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合集下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质课)课件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质课)课件
精选
精选
我们猜一猜
1、肾是紫红色的,里面可能含有什么? 肾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中如果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那么尿的形成和我 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密切关系?
尿的形成可能和血液循环有关。
精选
三 、 尿 的 形 成 和 排 出
精选肾 单 位精选 Nhomakorabea肾
肾小球 肾
肾小囊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尿没道有关系?
精选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
讨 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肾尿脏系统(主形要成有尿哪液些)器官组成 2、注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输肾尿的管颜(色输,送想尿象液一)下肾脏里
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膀怎胱样进(出暂肾时脏贮?存尿液)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尿环道有没(有排关出系尿?液)
视频欣赏
精选
本节学习目标
1、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描述肾脏的结构;
3、描述尿的形成及排出; 4.知道人体内废物的其他排出
途径。
精选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讨 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尿系肾统脏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 2、注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肾的输颜尿色管,想象一泌 尿下肾脏里
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怎样膀进胱出肾脏? 系 统
成成分分 蛋蛋白白质质 葡萄葡糖萄糖尿素尿素 水水
甲甲 8 8
00.1.1 0.003.03 9900
乙乙 00..0033 00.1.1 0.003.03 9988
丙丙 0 0
00
1.810.80 9966
1. 甲是
, 乙是
, 丙是
A 原尿 B 尿液 C 血浆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教学难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及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会产生哪些废物?2.学习新课(1)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①体内废物的种类: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多余物质等。

②排出途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

(2)详细介绍各排出途径的原理及作用①呼吸系统: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消化系统:通过粪便排出食物残渣。

③泌尿系统: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盐分和代谢废物。

④皮肤:通过汗液排出水分、盐分和代谢废物。

(3)讲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①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②预防疾病。

③促进新陈代谢。

3.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尿液中的成分,理解泌尿系统的作用。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绘制人体内废物排出途径的思维导图。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分析的能力。

2.教学难点:解释废物排出的具体生理过程。

帮助学生形成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一部分被身体吸收,但还有一部分是身体不需要的废物,那么这些废物是怎么排出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人体内有哪些废物需要排出。

学生甲:我知道,有尿、汗、大便这些。

教师回应:很好,那么这些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去的呢?(1)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中的物质是什么?学生乙:这是尿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制作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制作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2.掌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

3.能够正确清理和分类垃圾,有效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人体内的废物可以分为三类:代谢废物、消化废物和有害物质。

(1)代谢废物: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尿素和水等,这些废物是身体活动的结果,通常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

(2)消化废物:人体消化食物时产生的废物通常为粪便,它们主要来自于未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和生物残渣,随后通过排便排出。

(3)有害物质:人体内存在着很多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残留、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尘埃等。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1)呼吸: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通过呼吸道和肺泡,在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中,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尿液:人体内代谢产物尿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医学上称之为排尿,在膀胱中暂时存储,随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排便:消化废物通过大肠进入直肠,最终通过排便排出体外。

(4)汗液:皮肤上的汗腺会排出水分和微量的尿素和其他代谢废物,汗液通过毛孔排出体外。

3.正确清理和分类垃圾(1)分类垃圾: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环保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收集和利用。

正确的垃圾分类包括纸张、塑料、金属、有害物质和湿垃圾等分类。

(2)清理垃圾:清理垃圾是指收集垃圾,并进行处理。

正确清理垃圾的方法包括分类收集和垃圾袋的使用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直接讲授,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2.示范法:在课堂上展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排泄。

3.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和清理方法。

四、教具1.模型:人体内废物模型。

2.幻灯片:展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

3.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和清理。

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人体内废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来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

2. 掌握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2.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3. 排泄系统的组成4. 排泄过程及机制5. 影响排泄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及排泄过程。

2. 教学难点: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影响排泄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新课导入: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4. 知识拓展:介绍影响排泄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排泄和排遗区别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

4.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排泄系统的结构图、功能介绍、废物排出过程的动画等。

2.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课后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泄系统的组成。

2. 第3课时:讲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分析影响排泄的因素。

3. 第4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5. 第6课时: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描述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重点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尿常规检测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尝试回答。

新知探究一、排泄【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讲解: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那么,什么是排泄?【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属于排泄。

粪便的排出也属于排泄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补充讲解:排遗是指动物体通过消化系统将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剩余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

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静脉则将排除了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三、肾脏与肾单位【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进一步拓展讲解肾脏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点。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4.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勇于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体生理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人体的哪些系统?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排泄现象,如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人们喝水后频繁上厕所等,引发学生对排泄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开展小调查等,深入了解废物排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3. 布置反思性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运用生活实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各个器官的作用以及废物形成过程。
2. 强调废物排出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讲义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讲义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讲义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复杂而精巧的工厂,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那么,人体内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人体产生的废物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废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它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部,然后经过呼气排出体外。

尿素则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在肝脏中生成。

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也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泌尿系统——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形如蚕豆。

每个肾脏由大约 100 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则形成尿液。

尿液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三、皮肤——排出废物的辅助途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皮肤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在炎热的环境中或运动后,我们会出汗,这不仅可以调节体温,还能排出一部分废物。

四、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我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当气体进入肺部后,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五、其他废物排出途径除了上述主要的途径外,人体内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排出废物。

比如,肝脏可以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然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六、保持废物排出系统的健康为了保证人体内废物的正常排出,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尿的生理意义: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的卫生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5、人粪尿的处理
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
改良土壤、成本低
不足:水分含量高,运输、施用不便;且
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
沼气池
高温堆肥
生态厕所
第二步,肾小管的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剩下的物质: 水和无机盐、尿素 形成尿液 (终尿)
水、葡萄糖、 无机盐、蛋白 质、血细胞和 尿素 血细胞、大 分子蛋白质
水分、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大部分的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盐水 、、 尿无 素机
肝脏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 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内的毛 细血管网 肾小管
主动脉 肾动脉
左心室 入球小动脉
左心房 肾小球
肺静脉 肾小囊
尿道
膀胱
输尿管
肾盂
收集管
4、尿液的排出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 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 正常生理功能。
1、人体内废物 排出的方式:
排泄 ——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
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方式: 排汗、 排尿 呼气、
排遗 ——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氧化碳
呼气
多余的水
排泄
出汗 排尿
(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
无机盐
尿素
排遗
粪便
排便
(不是细胞 内产生的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当血液流经 肾小球时
已过滤的血液
没有过滤的 血液,含各种
成分及废物
含血细胞和 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原尿
血液与原尿的比较:
成分 比较
血液

原尿
无 无或微量 有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有 有

有 有

练习:
7.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 是因为( D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8.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 的部位是 ( C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0.1 0
0.03
0.03 2 ,丙是
0.9
0.9 <0.9
A 原尿 B 终尿 C 血浆
终尿 原尿 原尿
血浆 血浆 终尿
C
能力提升
如右图所示,如果c为毛细血管,A、B为与之相连的血 管,依图填空:
(1)如C为小肠中毛细血管,则B内血液比A内血液增加的成分 营养成分 主要是____。( 2)如C为肺周围的毛细血管,则B处流 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___, 氧气 动脉 C 属于____血。 (3)如果C为肾小球,则B处流 A B 动脉 动的血液是_____血,B中的成 分和A处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的 血细胞 、 ____________ 大分子蛋白质 。 成分是_______ (4)如C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 静脉血 血。 血管,B处流动的血液属__________
D
) D.肾单位
3.健康人尿液中不含下列哪种物质( C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4.在无外伤的情况下,当尿中同时出现红细胞和蛋白质时, 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收集管
练习:
5.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6.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B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分析:
9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
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0 0.1 0 0 0 ++ 11 7.5 11
尿素 2.0 0.3 1.5
红细胞 ++
白细胞 ++
(1)原尿是样本 B
肾脏的外形
二、肾单位
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 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
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肾动脉 血液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血液
肾小囊
(漏斗状)
肾小管 (细长,外缠 毛细血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 单 位
三、尿的形成
第一步:形成原尿

能力提升
下图为血液流经身体某个部位的毛细血管时的情况,分析回答: 1、如果②代表的是肾小球,则①的名称是 入球小动脉 , ③的名称是出球小动脉 , 流 动脉 血。在②处发生了血液的 过滤 作用。 2、如果②代表的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①是 肺动脉 , 内流 血。 静脉 3、如果②代表的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 管网,则①的名称 ,内流 血。 出球小动脉 4、如果②代表的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 动脉 管网,则③中的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小结:血液流经肺部后,变成了 血; 血液流经小肠后,变成了 血;血液流经肾 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 氧气丰富的动脉 血。 脏后,变成了 含养料多的静脉 含氮废物(尿素)少的静脉
,因为其中含有 葡萄糖
Cபைடு நூலகம்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A
,因为其中只含有无机盐、尿素 。
,因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为其中含有 。 蛋白质和血细胞
1.下表为终尿、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
/100毫升)。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乙 丙 1. 甲是
8
0 0 ,乙是
0.1
主要方式 1 排尿(泌尿系统)[水、尿素、无机盐] (途径): 2 呼吸(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水]
3 排汗(皮肤) [水、无机盐、尿素]
排遗 ——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基础练习:
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囊 B.肾小管 C.肾小球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 的排出
细胞
我们的血 液干净吗?
氧气、 养料 二氧化碳、 尿素
二氧化碳少
二氧化碳

肺动脉 肾动脉

尿素少
尿素 尿液
一.泌尿系统: 肾脏 、 输尿管 组成: 、 膀胱 、 尿道 ;主要器官是 肾脏 。
肾静脉 肾动脉
结构 肾脏 输尿管
功 能
(2个,形成尿液) (2条,输送尿液)
膀胱 (1个,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1个,排出尿液)
尿素 水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进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 大部分水 • 全部葡萄糖 • 部分无机盐 被肾小管的重新吸 收。回到毛细血管 第二步 剩下的物质:水和 无机盐、尿素等形 成尿液。
尿的形成
血管
血管
问题:1.肾小囊中的液体指什么?与血浆对比 原尿 少了蛋白质 成分有什么变化? 2、肾小囊中出现了葡萄糖,而在尿液 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重吸收
四、尿液的排出
排尿的生理意义: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
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
正常生理功能。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思考:尿液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
人体的排泄: 排泄 ——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
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