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3T17:12:21.80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2月作者:倪长虹[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生物学科也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模式是现阶段教学创新性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倪长虹金华市第八中学 321000【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生物学科也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模式是现阶段教学创新性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一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3)02-022-01引言:在新课标实施下,高中生物课程大纲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其一是课程的学习情况,其二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发现,已经充分认识到思维能力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教学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源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模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广泛,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对此,思维导图将无形的思维过程给予有形的表现,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1.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1.1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下,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创新教学的理念,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综合篇

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崔守荣(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㊀044600)摘㊀要:高中生物学知识点比较多ꎬ内容比较零散ꎬ涉及面广ꎬ教师如果只进行书面教学ꎬ学生是很难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内容的.因此ꎬ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入是非常必要的ꎬ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激发ꎬ使其所对学的内容并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如今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讲解ꎬ已经成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ꎬ并作出见解ꎬ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高中ꎻ生物教学ꎻ思维导图ꎻ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12-0095-02收稿日期:2018-01-20作者简介:崔守荣(1981.12-)ꎬ男ꎬ山西省忻州人ꎬ中教二级教师ꎬ高中生物教学.㊀㊀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基础学科ꎬ生物知识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要想通过思考对其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ꎬ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ꎬ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其自主学习意识也会随之得到提升ꎬ还能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ꎬ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ꎬ思维导图也已普遍的应用到了高中课堂中ꎬ因其具有逻辑性㊁整合性以及高效性而被广泛利用.也是深的教师与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㊀㊀一㊁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性最初的思维导图概念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所产生的ꎬ是一位叫做东尼 伯赞的人所提出的ꎬ是应用于思考㊁学习㊁记忆的一种思维引导方式.思维导图通常以图文并重的方式进行展现ꎬ通过将人类大脑潜能进行科学地利用使得人类可以更方便地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ꎬ也更加便于记忆ꎬ其主次分明的层级关系表达ꎬ再加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ꎬ可以对思维能力进行很大的提升.此外ꎬ思维导图还具有特征性ꎬ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点ꎬ思维导图通常都是将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汇集ꎬ表现为一个互相连接的结构图ꎬ围绕某个中心知识点展开ꎬ形式多为 树冠 式ꎻ第二点ꎬ核心枝干部分的信息通常都是最重要的ꎬ其他联想线都是基于它所展开的ꎬ其他较为次要的信息通常都在枝干末端或边缘区域ꎻ第三点ꎬ一般情况下都会对需要特别注意的点用不同的颜色连接在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的周围ꎻ第四点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ꎬ主体的主干多是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的ꎬ这是更方便观察者理清各图之间的关系.㊀㊀二㊁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在生物科学史及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发展史又叫科学史ꎬ学生掌握科学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加深理解具体的生物问题.生物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展现科学发展史的内在框架和前后关系.科学家不能独自完成对理论的总结ꎬ总结理论也必须有前后递进关系.所以不能只是根据课本的脉络进行简单介绍.思维导图如果运用在教学过程中ꎬ教师借鉴其中的重要概念ꎬ向外延伸出多种知识结构ꎬ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学习ꎬ同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ꎬ在互相研究中理解和完成对生物知识的学习ꎬ利用思维导图ꎬ学生以概念为基础ꎬ在各级概念关系之间ꎬ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的只是概念体系ꎬ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一些方面来讲ꎬ思维导图对强化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有重要意义.通过思维导图ꎬ学生很容易就能建立起生物科学史的发展和联系ꎬ并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生物概念知识相互联系和作用ꎬ通过主干知识不断的向外延伸和拓展ꎬ既能让学生牢牢的掌握生物学知识ꎬ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ꎬ丰富学生的视野ꎬ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2.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㊁复习以及备课中的作用教师平时备课时ꎬ通过思维导图指引的结构进行备课.生物教材中每单元设立了一个思维导图ꎬ对重要知识进行了标注以及梳理.当然在教师备课过程中ꎬ与同事之间的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集思广益ꎬ也能做到智慧并存.在学生复习过程中ꎬ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ꎬ对知识进行压缩ꎬ在考试中再将其延伸ꎬ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例如:必修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中ꎬ有关生59物膜系统的知识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无论是基本概念还是具体应用ꎬ帮助学生从各方面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同时又可以帮助对图形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ꎬ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ꎬ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课堂只有老师一人发言的现象ꎬ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ꎬ鼓励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ꎬ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ꎬ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ꎬ帮助学生制定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计划ꎬ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教师课堂讲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由思维导图软件来进行ꎬ思维导图软件具有准确㊁高效的特点.思维导图在教师授课中体现为两个部分ꎻ一是在说明问题和讲解新知识时使用ꎬ二是在总复习时使用.讲解新知识时能帮助学生进入状态ꎬ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总复习时思维导图的作用更加明显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ꎬ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搜索ꎬ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ꎬ简明扼要又包含所有的复习内容ꎬ不遗漏任何一个重点或知识点.无论在教师带领下复习ꎬ还是自主复习ꎬ学生都能够掌握复习要点ꎬ简单而又高效的完成复习计划.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直接的找出学习中的不足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ꎬ从而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整体框架ꎬ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准确的掌握和理解.综上所述ꎬ思维导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ꎬ将其正确的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ꎬ可以提升生物教学效率ꎬ并且还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良好的作用ꎬ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思维ꎬ让其思维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此外ꎬ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想要将思维导图的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ꎬ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积极的推广与应用.㊀㊀参考文献:[1]赵卓ꎬ汤婷婷.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ꎬ2016(10):92-94.[2]陈天孟.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ꎬ2017ꎬ14(15):179-178.[3]韩萍.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ꎬ2016(35):110-111.[责任编辑:季春阳]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和探讨何㊀剑(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㊀226015)摘㊀要: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运用于生物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让生物课堂对接学生的经验ꎬ探讨了结合相关理念对教学情境㊁教学活动㊁生物作业展开优化设计的基本策略.关键词:高中生物ꎻ生活化教学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12-0096-02收稿日期:2018-01-20作者简介:何剑(1977.11-)ꎬ男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生物教育教学.㊀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ꎬ如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所言 不观于高崖ꎬ何以知颠坠之患ꎻ不临于深渊ꎬ何以知没溺之患ꎻ不观于海上ꎬ何以知风波之患 ꎬ生活与知识密不可分ꎬ生物知识也来源于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总结ꎬ同时将知识与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又可以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ꎬ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课程的源泉和动力.纵观当前使用的生物教材ꎬ编者在选材时已经注重了生活化ꎬ源于生活的资源贯穿整个教材ꎬ这些都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转变的方向ꎬ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显然是行不通了ꎬ应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ꎬ赋予生物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实践经验表明ꎬ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来建构生物课堂ꎬ有助于教学更好地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ꎬ这样也将使课堂更加生动而活泼ꎬ学生也将由此感受到生物课堂更富趣味性的一面ꎬ下面是笔者有关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的思考.㊀㊀一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ꎬ学生都是从已有经验出发ꎬ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认知的ꎬ换言之ꎬ学生在走入教室的时候并不是一69。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生物知识分布零散,将思维导图作为生物教学的“利器”,充分发掘学生的大脑机能,通过思维导图体现知识的连接关系,知识点不再零散,帮助学生记忆巩固生物知识,生物学习效果更好。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随后探索了生物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应用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知识点之间层级隶属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结线成网”,引导学生记忆理解。
教师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的应用路径,让思维导图“点亮”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
一、高中生物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高中生物知识零散,单纯采用机械的讲授模式,学生逐步丧失生物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的加入,意味着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权”更强。
思维导图实现了生物学习的框架效应,学生自主绘制知识框架,并在绘制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愿意接触更多的生物知识。
思维导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有效融合“动脑”与“动手”过程,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图形体系,有效梳理个人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养成。
二、高中生物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1.将知识“化整为零”。
生物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知识脉络,面对的知识点不再“孤立”,知识记忆效果更好,也能适应生物学科的学习节奏。
学生制作生物笔记时,有效融合思维导图,将分散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实现生物学习的“化零为整”,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框架。
学生立足思维导图,学习新的生物知识后,自动填补在思维导图中,逐步强化“知识联系”意识,课堂笔记的可读性更强,学生对单元乃至章节的生物知识“心中有数”。
必修一是学生接触高中生物知识的“开端”,以“分子与细胞”单元为例,教师让学生建立“分子与细胞”思维导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建立单元内部的思维分支。
必修一学习完毕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掌握必修一全册知识结构脉络,整本书中的重难点、知识点一览无遗,不同性质的知识点对应不同的颜色。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两种常用的思维工具,它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概念图是指将某个主题或问题的相关概念以图形方式进行表示,并用有向的连接线将这些概念相连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概念图通常由一个中心概念和若干个分支概念组成,它们通过有向的连接线进行关联。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某个生物系统为中心概念,将各个器官或组织作为分支概念,并用连接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图像化、简洁明了、逻辑结构清晰、可视化、易于编制和修改、能够整合和提取关键信息等。
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知识概念的呈现和整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梳理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清晰地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生物知识。
2. 概念与例子的联结: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将其与具体的例子联系起来。
通过绘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关联,增强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知识点的关联和拓展: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和拓展。
通过绘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看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依赖关系,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拓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在复习生物知识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可以起到很好的总结和复习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将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查漏补缺,帮助记忆和回顾。
5. 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探析

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探析【摘要】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
本文通过探讨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概念、优点、应用实例、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及设计原则,旨在揭示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有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探析、概念、优点、应用实例、学习效果、设计原则、应用前景、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生物教学一直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问题。
由于生物知识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和压力重重。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知识点的堆砌为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通过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生物知识的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生物教学思维导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思维导图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通过研究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概念、优点、应用实例、设计原则以及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我们旨在揭示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可以通过图表、节点、链接等方式呈现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一、在知识点梳理方面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各种知识点繁多、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陷入碎片化的状态。
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起来,理清生物学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认知层次。
例如,老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光合作用的机理、化学反应、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清晰的图表中掌握这个知识点。
生物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相互连接,例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视觉上通过节点和链接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学,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
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昆虫的分类思维导图,让学生除了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外,还能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功能等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学生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四、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思维导图通过图表和链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通过思维图结构的设计和布局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综合和创造等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来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大家共同交流、互相分享,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分析、合成和推理,不断加深理解并且巩固生物学的知识。
在总结方面,思维导图已经成为生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通过它,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扩展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同时,处理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当有趣和好玩的,所以它也将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帮手之一。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表示信息的技术。
它以中心词为核心,辐射出各个支线,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
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组合,将一些看似无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梳理知识,总结复习,提高记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导图采用图形和色彩的形式展现知识结构,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2. 激发学生思维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进行整合和总结,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将各种生物现象、生物概念分类归纳,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关联,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思维导图能够使得学生们在复习时事半功倍,通过思维导图的回顾和温故,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1. 明确教学目标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思维导图的用途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2. 合理设计思维导图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要突出重点,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要点。
3. 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
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而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通常用于表达一个人的思维和概念关系。
它采用了一种树状的结构,使人们能够将大量的信息分类和组织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一份核心思想为中心进行展开、层层深入地剖析内容、以关键字和图片形式呈现信息、用线条和分支构建图形结构等。
1、概念的解释和分类生物学知识点繁多,很多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概念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列出“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DNA和遗传”等等多个主题,然后再将每个主题中的相关概念拓展开来,让学生在整体上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知识点的梳理和呈现生物学知识点多且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已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将“细胞器”这个主题展开,将“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相关概念分别分支展示,再加上简单的图片和关键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对这些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
3、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是一种将复杂的概念拆分成多个模块,逐步组建起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主题进行细分,拆分为多个小模块。
每个小模块中,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概念、事实、规律等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核心知识。
4、课堂总结和复习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思考和记忆。
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更加直观明了:思维导图采用图像化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和信息化可见化,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加直观明了。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导图采用了颜色、图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的绘制及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海峰
2015.07
“思维导图”的绘制及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记笔记方法。
思维导图大多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思维导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特别是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使这种思想方法深受欢迎。
形象的说就如同一个手掌,手掌中心是你要思考的问题,每个手指是由此问题所发散的思维,每个手指又可以成为中心,再进行发散。
下图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一个实例。
2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现代脑科学认为,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是通过人的大脑一个并行分布、多层结构、广泛联系的神经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是放射性思考,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
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充分符合人脑的生理机制,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存的结构形式排列。
同时,
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图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二、实现思维导图的手段
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也极其简单,它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就可以开始制作。
在纸中央写出或画出主题,要注意清晰及有强烈视觉效果。
想象用树形格式排列题目的要点,从主题的中心向外扩张。
从中心将有关联的要点分支出来,主要的分枝最好维持五到七个。
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写在分枝上,多使用关键的动词和名词。
如在某项目未有新要点,可在其它分支上再继续。
重画能使思维导图更简洁,同一主题可多画几次,有助于长期记忆。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而且今天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这方面的软件。
通过它们也可以快捷的制作出一幅思维导图的作品。
下图是利用MindMapper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为学生学习又提供了新的工具。
目前,针对思维导图的设计特点而开发的软件也很多。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种AxonpIdeapProcessor5.0、IHMC、Cmap2.0、MindMan、InfoMap、ActivitypMap、Visio、Personalbrain、Mind Maps和MindManager等等,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
三
、应用于生物教学的探索
1 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
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替学生找出各部分知识的现成结构,而是及时组织、引导
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一个个可用的知识结构图。
以微生物这一章为例说明:(1)以微生物为核心,将微生物类群、营养、代谢、生长“分割”成四个知识块,有序布局;(2)从主题的中心向外扩张,从中心将有关联的要点分支出来;(3)纵观全局,再现整体。
即通过知识块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微生物的知识放射性网络结构(如上图)。
把这张网有序地储存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微生物的思维通路。
思考问题时,将问题纳入网络便可迅速检索出所需要的知识线,做到触类旁通,考虑问题就会融会贯通,全面周到。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概念网络。
尤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创建学习者共同体,促进合作与对话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处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各自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思维导图来进行合作协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和拓展,使小组成员共同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得出方案。
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在网上实行思维导图的师生、生生交互学习和同伴合作学习。
实施
合作学习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并引发生动的课堂讨论,这样才能把学科的思想方法落实到实处。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修改、反思、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这样互相尊重的人际氛围、和谐的认知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而产生了一中整体效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 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倡导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的统一。
我们通过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最初和最终的思维导图加以比较,就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诊断学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努力把新的意义并入已有知识中,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形成性评价。
思维导图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生在建构自己的思维导图中遇到了困难,他会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激励他去努力弥补。
学生把自己的跟同学或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探讨,模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并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维导图也可用于终结性评价测试结果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
4 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
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
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
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
现在我们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软件记录备课过程,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就避免了上述情况,下图是在一次集体备课中讨论“蒸腾作用”的教学时绘制的思维导图。
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四、思维导图具体的操作要领
1 构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衔接知识、疏通思路.
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替学生找出各部分知识的现成结构,而是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是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构出一个个可用的思维导图。
以“生物与环境”为例说明:(1)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将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分割”成三个知识块,有序布局;(2)连接三大知识块相互联系的知识线,自然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网;(3)纵观全局,再现整体。
即通过三大知识块概念之间内在联系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网络(如图—扩展中)。
把这张图有序地储存在头脑中,便形成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维通路。
思考问题时,将问题纳入网络便可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线、点,做到触类旁通,考虑问题就会融会贯通,全面周到。
2 逐步促进学生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画思维导图的习惯.
我们要鼓励学生花时间和精力画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自学尝试着画形成性思维导图,课后绘制总结性思维导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学科之中是思想方法。
通常在学习初期学生能联系的内容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联系的知识会渐渐增多。
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包办替代,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组织的机会,留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单个的”多个知识的加工也是“局部”的,到章节复习就要及时地把这些知识编织成较大的网络结构。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把有关的概念及时地补充到导图中,从而形成新的联结点。
画一副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写出时,想法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
这些新的想法可能与已有的想法有联系,而且会引发新的意念。
在运用思维导图初期可能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
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又强化而形成习惯,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
在适应了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效果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五、结束语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
所以我们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