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

七年级(下)古诗文整理(注释、译文和鉴赏)春寒(指冬天刚过,春天刚刚来临时的余寒。

此时北方多霜、雪,南方多雨。

)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①选自《简斋集》。

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

宋代诗人。

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②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③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④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也泛指红色。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

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

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

叫人担心害怕!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简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借海棠写自己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 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hè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词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

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

壑:山谷,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1] 【鉴赏】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

最新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资料

最新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资料

人教版语文2016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鉴赏1、《竹里馆》王维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3《逢入京使》岑参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4晚春韩愈(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

5《约客》赵师秀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答:7、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9、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6.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 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 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 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 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 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 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 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 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 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 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带注释译文中心思想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山中杂诗
一、作者简介: 吴均:(1)、南朝(梁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2)、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 均体” (3)、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 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
青荷杳苍 送 山笠杳苍 灵 独 带 钟 竹 唐澈 上 归斜声林刘 长 远 阳 晚 寺 卿人
·

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者简介
赵师秀(1170~ 1219) 南宋诗人。 字紫芝、灵芝, 号灵秀,又号天 乐。永嘉(今浙 江温州)人。
注释
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王维(701-761), 字摩诘,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唐代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官至尚书右丞。他 崇信佛教,善画人 物、丛竹、山水。 苏轼评价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背景介绍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 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弹奏古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有时, 弹琴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也 常常会长啸一声!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本注解和翻译)————————————————————————————————作者:————————————————————————————————日期:第三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加横线处为高频鉴赏考点和高频默写诗句(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注解】1.【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2.【深林】这里指“幽篁”。

3.【相照】相互映照【主题归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注解】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故园】故乡,家乡【主题归纳】本诗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解】1.【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2.【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3.【凭】请求,烦劳4.【传语】捎口信【主题归纳】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 →诗佛
精通诗、画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赏析诗句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 境。“独坐”、“弹琴 ”“长啸”。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 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 和杜牧)终身不得志,在其 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 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 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 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下面的词语:①龙钟:________②凭:________(2)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竹里馆①王维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④。

①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五(中华书局1997年版)。

作者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á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朝川别墅二十最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王维(约701- -761),字摩诂,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

②[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③[深林]这里指“幽堂”。

④[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诵读时想象一下,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

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

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全诗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①李白谁家玉笛②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④情。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洛城,即洛阳。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③[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④[故园]故乡,家乡。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

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读时设身处地想象那种思乡的情景,感受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的韵味。

逢入京使①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③泪不干。

马上相逄无纸笔,凭④君传语⑤报平安。

①选白《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唐天宝八载(749)。

作者赴任安西节度使落府书记,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诗歌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逢入京使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字点出了题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州西涧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送灵澈上人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约客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

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

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释义: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本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哲理: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

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未来。

1、疲惫不堪: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2、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3、念念有词:念念:不停地念诵。

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

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4、语无伦次:伦次:条理。

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5、精打细算:打:规划。

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

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6、海市蜃楼:蜃:大蛤。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7、毫不迟疑:毫:一点儿。

一点儿也不迟疑。

8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9、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

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10、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11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12、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13、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14、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15、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16、异口同声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17、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8、迫不及待迫:紧急。

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19、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0、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21、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2、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穷,比喻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进退两难。

23、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24、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

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25、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26、秩序井然井然:形容整齐。

仔细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场面。

27、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8、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形容声音大得惊人,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