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机马达反转基础原理
正反转工作原理

正反转工作原理
正反转工作原理是指在电机中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实现电机正转和反转的操作。
电机正转时,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机的一个绕组(通常为电机的A相绕组),再从另外一个绕组(通常为电机的B相绕组)流出,形成一个回路。
电机反转时,改变电流的流动方向,使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入电机的B 相绕组,再从A相绕组流出,形成一个相反的电流回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电机正反转的控制,通常使用电驱动器进行控制。
电驱动器通过输出不同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在实际控制中,使用不同的电源接线方式和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电机正反转的控制。
当需要电机正转时,电驱动器向电机的A相绕组施加正向电压,同时向B相绕组施加负向电压,这样,电流就会从A相
绕组流入B相绕组,实现电机正转。
反之,当需要电机反转时,电驱动器向A相绕组施加负向电压,向B相绕组施加正
向电压,电流就会从B相绕组流入A相绕组,实现电机反转。
需要注意的是,在控制电机正反转时,需要合理选择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以确保电机能够正常工作,避免过流和过热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确保电驱动器具有足够的功率和控制能力,以实现准确的正反转控制。
一分钟学会电机正反转电路 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电机正反转作为最基本的电路,学习电工是一定要了解的。
要学习电机电机正反转电路一定要了解电机正反转工作原理,就是当我们按下正转启动按钮的时候,电机会正转,这时候按下反转启动按钮是不起作用的,只有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停止以后才能启动电机反转。
电机正反转电路图首先,要连接电机正反转电路需要一个停止按钮,一个正转启动按钮,一个反转启动按钮,还需要两个接触器,两个接触器一定要常开常闭的辅助触点都有的,比如说1211的接触器。
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接。
按下正转启动按钮,电动机正转此时按下反转启动按钮没有作用当我们按下正转启动按钮的时候,电动机正转,松开启动按钮,电动机自锁,此时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是断开的,在这个时候按下反转启动按钮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
按下停止按钮只有当我们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停止,正转接触器失电,常闭触点恢复接通状态。
按下反转启动按钮电动机反转的时候按下正转启动按钮此时,按下反转启动按钮,电动机反转自锁,相应的,这个时候再去按正转启动按钮也是没有效果的。
这就是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也是接触器的互锁原理,在电工取证的时候很常用,所以一定要了解。
前面我讲过了电机的自锁电路和互锁电路,而在我们工作中还会经常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有两台电机1和2,必须要电机1启动以后电机2才能启动,在停止的时候必须先停止电机2才能停止电机1。
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电路图如果按照自锁电路接两台电机,就必须要人为注意启动顺序,但是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怎样才能避免误操作呢,就是今天要讲的,电机顺序启动和逆序停止。
上图就是电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电路图。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仿真动作。
按下电机启动2,电机没有动作按下启动开关1,电机1启动在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没有启动电机1,直接启动电机2的情况下,电机2是不能启动的,但是当我们按下电机1的启动按钮时,电机1是可以正常启动的。
按下启动开关2,电机2启动当电机1启动以后,再按下电机2的启动按钮,此时电机2也可以正常启动了。
电动机的正反转.

电动机的正反转一.设计目的步进电机若加入适当的脉冲信号时,转子则会以一定的步数转动。
如果加入连续的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就会连续转动,转动的角度与脉冲频率成正比,正、反转可由脉冲的顺序来控制。
本程序通过K1、K2和K3三个按钮开关控制步进电机转动和改变转向,电动机使用1-2相激磁,编程时采用制表的方法。
正转和反转的脉冲信号频率是相通的,但由于使用激磁方式不一样,反转使用了1-2相激磁法,故反转速度为正转的一半。
1. 步进电机原理以及原理图电路设计如图四所示。
K1、K2和K3按钮开关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3.2~P3.4引脚上,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端,输入端直接采用ULN2003驱动电路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图四开关控制步进电机的电路原理图2. 功能说明单片机的P3.2~P3.4引脚分别接有按钮开关K1、K2和K3,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开始供电时,步进电机停止。
按K1时,电动机正转;按K2时,电动机反转。
按K3时,电动机停止转动。
3. 程序设计3.1 编程编程采用制表的方法,步进电机正转采用二相激磁方式,时序如表所示2相激磁方式正转时序步进电机反转采用1-2相激磁方式,时序如表1-2相激磁反转时序3.2. 流程图程序设计流程如图所示3.3. 程序清单01 K1 EQU P3.2 ;设定P3.2以K1表示02 K2 EQU P3.3 ;设定P3.3以K2表示03 K3 EQU P3.4 ;设定P3.4以K3表示0405 STOP: MOV P0,#OFFH ;步进电机停止06 LOOP: JNB K1,Z_M2 ;是否按K1,是则正传07 JNB K2,F_M2 ;是否按K2,是则反转08 JNB K3,STOP1 ;是否按K3,时则停止09 JMP LOOP ;跳转至LOOP处1011 STOP1: ACALL DELAY ;按K3的消除抖动12 JNB K3,$ ;K3放开否13 A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14 JMP STOP ;电机停止1516 Z_M2: ACALL DELAY ;按K1的消除抖动17 JNB K1,$ ;K1放开否18 A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19 JMP Z_M ;转至Z_M处2021 F_M2: ACALL DELAY ;按K2的消除抖动22 JNB K2,$ ;K2放开否23 A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24 JMP F_M ;转至F_M处,循环25 ;正转子程序26 Z_M: MOV R0,#00H ;正转到TABLE取码指针初值27 Z_M1: MOV A,R0 ;到TABLE取码28 MOV DPTR,#TABLE ;存表29 MOVC A,@A+DPTR ;取表代码30 JZ Z_M ;是否取到结束码?31 MOV P0,A ;输出至P0,正转32 JNB K3,STOP1 ;是否按K3,是则停止运转33 JNB K2,F_M2 ;是否按K2,是则反转34 ACALL DELAY ;步进电机转速35 INC R0 ;取下一个码36 JMP Z_M1 ;转至Z_M处,循环37 RET38 ;反转子程序39 F_M: MOV R0,#05 ;反转到TABLE取码指针初值40 F_M1: MOV A,R0 ;到TABLE取码41 MOV DPTR,#TABLE ;存表42 MOVC A,@A+DPTR ;取表代码43 JZ F_M ;是否取到结束码?44 MOV P0,A ;输出至P0,反转45 JNB K3,STOP1 ;是否按K3,是则停止运转46 JNB K1,Z_M2 ;是否按K1,是则正转47 ACALL DELAY ;步进电机转速48 INC R0 ;取下一个码49 JMP F_M1 ;转至F_M1处,循环50 RET5152 DELAY: MOV R6,#40 ;延时时间20ms53 D1: MOV R7,#24854 DJNZ R7,$55 DJNZ R6,D156 RET57 ;控制码表58 TABLE59 DB 0FCH, OF9H, 0F3H, 0F6H ;正转60 DB 00H ;反转结束码61 DB 0F7H, 0F3H, 0FBH, 0F9H ;反转62 DB 0FDH, 0FCH, 0FEH, 0F6H63 DB 00H ;反转结束码6465 END ;程序结束4. 代码详解主要标号说明LOOP:按键扫描STOP1:K3键消除抖动Z_M2:K1键消除抖动F_M2K2键消除抖动Z_M:反转子程序F_M:正转子程序DELAY:延时子程序TABLE:控制码表5.程序分析01~03:将P3.2、P3.3、P3.4引脚分别用K1、K2、K3表示。
电机的原理与结构

电机的原理与结构电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运转,还是在家庭中的电器使用,电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机的原理与结构,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或电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旋转力。
根据磁场的产生方式,电机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种类型。
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电流经过转子线圈产生磁场,与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旋转力。
直流电机一般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其中定子上绕有场绕组,转子上绕有电流导线。
2.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交流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定子线圈产生的磁场与转子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旋转力。
交流电机根据定子线圈和转子线圈的接线方式和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等多种类型。
二、电机的构造与部件电机的结构与部件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和应用需求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定子定子是电机的固定部件,由铁心和绕组组成。
铁心一般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以减小磁场的涡流损耗。
绕组则由导线绕制而成,通常是Y型或Δ型连接,用于产生旋转磁场。
2. 转子转子是电机的旋转部件,其结构与部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有所差异。
在直流电机中,转子通常由永磁体和电流导线组成。
在交流电机中,转子可以是铜绕组、铝绕组或铁芯铝绕组等,用于通过电流产生磁场。
3. 磁场产生装置磁场产生装置主要用于产生电机所需的磁场。
在直流电机中,磁场由永磁体提供,永磁体可以是永磁铁或永磁体组成。
在交流电机中,磁场可以由励磁线圈产生,在异步电机中,磁场由定子线圈提供。
4. 输电与控制装置输电与控制装置用于提供电流和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输电装置通过外部电源将电流输入电机,控制装置则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电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电等。
电机正反转电气原理

电机正反转电气原理
在一个多人的教室里,一个大哥哥正在表演他的魔术。
他将一只手伸向另一只手,然后再将手伸回来,接着再伸过去,就这样循环往复。
最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右手的食指,用右手握住了左手的中指,将大拇指搭在了一起。
这时,观众都惊呆了,这魔术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
如果你把三根手指平行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两根手指是靠在一起的。
如果把两根手指变成三根手指呢?两根手指会靠在一起吗?不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当我们要将一个东西搬到另一个地方时,如果是一个人抬着物体走的话,那么你就得两只手都放在物体上才能搬得动。
而如果是两个人抬着一个物体的话,他们就可以将物体一起抬起来。
这就是电机正反转的原理。
电机正反转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方法。
它可以根据需要来实现电动机正反转以及正反转启动、停止等功能。
这种电机正反转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了正弦波电流控制原理来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 1 —1 —。
清华大学电机原理及拖动彭鸿才版课件

(5)电刷装置:电刷是由石墨做成的导电块,将它套入刷握内, 用弹簧以一定压力将电刷压在换向器的表面 上.在电枢旋转时可以保持电刷固定不动.电刷 的作用是使电枢绕组和外电路接通,同时通过 换向器进行电流的换向.
(1)转轴和轴承:转子必须有转轴,以便电机 和生产机械 或原动机进行联接传递转矩和功率.中小型电机 一 般采用滚动轴承,大容量电机 ,采用支架式滑动轴承.
4.其他部分
(2).通风装置:作用是冷却电机.
为了说明方便,作下列规定: (1)N导体和S导体:在N极下的导体称为N导体;在S极下的 导体称为S导体. (2)符号 和符号 :导体中电势(电流)的方向进入纸面时用 表示;导体中电势(电流)的方向由纸面出来时用 表示.
(2)电枢绕组:电枢绕组是电机产生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以 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件.绕组是由绝 缘的圆形或矩形铜线绕成,嵌放于电枢铁心 的槽中.必须采用层间绝缘和绕组与铁心槽避 之间的槽绝缘.
综上所述:线圈中的交变电势已变成刷间直流电压.通过换向器使电刷b1仅能接通S导体,而S导体的电势方向恒为 故电刷b1的极性恒为正;同理电刷b2的极性恒为负.
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换向器的作用,使与电源负极相接的电刷仅能接通S导体,故S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恒为流出纸面,而与电源正极相接电刷仅能接通N导体,电流流入纸面。故电机恒逆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源自⌒⌒⌒⌒
正反转原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

正反转原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一、正反转原理图正反转原理图是用来控制电机正转和反转的电路图。
通常包括电源、电机、开关、继电器等元件。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反转原理图的各个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1. 电源:正反转电路的电源部分通常使用直流电源,可以是电池或者是直流电源供电。
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要根据电机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来选择。
2. 电机:电机是正反转电路中的核心部分,它根据电路的控制信号来实现正转和反转。
电机的类型可以是直流电机或者交流电机,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
3. 开关:开关用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通常使用双刀双掷(DPDT)开关或者继电器来实现正反转功能。
开关有三个位置:正转、停止和反转。
当开关处于正转位置时,电机正转;当开关处于停止位置时,电机停止;当开关处于反转位置时,电机反转。
4.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开关,通过控制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的开关动作。
在正反转电路中,继电器可以用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继电器通常由控制电路和主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接收开关信号,主电路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二、工作原理分析正反转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1. 正转:当开关处于正转位置时,电路中的控制电压会激活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使其吸合。
继电器的吸合会使主电路中的触点切换,将电机与电源连接起来。
电流经过电机,电机开始正转。
2. 停止:当开关处于停止位置时,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断开,触点切换回停止位置。
电机与电源断开连接,电机停止运转。
3. 反转:当开关处于反转位置时,电路中的控制电压会激活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使其吸合。
继电器的吸合会使主电路中的触点切换,将电机与电源连接起来,但此时继电器的触点连接的是电机的反转端子。
电流经过电机,电机开始反转。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分析可知,正反转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的位置来改变电机与电源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这种设计简单可靠,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正反转控制的电机系统中。
三、实际应用正反转电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
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线路原理图解

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线路原理图解本文介绍的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线路实际上是用位置开关来自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由于行程开关涉及实际机构,因此在电气原理图中用简单的机构运动示意图辅助说明。
比如用如下的机构运动示意图表示:图1机构运动示意图图中的机床工作台可以沿实线箭头方向作直线前进运动,该运动由电动机经运动转换机构提供;也可以沿虚线箭头方向(即前进方向的反方向)作直线后退运动,该运动由同一电动机反转并经相同的运动转换机构提供。
位置开关ST1和ST2将对这一组前进和后退的循环运动进行限位,前进过程中,工作台上的挡块碰到位置开关ST2的触头时,位置开关ST2动作,其动断触点断开,动合触点闭合,同一位置开关(图中ST1、ST2)的动断触点和动合触点可视为复合触点,故用虚线连接,且只标示一个文字符号。
相应的控制线路设计过程如下。
12图二:添加位置开关后得到的线路图按下正向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得电动作并自锁,电动机正转使工作台前进。
当运动到ST2限定的位置时,挡块碰撞ST2的触头,ST2的动断触点使KM1断电,于是KM1的动断触点复位闭合,关闭了对KM2线圈的互锁。
ST2的动合触点使KM2得电自锁,且KM2的动断触点断开将KM1线圈所在支路断开(互锁)。
这样电动机开始反转使工作台后退。
(/版权所有)当工作台后退到ST1限定的极限位置时,挡块碰撞ST1的触头,KM2断电,KM1又得电动作,电动机又转为正转,如此往复。
SB1为整个循环运动的停止按钮。
SB2和SB3都是复合按钮,与前述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一样,它们也是为了满足在工作时方便人为地、随时改变工作台运动方向,而无需先按停止按钮。
位置开关ST3和ST4是起限位保护作用的位置开关,它们安装在机构运动的极限位置,作用是当出现某种故障,使工作台到达ST1(或ST2)位置时未能切断KM2(或KM3),工作台将继续移动到极限位置,触碰ST3(或ST4),从而将控制回路断开,以避免工作台越出允许位置所导致的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遵循欧姆定律。电阻元件通过电 流就要发热,消耗的能量为: P ui u 2 i 2 R
R
2. 电感元件
Ψ
L
电感元件图符号 0
i
电感产品实物图
线性电感元件韦安特性
对线性电感元件而言,任一瞬时,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
微分(或积分)的动态关系,即: 显然,只有电感元件上的电流
1千瓦的发电能力,平均在7000元左右;而节约1千瓦的电
力,大约平均需要投资2000元,不到建设投资的1/3。通
过提高电能效率节约下来的电力还不需要增加煤等一次性
资源投入,更不会增加环境污染。
所以,提高电能效率与加强电力建设具有相同的重要 地位,不仅有利于缓解电力紧张局面,还能促进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建立。
型对外部电路的电压、电流相等。
I
I
+ US_
a 内阻改并联
+
Uab
Is
=
Us R0
IS
US R0
R0
a
+
Uab
R0
_ 内阻改串联
_
b Us = Is R0
b
两种电源模型之间等效变换时,电压源的数和电流
源的数值遵循欧姆定律的数值关系,但变换过程中内
电工技术的问题分析中,通常规定电压的参考正方向由 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因此电压又称作电压降。
电阻
❖ 理论及时间都证明,导体对电流的通过有一定的阻 碍作用,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
❖
❖
R
R=。。。
为什么要在电 路图中预选标出 参考方向?
在电路图上预先标出电压、电流的参考 方向,目的是为解题时列写方程式提供依 据。因为,只有参考方向标定的情况下, 方程式各电量前的正、负号才能确定。
电阻元件
只具耗能 的电特性
电感元件 只具有储 存磁能的
电特性
电容元件
只具有储 存电能的 电特性
理想电压源
输出电压恒 定,输出电 流由它和负 载共同决定
理想电流源
输出电流恒 定,两端电 压由它和负 载共同决定
必须指出,电路在进行上述模型化处理时是有条件的。 前提是:实际电路中各部分的基本电磁现象可以分别研 究,并且相应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电路元件内部进行, 这种电路称为集总参数元件的电路。
Q
I= t
…… (1-2)
电流的国际单位制是安培【A】,较小的单位还有毫安
【mA】和微安【μA】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A=103mA=106μA=109nA
在电工技术的问题分析中,仅仅指出电流的大小是不够 的,通常规定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参考正方向。
i 参考方向
i
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
(a)
恒定; 实际电压源总是存在内阻的,因此
当负载电流增大时,内阻上必定增加消耗
,从而造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
减小。即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应是一条稍 0
I
微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右图所示。
电压源模型的外特性
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模型的区别
理想电流源的内阻 R0I∞(相当于开路),因此内部不 能分流,输出的电流值恒定。
第一章 直流电路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2. 电流、电位、电压等参数及相互关系 1.3 电路元件 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1.5 电路中的电位及其计算方法
1、导体、1绝.缘1电体和路半及导电体路模型
自然界物质的电结构:
= 原子结构中:正电荷 负电荷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 子,其中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1kW h 103 3600 3.6 106 J
所有元件吸收的功率的总和为零。这个结论叫做“电路 的功率平衡”。
练习: 有220V, 100 W灯泡一个, 其灯丝电阻是多少?每天用5h, 一 个月(按30
解 灯泡灯丝电阻为
P U2 R
R U 2 220 2 484 P 100
P=16-32-24=-40W
所以整个电路为吸收功率的电路
三、电动势 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称为
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即
E=WS/Q
四、功率与电能
传递转换电能的速率叫电功率, 简称功率,用p 或P 表示。
i dq , u dw
dt
dq
p dw dw dq
电路的功能
电力系统中:
电路可以实现电能的 传输、分配和转换。
电子技术中:
电路可以实现电信号的 传递、存储和处理。
1.2. 电流、电位、电压等参数及相
(1)电流
互关系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计量电流大小的物 理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定义式为:
dQ
i = dt
…… (1-1)
若电流的大小、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则表达式为:
1度电的概念 100W的电灯照明10小时;
40W的电灯照明25小时。
(2)电功率
电工技术中,单位时间内电流所作的功称为电功率。 电功率用“P ”表示:
P W UIt UI tt
国际单位制:U 【V】,I【A】,电功率P用瓦特【W】
电功率是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的 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直流情况下
U ab
Wab Q
注意:物理量用小字表示变量,用大写表示恒量。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讲,电路中的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 本原因;在数值上,电压等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是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 【mV】和千伏【KV】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V=103mV=10-3KV
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电路 ——由实际元器件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负载、中间环节
电源:电池路等中。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发电机、蓄电
电路组成 负载:在灯电等路。中接收电能的设备。如电动机、电
电源和负载之间不可缺少的连接、控 中间环节:制和保护部件,如连接导线、开关设
备、测量设备以及各种继电保护设备 等。
+
I
US
I
–
R
R0
设参考方向下US=100V,I=-5A,则说 明电源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电流为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示的参考方向相反。
参考方向一经设定,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动。 方程式各量前面的正、负号均应依据参考方向写出,而电量 的真实方向是以计算结果和参考方向二者共同确定的。
-US
-
S
RSI=US/RS +
+
U=0 RL
-US
-
(a)开路
(b)通路
(c)短路
1. 电阻元件 1.3 电路元件 u
R
电阻产品实物图
电阻元件图符号 0
i
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
由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可得,任一瞬时,电阻元件上电
压和电流的关系为即时对应关系,即:R u 因此,电阻元件称为即时元件。即时 i
电压源和一个电阻元件相串联
的形式)表示;
US _ +
R0
输出电流较稳定的:如光电池或
晶体管的输出端等通常用电流源模型 (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相并联的形 式)表示。
IS R0
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模型的区别
U
S
I
电 压
R0U
输 出+
0
I
源
+
端U
模 型
-US
电 压-
RL
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U
理想电压源内阻为零,因此输出电压
I
P1
-
P2
U2
P3
+
+
U3
-
解 P1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相同, 故 P1=U1I=4×4=16W (发出16W)
P2和P3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相反, 故
P2=U2I=(-8)×4=-32W (吸收32W)
P3=U3I=6×4=24W (吸收24W)
整个电路的功率P, 设发出功率为正, 吸收功率为 负, 故
电能、电功率和效率
(1)电能
电能的转换是在电流作功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电 流作功所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功来量度。电功:
W UIt
式中单位:U【V】;I【A】;t【s】时,电功W为焦耳【J】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电能(或电功)也常用 度作为量纲:1度=1KW•h=1KV•A•h
1000W的电炉加热1小时;
dt
dq dt
p ui
在直流情况下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 简称瓦, 符号为W,常用的 有千瓦(kW)、兆瓦(MW)和毫瓦(mW)等。
从t0到t时间内,
P UI
t
W pdt t0
直流时, 有 W P(t t0 )
电能的SI主单位是焦[耳], 符号为J, 在实际生活中还采用 千瓦小时(kW·h)作为电能的单位,简称为1度电。
3、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
开关 电 源
连接导线
中间环节 S
负
载
R0
+
_ US
电源
I
+
RL U 负
–载
实体电路
电路模型
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 为实体电路的电路模型。
实际电路器件品种繁多,其电磁特性多元而复杂,采取 模型化处理可获得有意义的分析效果
白炽灯电路
消耗电能的电 特性可用电阻 元件表征
uL
L
di dt
发生变化时,电感两端才有电压。因此,我们把电感元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