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

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可能高于或低于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是生产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每个企业都按照生产价格进行生产和销售,获取 相同的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
01 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 价格,是决定生产价格的重要因 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波动具有周 期性。
04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理 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理论意义
揭示了资本流动对利润平均化的作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 说明了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
实践启示
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指导企业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
2023-10-30
目录
• 平均利润的形成 • 生产价格的基本概念 •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相互关系 •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理论意义
与实践启示
01
平均利润的形成
不同部门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进行的竞争,会促 使各部门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趋于使全社会的 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化。
这种竞争的结果导致各部门的利润水平趋于接近,形成了平 均利润。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平均利润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在社会各部门之 间的分配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分配形成 了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但具体形式上是以 总资本为分母、以总利润为分子形成的。
平均利润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日期:•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目•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论录平均利润定义计算定义与计算当资本从低利润部门流向高利润部门时,低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高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
这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趋于一致。
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流动竞争平均利润与资本流动资本流动的影响当某个部门的利润高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从其他部门流入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反之,当某个部门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流出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价格上升,利润增加。
平均利润的作用平均利润是调节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定义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是生产价格的最低界限。
成本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成本价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和最低界限,如果生产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成本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以确保企业的盈利水平。
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要点一要点二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而生产价格则是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不会长期低于或高于生产价格,因为平均利润率的规律会调节市场价格的变动。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平均利润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的实现形式平均利润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高低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如果生产价格高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平均利润;反之,如果生产价格低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的平均利润就会降低。
市场需求和竞争影响平均利润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者可以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平均利润;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需要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本章结构和内容提要本章和第六章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多种具体形式,掩盖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瓜分和分配。
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具体形式的基础。
因此,本章主要考察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通过对这些“转化”形式和过程的分析,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各种现象、形式,了解它们怎样模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首先从一个企业内部考察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使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本质区别表现为生产成本,掩盖了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源泉的作用。
同时,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所费资本的产物,还会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随之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资本家唯一关心的东西。
利润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从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联系考察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分配规律,要求把资本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竞争进行再分配,按平均利润率分割剩余价值时,利润就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第三节分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由于利润的平均化使资本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实际得到的平均利润在数量上不一致,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存在并发生作用,但这仍以价值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学说对无产阶级来说有重要的革命意义。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理论的革命意义。
二、基本概念简释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表现为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生产部门
不变 资本
可变 资本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平均 利润 率(%)
平均 利润
平均利润与 剩余价值的
差额
食品工业 70 30 30 130 20 20 纺织工业 80 20 20 120 20 20
-10 0
机械工业 90 10 10 110 20 20
+10
食品P=30%,纺织P=20%,机械P=10%
• 时间倒退到十年前,中国彩电生产企业平均利 润曾经达到50%以上。这使中国彩电行业迅速 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向规模和质量要效益。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 案例问题:(1)上述案例说明了政治经 济学的哪一条基本规律?
• (2)你认为我国彩电行业的这种现象是 否会在其他超额利润的行业出现?为什么?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第二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思考?
• 如果生产手机比生产冰 箱获得的利润要多,生产冰 箱的资本家会怎么办?
• 部门之间的竞争到什么 时候才会趋于缓和?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卖方竞争
流通 市场
竞 领域 竞争
竞
争争 的 两
种
类类 型
部门内
型 生产 部竞争
买方竞争 买卖双方竞争
• 这一理论阐明了物质生产领域各部门资 本家共同瓜分该领域工人阶级创造的剩 余价值的关系。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 这一理论说明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各个 资本家尽管为了追逐和瓜发利润也进行 着竞争,也存在着矛盾,但是剥削无产 阶级这一根本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
• 1.案例内容:
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

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是指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导致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量的比例,即: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资本总量。
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的,即: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涨,高于生产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会下跌,低于生产价格。
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它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价格的波动等。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竞争。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部门内 部的竞
争
指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之间为获得有利的产、销条 件和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通过提 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导致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形成。
部门之 间的竞
争
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和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 一般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 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托.约.登宁
提高利润率是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重要途径。
4、影响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剩余价值率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 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化。 m’=m/v ,m ,p’=m/(c+v)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 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 呈反方向变化。 c/v ,v ,m , p’=m/(c+v)
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
式,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2、区别:与商品价值相比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 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经常不 一致。
W= c+v+m = k+m = k+p k+p =生产价格
3、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 起作用。
纯粹同商品买卖行 为相联系的费用 (与价值相关)
生产性 流通费用
包装、保管和运 输工人的劳动
商品 价值量
纯粹流通费用
广告费、办公费、 商业店员工资
m
价商成值品本量
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 剩余价值为:180-50(纯粹流通费用补偿)=130
P`=(180-50) /(900+100+50)=12·3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
∑m (剩余价值总额)
P′= —————————
∑(c+v)(社会总资本)
部门之间的竞争目的是追求有利的
投资场所,以获取最大的收益,通过资
本的转移流动,造成不同种商品的供求
关系变动,引起它们各自的市场价格上
下波动,从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P′平均
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也并非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而只是一种一般
趋势。现实中,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仍然存
在差别。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社会生
产的无政府状态会使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的转
移快慢不等,参差不齐。 不过,从一个较长的 时期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确实存在着平均化
的趋势。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P160 思考: 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按成本价格加平
根本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例 60c+40v+40m p’=40% 80c+40v+40m p’=33.3% 120c+40v+40m p’=25%
m’=100%,v=40都不变, 增加了C ,
在这种情况下,V在总 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下 降。
p’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 势
2 平均利润率下降 会降低资本家的剥削程度吗?
率 3缩小贫富差距 有利于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
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贫富差距
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率是经常变化的,
这种变动 从长期的趋势看,有下降的趋势。
1、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竞争
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可编辑ppt
14
• (6)萨缪尔森
• ——认为转型问题要证明的是商品价值和其相 对价格之间还保持着的一定的比例关系,他通 过对其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商品的 相对价格可以直接从投入产出系数、利润率、 工资率等这些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数量关系 求出,根本不必借助于价值这个概念,整个转 型过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可编辑ppt
29
• “因此,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 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化 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因为成本价 格的形成具有一种假象,使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看不出来了,所以在生 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 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的,而是由资本引 起。…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第266页)
4
• (2)李嘉图
• 贡献:
• ①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生工人新创造的价 值的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是利润。
可编辑ppt
5
• 缺陷:
• ——实际上已经触及利润平均化,价格转 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但他混淆了价值和 生产价格,跳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 格”的“中间环节,首先肯定资本家获得 的是平均利润,即一开始就从平均利润出 发来进行考察
可编辑ppt
30
• “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考虑它的各个组成 部分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 这一切组成部分同样地预付出去,不仅是为了再 生产预付资本,而且是为了生产一个超过预付资 本的价值余额。…因此,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 它总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因此,这 个余额和总资本会保持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可以 用分数来表示,其中 C表示总资本。这样,我们 就得到了一个与剩余价值率m/v不同的利润率 m/C=m/c+v。”(第26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耗费的生产 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 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 式。 成本价格的出现使商品的价值就从 c+v+m”转化为“k+m”,剩余价值完全表 现 为成本价格(生产成本)的一个附加额,这 样,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便被掩 8 盖了。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源自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 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 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现实经济中直接 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 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 是如何转化为利润范畴的。
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第一、成本价格: 1、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 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 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 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 器设备的磨损。(物化劳动) 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
9
3、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 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 (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 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 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
10
第二、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 本 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付出了资本 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 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 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的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比影响 剩余价值率的因素要多得多。从 P′= m′· V /C+V)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有机构成(负相关); (3)资本的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充分利用不变资本 (5)不变资本的物质节约。尽量减少各种开支
2、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 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 的基本条件。 (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 低限,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时赚钱或亏本 的标志 。 (3)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可以反映资 本主义竞争的规律 。千方百计减少成本 价格(生产成本)的开支,就成为同类 企业互相竞争的重要内容。
6
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 用价值表现就是:商品价值= c+v+m 。 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 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 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 c+v 就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成本价格。成 本价格用符号表示就是:“K”(= c+v)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利 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商 业资本的职能、作用和商业利润的来源的基本内容, 明确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以及平均 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前面几章,我们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 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目的 在于,通过对各种资本具体形式的分析,使我们能 够进一步认清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所呈现出的各种 经济现象和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由于在剩余价值 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 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转 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们 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进 一步转化为:商品价值=k+p (“p”代表利润) 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1)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 一个价值实体。 (2)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 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3)利润的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 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4)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 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
由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引起的
14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 同:p‟=p/C=m/C; m‟=m/v 所以, p‟< m‟ (2)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 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 的增殖程度。 3、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 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 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 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
15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 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 保 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 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 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 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 明.” —— 16 托.约.登宁
12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原因:
(1)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工资范畴 反映的是“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成果”, 因而割断了利润与工资的联系; (2)工资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掩盖 了用以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 把劳动力表现为与其它资本没有区别的生 产要素。
13
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
1、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 资本的比率,即 p‟= p/C = m/C (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 由于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 的,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 量,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 这时,P‟= M/C =(m‟vn)/C 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 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