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种类

合集下载

高考诗词鉴赏的常见类型及做题方法

高考诗词鉴赏的常见类型及做题方法

一、诗词曲的基本常识: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楚辞、乐府诗、歌、行、引、吟等体裁近体诗: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律诗的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词又叫诗余、长短句等。

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一首词通常有词牌名和题目,词牌名决定着词的格式;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按照风格词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狭窄。

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语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等。

曲杂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曲一般有曲调、曲牌和题目组成。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

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

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

有时会夹议论。

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二、诗词曲的主要内容:按内容来分,课分为怀古诗,送别诗,边塞诗,行旅和闺怨诗,哲理诗,山水田园诗等。

怀古诗: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边塞诗: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辛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

行旅诗和闺怨诗: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一.考前准备阶段,扎稳基础。

首先是掌握必须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于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地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了解古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其次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常用比喻、对比、比拟、夸张、借代、象征、暗示、典故、衬托等手法,委婉地表达感情。

我们平时多注意它们的用法和特点,阅读时多加注意,就能较容易地领悟作者的本意,准确地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二.临场鉴赏阶段,把握要求,有的放矢。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归类。

一般说来,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在答题时就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其次,努力探寻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

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你一定要知道!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高考诗歌鉴赏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2.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其次种模式: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练习1】练习】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提问方式: 怎样的意境?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感情?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境三个方面.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一不行.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③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要答具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5.答题示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步骤三) 的心境(步骤三).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练习2】练习】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格外明. 星斗阑干格外明. 孤独小桥和梦过, 孤独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 效果?高考诗歌鉴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提问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何效果?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精确答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题,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三大类. 修辞手法三大类修辞手法三大类.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 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咏物诗;托物寓理,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般是哲理诗.高考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主要有衬托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寂衬, 日出惊山鸟, 以乐景衬哀情, 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联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对比. 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 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白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简议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简议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简议高考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阅读能力中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试题,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不失为捷径。

一、弄清诗歌的分类古诗词按思想内容分类不外乎以下几种:1.送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类。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情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往往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如《春夜洛城闻笛》2.怀古诗。

其主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对比,来感慨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一类是借古讽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怀念、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个人感慨。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3.边塞诗。

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的诗歌。

或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卫家国;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如《征人怨》4.思乡诗。

大都和战争、贬谪联系在一起。

反映诗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安宁生活;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情人的牵挂之情。

如李白的《菩萨蛮》5.咏物诗。

常与言志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品质、理想或精神。

如苏轼的《卜算子·咏梅》。

6.写景诗。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7.伤春伤别诗。

是借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8.山水田园诗。

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9.闺怨诗。

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疆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二、掌握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

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1.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2. 分析思路* 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 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 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而这三者中,情是主导,是灵魂,它统帅景和境。

“景”是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境”是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情”则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三者相辅相成,彼此交融,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人物形象类1. 设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析思路*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 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 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 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3. 人物形象常见类型*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诗歌鉴赏有哪些题型的,它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诗歌鉴赏有哪些题型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幺+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幺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方式都有哪些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方式都有哪些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方式都有哪些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方式都有哪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试题特点分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 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 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三、古诗鉴赏题而言,可归纳出 六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 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 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 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 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命题特点分析

⑶ 技巧—以常法为主,常法中以“情景”为主 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 接抒情又分为情景交融、情景相异(哀景生乐情、 乐景生哀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等。1994年 以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12次,写景抒情这种 手法,年年都考。2003年考查的诗眼“冷” 与 “咽”,04年考查诗眼“空”,就其涉及的对象 而言,是换了一个角度对诗中情与景关系的鉴赏 考查。
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


另外这种答题模式在解答诗词鉴赏题也可采 用: 这首诗通过采用了XXXX(表达方式、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XX(意象) 的XXXX特点,表现(突出)了XXXX思想感情, 起到了XXXX作用。
命题特点分析


⑵考点设计—以语言为主,语言中以词语 为主 2000年、2001年是“四选一”客观题,8个 选项中有5个选项是涉及语言,2002年的 “折柳”、2003年的“冷”“咽”,2004 年浙江卷的“空”,其实,都是对语言的 鉴赏。这就是说,我们在鉴赏中不可忽视 诗词曲中的“炼字、炼句”的鉴赏。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 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 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 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 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2005年3月1日
考点要求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命题特点分析

⑴材料选择——以唐诗为主,唐诗又以绝句 为主 1994—2004年11年高考,诗词曲共考查了19 首,唐诗中绝句14首,就以1999年、2004年 来说,题干都是一首唐诗,选项分别为是四 首。而宋诗,仅有2000年考查了一次,是赵 师秀的《约客》。元曲,也只是1996年考过 一次,是阿鲁威的《蟾宫曲· 咏史》,这里告 诉我们一个信息,高考重点考查语文鉴赏能 力,而不是“定势”在“回避”上的。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 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

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不超过150字。
[简析]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 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 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 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遭罢免,但志向不改,如同驿外断桥 边的梅花,虽遭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以上是思想内 容方面的论据,第二步)。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以上是艺术特色 方面的论点,第三步)。 诗人塑造了一个敢于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 梅花形象,实际以梅自喻,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 志向(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据,第四步)。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 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 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的观点。(即诗中体现 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政治观点)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 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第三步:指出艺术特色的观点。(即诗歌所采 用的何种表现手法) 第四步:举出诗中所用表现手法的诗句来证明 你的观点。
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


答题示例: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这首诗,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
第六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

[答案]这首诗通过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描写,表 现诗人誓与世上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志向与追求(以上 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点,第一步)。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 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