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百年复茂”的前世与今生
莆田地名的典故

莆田地名的典故【最新版】目录1.莆田地名的由来2.莆田地名的历史渊源3.莆田地名的文化内涵4.莆田地名与当地人民的关系正文莆田,一个位于我国福建省中部的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它的地名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探讨莆田地名的来历、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与当地人民的关系。
一、莆田地名的由来莆田地名的由来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莆田地区遍地生长着一种名为“莆”的植物。
这种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而且寓意着吉祥与美好。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片土地命名为“莆田”,以象征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美好。
二、莆田地名的历史渊源莆田地名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21 年,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闽中郡,莆田就属于闽中郡管辖。
从那时起,莆田这个地名就开始在历史长河中流传。
在南朝时期,莆田升格为县,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三、莆田地名的文化内涵莆田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莆田地名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莆田地区的先民们以农业为主,他们勤劳耕作,用智慧开发这片土地,使莆田成为一个富饶之地。
其次,莆田地名还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地名的由来可以看出,莆田人民向往吉祥、美好的生活。
最后,莆田地名还承载着莆田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见莆田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四、莆田地名与当地人民的关系莆田地名与当地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地名是当地人民对家乡的认同符号。
莆田地名承载着莆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另一方面,地名也是当地人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名片。
莆田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使莆田人民引以为豪,成为他们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总之,莆田地名是莆田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它的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莆田造鞋发展历程简述总结

莆田造鞋发展历程简述总结
莆田市是中国最著名的鞋都之一,鞋业发展经历了近40年的飞速发展,是圆了莆田在经济市场上的目标与人们对它的期望。
莆田市处于闽南金三角,拥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鞋造是莆田这
个地区历史悠久的产业之一。
传统手工制鞋被现代化机械加工制鞋所
替代后,莆田鞋业迅速发展,从1970年代开始,莆田鞋业步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在1980年代,莆田鞋业向新型企业集群过渡。
那时,安踏、361度、特步等品牌先后涌现,标志着莆田鞋业的快速壮大。
2007 ~ 2013年间,莆田鞋业区累计受理项目45个,投资金额达到
70亿元人民币。
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也使得莆田开发了机器绣花、电脑设计、刻字机等产品,在制鞋生产上不断优化和引进新技术,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时至今日,它不仅是鞋业发源地和中国驰名品牌之乡,更是全球鞋业
生产的龙头,成为鞋业生产过程中最有活力和最受瞩目的区域之一。
莆田造鞋发展的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近些年来
政府的计划引导和拨款。
在发展过程中,莆田鞋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高昂的能源开支、人工成本较高、缺少知识产权等等问题。
但是,这一切困境都无法阻挡它发展的脚步。
总之,莆田鞋业从传统手工制鞋走向现代化机械加工制鞋,从个体企业向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转变,到如今成为全球鞋业生产的龙头,莆田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变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莆田的规划发展历程

莆田的规划发展历程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莆田经历了一系列规划发展的历程,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莆田迅速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莆田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外向型经济开放试验区,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到这里投资设厂,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上世纪80年代,莆田形成了以纺织、皮革、制鞋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莆田鞋业以其优质的产品和高度的专业化生产水平,逐渐成为中国鞋业的代表。
同时,莆田也加强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与引导,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一时期,莆田经济的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先进的经济开发区之一。
进入21世纪,莆田加大了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莆田经济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和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莆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渐提升,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为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莆田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
城市建设进入了高品质、高效能的新阶段。
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莆田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莆田市中心区的步行街、公园景区等设施建设完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城市交通也得到了改善,新建了一批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度。
在文化建设方面,莆田也进行了大力推进。
建设了莆田博物馆、莆田图书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莆田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修缮了一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莆田的规划发展历程是一个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由城市更新到城市高品质发展的过程。
莆田历史文化简介100字

莆田历史文化简介100字
莆田位于福建省中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
城市。
莆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不少遗址和出土文物证明了莆田是晋代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
在三国时期,莆田是吴、越、齐三国争夺的地方,各个国家都曾
在这里建立过城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莆田逐渐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
唐代,莆田成为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个时期留下了很多
历史遗迹,如南台寺、东湖塔等。
莆田还有一片著名的土楼区,土楼是福建特有的建筑形式,一座
座高大的土楼远近闻名。
土楼是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
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反映了福
建的历史和文化。
莆田还是一座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莆田
国际龙舟赛和花山中国梨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莆田还是
红船沿海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是红船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莆田的美食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福建风味。
莆田的美食以海鲜为主,如海蛎煎、海螺煲等,口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莆田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各种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活动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欣赏古建筑、参观博物馆,还是品尝美食,都能感受到莆田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

莆田近年的变化和发展作文莆田就是个神奇的地方啊!你知道吗?在这几年里,莆田发生了大变化,变得好像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像个刚刚打完鸡血的小孩一样,变得特别能干呢!前几年,我记得莆田还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城镇。
街道上都是些老旧的房子,车子也很少,大家都骑着自行车,像是一只只小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
可是现在,哇塞,莆田简直像变了一个世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是一根根长长的竹子,从地上冒出来了。
“妈妈,我们这儿怎么变得这么快?”我对着妈妈大声问。
妈妈笑着说:“这是因为莆田变得越来越繁荣了,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发展。
相关部门也很用心,在改造城市呢。
”我好奇地问:“那现在的莆田是怎样的呀?”妈妈指了指窗外说:“你看看那边,都是新的购物中心和现代化的办公楼。
而且我们这儿现在有了好多公园,绿化也做得特别好。
街上还修了很多自行车道,大家骑车的时候都很方便。
”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哇,真的吗?我之前只听说过别的城市变得很快,没想到我们这儿也变成这样了!”“是啊,”妈妈说,“而且莆田的交通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以前我们去市中心得花很长时间,现在有了地铁和更多的公交车,一下子就能到达了。
”“地铁?公交车?”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那我以后可以坐地铁去看动画片啦!”妈妈笑着点点头:“对呀,而且现在莆田还有很多新的学校和医院,大家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以前的老街道现在也变成了步行街,变得热闹多了。
”我问:“那莆田的那些传统的东西呢?有没有变少啊?”妈妈说:“其实,莆田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还保留着,只是结合了现代化的发展。
你看,那边的古街虽然修整了,但是还是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
我们可以在那边吃到传统的莆田小吃,比如鱼丸和肉包。
”我眼睛一亮:“哇,听起来真好!那我们下次去古街的时候,我可以多吃几个鱼丸吗?”妈妈笑着说:“当然可以。
不过,你要记得,虽然莆田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但我们也要记得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哦。
”“好的,我会记住的!”我开心地回答。
莆田历史故事(一)

莆田历史故事(一)莆田历史:一座古老城市的故事莆田的起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和文化遗产古代文明的萌芽•莆田早期的原始村落•渔猎、农耕和手工艺的兴盛莆田的兴盛•繁荣的海上贸易•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福建的重要城市精彩的历史传说地名的由来:“莆”和“田”•具有神秘的寓意和民间传说“海峡两岸一家亲”•莆田与台湾的渊源•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文化名人和艺术瑰宝文人墨客•莆田孕育的众多文化名人•出土的古代文物和文献高句丽石像•精美的艺术品•对于早期交流和文化交融的重要证据莆田历史的挣扎和重塑动荡的战争时期•莆田历史遭受的战乱和破坏•文化遗产的损失与重建现代莆田的发展•经济繁荣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的挑战和机遇结语•莆田历史凝结着岁月的痕迹•多元的文化底蕴为城市带来无限可能莆田历史:一座古老城市的故事莆田的起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和文化遗产古代文明的萌芽•莆田早期的原始村落•渔猎、农耕和手工艺的兴盛莆田的兴盛•繁荣的海上贸易•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福建的重要城市精彩的历史传说地名的由来:“莆”和“田”•具有神秘的寓意和民间传说•“莆”的寓意与城市的历史发展相关•“田”的象征与农业文化紧密相连“海峡两岸一家亲”•莆田与台湾的渊源•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文化名人和艺术瑰宝文人墨客•莆田孕育的众多文化名人•出土的古代文物和文献高句丽石像•精美的艺术品•对早期交流和文化交融的重要证据莆田历史的挣扎和重塑动荡的战争时期•莆田历史遭受的战乱和破坏•文化遗产的损失与重建现代莆田的发展•经济繁荣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的挑战和机遇结语•莆田历史凝结着岁月的痕迹•多元的文化底蕴为城市带来无限可能以上是莆田历史故事的一部分,这座古老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通过探索莆田的起源、兴盛及传说,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与此同时,了解莆田历史的挣扎和重塑,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在现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复茂饼家在莆田市场分析

复茂饼家在莆田的市场分析摘要:日益发展烘焙的今天,焙烤行业一直以20%的增长速度在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其中度不高,地区性浓的特点,行业内的焙烤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情况十分严重。
复茂饼家是根植于莆田市的本土企业,近年来,在郭继光董事长的努力下,已经在莆田地区发展众多直营店。
在莆田三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占据中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开始制定了对外扩张战略。
复茂饼家为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更加认清自己的品牌,追求品牌的价值的最大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市场分析 swot分析一、复茂饼家市场分析(一)市场定位目标市场定位是通过传递产品或品牌的特定信息,与传播对象进行沟通,使其将该组织或品牌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以占据细分的市场空间。
进一步讲就是赋予产品独特的品牌个性与生命,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
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是复茂饼家,在2003年转入公司化运作,今天的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食品公司,是一家以专业制作”汉式糕点、西式点心”而远近闻名的”中华老字号”烘焙企业。
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就一直积极推动”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宗旨,一贯坚持以”新鲜美味的产品、清洁舒适的环境、诚信亲切的服务”的经营理念为企业的最高指导原则;秉承了”传承、创新、超越”六字发展指导思想;公司使命:让我们的焙烤产品成为人们享受健康生活的美食;成为中国饼店业的卓越典范的远景目标。
(二)、市场swot分析复茂饼家作为莆田本土烘焙行业的一个领军者,在未来如何做大做强上,占领大份额市场蛋糕,更或是努力争当全国市场领导者地位在对于行业市场必须要具备一个很深很广熟悉程度,不仅在对于自身内部提升变革改进需要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同时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也要秉持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swot分析法是目前被企业和研究者最为广泛使用的战略分析工具之一,它通过获取企业内外部的环境信息,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制定用以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战略,即进行战略选择,实施战略计划。
三分钟演讲莆田经典文献故事

三分钟演讲莆田经典文献故事故事:妈祖信仰自湄洲发祥之后,到了南宋已经传遍莆田各地了。
不论是大乡镇还是小村落,几乎都可以看到妈祖分灵庙。
风亭(今仙游县枫亭镇)距离郡城(市中心)约有60里远。
这里有一条小溪曲曲弯弯,流向了前面不远处的海湾(今枫亭湾)。
海湾向东连着湄洲湾,前面就是湄洲岛和大海了。
由于有海水的潮汐关系,湄洲湾的潮流会一直涨到风亭的小溪入海口。
于是故事发生了!大概在元符初年吧,有一天,涨潮的海水中漂浮着一个大铜炉,这个铜炉随潮流起起伏伏、晃晃悠悠一直漂到风亭的岸边就停下来了。
就在铜炉靠岸停驻的这一天晚上,风亭村里有许许多多村民都做了一个内容大同小异的梦,梦里湄洲妈祖(那时称“妃”)对他们说:“我是湄洲祖庙的神,铜炉是我的化身,我来这里将为大家造福!”第二天大家赶紧将铜炉捞起来,恭恭敬敬地迎至风亭的锦屏山下先供奉起来,接着马上商议决定为妈祖建一座庙。
说干就干,众工协力,没花几天工夫就盖好了一座简易的只有几间房的小庙,把铜炉供着,而且请来了湄洲祖庙的神像,称之为“顺济庙”。
风亭自从有了妈祖庙之后,谒拜的人就络绎不绝。
有来问灾祥者,有来祷水旱者,远近辐辏,十分热闹。
妈祖的灵异确实为一方百姓带来吉祥和幸福。
这样经过了许多年,渐渐大家觉得庙太小了,太简陋了,与妈祖的威仪不相匹配。
于是在绍兴年间,村里有一个叫林文可的绅士,就虔诚地捐出自己的田产来作为新庙的地址。
有人捐地就有人捐钱盖宫庙。
到了嘉定年间,就有一个叫蔡定甫(系蔡襄后裔)的人捐钱盖了一座正殿;绍定年间又再捐钱盖了钟鼓楼。
遗憾的是这两座建筑不久又圮废了。
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叫林谦父的人就出面捐钱修葺扩建庙宁,而另一个叫黄南叔的人便积极响应,全力以赴,直到将庙修建完整。
修葺一新、富丽堂皇的顺济庙终于在某年某月某日落成了!从远处看,原来低矮简陋的庙宇如今显得宽敞闳丽了,原来圮坏的地方都修复到坚固完整了。
当然,风亭新的妈祖分灵庙也迎来更多的妈祖信众,妈祖的神迹更是越传越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莆田“百年复茂”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马力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8年第06期
2017年8月5日上午,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文献路的古谯楼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十音八乐”正被传承者们表演得如醉如痴。
而在古谯楼沿街的一角,随着故乡熟悉的乐器声,来自菲律宾的老华侨张思成正在老伴儿及儿女的带领下,寻找到了一家叫做“复茂饼家”的糕饼店。
离开莆田60多年,张老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复茂饼家”这口家乡的味道。
张思成老先生口中的“复茂饼家”,70多年前门店开在古谯楼西侧,是张老先生儿时的回忆,后来几经易址,早已搬离他处。
当年这家饼店生意红红火火,糕饼飘香的岁月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记忆里,镌刻在远走他乡的海外游子的浓浓乡愁里。
复茂百年经典大礼饼、绿豆饼、家乡粽、兴化麻薯、平安饼发展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百年经典大礼饼是莆田传统的肉饼,在兴化地方习俗中,具有象征吉祥、团圆、喜庆的含义。
复茂大礼饼经历四代人传承,在莆田糕饼制作史上有较高地位。
在莆田,“复茂饼家”已有100余年历史。
从最早临街的一家店,到遍布莆田全市的64家精装门店,店中每一块糕饼都倾注了“中华老字号”传承百年不变的品质。
而这种品质背后是复茂糕饼百年诚信的积淀,更是每一代复茂人传承、创新、超越的不变追求。
“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这一代,我们已经完成了‘百年复茂’的梦想;我希望在我的坚守下,复茂传统能够延续到我儿子甚至我孙子,在他们手中能够完成下一个‘百年复茂’的目标。
”阳光、儒雅、健谈、开朗、自信,这是复茂掌门人郭继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55岁的郭继光是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他还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复茂饼家”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首位在烘焙行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烘焙专家。
对郭继光的采访,就像聆听一段中国近代历史,家族故事中揭开一个“中华老字号”百年发展背后的沧桑与过往。
前尘旧事
“说‘百年复茂’,就不得不从我爷爷郭诚猷说起。
”郭继光关于家族的历史稔熟于心。
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继光的爷爷郭诚猷被涵江“复茂饼店”聘为师傅,专门研习绿豆饼的制作技艺。
由于爷爷聪慧好学,努力勤快,在做绿豆饼的同时,很快便掌握了广东饼的制作手艺。
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到外国传教士那里学会了面包的制作工艺,为当时涵江饼店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爷爷有糕饼制作的天分,很多糕饼的制作,他只要看人做两遍后就能掌握其中的要领。
在东家干了5年左右,我爷爷负责起了饼店的所有经营。
有一天老板颜孝良把爷爷叫到跟前,表达了5年来对爷爷贡献的感激,后又鼓励和支持爷爷去莆田城关自立门户,扩展复茂的影响力。
可见爷爷在老板心中的分量。
”郭继光说。
20世纪30年代初,郭诚猷来到莆田城关,在文峰宫大路街租了一间店铺,创办了复茂饼店的分店。
当时郭诚猷的分店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由于爷爷很好地秉承了复茂的经营理念,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很快他的饼店就成为莆田城里经营中式糕饼、西式点心最大最有名气的饼店。
”
人生有顺水,同时也会有逆风。
20世纪40年代初,正当郭诚猷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复茂面临一次灭顶之灾。
“文峰宫附近着起了大火,街面上几十家店铺毁于一旦,爷爷的店铺也未能幸免。
”这场大火没有把郭诚猷打倒,几个月后他重振旗鼓,在古谯楼的西侧重开“复茂饼家”。
“爷爷育有五男四女,只有父亲对糕饼情有独钟。
父亲中学没有毕业就跟着爷爷经营糕饼生意,并从爷爷那里学到了一手非常精湛的制作手艺。
”郭继光说,当时“复茂饼家”和城里大多数糕饼店一样,都是“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由于爷爷郭诚猷和父亲郭意德父子同心,辛勤努力,生意日渐兴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爷爷和父亲经营的‘复茂饼家’参与公私合营,爷爷被分配到城郊供销社负责城郊糕饼厂的生产,父亲则在莆田县城关糕饼厂任技术骨干。
那时候父亲和爷爷还应顾客需求,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客户制作糕饼。
”郭继光说正是爷爷和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使得复茂糕饼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
新世今生
在郭继光所在的公司采访,听“百年复茂”的新老故事,品茶、吃甜点当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
“我5岁就在父亲和爷爷的身旁看他们做糕饼,那时生活贫困,站在跟前就是为了吃上一块,那时的耳濡目染和从小对糕饼的感情,也是我后来改行的原因。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笑容可掬、满腹经纶的非遗传人郭继光竟然是半路出家。
1979年,17岁的郭继光考入福清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后毕业到离家45公里外的一所中学任英语教师。
当时,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复茂糕饼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文革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是没有个体经营的,我上班的时候正好迎来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我第一个月40.5元人民币工资中的15元就给了父亲来置办制作糕饼用的锅灶
等,让父亲和爷爷重起炉灶重操旧业,复茂糕饼从那时候開始又重新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
”郭继光说。
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个体户经营,郭继光的父亲和爷爷重开“复茂饼家”,在保留传统糕饼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人参糕、椰子丸等新产品,产品一上市就深受群众喜爱。
由于复茂糕饼货真价实,又是老字号,生意甚是兴隆。
“父亲和爷爷不仅在自家的店里销售糕饼,还把东西批发到城里的各个零售店。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复茂饼家已经做到家喻户晓,产品销往莆田城乡。
“复茂饼家”的真正发扬光大还是到了郭继光这一代。
一位中学英语老师是如何放弃自己心爱的职业转投糕饼这一行业?“每次从学校回到家,我都会看到年迈的爷爷在辛苦劳作,退休的父亲一大早就要骑着自行车把糕饼送往城区各个销售点,作为家里的长子,看到这些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郭继光说那个时候他尽量帮父亲和爷爷多干点活儿。
“1991年爷爷病逝。
临终前他拉着我的手,一再嘱咐我要把‘复茂饼家’做下去。
看着一起生活了近30年的爷爷离我而去,内心那种失去亲人的痛可想而知。
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祖辈的梦想延续下去,让‘复茂饼店’遍布莆田。
”
爷爷去世后不久,郭继光就北上南下四处寻师学艺,专程赶往当时中国烘焙技术最好的广州华美烘焙学校学习,师从中国烘焙界十大名师之一周发茂。
这次广州之行对复茂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郭继光不仅学到了最新的糕饼制作工艺,还研发了“福建名牌产品—妈祖平安饼”“中华国饼—复茂白莲蓉月饼”等新品种。
最重要的是这一路郭继光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
为了爷爷临终的嘱托,为了家族未竟的事业,郭继光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教师职业,精力全部投入到“复茂饼家”的经营和发展上。
1996年他创建了复茂公司,家庭小作坊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企业;1998年复茂发展连锁;2003年复茂公司升格为“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具有百年历史的“复茂饼家”进入传统产业现代化经营;2004年复茂建成8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和总部大楼,复茂工业园初具规模,成为一个集研、产、销、教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中华老字号”“全国十佳饼店”“诚信企业”“福建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纷至沓来。
曾经的“教师情结”,以及对于社会、对于中国烘焙业的“责任情结”,郭继光始终认为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为保证中国传统糕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郭继光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于2010年12月启动了中焙烤“英才计划”,先后与福州大学、河南技术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合作办学,至今己经培训了51期1000多名学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烘焙专业技术人才。
“100多年来,复茂传承创新不仅仅只为能够留得住记忆中的乡愁,家族几辈人的坚守努力更想为家乡人做出一块好饼,一种穿越百年的好味道。
复茂人做饼如做人,我们不仅注重品牌,更注重被时光打磨了100多年,持之以恒的匠人匠心品质。
”郭继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