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优质导学案

课题:《丹柯》《炼金术士》(小说主题)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主题以及常见的表现主题的方法。
2把握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多角度分析思考。
重点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2小说主题的实现手段。
学法指导以教材为范例,多角度分析探讨小说主题,领会创作者意旨的同时生发自我思考。
【课前预习案】一、字词积累祈.祷(qí)荒谬.(miù)不妨.(fáng )深邃.(suì供.应(gōng )弥.天大谎(mí)黏.泥(nián )龌龊..(wò,chuò)着.迷(zháo )羊圈.(juàn )名副.其实(fù)二、文学常识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_母题____。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___母题___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_。
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__或是___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思索(或思想)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_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5、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知人论世■高尔基(1886-1936),苏联(国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_的奠基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教案(系列二)

《丹柯》教学设计(第1)教学目标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教学难点: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幻灯):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5课丹柯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单元主题第5课丹柯作品导读《丹柯》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小说,选自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
它紧紧围绕美男子丹柯展开故事,歌颂了以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泥沼.(zhǎo) (2)丫.枝(yā) (3)虬.曲(qiú)(4)黏.泥(nián) (5)篝.火(gōu)(6)胆怯.(qiè)(7)龌.龊.(wò_chuò)(8)疙瘩..(gē_dɑ) (9)浸.入(jìn) 2.识字形(1)错误! (2)错误!(3){mián绵羊(4)错误!jǐn锦绣(5)错误!(6)错误!3.辨词语(1)抱怨抱冤①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②经过这件事,她懂得了与其无端地而死,还不如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2)颤动颤抖①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的望着琴,声音略带地问.②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一下。
辨析:(1)抱怨:指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抱冤:指感到冤枉。
(结合语境辨识)(2)颤动:指振动频繁,有自身发出的振动,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指人,也可指物.颤抖:指哆嗦,发抖,多指部分的动;也可指全身的动,多因受外物刺激或影响引起。
(主要从使用对象角度辨识)答案(1)①抱怨②抱冤(2)①颤抖②颤动4.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5丹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话题探讨
如何分析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 它的主题。 非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以明确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归纳判断来提 取。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 的直觉感受和体悟。 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 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 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 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 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 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3.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 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 “书籍一 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 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高尔基的成长故事 有一次,阿辽什卡(高尔基)和姥姥一起在大院子门前晒太阳,这时,对面那一家的小 胖男孩儿闲着无聊,突然想了一个主意,他笑着走到阿辽什卡的面前,对他说,喂,小子, 你愿意和我打赌吗?赌二十个卢布,怎么样?阿辽什卡一想到二十个卢布,就问,那我们 赌什么呢?我们就赌夜晚在坟墓上睡觉。回到家里,阿辽什卡问他的妈妈灵魂会在晚上出 现吗?妈妈平静地回答说,会出现的。尽管听了妈妈的话,他很害怕,但是姥姥的一句“你 不会有事的”,使他坚定了信心,一定要去进行赌注。 时间过得很快,夜晚不一会儿就到了。阿辽什卡拿着姥姥给他准备的毯子,慢慢地向 坟地走去,他的心里一直在想,妖魔鬼怪会不会出现,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个黑色的棺 材的旁边,将毯子裹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坐在棺材上,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早上,他朦 朦胧胧地听见姥姥在叫他,于是他就和姥姥回到了家里。从这以后,他几乎就成了街上的 大名人,人人都说他勇敢。只有小胖男孩儿在一旁嘀咕着,他的姥姥是巫婆。 高尔基的少年时代是多姿多彩的,虽然他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很坚强,尤其在困 难面前,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而且不信邪,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
高中语文第5课丹柯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5课丹柯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的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丹柯,这个英雄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伟大。
丹柯披荆斩棘,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行进。
但人群中的怨气和恼恨向他扑来,甚至有不少人想处死他。
丹柯为了表明自己信仰的力量,突然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这心比太阳还亮,树林在奔跑的人群面前向两边分开。
这个民族终于回到了广阔的草原,而丹柯却倒下了。
他骄傲地笑着,那颗炽热的心散裂开来,变成许多的火星在人间闪亮。
幸福在于梦想,屈原吟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徐志摩叹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漫漫修远的人生之路,需要梦想这一动力,生命之舟需要梦想这一指南针。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难忘的追梦之旅。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为了追寻他的梦,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尽艰险。
后来,他在一个能把铅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士的指引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没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的地方。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小说,一篇是以人物为主表现主题的远古传说,一篇可看作是侧重事件表现主题的现代寓言,二者都以很强的故事性传达了哲理思考,但在表现主题时侧重点以及写作手法方向都不同,展示出小说主题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因此,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理解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等。
特别要体会《丹柯》一文中丹柯形象的悲剧色彩及对主题的深化作用,提高对悲剧性主题的审美能力,领悟曲折的情节、浪漫的表现手法;体会《炼金术士》主题多棱镜的作用,增强领悟主题不同侧面的能力,以及象征、寓言手法对主题呈现的作用。
第5课丹__柯对应学生用书P2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泥沼.(zh ǎo) 2.桠.枝(y ā) 3.虬.曲(qi ú) 4.黏.泥(ni án) 5.龌龊..(w ò chu ò) 6.喧.响(xu ān) 7.渺.小(mi ǎo) 8.宽恕.(sh ù) 9.怜悯.(m ǐn) 10.合拢.(l ǒn ɡ) (二)多音字 1.压⎩⎪⎨⎪⎧ 压.宝y ā压.板y à 2.轧⎩⎪⎨⎪⎧轧.钢zh á倾轧.y à轧.账ɡá 3.恶⎩⎪⎨⎪⎧ 恶.心ě凶恶.è厌恶.w ù 4.禁⎩⎪⎨⎪⎧ 监禁.j ìn 不禁.j īn 二、写准字形1.⎩⎪⎨⎪⎧ sh āo 稍微树sh āo 梢sh āo 艄公2.⎩⎪⎨⎪⎧ 蜻t ín ɡ蜓t ǐn ɡ挺身朝t ín ɡ廷3.⎩⎪⎨⎪⎧ mi án 绵羊j ǐn 锦绣4.⎩⎪⎨⎪⎧s ī撕碎s ī厮杀 三、用准词语1.宿愿 宿怨 例 句(1)德国足球队十年磨一剑,坚持青训系统三步走,终偿宿愿,捧走大力神杯。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丹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丹柯》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3、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课时安排2课时授完教学过程一、由学生介绍高尔基。
教师介绍《伊则吉尔老婆子》。
二、由学生复述《丹柯》的故事。
师生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点。
1、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在困难面前族人畏缩2、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黑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3、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他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形象分析1、请找一找在丹柯面临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讨论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明确: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人为方面的困难,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筛选出族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3、面对这样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没有动摇?从丹柯的话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至两句,在小组中交流,成员推选出讲的最好的一个人发言并跟大家交流意见。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首先这句话体现了这群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其次体现了人物本身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坚信森林一定有尽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表格学案

4/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了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模糊多义,充满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3/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 他快乐而安详”, 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另外就是 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诚的燃烧着的心,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 们走出困境。
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
我的体验与思考(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想借丹柯来写那一类人?能否举出这类人的特点,或具体说出几 位。
问题探究
探究
2/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小说主题探讨 讨论下列问题:
指导
1、结合全文,第一段中“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既然是这样一群人 却为什么生活在黑暗与困境中?
(1 外族的入侵;2 环境的险恶;3 族人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2、研读 2——21 段,思考:众人对丹柯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么变化?
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相信、抱怨、审问、生气、包围、跟随、/快乐、安详、辩白、怒火、怜悯、苦恼、抓开
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这的勇敢与坚强。这种 扬彼抑此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丹柯的精神面貌。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丹柯 学案

《丹柯》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习重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学习难点: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过程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自主学习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漂.白/剽.掠干劲./劲.歌劲舞笑靥./摇曳.生姿B.烘焙./蓓.蕾载.体/载.歌载舞喟.叹/振聋发聩.C.盘桓./绵亘.追溯./横槊.赋诗娟.秀/狷.介耿直D.讥诮./翘.首奢靡./风靡.一时沏.茶/休戚.相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遨翔于蓝天,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在不知不觉中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滋润生命的血液,同时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柯
一株花,鲜艳的花朵是它的灵魂;一片蓝天,飘逸的白云是它的灵魂;一个人,睿智的思想是他的灵魂;一篇小说,深刻的主题是它的灵魂。
人们常说,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多读优秀小说是提升自我的一条重要途径。
小说就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来表现主题、反映现实的。
本单元共两篇小说。
高尔基的《丹柯》热情讴歌了丹柯一心为公、义无反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以及用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高贵精神。
《炼金术士》则启示人们,梦想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而实现梦想一定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和执着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深刻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了解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象征等)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在写作训练时,应注意体现文章鲜明的主旨。
课标定位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以及主题实现的效果。
3.理解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
4.理解不同的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学法指导
1.注重文本阅读,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小说。
2.关注主题的呈现,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景的具体描写理解、发现小说的主题。
3.关注寓言本身的特点,分析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事物的象征意义。
第5课丹柯
永远未完成
凡大作家,哪个不是在死后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手稿?即使生前完成的作品,他们何尝不是常怀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总觉得未尽人意,有待完善?每一个真正的作家都有一个梦: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可是,每写完一部作品,他又会觉得那似乎即将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仍未写出。
也许,直到生命终结,他还在为未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而抱憾。
然而,正是这种永远未完成的心态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那些自满之辈所不可企及的成就。
在这个
意义上,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
只要他在世一日,这部作品就不会完成。
而且,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它们的诞生仅是它们生命的开始,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仍在世世代代的读者心中、在文化史上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成为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赏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为、行,就是实际行动。
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公冶长》
赏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
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
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作家作品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外出谋生,到处流浪。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作品有: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中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圣诞节的故事》《加那瓦洛夫》《在草原上》《奥尔洛夫夫妇》《沦落的人们》《春天的旋律》《戈尔特瓦的集市》《一本令人不安的书》,散文诗《海燕之歌》,话剧《小市民》《底层》等。
二、写作背景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了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早期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他们集中体现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
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
《伊则吉尔老婆子》正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