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鉴赏能力。

一、形式和格律掌握古诗词的形式和格律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础。

首先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字数和韵律规定,考生要牢记这些规则。

其次,要熟悉古诗词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古诗词中的韵脚有平声、仄声之分,而押韵方式主要有单韵、双韵和交叉押韵等。

通过对形式和格律的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词的美。

二、注重词义理解和意境描绘古诗词的意蕴和意境是鉴赏的重点。

在阅读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理解。

古代词语的含义往往较为隐晦,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献常识,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同时,考生还应注意古诗词意境的描绘。

古诗词通常通过描写山水、描绘人物等来表达情感和观点。

考生可以通过对意象和比喻的解读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加深自己的鉴赏体验。

三、注重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

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应注重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考生应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有助于理解其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考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四、注重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欣赏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韵律的感受和节奏的把握。

要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善于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同时,要注重句子的呼应和平衡。

古诗词的每个句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考生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体味其中的韵律之美。

通过对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的训练,考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

五、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和练习古诗词鉴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高考古诗鉴赏技巧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技巧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技巧总结
在高考语文中,古诗鉴赏是必考的一项。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对古诗的鉴赏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也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几个高考古诗鉴赏的技巧。

1.注意理解诗歌题目
在鉴赏古诗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诗歌的题目。

题目通常是诗人对诗歌主题的一个简短概括,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非常重要。

有些诗歌的题目很简短,但是其内涵却非常深刻。

2.理解诗歌的背景
在鉴赏古诗的时候,要了解诗歌的背景。

古诗的创作背景通常有历史、文化和生活等方面。

通过了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古诗的意象非常丰富,是诗歌的灵魂。

要想鉴赏好古诗,必须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要了解每个意象所代表的含义,从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注重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古诗是语言艺术的杰作,其语言之美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鉴赏好古诗,必须注重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要仔细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感受其中的音韵、节奏、韵律等。

5.注意诗歌的整体效果
古诗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艺术效果的体现。

要想鉴赏
好古诗,必须注意诗歌的整体效果。

要从诗歌的形式、结构、主题、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整体艺术效果。

总之,高考古诗鉴赏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但只要掌握了以上几个技巧,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宋词欣赏与创作技法指导

宋词欣赏与创作技法指导

宋词欣赏与创作技法指导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雅、婉约的表现形式和深入人心的内涵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宋词的欣赏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创作技法,并提供一些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宋词作品。

一、宋词欣赏宋词以其婉约深情,抒发着对生活、爱情、自然等的独特感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欣赏宋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情感表达:宋词之所以魅力非凡,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在阅读宋词时,我们要细细品味词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作者真挚的内心世界。

2. 修辞手法:宋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为词句增添了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表达。

3. 音韵美:宋词以其丰富的音韵美而著称,许多词作者对音韵的把握非常娴熟。

阅读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韵律之美,体味词句间优美的音乐感。

4. 细节描写:宋词中的描写细腻入微,通过对细节的触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欣赏时,我们可以关注词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意境。

5. 文化内涵: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更好地领会宋词的意义所在。

二、宋词创作技法指导除了欣赏宋词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宋词的创作技法,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词。

1. 情感真挚:宋词以其真挚的情感而著称,因此在创作时,我们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力求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世界。

2. 修辞运用:修辞是宋词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词作的表达力。

当然,修辞的运用也要与词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3. 对仗平衡:宋词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创作时要注意句子间的平衡,注意掌握好平仄的关系,使词的节奏感更加流畅。

4. 描写细腻:宋词的描写细腻入微,创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让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5. 韵律丰富:宋词以丰富的音韵美而闻名,我们在创作时可以采用多样的韵律形式,来增添词作的韵律之美。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古代诗词鉴赏: 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欣赏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宋词最为著名。

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韵味,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欣赏。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诗词鉴赏中宋词的艺术特点,并提供一些欣赏宋词的方法和技巧。

一、艺术特点1. 精炼的语言:宋词以其简练、精炼的语言而著称。

词人们善于运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宋词避免了冗长和庞杂的描写,凝练出了深远而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以两句简洁有力的词句表达了主人公的悲愤之情。

2. 深刻的情感描绘:宋词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所写词人的内心世界。

他们擅长用意象化的语言将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相结合,以此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3. 独特的意境营造:宋词具有独特的意境营造能力。

通过对音乐、色彩、形象等艺术要素的运用,词人在词中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融入其中。

通过意象的烘托和意境的搭建,词人们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通过对溪亭黄昏时分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无尽的遐想和抒情之情。

二、欣赏方法和技巧1. 看重词的整体结构:在欣赏宋词时,可以首先重视词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观察词的作者在整体上的安排、节奏感和韵味,从而领略到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关注使用的意象:宋词善于使用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欣赏时可以仔细品味词中使用的意象,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3. 注重音律和韵律:宋词在语言音韵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古典音乐的特点。

欣赏词时,可以留意其中的音律和韵律,感受词的音乐性,从而增强欣赏的乐趣和体验。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相信很多同学都不陌生吧?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会有诗歌鉴赏题目,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也有一套技巧。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语文古诗高考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古诗高考答题技巧抓住诗歌的人生经历比如,2001年春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五言格律诗《月夜忆舍弟》。

从该诗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四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此诗是写于八年“安史之乱(755——763)”期间的。

乾元二年(759年)之秋,48岁的杜甫带着家眷,跟着唐肃宗李亨出逃到秦川(今甘肃天水县)。

而他的三个亲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却散落在山东、河南一带。

整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惨景”,后四句是写“惨情”。

八年的动乱,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所以杜甫借这首诗来反映一个时代。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杜甫的这段人生经历,撰写出这样一篇鉴赏分析短文:“全诗借景抒情、感物伤怀、思乡怀亲:先以‘戍鼓’、‘雁声’、‘白露’等词语,描绘出一幅浓重悲凉的边塞秋景图;继以‘弟散’、‘无家’、‘断书’等历史实况,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严重后果,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凄哀痛心、颠沛飘流的焦虑不安、忧国忧民之情。

”抓住诗歌的背景提示比如,2001年秋考的第(四)题,试卷中选择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在它的词牌下,有这样一段背景文字,同学们在考场思考时,要充分予以重视——“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如果把这段文字精确地译成现代文的话,那就是:“南宋孝帝赵眘执政时期的1179年暮春,有‘抗金收土、复兴大宋’思想的40岁辛弃疾,从荆湖北路(前方)掌管钱粮财赋的漕司官署,后调至荆湖南路(后方)的机关去工作,官位与辛弃疾相同的‘转运副使’王正之,在江边一座小山上的亭子内,设置便宴,饯行送别,于是,心怀不满的辛弃疾,当场为他写下这首‘闲愁最苦’的双阕词,赠与同志好友”。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其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鉴赏宋词成为一门令人着迷的艺术。

要想准确地鉴赏宋词,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宋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有效地鉴赏宋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读。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对于宋词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在读宋词时,要注重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词人的心灵与情感的交融,这对于后期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要想深入鉴赏宋词,就需要了解宋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宋词也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历史风貌、文学思潮对于准确理解和鉴赏宋词至关重要。

只有将词牌的特点和发展、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涵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鉴赏。

了解词牌的特点和发展也是提高宋词鉴赏水平的重要技巧之一。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节奏和形式,有的词牌适合描写爱情,有的适合描写田园风光。

对于不同的词牌,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特点和发展历史进行掌握,才能更好地进行词牌的鉴赏。

对于宋词的鉴赏,要注重情感的体验。

宋词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读者在鉴赏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词的内涵和魅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提高宋词鉴赏的水平,需要不断进行阅读、了解词牌、掌握历史文化背景并注重情感的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领略宋词的独特魅力。

唐诗宋词鉴赏技巧总结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技巧总结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技巧总结大全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巅峰,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

对于爱好古文的人来说,学会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的技巧十分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鉴赏唐诗宋词的技巧,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了解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唐诗和宋词所产生的时间跨度较长,而且受到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正确理解和鉴赏诗词作品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家族背景、学识修养、政治地位等方面的信息,并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等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把握主题与意境唐诗和宋词多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为主题,通过各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唐诗宋词时,要善于捕捉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是诗词作品的核心思想,而意境则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的美感。

通过理解主题和意境,可以更好地领略诗词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重视修辞手法的应用唐诗和宋词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和形象的有力工具,也是诗词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鉴赏唐诗宋词时,要仔细分析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四、注重韵律和音韵唐诗和宋词都有严格的韵律和音韵要求,这也是诗词作品独特的音乐美。

在鉴赏唐诗宋词时,要留意作品的韵律节奏和音韵变化,体会其中的音乐之美。

可以通过读诵诗词,感受拗句、平仄和对仗等元素对于整体音韵的影响。

五、注重词语和意象的解读唐诗宋词中常常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在鉴赏唐诗宋词时,要注重对词语和意象的解读。

可以通过辨析词义和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六、比较鉴赏并积累经验鉴赏唐诗宋词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通过多读多比较,可以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积累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和经验,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参加诗词鉴赏活动等,与他人分享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鉴赏唐诗宋词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学习,包括了解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把握主题与意境、重视修辞手法的应用、注重韵律和音韵、注重词语和意象的解读,以及通过比较鉴赏和积累经验等。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中的艺术特点与欣赏鉴赏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中的艺术特点与欣赏鉴赏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中的艺术特点与欣赏鉴赏技巧古代诗词鉴赏:宋词中的艺术特点与欣赏鉴赏技巧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诗词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宋词中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的魅力。

一、艺术特点1. 境界深远:宋词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达情感,常常能在几十字之间勾勒出庞大的境界。

宋词的境界不仅仅是描述景物,更重要的是凝练出写作者的情感体验。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在短短的八个字中,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离愁别绪。

2. 感情真挚:宋词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经历。

宋词在词句构造上注重真实感受的表达,使读者能够透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3. 描述细腻:宋词以精细入微的描写打动人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景物和人物,为读者呈现了生动的画面。

宋词注重细节的描写,用极少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留白的美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夕阳下的溪亭,让读者感受到了泛舟山水的宁静与美好。

二、欣赏鉴赏技巧1. 理解词牌:宋词有许多不同的词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和韵律。

欣赏一首宋词时,需要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音律和韵律规则。

只有正确理解词牌,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表达。

2. 注重意境:宋词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独特的意境,读者需要耐心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深意。

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字的表面含义,还要用心去体会其中隐藏的意象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会词人的艺术境界。

3. 融入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宋词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
一、知人论世,明晰背景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明朝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对于词的抒情性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阅历、修养等都无不直接影响到词的创作,了解了作者其人,就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反之,对其作品的理解往往就会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要“知人”又须“论其世”,“论其世”是知其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所谓“论世”即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世世环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受什么影响。

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前半生与其夫赵明诚过着美满幸福生活,所以词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与所作,词风变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如:李清照《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写了少女感春情思,表达她爱春惜春之情。

二、以意逆志,进入意境
正确的鉴赏方法是不胶柱鼓瑟,拘泥不化,而要设身处地去意会和感受作者在作品里所展现的意境。

孟子的“以意逆志”法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1、感受诗的意境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例: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强调要从整个作品去把握诗意,是不是不能单独欣赏那些佳字佳句呢?当然不是,关键是首先要看整个作品如何,同时你所挑出的字句在整个作品中的确又是“片言居要”的,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绝不能“以文害辞,以辞害志”。

2、词人之语微以婉,不同言论直遂,鉴赏者须展开想象,并善于分析综合,将词的形象融成一片完整的意境。

词中比喻夸张,用典的手法运用很多,若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弄出笑话了。

我们得始终抓住词中的艺术形象去理解,因为词人的“意”是寄寓在艺术形象这个“境”之中的,所以,只有抓住对形象的理解才能追寻到作者寄寓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意趣,才能进入意境。

各举一例来说明之。

例:贺铸《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一句,梧桐半死比方自己失掉了老伴,头白鸳鸯比方自己。

张炎《词源•杂论》谈到秦观的词也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清代宋长白《柳亭诗活》卷十五更是十分清楚地指出:“诗有句断而意不断,一气连绵”。

这些说法,既强调了诗歌创作要意脉流注,句断而意不断,同时也揭示了诗歌鉴赏之要妙。

“词眼”就是在作品中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警策的字词或句子。

陆机《文赋》所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总的来说,一首词,它通过明与暗、隐与现、断与续的脉络体现出完整而联贯的意脉。

三、言此意彼,有意寄托
有些词表面是写景咏物,或写史怀古,实际另有深意,有的是感于时事,或感于自己身世遭遇,即有意寄托。

词家采取寄托手法写作的很多,清代常州词派诸老总结前人填词的经验,有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说法,并作为填词的要诀,可见词的寄托更为普遍。

词的寄托就整体而言,广义上说,是不出现本体的暗喻,言在此而意归于彼。

那么,哪类词有寄托呢?
1、凡是以古人古事为题材的咏史词、怀古词都是有寄托的,其意图都是借古喻今,以史见今。

如:王沂孙《齐乐天》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

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

练裳暗近,记穿柳在凉,度荷分暝。

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

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

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

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本词借咏萤寄托宋亡之恨。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怀念古人古事表现
他力举北伐,收复祖国失地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咏物诗大都是有寄托的。

一般地说,如果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咏物,常常是有寄托的。

因为咏物拟人,势必就会把人的精神写进去,借物抒怀,寓有深意。

如:苏轼的《水龙吟•杨花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还有的词,在作品中透露出消息来,有的是插进一二句有寄托的话,暗示写景另有深意。

如陈与义《虞美人》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有的是用典,从所用的典故中流露出后者的寄托。

如:邓剡的《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花,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3、婉转曲达,曲径通幽。

“典故”反其意而用之。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苑南伯寿》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掷地”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把刘邦送给他的玉杯扔在地上,用剑击碎,表示对项羽不杀刘邦的不满,后来愤而离去。

“挂帆”句用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蠡在灭吴后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故事。

若按上述步骤与方法去读词,则可明析其词义。

理解其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