊尾蚴感染源。
- 环境改善:对牛舍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及时清理牛粪等污物,减少囊尾蚴滋生的环境。
3. 调查分析为了了解疫情的来源与传播途径,农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病例调查:对患病牛及其周围牛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年龄、性别、饲养方式等。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同一牛群的青年母牛中,其他牛只没有出现相关症状。
- 环境调查:对牛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包括饲养设施、卫生状况等。
调查结果显示,牛舍干燥度不佳,且牛舍是否进行了及时清理无法确定。
- 饲养管理调查:对农场的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饲料来源、饲喂时间与方式等。
调查发现,农场的饲喂方式较为简单,且饲养过程中未进行定期检查和防治措施。
4.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与建议:- 疫情传播途径:本次疫情疑似是由青年母牛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传播所致。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牛舍环境较差,增加了囊尾蚴的传播风险。
- 预防措施:农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牛舍的干燥度;饲喂时应做好防虫、防蚊蝇等工作,以减少囊尾蚴的滋生;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牛。
- 教育宣传:加强兽医知识培训,提高兽医和农场员工的防疫意识,合理使用药物,防止病原传播和耐药性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叠 、 扭转和破裂 ; 虫体的大量代谢产物常引起宿主
中毒。成年动物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 幼龄动物最初 的表现是精神不振 , 离群 , 粪便变软 , 后发展为腹泻 , 进而加剧为衰弱、 贫血, 甚致死亡 。 诊断。清理牛舍时 , 注意查看新鲜粪便 , 可能找
心肌 、 肩胛外侧肌、 臀部肌、 肋间肌等处寄生较多 , 极 少见寄生在肝脏、 肾脏和肺脏等处。在组织内的囊尾
蚴6 个月后多已钙化。 诊断。本病的生前诊断较为困难 , 在实践中主要
依据 宰后 检验 出虫体 。对 人无 钩绦 虫病 的诊 断 , 主要
1 囊尾蚴病
本病是 由寄生人小肠内的无钩绦虫 ( 牛带吻绦 虫、 肥胖带吻绦虫 ) 的幼虫一 一 牛囊尾蚴 , 寄生在 牛 的舌肌、 咬肌 、 肋肌内而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囊尾 蚴寄生牛的肌肉中 , 使牛 肉不能当鲜肉卖 , 常造成很 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本病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病原 。牛囊尾蚴与其他绦虫区别的特征为孕卵 子宫每侧有 1 5 — 3 0 个分支 , 是随着虫体 的生长 , 孕节 可自 动地排出体外。幼虫是一半透明的椭 圆形囊泡 , 内有一乳白色小结。将囊尾蚴压片镜检 , 可见头节上
临床表现 。虫体大且生长快 , 可夺取大量 营养 , 导致动物发育不 良; 寄生数量多 时 , 可引起肠堵塞 、
多。我国除西藏 、 内蒙古、 四川 、 广西的若干地区因食
用未熟的牛肉习惯而呈地方流行性外 ,其他各地均
为散发。牛感染囊尾蚴与人的排便及牛的饲养方式 有关 。凡患牛带吻绦虫的病人 , 所排粪便 中必有孕节 和虫卵, 虫卵在外界可存活 8 星期以上 , 如污染 了牧 地、 饲料与饮水 , 被牛吞食后 即感染 。 临床表现。初期症状显著 , 最初几天体温可升高 到4 0 ~ 4 1 ℃, 虑弱 , 腹泻 , 甚至反刍消失 , 长时间躺卧 ,
口 兽 医 临 床
牛 囊 尾 蚴 病 和 绦 虫 病 的 诊 断 与 预 防
侯 宝春 臧 明 实 韩冬 梅 (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 5 5 6 0 0 ) 对查 出的患者及时
驱虫 , 并将驱除的虫体和粪便进行妥善管理 , 防止病
到活动性的孕卵节片 , 将其夹在两块载玻片间压薄 , 根据虫体的构造便可诊断 。还可采用漂浮法或沉淀
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根据虫卵的特征可诊断。
剖检特征 。牛囊尾蚴的分布很不均匀 , 在嚼肌 、
预防。由于动物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 , 所以
预防应在放牧后 4 — 5星期时进行 “ 成虫期前驱虫”; 此次 驱虫后 2 ~ 3星期 , 最好 再进行 第 二次驱 虫 。经 过 驱虫的动物要及时转移到干净的牧场。 污染的牧地空 闲两年后可 以净化 。土地经过几年的耕作后 , 甲螨量 可大大减少 , 有利于绦虫病的预防 。要尽可能地避免 在低湿地、 清晨、 黄 昏和雨后放牧 , 以减少感染机会。
地, 被牛吞食 , 虫卵经 胃液及六钩 蚴本身 的作用 , 六 钩蚴逸出, 钻入肠壁血管中 , 随血流到达心肌 、 舌肌 、 肋肌等各部肌 肉中,而以运动性强的肌 肉寄生数量
多, 很少见于其他器官, 后发育为成熟 的囊尾蚴。其 在牛体内可存活 7  ̄ 9 个月 ,也有人认为其中一部分
能长期存活直至牛死亡。人食用未煮熟或生 的含囊
有4 个圆形吸盘 , 没有顶突和小钩。成虫寄生人的小 肠 内, 孕节逐节 自动地至肛门排出或随粪便排出。孕 节或孕节破裂后散出的虫卵污染 了饲料 、饮水及牧
原污染 ; 加强食品卫生检验 , 严格按国家肉品检验规 定处理病牛肉 ; 要养成 良好的卫生 习惯 , 严格控制人 粪便污染饲料 、 饮水和牧地 ; 不吃生或未熟 的牛肉。
2 绦 虫 病
本病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 、曲子官属及无 卵黄
腺属的各种绦虫寄生于牛小肪 中引起 ,对犊牛危 害
严重 。
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绦虫 ,长 1 ~ 5 米。体节 宽, 体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莫尼茨绦虫卵内有灯泡
样的梨形器 , 内含六钩蚴。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
似三角形 , 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 四角形。曲子宫 绦虫为大小与莫尼茨绦虫类似 ,主要特征是体 节中 仅有一套生殖器官 , 虫卵无梨形器。无卵黄腺绦虫 , 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流行特点。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 体外 , 被 中间宿主—— 甲螨 ( 地螨 、 土壤螨 ) 吞食后 ,
尾蚴的牛 肉后 , 进人消化道 , 受胆 汁的刺激 , 头节 翻 出固着在肠黏膜 上, 经3 个月发育为成虫。 流行特点。牛带吻绦虫呈世界性分布, 以亚洲较
虫卵 内的六钩蚴逸出,逐渐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 囊尾蚴。牛吃草时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甲螨而感染 ,
虫体经 4 5 ~ 6 0 天发育为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