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合集下载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
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可能高于或低于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是生产价格的组成部分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每个企业都按照生产价格进行生产和销售,获取 相同的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
01 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 价格,是决定生产价格的重要因 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波动具有周 期性。
04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理 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理论意义
揭示了资本流动对利润平均化的作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 说明了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
实践启示
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指导企业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
2023-10-30
目录
• 平均利润的形成 • 生产价格的基本概念 •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相互关系 •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理论意义
与实践启示
01
平均利润的形成
不同部门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进行的竞争,会促 使各部门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趋于使全社会的 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化。
这种竞争的结果导致各部门的利润水平趋于接近,形成了平 均利润。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平均利润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在社会各部门之 间的分配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分配形成 了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但具体形式上是以 总资本为分母、以总利润为分子形成的。
平均利润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日期:•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目•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论录平均利润定义计算定义与计算当资本从低利润部门流向高利润部门时,低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高利润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

这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趋于一致。

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流动竞争平均利润与资本流动资本流动的影响当某个部门的利润高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从其他部门流入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反之,当某个部门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时,资本会流出该部门,导致该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价格上升,利润增加。

平均利润的作用平均利润是调节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定义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是生产价格的最低界限。

成本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成本价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和最低界限,如果生产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成本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以确保企业的盈利水平。

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要点一要点二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而生产价格则是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不会长期低于或高于生产价格,因为平均利润率的规律会调节市场价格的变动。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平均利润是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的实现形式平均利润决定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高低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如果生产价格高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平均利润;反之,如果生产价格低于平均成本,那么生产者的平均利润就会降低。

市场需求和竞争影响平均利润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影响平均利润的大小。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者可以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平均利润;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需要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7
2、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耗费的生产 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 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 式。 成本价格的出现使商品的价值就从 c+v+m”转化为“k+m”,剩余价值完全表 现 为成本价格(生产成本)的一个附加额,这 样,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便被掩 8 盖了。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源自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 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 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现实经济中直接 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 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 是如何转化为利润范畴的。
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第一、成本价格: 1、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 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 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 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 器设备的磨损。(物化劳动) 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
9
3、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 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 (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 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 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
10
第二、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 本 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付出了资本 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 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 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的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比影响 剩余价值率的因素要多得多。从 P′= m′· V /C+V)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有机构成(负相关); (3)资本的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充分利用不变资本 (5)不变资本的物质节约。尽量减少各种开支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关键概念:成本——即成本价格,指补偿商品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这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等于商品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剩余价值被认为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成为利润。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一般利润率——某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相同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社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平均化之后,形成的在一切生产部门都相同的平均的利润率。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称为生产价格。

一、预付资本转化为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前边说过,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统。

但是因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混同了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以劳动价值论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以回答的挑战:如果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如果使用同样多的劳动,就应该生产出同样多的新增价值;如果同时支付同样多的报酬,就应该会产生同样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利润。

比如,分别投入300单位和600单位资本,如果都使用10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那么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一样多的;如果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都是150单位资本,那么工资也是一样多的,虽然300单位资本和600单位资本的数额不等,但是获得的剩余价值应该还是一样多的,也就是利润量相同。

如果劳动数量不同或者劳动报酬不同,那么剩余价值或者利润就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分别投入300单位资本,一个资本使用100单位资本雇佣5个工人,另一个资本使用200单位资本雇佣10个工人,那么按照劳动价值论,这两个资本虽然等额,可是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量应该是不同的。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等额的资本,不论使用多少劳动,在相同的时间里总会生产平均的利润。

在同样的时间里,不论它们使用多少劳动,600单位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300单位资本的2倍,300单位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一样多。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1)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1)

z 09.12.2020
可编辑ppt
22
z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我国经济理 论工作者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对西方 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攻击进行抵制和批判。
z 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批驳所谓《资本论》存在“破绽”的错 误观点;(2)关于“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 总额”和“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这 两个总额等式能否同时相等的问题。
z 如果信用关系和资本市场不发展,它就会受到很大 阻碍。
z 注意区分自然垄断(茅台酒、龙井茶)和非自然垄 断(酝酿14年即将出台的燃油税仍然拖着小尾巴, 就是交通局和财政局部门利益影响的结果)
09.12.2020
可编辑ppt
14
5、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78)
z (1)生产价格的形成
z 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随着利润转化 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
可编辑ppt
7
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269) (利润率变化的规律)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②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在剩余价 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成 反比例变化。
③资本周转速度。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④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 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它将导致利润率的提 高。
09.12.2020
可编辑ppt
9
z 部门之间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不 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z 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 转速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利润率。
z 这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相矛盾, 所以要形成平均利润率。
09.12.2020
可编辑ppt
10
z 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 生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从而引 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PPT课件( 20页)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简述PPT课件( 20页)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合 计 300
100 %
60
60
60 360 360
P ' =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
=(30+20+10)/(100+100+100)
=20%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 ——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即:生产价格=K+ P
2、生产价格的出现对价值规律的影响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一、原著的基本脉络包括前三篇的基本内容。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的形成,包括第一到地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章,首先从本质上阐明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部分是第三、四、五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以及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第六、七章,阐述价格变动的影响,及补充说明和总结。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进一步考察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包括第八到第十二章。

第一部分第八章,阐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是第九章,论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特点。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十一、十二章,分析利润率通过竞争实现平均化的过程,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分析了工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马克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二、基本理论1、成本价格和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的形成以成本价格为基础。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C+V+M→K+M,K代表成本价格,是由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所费资本构成的。

K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不断得到补偿是再生产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平衡点。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的获得不仅与所费资本相比,而且与全部预付资本相比。

当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的了利润这样一种转化形式。

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两者在量上是一致的,但反映的是不同的经济关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利润率 == 剩余价值/预付总资本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及商品价格。

资本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资本论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商品价值=物化劳动c+活劳动(v+m)
w = c+v+m = k+m
成本
16
(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3.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 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 条件;
(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低限。 马克思:“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由商 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
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 资料与劳动力二者作为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 生产中耗费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和用 于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并无区别。
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被归结 为单一概念——成本。
15
(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2.成本价格
所费资本作为生产商品的耗费转化为成本。 成本用货币表现,称为成本价格。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38
(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资本在部门间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会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 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种转移会引起各 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从而引发价格变化。
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 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 反方向的变动。
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本价值增殖的 要求之间矛盾。
37
(一)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既要遵循劳动 价值理论,又要揭示等量资本必须获得等 量利润的客观规律。
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那么,投到不同部 门的资本就不能获得同等的利润率,那些 投在利润率低部门的资本就会全部转移到 利润率高的部门,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关键概念:成本——即成本价格,指补偿商品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这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等于商品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剩余价值被认为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成为利润。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一般利润率——某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相同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社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平均化之后,形成的在一切生产部门都相同的平均的利润率。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称为生产价格。

一、预付资本转化为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前边说过,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统。

但是因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混同了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以劳动价值论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以回答的挑战:如果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如果使用同样多的劳动,就应该生产出同样多的新增价值;如果同时支付同样多的报酬,就应该会产生同样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利润。

比如,分别投入300单位和600单位资本,如果都使用10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那么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一样多的;如果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都是150单位资本,那么工资也是一样多的,虽然300单位资本和600单位资本的数额不等,但是获得的剩余价值应该还是一样多的,也就是利润量相同。

如果劳动数量不同或者劳动报酬不同,那么剩余价值或者利润就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分别投入300单位资本,一个资本使用100单位资本雇佣5个工人,另一个资本使用200单位资本雇佣10个工人,那么按照劳动价值论,这两个资本虽然等额,可是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量应该是不同的。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等额的资本,不论使用多少劳动,在相同的时间里总会生产平均的利润。

在同样的时间里,不论它们使用多少劳动,600单位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300单位资本的2倍,300单位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一样多。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大体上是一致的。

如果有某一个行业的利润率特别高,那么,只要不存在资本进入的壁垒,竞争总能使利润率下降到一个社会平均的水平。

相反,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率特别低,资本就会离开,最后使利润率上升到一个社会平均的水平。

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用劳动价值论解释这个现象,基本上是用诡辩的方法来回避这个问题。

马克思正视了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他证明了平均的利润率不但不违背劳动价值规律,而且必须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

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在数量上包括了三部分,转移到商品中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剩余价值。

尽管在价值生产的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可变资本会增殖,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它们都是预付资本。

在资本家看来,它们没有区别。

它们都是资本家支付的生产商品的费用。

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投入生产经营才能带来收益。

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带来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只在于它们购买不同的生产要素。

另外,虽然不变资本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是由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会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所以不变资本确实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就更加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混同起来了。

剩余价值虽然是可变资本的增殖,但是对于不变资本来说,它同样是增殖。

剩余价值虽然也是商品价值中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是资本家无偿得到的,因此不被看作是商品生产的费用。

所以,资本家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统统看作是成本。

如同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而商品的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

”这样,商品的价值就等于成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成本的价值是小于商品价值的。

因此,资本家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看作生产真正的耗费,看作是成本,而把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看作是赢利,也就是利润。

把剩余价值和全部成本相比较,剩余价值就成了利润。

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商品的价值等于成本加上利润。

在这里,利润和剩余价值还是一回事,在数量上也还是相等的。

利润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较,利润除以成本,就得到了利润率。

前边我们讲到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得到的比率(m/v)。

利润率是利润(就是剩余价值)除以总成本,总成本等于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m/[c+v]或者m/C,C代表预付资本,等于c+v),所以,与剩余价值率相比,利润率的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且要比剩余价值率小(除非只有可变资本没有不变资本)。

资本家事实上关心的是利润和利润率,而不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这是因为资本家把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看作是赢利,所以尽管事实上剩余价值也是生产商品的耗费,但是资本家却只在意成本得到补偿,而不在意剩余价值得到补偿。

为了竞争,资本家可以把商品卖得比实际价值更低一些,只要不低于成本,资本家就还有利润。

因此生产者的竞争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它会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二、利润形式造成的新现象由于利润是在资本家把商品在市场上卖出去之后才变成货币的,所以就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利润是在买卖中得到的。

这当然是一种假象,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变形。

资本家在从事生产经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可以接受的利润率。

所以,在谈到利润的时候,利润率是真正的出发点。

利润率决定了利润的多少,而不是利润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

所以,首先在生产中出现的是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是以利润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利润又是由利润率决定的。

这样,利润的来源就完全看不清楚了,似乎利润只是从市场上的交易中获得的,成了和生产无关的东西。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

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利润甚至在数量上都不等于剩余价值了。

实际上不论每一个资本家如何确定自己期待的利润率,不论每一个资本家是否能够实现自己期待的利润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利润率是已经客观的确定好了的,就是剩余价值除以预付资本。

因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所以所有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利润量。

但是因为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和利润率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所以有一些因素,比如不变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不会影响到剩余价值率,但是却会影响到利润率。

我们前边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也就是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的不断增加,就会很深刻的影响到利润率。

利润和利润率的观念一旦形成,首先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工资被看作是成本。

在第四章我们已经说过,生产一种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是由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这部分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分割成了两块,一块用来支付劳动力的价值,另一块是剩余价值。

所以,如果工资高一些,剩余价值就少一些;如果工资低一些,剩余价值就多一些。

生产结束之后,工资和剩余价值的总和是固定的。

而且,工资的高低变化是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价值的,因此也就不应该影响到商品的价格。

但是,从利润的角度来看,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工资提高之后,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增加了,也就是成本增加了。

因为利润量是由利润率决定的,如果资本家不肯降低利润率,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

也就是说,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西方经济学把这称为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并因此非常好心地反对工人增加工资的要求,声称工资增加的结果是商品价格也上涨了,这样工资增加的好处就被抵消了。

但是工人总是不接受这样好心的劝解。

事实上,这样的通货膨胀不应该说是“成本推动型”的,而应该说是“利润推动型”的——是资本家不能接受利润的减少导致的通货膨胀。

第二个,因为利润率受到不变资本的影响,同时资本的有机构成又在不断提高,所以不变资本的节约对提高利润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此,资本主义特别注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节约。

这是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进步的极大推动力。

新的技术和发明往往能迅速广泛地得到应用,只要能提高利润率。

经济学家们指出过,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提高了利润率,而新兴的高利润率行业和相关产业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相反,如果不能提高利润率,那么资本家连最起码的支出都非常吝啬。

我们都听说过许多血汗工厂把大量工人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工作场所劳动,由此给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

前些年煤矿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都已经听得麻木了。

其实要解决矿难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不违反安全操作流程,给矿井添置起码的安全设备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所谓的白领也好不到哪里去。

39健康网2009年6月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对目前的办公室环境表示厌恶,认为不够健康,98%的上班族都不同程度地感觉不适。

其中约五成人深受颈肩酸痛困扰,两成人经常感觉眼睛酸胀。

不变资本的节约还扩大了废物利用的可能。

如马克思所说,“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

……所谓的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和生活的废物都得到了广泛利用。

很多行业生产的废物成为另一个行业生产的原料,这些废物的利用使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这些年,我国企业和政府一直在寻求工业废物的再利用,这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保护也很有好处。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速度很快,在2007年达到了62.1%,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生活废物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事实上我国的生活垃圾利用率是相当高的,围绕着废品回收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产业。

而且我国也在试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利润率。

不过,废物的利用也导致了搀假的盛行和商品质量的下降。

连三聚氰胺废料都可以当作蛋白精使用了。

重复使用的啤酒瓶也被多次报道发生安全事故。

有报道称,中国大约65%的纸张原料来自废纸,过半废纸靠进口。

2017年上半年中国废纸进口数量达到1487万吨。

2017年7月中国政府表示从今年年底开始,我国将禁止24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

消息一出,工业原料价格大涨。

原材料的价格和使用效率等等也会大大影响利润率。

特别是,生产规模越扩大,原料的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就越大,价格和使用效率对利润率的影响就越大。

三、一般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也有着不同的剩余价值率,所以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也应该各不相同。

但是,我们前边已经说过,在资本家看来,所有的预付资本都同样的获得利润,从而更进一步,在资本家看来,在不同的行业中,相同的资本数量也应该获得相同的利润。

只要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资本是可以自由流入流出的,在竞争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平均的利润率。

首先是在一个部门平均的一般利润率,这个行业内的所有企业按照这个一般的利润率获得利润。

然后是不同部门行业之间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平均利润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