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1登幽州台歌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XXX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XXX评XXX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逢入京使XXX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重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墨客如何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XXXXXX不久归,各式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XXX。
1、请说出“各式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伎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运用拟人、比喻伎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XXX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A.曹操B.王湾C.陆游D.龚自珍(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
”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
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
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________。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下联:________登飞来峰,抒写________,诵之________【答案】(1)B(2)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4)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解析】【分析】(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A项,曹操(东汉末年);B项,王湾(唐代诗人)C项,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项,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
(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借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自己无法见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明主,抒发了诗人抑郁悲愤、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的心情。
由此可知,网友丙的理解是正确的。
(3)这首诗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

11 古诗词鉴赏(一)(2022春·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有感于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的历史典故而作。
B.第三句登楼眺望,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似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2春·云南保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望岳”中的“望”是“看”的意思,也是全诗的线索。
B.首联运用反问句式,写出诗人近看泰山青翠连绵、高大巍峨,不禁感叹。
C.颈联写诗人凝视泰山,写出层云涌起,飞鸟归林的美好景象,富于动态。
D.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4.该诗颔联用词神妙,请简析诗句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三)(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诗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
C.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本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
6.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七年级下 语文古诗五首检测题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的贤明君主。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看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广袤天地,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悲伤地落下泪来。
3.本诗直抒胸臆,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副词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诗人俯仰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独”字凸现了诗人生命短暂、自己渺小、壮志难酬,孤独惆怅的悲愁。
4.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形容词---天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袤,写出了天地的空旷辽阔与亘古绵长,面对茫茫的天宇与原野,置身无穷的宇宙,个体生命渺小且短暂,使人产生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1.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拔地而起,参天耸立高大形象的2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品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动词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的特点。
“钟”:聚集,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割”: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晓分明的奇丽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表诗人赞美之意。
3.请用“/”划出“阴阳割昏晓”的朗读节奏,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阴阳/ 割 /昏晓”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一幅泰山昏晓分明的奇丽画面。
4.描述5、6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人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人之心胸为之荡漾;时已日暮,“我”睁大眼睛凝望,鸟儿投林还巢。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
1。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诗歌鉴赏阅读试题(教师版)

2019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歌五首赏析考点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考点与检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与译文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哀痛热泪纷纷。
阅读赏析,答复问题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怎样理解“悠悠”?5.“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纳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详细指代的是什么人?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8.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幅画面。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别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0.“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11.“独怆然而泣下”表达了什么?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别之处,千百年来却始终不减它动人的力气。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1.远近朝暮2.高大奇妙秀丽实细微环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旷3.秀美虚高大实4.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表达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宠爱。
8.从山的反面看来,那照临泰山的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A10.C登飞来峰王安石原诗与译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登幽州台歌》练习一、词语解释1、前:2、古人:3、后:4、来者:5、念:6、悠悠:7、怆(chuàng)然: 8、涕: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古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7 、“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它的语言风格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望岳》练习题1、表达技巧:《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2、思想内容: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
3、表达技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
“阴阳割昏晓”句写泰山的,这是。
5、名句理解:(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登幽州台歌
名句默写
1.2017·鄂州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2.2015·娄底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3.2018·龙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018·日照]模拟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2018·日照模拟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3.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识才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4.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日照模拟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首诗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2017·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大①从军
[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
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4.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独怆然而涕下
2.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课内精读
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单寂寞凄凉
2.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3.[解析] C 诗人“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怀才不遇的经历和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4.[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时,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同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6.示例: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着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我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于是流下了眼泪。
课外阅读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
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3.[解析] B “怅别”抒写别离时的凄苦缠绵,但后四句言征战边疆,建功立业,感情变得激昂慷慨起来。
4.[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
注释⑦告诉我们,这里暗用了窦宪的故事,符合用典的特征。
[答案] 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