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身麻醉临床中的验证
CNAP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评估

在急诊室监测急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事。
急诊室常规下使用上臂袖带间隔示波法进行血压监测。
CNAP血管卸载技术能够提供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这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在急诊科,常规袖带间隔测压会漏检很多低血压的发生,那么,C N A P能否监测到常NBP规袖带间隔法所不能监测到的有关低血压呢?本次研究的情况是:选取了德国大学医院急诊科的130例需要进行血压监测的病人,进行比较,使用CNAP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连续血压(长达2小时以上)的监测,同时使用示波法每隔15分钟记录血压值以医疗安全患者,应该要有连续的血压数据,以及实时的、可视的血压波形(趋势图)才能使急诊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低血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避免组织灌注不足而造成器官的长久伤害。
常规临床环境中,要获得连续的血压数据一般会采用有创导管穿刺的方式,而这种适用于ICU 的有创穿刺连续血压监测法却不太适合于急诊科。
而且,对于特殊的医疗情境,病人在医院急诊科的第一个小时,对于病人长期的伤害和存活,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Kumar 和其同事已经证明: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发生对于脓毒症休克病人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记录低血压的发生从而进行抗菌性治疗的管理,对于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考虑到未被监测到的低血压可能对病人的伤害,但是在急诊室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局限性,像CNAP 这样无创连续的血压监测技术,可能会在病人接受治疗的第一个小时内增加病人的安全性。
已经有相关的验证性研究显示,CNAP 血压监测方法下的的血压数据:SAP 、DBP 、MAP 与有创血压监测技术下获得的血压数据,具有临床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CNAP 可以替代有创血压监测技术进行血压监测。
同时,最近的一些研究都能够证明,基于血管卸载原理的CNAP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技术,与间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相比显示出更具潜能的价值:在使用中,CNAP 在剖宫产脊髓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与间断无创血压监测法相比较,Ilies 和其同事能够监测到更多低血压的发生。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

[ 1 ] K a z a u r e H S, R o ma n S A, S o s a J A. Me d u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m i c r o c a r c i n o m a : a p o p u l a t i o n — l e v e l a n a l y s i s o f 3 1 0 p a t i e n t s[ J ] .
出 版 社 ,2 0 0 5 : 1 8 1 —1 9 3 .
[ 1 O ]冯 占武 , 丛 淑珍 , 甘科 红 , 等. 不 同大小 甲状腺结节超 声弹性成 像临床研究 [ J ]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 0 1 1 , 2 7 ( 1 0 ) : 8 8 5 — 8 8 7 .
[ 1 1 ]邬宏 恂 , 张冰洁 , 戴军 , 等. 甲状 腺髓样 癌超 声征象 分析 [ J ] .
中华超 声 医学 杂志 ,2 0 1 3 , 2 9 ( 1 0 ) : 8 6 8 — 8 7 1 . ( 收稿 : 2 0 1 4 — 1 0 — 2 6 编辑 : 黄月薪 )
[ 2 ] L a g a l l a R,C a r u s o G,R o m a n o M,e t a 1 . E c h o — c o l o r D o p p l e r i n
用 医学 杂志 2 0 1 5 年第 3 1 卷第 5
8 01
部 淋 巴结 肿 大 , 本 研 究 中 颈 部 探 及 肿 大 淋 巴结 占 6 1 . 9 %( 1 3 / 2 1 ) , 其中 8 4 . 6 %( 1 1 / 1 3 ) 经 病 理 证 实 为 淋 巴结 转 移 。 MT C恶性 程 度 较 高 , 早 期 就 可 以 发生 淋 巴结 转 移 。 根 据 本 组 病 例 的 回顾 性 分 析 . MT C超 声 声 像 图 除 了 具 有 甲状 腺 恶 性 结 节 常 见 征 象 。 即: 实 性 低 回声 、 内部 回声 不 均匀 、 伴 有 钙 化灶 、 无 周 边 晕环 或晕 环不完 整 、 内部 及 周 边 血 流 较 丰 富 等 之 外, 还有其独特表现 : 大 部 分位 于 中上 极 、 边 界 清晰、 纵 横 比< 1 、 早 期 即可 有 颈部 淋 巴结 转移 。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Sackl-Pietsch 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AustriaI.简介连续血压监测是众多临床监护设备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围术期监测。
对于外科住院病人来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要求至少对患有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人在围术期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这需要用有创的方法在动脉内放置导管测量。
在其他情况下,监护常规使用无创间隔血压监测。
因此,许多病人的血压监测并不是连续即时的。
最近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其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或可能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例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整形手术或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肠道手术、择期或急诊外伤手术)也是采用无创测压法,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以便更好管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在剩余的18%外科住院手术中,有创测压主要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不稳定的病人。
因此,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不管是否需要反复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血压测量。
请注意,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这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用无创测压来取代有创测压。
有大量的研究强调在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不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
4.3 无创连续与间隔动脉血压监测:评估CNAP血压监测系统(基于血管卸载技术)在急诊科的应用.

: ( )无创连续与间隔动脉血压监测:评估血压监测系统(基于血管卸载技术)在急诊科的应用摘自:, (斯堪的纳维亚《创伤、复苏和急救药品》),影响因子:摘要背景:在急诊室监测急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常规下使用上臂袖带间隔示波法进行血压监测。
血管卸载技术能够提供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在这篇研究中,我们将比较基于血管卸载技术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与间隔示波法血压监测在急诊室的应用。
同时,我们将会验证是否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法能够监测到间隔示波法所不能监测到的有关低血压的发作。
方法:在本次前瞻性比较研究中,选取德国大学医院急诊科的例需要进行血压监测的病人。
使用血压监测系统(基于血管卸载技术)进行连续血压(长达小时以上)的监测,同时使用示波法每隔分钟记录血压值以做比较。
使用差异分析法对每个病人进行重复血压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
结果:基于血管卸载技术的连续血压监测法与示波法监测的血压平均差和标准差为::(±),:(±),:(±)定义低血压的发作是以收缩压低于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且持续时间至少为分钟监测法能够监测到低于的收缩压的病人为例,监测到低于的平均动脉压的病人为例;与此同时,而示波法只能监测到法能够监测到的低血压的病人中的例(收缩压低于)和例(平均动脉压低于)。
结论:对于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血压监测,基于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与间隔示波法血压监测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能够识别临床上更多相关低血压的发生,而使用间隔血压监测法时,这些低血压的发生将不会监测到或者将会产生监测延迟。
关键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急诊药物、光电体积描记术、血管卸载技术背景:介绍了现有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和无创血压监测的局限性,先前的连续血压监测的研究是在麻醉期间,例如腹部手术、剖腹产脊髓麻醉等,这篇研究是在急诊科,将比较基于血管卸载技术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与间隔示波法血压监测在急诊室的应用。
6.3 新型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麻手术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评估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a new device (CNAP TM) for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assessment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 TM在全麻手术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评估)主要观点:1、在全麻手术中,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显示出可与桡动脉介入有创血压监测一样的精确性和准确度2、对于非常需要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CNAP将是一种代替有创血压监测的有用的办法。
背景:对于施行脊髓麻醉镇静阶段的病人,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显示出比间断血压监测方式的优越性。
我们通过分析全麻过程中CNAP与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评估了CNAP的性能。
方法:研究中选取88例病人,包括腹部手术、脑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在统一手臂上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和CNAP无创血压监测,并比较器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值。
分析有创血压监测值和CNAP每搏血压监测值来判断CNAP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对血压快速变化频率和和低血压监测的及时性。
结果:与有创血压监测相比,CNAP监测到的血压值偏差分别为:4.5,3.1,3.2mmHg(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两者没有显著地不同。
频率变化快慢有些许不同,计算出的一致性范围为:81%,64%,76%(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对应的血压偏差为±17.6mmHg,±11.4mmHg,±12.0mmHg。
CNAP和IAP同时监测到血压变化的频率为82.1%,及时监测低血压发生为84.6%。
结论:在全麻手术中,CNAP能够提供同有创血压监测一样连续实时的血压值。
全麻-含腹部心脏神经外科-有创做比较-88例患者1、有创作比较,全麻阶段;2、作者最后的讨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测量并没有达到与动脉导管穿刺一样的很满意的结果。
4.2CNAP:急诊室大部分病人可以采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4.2CNAP:急诊室大部分病人可以采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替代有创血压监测Continuous non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can replace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the major part of the patient population in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 CNAP:急诊室大部分病人可以采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替代有创血压监测引言:1、我们急诊科的病人都存在潜在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急诊科高的病人流动率需要快速和安全的血压监测方法背景:血压的测量仍然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础两种监测方法:无创血压监测(常规使用)缺点:有测量间隔有创血压监测(血压的金标准)缺点:有创耗时在过去的将近150年里,科学家试图去结合这种监测技术的优点目标:开发一种在无创的情况下能够对动脉血压进行定量、连续的测量方式。
背景:基于Penaz的血管卸载原理(1973)---通过指套发射红外线光基于血氧定量法监测血管体积的变化由于绝对值的缺少血压不能直接得到。
这项技术首先是在手术室和急危重症科得到临床使用,在80年代被用于航空技术目的:1、评估CNAP在急诊科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可行性2、评估引入CNAP后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影响方法学:在这四个月的研究中(2008年2月-5月),我们选取了急诊科89例需要连续血压监测的患者,并且这些病人都是由同一急诊科医生进行操作,以避免内部使用者的误差。
入选标准: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继续进行液体补充液;3、使用肌松药物、血管加压药物、血管扩张药物;4、镇静和镇痛;5、意识锐减排除标准:心肺复苏患者、儿童带病人初步稳定之后,我们决定停止使用CNAP,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1、医学方面:不需要采集每搏即时连续血压;2、手术的可行性:转为无创血压监测或者其他,病人被转入ICU 病房,需要使用有创血压穿刺进行血气分析;病人的特点或者使用习惯不适合使用CNAP 结果:在决定使用CNAP进行血压监测后90%的病人能在2分钟之内得到有用的读数。
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

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发表时间:2018-11-30T12:17:07.7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刘玉全[导读] 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云南省砚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663100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
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象5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给患者行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性。
结果: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在SBP、DBP、PPV这3个指标监测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高度重视此方面情况。
关键词:全身麻醉;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临床上多种疾病患者均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故而需要接受全身麻醉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与完善,此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用来进行全身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或者仪器诸多,不过其适应性与效果均是不同的。
本次研究则旨在对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对象,其中男女比例是27:23,年龄是在23-65岁之间、均值是(34.19±5.06)岁,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评价患者的麻醉风险分级在I-II级之间,且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水平>110g/L,排除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CNAP常见问题解答2

CNAP常见问题解答1、CNAP是什么意思?CNCO是什么意思?CNAP其英文全称为: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其中文名字为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CO其英文全称为:Continuous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其中文名字为每搏连续无创心输出量。
2、CNAP来自哪里?CNAP来自于奥地利CNSystems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总部设于奥地利格拉茨。
(注:CNSystems公司为心脑血管评估及每搏/即时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05年成为“the Red Herring 欧洲100强公司”之一)3、CNAP通过了哪些权威认证?CNAP获奥地利国家最高科学奖;获美国FDA批准,通过欧洲CE验证,获中国SFDA批准;且用于美国宇航局(NASA)、为中国航天中心指定使用产品。
4、CNAP可以应用与哪些科室?①麻醉科(手术中需要控制性降压和重大手术中常见的低血压发作;38%术中的低血压未被发现,22%术中的低血压发现较晚;低血压每持续一分钟增加患者3%的死亡率);②重症监护室(ICU)(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的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复杂、发展凶险,生命体征不稳定);③心内科(对于连续血压监测的要求更迫切,尤其是在CCU中病人均有血压随时可能变化的情况,例如心肌梗塞等;导管室的介入手术、普通病房的高血压危象,以及心功能检测室的晕厥诊断等情况);④急诊科(严重复合车祸伤和各种中毒性疾病;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科室,发展凶险,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CNAP内置电池保障患者在转运期间2小时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生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
⑤妇产科(妊娠高血压、异位妊娠、分娩时和产后大出血发病率10%左右,病情进展快速凶险,随时发生急剧的病情变化,危及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⑥心外科(心脏外科手术手术风险高,死亡率高,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患者和医生至关重要);⑦其他科室(其他外科:器官移植、重症颅脑术后、重度烧伤、嗜铬细胞瘤手术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危重症病人的围手术期;其他内科:脑卒中、消化道出血、高龄、同时存在多种心脑血管病;肝胆科在抽肝胆腹水时、心脏手术的术后监护、内科的嗜铬细胞瘤病人、肾内科的血液透析,妇产科的妊高症病人等;这些科室目前均没有条件(操作人员、设备等)或不可能为病人做有创监测,CNAP 中的无创和每搏连续的特性为这些临床科室解决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continuous non-invasive haemodynamic monitor (CNAP TM 500)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身麻醉临床中的验证
1、CNAP TM 500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仪
2、这篇研究比较了使用校准软件算法的CNAP监测仪与直接血压监测两种监测方法
3、CNAP和直接血压监测法的平均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一致性的范围有些大。
背景:我们进行了一项预期的研究来验证一种新型的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 TM 500)
方法:选择100例经书面同意后全麻状态下施行选择性外科手术的患者。
将CNAP的指套放置于一只手臂的手指上,一支动脉介入导管插入到相同的手臂上同步记录数据。
使用Bland-Altman差异分析图对使用CNAP和有创动脉血压方法重复测量的数值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前50例使用软件CNAP-software V3.0获得的病人数据用来改进用于评估后50例病人的软件CNAP-software V3.5。
根据美国医疗器械发展协会规定的标准,我们定义无创血压监测临床可以接受的一致性范围为:LOA±15mmHg。
结果:我们分析了100例病人的524878对数据。
前50例病人的平均动脉血压平方偏差为-2.9mmHg(标准方差SD:10.6mmHg,一致性范围为-23.7-17.9mmHg);在后续的50例病人中(使用software 3.5)得到的平均动脉血压平方偏差为-3.1mmHg(标准方差SD:9.5mmHg,一致性范围为-21.6-15.4mmHg).
结论:虽然没有达到我们预定义标准。
新型的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与有创血压监测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血压、诊断仪器、手术护理、监测仪
讨论:
这是第一篇关于每搏、连续、即时、无创的CNAP TM 500(V3.5)血压监测系统的报告。
我们发现了CNAP和直接血压法测量的平均动脉压具有可以接受的临床一致性。
通过更换CNAP的软件版本(V3.0到V3.5),在后50例的病人数据中,我们发现其一致性提高了。
有创血压监测和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其测得的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具有期望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是使用CNAP的软件V3.5不满足AAMI(美国医疗器械发展协会)所规定的要求。
与之前的50组数据一致,有创测量和CNAP无创测量的舒张压偏差更大,一致性更低。
最近几年,许多无创和有创的血压监测设备被应用与临床。
Finapres 监测仪(Ohmeda,Denver,Co,USA)在麻醉科室最有名的。
对于Finapres 监测仪和CNAP血压监测仪其血压监测原理都是基于Penaz的血管卸载原理。
CNAP和Finapres的不同之处在于CNAP的上臂袖带校准系统(校准时间在5-60min可调)能够在定义的时间间隔中实时验证连续信号并产生每搏实时血压值。
与其他装置作比较,CNAP使用数字化控制回路和数学算法来在线监测血管的弹性。
CNAP特别试用于监测全麻手术血管扩张的变化。
一些术中状况如:血管收缩、体温过低、血管并发症可能会干扰体积描绘图的测量,尽管我们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去检测这些干扰。
在这些病人中有一些副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心室颤动、动脉硬化。
此外,22%的病人在研究阶段都需要血管扩张药物的治疗。
因此,我们的数据代表着日常麻醉实践中典型的病人样本。
同时,使用右手安装指套是很重要的。
CNAP提供3种不同型号的指套来确保更高质量的CNAP信号测量。
在CNAP无创血压监测未被使用时,虽然动脉穿刺血压监测并发症稀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但是CNAP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更快的进行血压的监测,无需进行导管介入,使病人免除皮肉之痛。
病人的年龄是在不断增加的,心血管病人数量也是不断增加的。
手术低血压的发生是术后1年死亡率发生的独立指标,同时低血压未能提前监测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同标准的无创血压监测(监测时间间隔为3-5分钟)相比较,CNAP能够提供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众所周知,不同部位的动脉血压的监测显著不同。
同样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监测方法其得到的血压监测值也是不尽相同的。
当评估一种新的监测方法时,这些因素都需考虑进去。
与听诊方法的无创血压监测相比较,评估血压监测仪器有效性的相关准则已经得到了发展。
虽然这些准则可能不适用于用来比较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我们使用严格的AAMI 标准来比较我们的结果。
因此,CNAP和IAP的一致性范围可能没有达到我们预定义的标准,
但是其结果对于临床仍然是有价值的。
更多的研究需要去评估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和优势性,特别是对于通常患有严重动脉硬化、主动脉狭窄或者慢性心脏失败的患者。
前50例病人使用CNAP TM 500(V3.5)的结果是有期望的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我们预定义的标准。
与有创作比较、100例全麻外科手术患者
"1、这篇研究比较了使用校准软件算法的CNAP监测仪与有创血压监测两种监测方法;
2、与有创作比较较有价值,一致性较好,能提供连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3、病例样本大有参考价值;
4、发表杂志为BJA,权威性很高;
5、文献中有详细的实验方法、结果等。
6、CNAP和IAP的一致性范围可能没有达到我们预定义的标准,但是其结果对于临床仍然是有价值的;
7、同时比较了CNAP软件V3.0和V3.5版本,发现V3.5版本准确性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