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义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展示两句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思考:这句话说的是谁?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由此引出隋炀帝,说明隋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隋炀帝,罄竹难书。
教师过渡:隋朝确实跟秦朝一样也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朝代,他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隋炀帝的暴政。
)失去民心的隋炀帝的倒台已经是大势所趋,各地反隋势力纷纷联合起来,抗击隋朝。
隋炀帝的统治岌岌可危。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至此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后,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朝代,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学生:唐朝。
)是的唐朝。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我们大家应该对它也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个朝代。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朝的历史,去了解那段鼎盛的时期。
二、跟随教材,重温历史一、唐高祖:隋朝灭亡,一统天下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么?学生回答:不是,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展示:唐高祖李渊的图片。
教师要求学生学生自读课文,标划重要的知识点。
(包括唐的建立者、时间、都城以及第二个皇帝是谁?他又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学生: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他是经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大权登上皇位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2)(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的全部内容。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1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本课分析本课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也声名显赫。
本课则揭开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介绍了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的治理措施以及“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等内容;第二目是“女皇帝武则天”,讲述了武则天登上皇位第二目是“女皇帝武则天”,讲述了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及影响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及影响;;第三目是“开元盛世”,介绍了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以及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开元盛世”的局面。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学习唐诗学生从小学习唐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阅读史书和观看影视剧阅读史书和观看影视剧,,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也有所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也有所了解,,学生对这一课的历史兴趣应该很高。
兴趣应该很高。
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时空观念时空观念1.1.了解唐朝的建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精品)(新课标)

三、“开元盛世”
虢国夫人游春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唐玄宗 李隆基
——杜甫《忆昔》
2.此诗描绘了当时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3.唐玄宗在位前期,哪些治国措施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阅读课文P8-P9的“女皇武则天”部分, 找出下列信息: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重稻视米农 流业脂生粟政产米,白治发,展公上经私济仓等廪俱……丰实。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
打败西突厥,控制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安西四镇,使唐朝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二 学情概况
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的历史学习,对 于历史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 基础,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七年级学生 对于历史充满大量兴趣和无限的探索欲望, 但由于部分影视作品的传播,其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对于历史的兴 趣,通过一系列史料和图片,启发其自主探 索的积极性,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打败西突厥,控制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安西四 军事上 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镇,使唐朝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这些措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读材料,说说唐太宗实施这些治国措施后的结果如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试讲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客观,很到位;
三、“开元盛世”:
师:课件出示“开元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开元之治”?
谁为“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新版)

3、增加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
4、严格考查官吏。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 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扩大国学规模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第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独立阅读课本 P6-9 页,思考下列问题
1.唐朝建立于何时何地何人? 2.唐太宗统治期间开创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
3.唐太宗能够推动唐朝呈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用人、思想、政治、经济)
4.唐朝是否因武则天衰落?为什么?
5 .唐玄宗执政初期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资治通鉴》: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 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都同心协力 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 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 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比。 根据上文,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 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用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四、开元盛世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 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 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宋庆龄
要善听正确意 见,虚心纳谏
广纳贤士,知人善任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字玄成,馆 陶(今属河北)人, 以敢于直言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