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人教版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单元测试
3.3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练习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1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钢B. 生铁的含碳量为0.03~0.2%C. 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具有广阔前景的金属氢化物的材料D. 稀土金属不能用于生产合金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是耐超高压的钛合金。
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单质B. 钛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硬度小C. 钛合金的化学性质与钛单质相同D. 青铜、碳素钢、合金钢和硬铝均是合金3.下列关于新型合金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B. 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可作人造骨骼C. 形状记忆合金可在使合金发生形变的作用力消失后恢复原状D. 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这一特点可制得耐热合金4.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多数合金比单一金属有更大的硬度B. 多数合金比单一金属有更高的熔点C. 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使用合金D. 新型合金有记忆合金、储氢合金等5.纯铁的熔点为1535℃,而高炉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在1200℃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A. 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B. 生铁是铁碳合金,熔点比纯铁低C. 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高D. 生铁在高炉中熔化时发生了化学反应6.不锈钢在大气中比较稳定,不容易生锈,可能是因为加入了()A. Ni和CrB. Ni和AuC. Cr和AuD. Cr和Pt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金一定是不同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B. 生铁的熔点比纯铁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比纯铁高C. 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 生铁中的铁与纯铁的化学性质不同8.武德合金(由50%铋、25%铅、12.5%锡和12.5%镉制成,熔点为70℃)常用于制作电器保险丝,是因为它具有下列性质中的()①熔点低②延展性好③不易氧化④硬度大A. ①B. ①②③C. ①②D. 全部9.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资源的利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的蒸馏B.铁矿石炼铁C.太阳能发电D.分离液态空气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A.CO2B.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C.常温下N2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3.铁、铜、镁、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现象最剧烈的是()A.铁B.铜C.镁D.锌4.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比纯铁硬度小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比纯铁的好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D.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锈蚀得快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热性C.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与焦炭有关,但CO的生成与焦炭无关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们的成分金属的熔点6.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仍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氧化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7.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8.已知4FeS2+11O2高温2Fe2O3+8X,则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O2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X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D.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9.在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
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H2+O22H2O B.Fe+CuSO4=====FeSO4+CuC.2KClO32KCl+3O2↑ D.CaO+H2O=====Ca(OH)210.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B.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化学变化中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C.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D.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等质量的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锌和铁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熟石灰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水14.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8章 第1节 第1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八章第1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卷版)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
书中描写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活泼B.稳定C.易氧化D.易还原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小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或H2或CO)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
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
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炼铜;(Ⅱ)湿法炼铜;现代有(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中炼镁。
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用①B.(Ⅱ)用②C.(Ⅲ)用③D.(Ⅳ)用④4.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
已知锌的熔点为420 ℃、沸点为906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炼倭铅过程包含氧化还原反应B .“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的C .“泥封”的目的是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D .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5.铝的活泼性较强,直到十八世纪人类才开始将Al 从它的化合物中冶炼出来。
当时铝价格十分昂贵,拿破仑的头盔就是用铝制作的,现在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下列冶炼铝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l 2O 3(熔融)――→电解AlB .Al 2O 3――→盐酸AlCl 3(熔融)――→电解Al C .Al(OH)3――→H 2高温Al 二、非选择题6.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图所示:(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这里的“铜”指的是A.铜单质B.铜元素C.氧化铜D.铜原子2.下列物质名称与其主要成分不相匹配的是A.大理石――SiO2B.赤铁矿――Fe2O3C.铝土矿――Al2O3D.辉铜矿――Cu2S3.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下列变化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铁的生锈C.活性炭吸附色素D.石油分馏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C.武德合金熔点高,常用作保险丝D.黄铜(锌铜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5.下列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2C+O2点燃2CO B.Cu2(OH)2CO3Δ2CuO+H2O+CO2↑C.H2+CuO ΔCu+H2O D.4CO+Fe3O4高温3Fe+4CO2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uO + H2SO4=CuSO4 + H2O B.3 Cu+Al2(SO4)3=2Al+3CuSO4 C.2Fe + 3CuCl2=2FeCl3 + 3Cu D.Cu+H2SO4=CuSO4+H2↑7.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使用了液氢、煤油、新型镁铝合金等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氢和煤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可通过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煤油C.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镁铝合金的硬度比镁、铝的大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水的组成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验证活动性顺序:铁>铜>银9.金属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源,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管表面刷油漆B.湿法炼铜C.钢铁生锈D.铜表面产生铜绿10.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C .比较Fe 、Cu 、Ag 的金属活动性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现有X 、Y 、Z 三种金属,已知:①44Y+XSO =YSO +X ①332X+2ZNO =X(NO )+2Z ①24X+H SO 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 、Y 、Z 分别是A .Cu 、Zn 、FeB .Cu 、Fe 、AgC .Ag 、Zn 、MgD .Ag 、Zn 、Cu12.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 .实验室制取纯净的CO 2:将木炭在纯O 2中燃烧B .除去CuO 中少量的C 粉:将混合物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C .鉴别H 2O 和H 2O 2溶液:取样,分别加入少量MnO 2观察现象D .验证Cu 比Ag 金属活泼性强: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Cu 丝和Ag 丝同时放入稀盐酸中13.“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金属材料。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4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必修1)

第四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合金及常见金属材料1.合金(1)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特点: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①具有金属特性②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③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2.常见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l)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 金属及其合金二、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化合价。
2.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M n++n e-===M。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冶炼的方法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富集法等。
三、金属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体吸引。
(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a.与O2反应加热:2Cu +O 2=====△2CuO 。
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2Cu+O 2+H 2O+CO 2 ====Cu 2(OH)2CO 3。
b.与Cl 2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
②与酸的反应a.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b.与氧化性酸反应与浓硫酸的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与浓硝酸的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与稀硝酸的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③与盐溶液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2Ag +====Cu 2++2Ag 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2Fe 3++Cu====2Fe 2++Cu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常见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A.18K金B.生铁C.氧化铁D.不锈钢2、下列关于金属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在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C.铁锅用来炒菜,利用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D.黄金用来制作项链,主要利用金具有很大的硬度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B.黄铜片(铜锌合金)比纯铜片硬度小C.“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D.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活泼4、文明石狮,从我做起。
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乘电动公交车,提倡绿色出行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D.增加烟囱高度,防止废气污染5、X、Y、M、N四种金属,只有X在常温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把M放入N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M表面有N析出;把Y和M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表面产生气泡而M没有。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M>N B.M>N>Y>X C.M>Y>N>X D.X>Y>N>M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银用作导线B.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干冰用作制冷剂7、金属钛被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化工、医疗等领域。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 (解析版)

第8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1.(2分)我们的生活用品采用不同材料制作。
下列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生活用品是()A.陶瓷杯B.不锈钢碗C.玻璃茶壶D.塑料桶2.(2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是银白色的固体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3.(2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B.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D.合金的许多性能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4.(2分)钢铁是全世界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钢铁及制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铁合金有生铁和钢两种,其性能要比纯铁更优良B.配制含硫酸铜的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C.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3C+2Fe2O34Fe+3CO2↑D.家用菜刀经洗净擦干后可防止生锈5.(2分)我国正式启动船用耐蚀钢技术研究工作,填补我国耐蚀钢生产的技术空白。
下列关于船用耐蚀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船用耐蚀钢不属于合金B.钢的许多性能比铁要优良C.轮船的钢铁外壳镀锌是为了增强耐蚀能力D.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6.(2分)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N>M B.生成H2的质量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7.(2分)锡是我国古代五金之一,从周朝开始就使用锡器,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一般为+2,不易被空气氧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Zn+Sn(NO3)2═Zn(NO3)2+SnB.Sn+MgSO4═SnSO4+MgC.Sn+H2SO4═SnSO4+H2↑D.Sn+2AgNO3═Sn(NO3)2+2Ag8.(2分)我国“南天顺”打捞平台抵达广东海域,正式启动了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第三轮大规模水下考古,从晚明沉船中打捞出大量精美瓷器、青铜器和铁器等文物.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古代瓷器属于金属材料B.铁制文物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青铜器文物上的铜绿中铜离子表示为Cu2+D.青花瓷的着色剂中钴元素符号为CO9.(2分)现有X、铜、镉(Cd)三种金属,把X和镉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而X表面没有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单选题1.下图是用回收废料来制取铜,同时制取FeSO4•7H2O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Ⅰ、Ⅰ都是过滤B.操作Ⅰ为蒸发结晶C.固体B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D.溶液A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SO4+2Fe=3Cu+Fe2(SO4)32.有铁的混合物共5.6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0.19g,混合物的组成正确的是ⅠFe、AlⅠFe、CⅠFe、ZnⅠFe、MgA.ⅠⅠB.ⅠⅠC.ⅠⅠD.ⅠⅠⅠⅠ3.下列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碳和CO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CuO,H2也有还原性,也可以还原CuO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金很难生锈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铝也很难生锈,所以铝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4.锌与金属M的硫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MSO4═ZnSO4+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M的活动性比Zn强B.金属M可能是Cu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Ⅰ甲烷用作燃料Ⅰ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Ⅰ氧气用于气焊Ⅰ干冰用作人工降雨Ⅰ焦炭用于冶炼钢铁A.ⅠⅠⅠB.ⅠⅠⅠC.ⅠⅠⅠD.ⅠⅠⅠ6.某同学按如下三种步骤对三种金属展开研究:(1)将它们分别编号为X、Y、Z;(2)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现X、Z的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而Y表面没有;(3)取X、Z大小相同的颗粒,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发现X表面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Z的快,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为()A.X>Y>Z B.Z>X>Y C.Z>Y>X D.X>Z>Y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CO2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烫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B.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9.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 =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A.C3H6O2B.C2H6O C.C2H4O D.CH4O10.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镁C.锌D.银11.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白色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矿物测试题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纯铁比生铁的抗腐蚀性强B.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C.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D.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解析:铝是活泼金属,其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D )A.电解MgCl2水溶液制备金属MgB.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AlC.加热分解Fe2O3的方法制备金属铁D.用火法或湿法均可制备金属铜解析:电解MgCl2溶液生成Mg(OH)2、H2和Cl2,得不到Mg,应电解熔融的MgCl2冶炼Mg,A错误;铝热反应是Al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B错误;铁的冶炼是用CO还原Fe2O3,C错误。
3.(2016·甘肃天水月考)下列实验前后,铜的质量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B )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立即插入乙醇B.铜片放入酸化的硝酸钠溶液C.铜和铁的混合物放入稀硝酸D.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放电解析:A中由于氧化铜能够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醛和铜,铜变成氧化铜,氧化铜又被还原成铜,最终铜质量没有变化;B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质量一定减少;铁还原性大于铜,铁先参加反应,若是铁足量,铜的质量不变;铜、锌构成的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质量不变。
4.现代飞机采用了大量新型材料铝锂合金。
下列关于铝锂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铝锂合金是铝与锂形成的混合物B.铝锂合金的硬度比锂大C.铝锂合金的熔沸点比铝低D.铝锂合金耐酸碱腐蚀解析:铝锂合金中的铝能与酸和碱反应,锂能与酸反应,故铝锂合金不耐酸碱腐蚀。
5.铜在自然界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4)、辉铜矿(Cu2S)、孔雀石[CuCO3·Cu(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B.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C.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制取粗铜D.在上述几种含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u2S解析: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精炼铜。
6.用铝热反应还原下列物质,制得金属各1 mol时,消耗铝最少的是( D )A.MnO2B.Cr2O3C.V2O5D.Fe3O4解析:制得1 mol金属需要电子最少的消耗铝最少。
A~D项制得1 mol 金属需要电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4 mol、3 mol、5 mol、 mol。
7.钓鱼岛群岛的东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为海底热水矿床。
海底热水矿床是沉积着由岩浆热气从地底喷出的金、铜、锌、稀有金属等的区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金不溶于任何溶液B.铜、锌在空气中均能被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C.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铜或锌的熔点D C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34解析:金能够溶于王水,A错误;铜在空气中被腐蚀生成铜绿,主要成分是Cu 2(OH)2CO3,B错误C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63-29)-29=5,D 项错误。
8.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B )A.在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B.在通电条件下,电解Al2O3和Na3AlF6的熔融体制备单质AlC.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D.加强热,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解析:制备单质Mg应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单质Na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备单质Cu用热还原法。
(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
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
仅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D )A.FeCu合金B.CuAl合金C.AlNa合金D.CuNa合金解析:铜的熔点为 1 083 ℃,钠的沸点为883 ℃,将铜和钠加热到1 083 ℃,铜变成了液态,而钠在这时就会变成气态,不会熔合到一起,不能形成合金。
10.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
溶解25.25 g的上述混合物,恰好消耗 1.0 mol·L-1盐酸500 mL。
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的氧化铜质量为( B )A.15 gB.20 gC.30 gD.35 g解析:用盐酸溶解上述混合物,最后所得溶液为CuCl2溶液,根据Cl-守恒得n(CuCl2)==0.25 mol,n(CuO)=0.25 mol,其质量为0.25 mol×80 g·mol-1=20 g。
11.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 22PbO+2SO2;③制粗铅:PbO+C Pb+CO↑;PbO+CO Pb+C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2 mol电子D.将1 mol PbS完全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解析: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方铅矿焙烧反应中还原产物除PbO外还有SO2,B错误;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8 mol电子,C错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 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 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解析: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溶液为蓝色,试管口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硝酸被还原为NO,A 错误;③中加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B、D错误。
小组同学为了克服传统铝热反应纸漏斗易燃烧,火星四射等缺点,将实验改成以下装置,取磁性氧化铁用如图A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冷却后得到“铁块”混合物。
(1)实验中可以用蔗糖和浓硫酸代替镁条作引火剂,其原因是。
(2)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反应后的“铁块”研碎取样称量,加入如图B装置,滴入足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测量生成气体体积以测量样品中残留铝的百分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量气管的量具部分是一个中学实验常见量具改装而成,该仪器的名称为。
②量气管在读数时必须进行的步骤是。
③取1 g样品进行上述实验,共收集到44.8 mL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则铝的百分含量为。
④装置中分液漏斗上端和试管用橡胶管连通,除了可以平衡压强让液体顺利滴入试管之外,还可以起到降低实验误差的作用。
如果装置没有橡胶管,测出铝的百分含量将会(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1)蔗糖在浓硫酸中脱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能代替镁条作引火剂。
(2)铝和磁性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 3O44Al2O3+9Fe。
(3)①量气管的量具部分底部是连接橡胶管,结合实验量具可知是碱式滴定管的部分结构。
②对量气管读数时,首先等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再调节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最后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③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02 mol,据2Al+2NaOH+ 2H2O2NaAlO2+3H2↑,得w(Al)=[(0.002 mol×2÷3)×27 g·mol-1]÷1 g×100%=3.6%。
④若装置无橡胶管,随着液体流下试管中压强增大,在排液过程中会使排出的液体增多,测出的铝的百分含量偏大。
答案:(1)蔗糖在浓硫酸中脱水并放出大量的热(2)8Al+3Fe 3O44Al2O3+9Fe(3)①碱式滴定管②冷却至室温并调节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③3.6% ④偏大14.取一定质量含Cu、Cu2O、CuO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并进行下列转化:则转化过程中所加稀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 )A.4.4 mol·L-1B.3.6 mol·L-1C.4.0 mol·L-1D.3.2 mol·L-1解析:设其中一份中n(Cu)=x,n(Cu2O)=y,n(CuO)=z,依得失电子守恒和氧元素守恒,有即x+2y+z=0.7 mol亦即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7 mol,则500 mL稀硝酸中,n(HNO3)=0.7 mol×2+0.2 mol=1.6 mol,故有c(HNO3)==3.2 mol·L-1。
氯化亚铜(CuCl),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试根据上图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生产Cl2时,尾气常用石灰乳吸收,而不用烧碱溶液吸收的原因是。
(2)还原过程中的产物为Na[CuCl2],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中当氯化完成后必须经还原过程再制得CuCl,为什么不用一步法制得CuCl?(已知Cu2++Cu+2Cl-2CuCl↓) 。
(3)还原过程中加入少量盐酸的作用是 ,加入NaCl且过量的原因是。
(4)合成结束后所得产品用酒精淋洗的目的是。
(5)实验室中在CuCl2热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也可制备白色的CuCl沉淀,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1)主要从原料经济性的角度来回答。
(2)产物 Na[CuCl2] 中Cu 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还原过程发生的是归中反应。
(3)主要考查盐类水解和化学平衡知识。
(4)产品用水和酒精淋洗的效果是不同的,酒精沸点低,易挥发,产品易晾干,可防止CuCl被空气氧化。
(5)反应中CuCl2被还原为CuCl,则SO2被氧化为S。
答案:(1)石灰乳来源丰富,成本低(2)CuCl2+2NaCl+Cu2Na[CuCl2] CuCl沉淀沉积在Cu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3)防止Cu2+水解增大NaCl的浓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Na[CuCl2],提高产率(4)使CuCl尽快干燥,防止被空气氧化(5)2Cu2++2Cl-+SO 2+2H2O2CuCl↓+4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