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构建的必要性与途径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是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素质和内在资源,包括乐观态度、自尊、自信、韧性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开发和培养积极心理资本。
培养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积极心理资本的核心特质之一。
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评价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积极面对问题的信念。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乐观的心态。
建立健康的自尊。
自尊是积极心理资本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可以通过认识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自尊感。
要学会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不过分苛求自己,从而建立健康的自尊。
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大学生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
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目标,这也是培养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提高个体的韧性。
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行为,积极应对挑战的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压力训练和挑战自己的能力来提高韧性。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寻求社会支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等,以增强自己的韧性。
培养适应能力。
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角色。
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情感适应、社交适应、学习适应等。
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等方式来培养适应能力。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的研究是对贫困学生心理状态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提供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概念是指每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能力,用于应对困境、适应环境和获取成功的心理资源。
它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品质与外部资助资源的相互作用,反映个体动力、认知和适应能力。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通常包括自信心、积极情绪、乐观态度、自我效能感等。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无力感等,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发展。
1. 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系统。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认知。
2. 开展心理培训和辅导课程。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课程,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强心理资助研究和实践。
大学可以开展与心理资助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探索适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策略和方法。
4. 提供全面的生活和职业指导。
学校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面的生活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面临的职业选择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
5. 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模式。
除了物质资助外,学校还应该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包括情感支持、社会网络资源和职业培训等,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在实施上述路径时,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的组织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社会要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
家庭要给予贫困大学生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的研究对提供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系统、开展心理培训和辅导课程、加强心理资助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生活和职业指导、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模式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困境,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部分家境较为困难,需要依靠各种助学计划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群人也被称为高校贫困生。
虽然获得了国家、学校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成为贫困生也意味着他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面对学业、生活等方面的考验,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1 自卑经过多次选拔,高校贫困生终于获得了入学资格,但由于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会被歧视和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会逐渐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表现。
1.2 焦虑即将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的一大问题。
他们必须要跟上班上的进度,并且需要有考试前的准备。
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力、资金等往往是贫困生难以承受的。
1.3 社交障碍由于缺乏背景和资金等资源,贫困生的社交圈受到限制。
他们可能无法和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或是富有的人家一样购买各种物资。
这些因素不利于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入。
1.4 压力经济贫困是高校贫困生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需要寻找兼职以赚取生活费。
这些琐事会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干预措施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干预措施。
2.1 寻求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贫困生感到自卑、焦虑或有其他心理问题,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建议,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2 经济援助高校可以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样可以减轻贫困生的负担,并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2.3 建立互助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相互帮助的平台,并鼓励更多的同学和团体加入其中。
这样做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减轻贫困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4 组织社交活动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社交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结交更多的朋友。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1. 引言1.1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性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心态、自我效能感、希望感和适应性等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拥有良好的积极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境、保持积极态度,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资本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和生活者,面临着学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压力、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等多种问题,拥有积极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
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培养积极心理资本,大学生能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态度,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拥有积极心理资本的大学生更容易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必要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 正文2.1 认识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资源,包括自信心、希望、韧性和乐观等积极情绪和信念。
它是人们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积极评价和态度,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资本并非与个体的天赋或才能直接相关,而是基于积极心态和信念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资源。
具体来说,积极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升个体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
积极心理资本还可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成长,激发个体的创新和创造力,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认识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为开发和培养积极心理资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通过增强积极心理资本,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在的心理素质,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所展现出的积极行为、态度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资源,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认知培养大学生需要通过认知培养来开发和提升积极心理资本。
认知培养是指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使个体的认知结构更加丰富和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具体来说,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辨和讨论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更加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
二、情绪调节大学生需要学会情绪调节,以提升积极心理资本。
情绪调节是指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被消极情绪所左右,能够自如地调节情绪,并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挑战,需要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大学生可以通过健身锻炼、音乐欣赏、心理疏导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自己更加平和、坚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自我激励大学生还需要学会自我激励,以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和能量,以提升积极心理资本。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增强自己的干劲和信心,以达到更好的目标和成就。
大学生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以及不断的自我激励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也可以通过自我反馈和自我认可来激发自己的积极心理资本,使自己更加自律和坚定,更加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
四、社会支持大学生还需要依靠社会支持,以提升积极心理资本。
社会支持是指在个体面临挑战和压力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大学生。
由于长期的贫困状态和文化底蕴的不足,这部分学生在心理资本上存在较大的空白,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本文将以精准资助为视角,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角色。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1.自信心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基本缺乏自信心。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和机会去做一些事情,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2.逆境心态弱贫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导致他们逆境心态较弱。
一旦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放弃,无法坚持和克服困难。
3.人际交往能力差家庭环境的匮乏以及社会资源的贫乏,导致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卑和胆怯而难以融入大学生群体,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1.加强心理疏导与成长引导大学应该在精准资助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与成长引导的工作。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障碍和困惑,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2.建立学业辅导和学习支持体系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上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学业成绩较差。
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学业辅导和学习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3.开展素质拓展和成长训练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逆境心态和人际交往能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素质拓展和成长训练。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增强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加强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学校不应该孤立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提升工作,还应该加强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
通过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对接,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1.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他们的心理资本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提升计划。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

浅谈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制定科学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是十分重要的。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具有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素质,包括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感、坚韧的意志和自我效能感。
它是人们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
拥有积极心理资本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1. 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乐观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
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们还应该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孩子的情感状态,严禁用负面的言语和行为对孩子进行打压。
(3)社会教育。
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大舞台,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不可忽视的一环。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建立积极正向的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 m) 等 四个积极的心 理 资 源 。具体 而言 , “ 希望 ” 指 的是
面对任务 时的意志 , 强调 对 目标 的锲 而不舍 , 为取得成功 必
要 时能迅速调整 达成 目标 的方法或途 径 ; 自我效能是指对于
成 功的信心 , 强调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 能付 出必要 的努力获得成功 ; 韧性 , 也称抗逆性 , 指 的是 当身处 逆 境 时能够持之 以恒 、 迅速复原并超越的能力 ; 乐观 , 代表一 种 从自 律、 剖析过去 、 权变计 划与 未雨绸缪 中获得 经验的现 实
关键 词 : 心理资本 ; 贫 困大学生 ; 心理健康教 育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2— 0 1 0 9— 0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 “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 注重
摘
要: 心理 资本是 个体在 成长和发展 过程 中表 现 出的一种积极 的心理 状 态。心理 资本 的有 效开发 与构建对
于高校贫 困生提 高人生动力 、 增强 自 信 心、 提 高复原力 以及培养乐观心 态具有 重要作 用。高校教 育工作 者可 以通过
指导贫 困生合 理制定职业规划 、 开展 心理咨询 , 以及发挥 学校 、 家庭 、 社会“ 三位一体 ” 的联 防 、 助推 功能来构建贫 困 生的积极 心理资本。
能力 , 体现为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 贫 困大学生面临着经济与学业 的双重压力 , 较之普通 大 学生 , 存在更 多的心 理 困境与发 展 障碍。有研究数据表 明 ,
本作 为个体 的积极心 理状态 , 其 有效 开发 和构建 , 有助 于心
理疾患 的预 防和消除 j 。对 此 , 本文在 心理 资本视 角下 , 分
贫 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以及其 中的四个维度 , 即希望 、 自我
效能 、 韧性 和乐 观 , 均显著低于非贫 困大学生。贫 困生“ 心理 贫 困” 现象具体表 现为 :
考框架 , 在分 析经 济资本 、 人力 资本 和社会 资本 的特点 与区
1 . 抑郁 。由于经 济拮 据 , 贫 困生时 常过着 提襟 见肘 的 生活 , 尤其 当面对与周 围 同学 的经济 差距 时, 容易 陷于不安 和苦恼之中 , 主要表现 为情绪 低落 、 行 动迟缓 、 思维迟钝 、 注 意力不集中 , 且常伴有失 眠厌食等不 良生理反应 。个别贫 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4 . 0 2 . 0 4 5
浅析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构建的必要性与途径
曲晓琳 , 王 林, 毛 剑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 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 ” …这 一重要 论述强调 了以科 学的方
出人力资本和社 会资本之上 , 并 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 开发而使 个 体 获 得 竞 争 优 势 , 其 构 成 要 素 主要 包 括 希 望
( h o p e ) 、 自我效能 ( e f i f c a c y ) 、 韧性 ( r e s i l i e n c y ) 和乐观 ( o p t i m -
生甚至认为贫困是一种耻 辱 , 由此导 致对学 习、 生活失 去兴
别的基础上 , 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 积
极心理资本” 的概 念 J 。之后 , 关于 积极心 理资本 的研究 如雨后春笋 , 得到 了越 来越多 的心理 学 家 、 教育学 家的重视
和关注 。
目前 , 对 于心 理 资本 概 念 的 界 定 , 学 术 界 仍 广 泛认 可
L u t h a n s 及其 同事提出的“ 四维度 ” 界 定法 , 即心理资 本是个
趣, 消极避世 , 甚至萌生 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2 .焦虑 。贫困生 一方 面为 学 费和生活 费担忧 , 为贫 困
体 成长和发展过程 中表 现出来 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 态 , 它超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4— 2 1
2 0 1 4年 2月 第3 3卷第 2期
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F e b . 2 0 1 4 V0 1 . 3 3 N o . 2
析 了我 国高校贫 困生 的心理健康 问题 , 并提 出了相应 的教育 对策 , 以期探 寻构建贫 困生积极心理资本 的方法和途径 。
一
、
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心h o l o g i c a l c a p i t l, a P s y C a p ) 的概 念早 期 隶 属 于经济 学 、 投 资学 和 社会 学 范 畴。2 O世 纪末 , 心理 学 家 L u t h a n s 等人 , 以积极 心理 学和 积极组 织行 为学 的 观点 为思
式方法引导、 帮助人们 正确面对 和疏 导心理 问题 的重要 性 , 也对新 形势 下高校育人工 作提出了新要求。有调查表 明 , 在 高等院校 , 相 比普通大学 生 , 贫 困生更 容易 出现 自卑 、 焦 虑、 孤僻 、 抑郁、 逆反等负面情绪, 其“ 心理贫困” 问题 更 为 突 出 。与此 同时 , 心理 学家 L u t h a n s 等人的研究 发现 , 心理资
的家境焦虑 , 另一方面也会 因此增加学 习上 的心理负担。尤
作者简介: 曲晓琳( 1 9 8 3 一) , 女, 山东烟台人 , 讲师, 硕士研究生 , 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王林 ( 1 9 7 3一 ) , 男, 山东乳 山人 , 石油工程学 院党委 副书记 , 助理研究员 , 硕 士研究生 , 从 事大学 生教育 与管理 ; 毛剑( 1 9 8 4 一 ) ,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