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D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分析的结论:
第一、根据上表,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就是生产
价格。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剩余价值的
总和,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价值的总和。
第二、生产价格形成的过程表明,生产价格的形成
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平均利润率又是以各
特殊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利润
率均衡化为前提。
2、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区别
A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600 B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k+100 p =700 C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100 p )k+100 p =800
如果我们把五个不同部门,看作是一个资本,Ⅰ-Ⅴ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资本 Ⅰ 80C+20V Ⅱ 70C+30V Ⅲ 60C+40V Ⅳ 85C+15V Ⅴ 95C+5V 合计390c+110v 平均78c∶22v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100%
20
100%
30
100%
40
100%
15
100%
20
120
20%
Ⅱ 70C+30V 2.3∶1
100%
30
130
30%
Ⅲ 60C+40V 1.5∶1
100%
40
140
40%
Ⅳ 85C+15V 5.7∶1
100%
15
115
15%
Ⅴ 95C+5V 19∶1
100%
5
105
5%
16.01.2021
编辑课件ppt
4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日期:•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目•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论录平均利润定义计算定义与计算当资本从低利润部门流向高利润部门时,低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高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

这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趋于一致。

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流动竞争平均利润与资本流动资本流动的影响当某个部门的利润高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从其他部门流入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反之,当某个部门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流出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价格上升,利润增加。

平均利润的作用平均利润是调节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定义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是生产价格的最低界限。

成本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成本价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和最低界限,如果生产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成本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以确保企业的盈利水平。

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要点一要点二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而生产价格则是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不会长期低于或高于生产价格,因为平均利润率的规律会调节市场价格的变动。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平均利润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的实现形式平均利润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高低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如果生产价格高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平均利润;反之,如果生产价格低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的平均利润就会降低。

市场需求和竞争影响平均利润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者可以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平均利润;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需要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

大一新生政治经济学部分填空题

大一新生政治经济学部分填空题
121.银行资本是银行所掌握的资本,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自有资本,它只占银行资本的小部分;二是借入资本,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
122.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
61.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6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一部分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107.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 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08.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超额利润反映的是部门内部的关系。
109.生产价格形成以前,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10.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1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17.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8.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即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性质。
19.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90.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91.公式I(v斗m)=IC表示的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它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9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本章的中心是解决第八章提出的问题,阐明平均利润率如何形成和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揭示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如何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通过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在本章先撇开了竞争的现象,分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联系。

为使问题简化,也把周转时间不同的因素暂时撇开,只分析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所形成的不同利润率如何平均化。

利润的平均化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结果。

所以,首先分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 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化。

资本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首先假定社会有五个生产部门,它们的不变资本价值也一次转移到产品中去,它们的剩余价值率都是100%。

马克思用两个因素来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从表一说明:五个生产部门投入的资本总额为390c+110v ,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为110,产品价值总额为610。

如果不把它们看作五个不同的生产部门,而是看作一个总资本内部的五个不同车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第一,500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78c+22v ;第二,每100资本,都可带来22的剩余价值;第三,平均利润率=vc m 110390110 =22%;第四,每100资本,即总预付资本的任何五分之一所生产的产品,都只能按122的价格出售。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利润也就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形成后,资本家出售商品时,“不是得到了本部门生产这些商品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只是得到了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剩余价值或总利润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从平均利润的角度看,“不同的资本家在这里彼此只是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发生关系,在这个公司中,按每100资本均衡地分配一份利润”。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关键概念:成本——即成本价格,指补偿商品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这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等于商品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剩余价值被认为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成为利润。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一般利润率——某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相同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社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平均化之后,形成的在一切生产部门都相同的平均的利润率。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称为生产价格。

一、预付资本转化为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前边说过,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统。

但是因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混同了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以劳动价值论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以回答的挑战:如果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如果使用同样多的劳动,就应该生产出同样多的新增价值;如果同时支付同样多的报酬,就应该会产生同样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利润。

比如,分别投入300单位和600单位资本,如果都使用10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那么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一样多的;如果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都是150单位资本,那么工资也是一样多的,虽然300单位资本和600单位资本的数额不等,但是获得的剩余价值应该还是一样多的,也就是利润量相同。

如果劳动数量不同或者劳动报酬不同,那么剩余价值或者利润就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分别投入300单位资本,一个资本使用100单位资本雇佣5个工人,另一个资本使用200单位资本雇佣10个工人,那么按照劳动价值论,这两个资本虽然等额,可是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量应该是不同的。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等额的资本,不论使用多少劳动,在相同的时间里总会生产平均的利润。

在同样的时间里,不论它们使用多少劳动,600单位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300单位资本的2倍,300单位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一样多。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读书笔记模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读书笔记模板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 化为地租
第五篇利润分为利 息和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续)
第七篇各种收入及 其源泉
第二十九章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三十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Ⅰ 第三十一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Ⅱ(续) 第三十二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续完) 第三十三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三十四章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 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 第三十六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目录分析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 化为利润和剩余价 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 下降的规律
第四篇商品 资本和货币 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 本和货币经 营资本(商
人资本)
第五篇利润 分为利息和 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
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章利润率 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七章补充说明
第三十七章导论 第三十八章级差地租:概论 第三十九章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 第四十章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 第四十一章级差地租Ⅱ——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 第四十二章级差地租Ⅱ——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 第四十三章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 第四十四章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
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第十八章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第十九章货币经营资本 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二十一章生息资本 第二十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二十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二十四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二十六章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

卷1说明1-1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16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17-3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39-53[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3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4-6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62-135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62[Ⅰ]62一、费尔巴哈64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64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66[Ⅰ]74[Ⅰ]98[Ⅰ]103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13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136-195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136第一节方法136第一个说明137第二个说明141第三个说明142第四个说明143第五个说明145第六个说明147第七个即最后一个说明151第二节分工和机器156第三节竞争和垄断170第四节所有权或租177第五节罢工和工人同盟188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96-214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上215-229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230-247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48-3071872年德文版序言2481882年俄文版序言2501883年德文版序言2521888年英文版序言2541890年德文版序言260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266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268共产党宣言271一、资产者和无产者272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285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2951.反动的社会主义295(甲)封建的社会主义295(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297(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98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01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02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305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的演说1847年11月29日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上308-311马克思的演说308恩格斯的演说309马克思:危机和反革命312-315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316-320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321-363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321雇佣劳动与资本33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364-375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376-481一1848年的六月失败377二1849年6月13日401三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433四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467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482-578[一革命前夕的德国]482[二普鲁士邦]491[三德国其他各邦]500[四奥地利]504[五维也纳起义]510[六柏林起义]514[七法兰克福国民议会]518[八波兰人、捷克人和德意志人]522[九泛斯拉夫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我们把五个不同部门,看作是一个资本,Ⅰ-Ⅴ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资本 Ⅰ 80C+20V Ⅱ 70C+30V Ⅲ 60C+40V Ⅳ 85C+15V Ⅴ 95C+5V 合计390c+110v 平均78c∶22v
剩余价值率 100%
30
100%
40
100%
15
第二、成本价格是特殊的,平均利润是根据预付资
本量而相等的。
3、个别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全社会商品生产价
格的关系
说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和,等于全社会的成本价
格总和加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总和。这个论点,好象同下
列事实相矛盾:
2020/9/21
11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10m
第三、平均利润率=390c110v = 22%;
第四、全部预付资本的任何五分之一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按
照122的价格出售。
(2)第二例:
假定产品价值只包含已经耗费掉的不变资本。
2020/9/21
6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
Ⅰ 80C + 20V Ⅱ 70C + 30V Ⅲ 60C + 40V Ⅳ 85C + 15V Ⅴ 95C + 5V 合计390C + 110V 平均78C∶22V
9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分析的结论:
第一、根据上表,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就是生产
价格。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剩余价值的
总和,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价值的总和。
第二、生产价格形成的过程表明,生产价格的形成
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平均利润率又是以各
20 22 90 (50+20)70 92
22%
+2
30 22 111 (51+30)81 103
22%
-8
40 22 131 (51+40)91 113
22%
-18
15 22 70 (40+15)55 77
22%
+7
5 22 20 (10+5)15 37
22%
+17
110 110 422
422
2020/9/21
2020/9/21
剩余价 剩余 利润 已经用 商品 成本 值率 价值 率 掉的C 价值 价格
100%
20 20%
50
90 70
100%
30 30%
51
111 81
100%
40 40%
51
131 91
100%
15 15%
40
70 55
100%
5
5%
10
20 15
110
22 22%
7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Ⅰ80C+20V 20 120 22 122
+2
Ⅱ70C+30V 30 130 22 122
-8
Ⅲ60C+40V 40 140 22 122
-18
Ⅳ85C+15V 15 115 22 122
+7
Ⅴ95C+5V 5 105 22 122
+17
合计
110 610 110 610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分析的假定: 第一、假定剩余价值率不变; 第二、假定不变资本全部加入年产品;
第三、假定各生产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相同。
2、以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因而利润率不同的 五个生产部门为例来说明利润率如何平均化。
(1)第一例:
2020/9/21
3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图例分析:
第一、第二例表与第一例表相比,虽然已经用 掉的C不同,直接导致成本价格和商品价值的不同, 但不影响各自生产的剩余价值,也不影响各自的利 润率。
第二、二个例表中的五个资本的平均剩余价值 均是22,平均利润率也均是22%。
第三、对二个图例的分析表明,等量资本因有 机构成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利润率,由于部门之间的 竞争而均衡为平均利润率。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 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020/9/21
1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三、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2020/9/21
2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700
合计
平均利润 100 100 100 300
生产价格 600 700 800
结论:“谁也 不会把自己的 利润算到自己 的成本价格 中!”
2020/9/21
12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二、一个产业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往往和价值不一致。 如:
资本
剩余 商品 平均 商品生 生产价格同 价值 价值 利润 产价格 价值的偏离
2020/9/21
8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形成(根据第二例图表)
资本
Ⅰ80C+20V Ⅱ70C+30V Ⅲ60C+40V Ⅳ85C+15V Ⅴ95C+5V
合计
剩余 平均 商品 价值 利润 价值
商品 成本价格
商品生 平均 价格同价 产价格 利润率 值的偏离
100%
5
110
22
商品价值 120 130 140 115 105
122
利润率 20% 30% 40% 15% 5%
22%
2020/9/21
5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一、500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390C+110V,用百分比表示就
是78C∶22V;
第二、每100资本,都可获得22元的剩余价值;
第一、一个产业部门的利润会加入另一个产业部门的 成本价格。如:
A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600 B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k+100 p =700 C部门生产价格=(500k+100 p +100 p )k+100 p =800
资本 成本价格
A
500
B
600
C
特殊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利润
率均衡化为前提。
2、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区别
2020/9/21
10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都是生产价格的组成部分,
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成本价格是指所费资本(410);平均利润
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的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