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械运动2016

合集下载

1.2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2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的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难点
1.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陆地上运动随处可见
水中的运动丰富多彩
问题:上述物体都在运动,有没有不动的物体呢?
二、探究新知
运动的绝对性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运动具有绝对性.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三、合作探究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为什么小朋友和司机的判断不同?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②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做参照物;
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不同;
④以相同速度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彼此间相对静止。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物体与参照物间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机械运动专题2016-2

机械运动专题2016-2

机械运动专题课前检测题:(1~10每题6分,11~13每空6分,14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4m/s B.4km/h C.1.2km/h D.12m/s2、1600000µm可能是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5、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 ,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A.燕子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猎豹速度最大D.三者一样大6、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8、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车长5cm)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10、观察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向右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1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

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_专题01_机械运动

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_专题01_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1.(2016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实验室内有一宽度d=12cm的跑道。

假设有一连串半径r=5cm的机器人在跑道上沿同一直线鱼贯驶过,速度均为v=2cm/s,相邻机器人中心之间的距离均为a=26cm。

某智能机器人(不考虑大小)以最小的速度沿一直线匀速安全穿越此跑道(不与任何机器人相撞)的时间为A.6s B.12s C.14.4s D.16.9sD[参考答案] D[名师解析]若按照智能机器人正对前一个半径r=5cm的机器人后面以最小的速度v沿-直线开始垂直穿过跑道,则有: 6V=16v,安全穿越此跑道的时间为tdN,联立解得t=165. 考虑到智能机器人可以再小的速度穿越,选项D正确。

2. (2016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身高1.5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运动,路灯在行进线路的正上方,某时刻人影的长度为0.6m;前进4m后,影长变为1.4m,则路灯的高度可能为A.9m B.7.5m C.6m D.4.5m【参考答案】AD【名师解析】小明可能为沿直线向着路灯方向匀速运动,也可能为沿直线背着路灯方向匀速运动,如图所示。

设小明某时刻距离路灯正下方距离为x,路灯高度为H,则有:1.50.6=0.6Hx+。

若为沿直线向着路灯方向匀速运动,则有:1.51.4=1.44Hx+-。

联立解得x=1.2m,H=4.5m;若为沿直线背着路灯方向匀速运动,则有:1.51.4=1.44Hx++。

联立解得x=3m,H=9m。

选项AD正确。

3.(2016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河两岸相互平行,水流速度恒定不变。

船行驶时相对水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

一开始船从岸边A点出发,船身始终垂直河岸,船恰好沿AB 航线到达对岸B点耗时t1,AB与河岸的夹角为60°。

调整船速方向,从B点出发沿直线BA返航回到A点耗时t2。

则t1∶t2为A.1∶1 B.1∶2C.1∶3 D.1∶4【参考答案】B4 (2015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长为100米的队伍沿直线匀速前行,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追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再回到队尾时,队伍行进了240米。

机械运动练习题

机械运动练习题

机械运动练习题1. 题目:直线运动一个小球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以10 m/s的速度向右移动。

如果经过5秒钟后停止,请计算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所经历的距离。

答案: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经历的距离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出。

在这个例子中,速度为10 m/s,时间为5秒。

所以距离 = 速度×时间 = 10 m/s × 5 s = 50 米。

2. 题目:匀速圆周运动一个物体以5 rad/s的角速度沿着半径为2米的圆周运动。

请计算该物体在2秒钟内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其中ω代表角速度,θ代表所绕的角度,t代表时间。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解出所绕的角度θ = ω× t = 5 rad/s × 2 s = 10 rad。

所经历的路程可以通过圆周的公式计算,即路程 = 圆周长 = 2 ×π×半径 =2 ×π× 2 m ≈ 12.57 米。

3. 题目:加速度运动一个汽车以初速度为10 m/s的速度驶过一个加速带,在经过8秒钟后最终达到30 m/s的速度。

请计算汽车在这段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可以通过初速度、最终速度和时间的差值计算得出,即加速度 = (最终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

在这个例子中,最终速度为30 m/s,初速度为10 m/s,时间为8秒。

所以加速度 = (30 m/s - 10 m/s) / 8 s = 20 m/s² / 8 s = 2.5 m/s²。

4. 题目:转动运动一根长度为2米的杆以每秒2 rad/s的角速度绕一个固定轴旋转。

请计算该杆在3秒钟内绕轴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转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角速度为2 rad/s,时间为3秒。

所以所绕的角度θ = ω×t = 2 rad/s × 3 s = 6 rad。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生。

学案上的题只有5道,但是在长度的估读问题中,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用了诸于“mm、最小值、最小值的下面”等不规范词语。

问了三个学生后,仍然获得不了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只好将课本上的“分度值的下一位”指明了。

在辨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时,列举了几个例子,又问了两名学生。

为了解决单位换算的格式,也为将来运用P=Fv计算做铺垫,我让一名学生演板计算过程,并出了18km/h=m/s,强调了组合单位的换算途径。

二、关于以后对于类似本节复习课的思考
1、知识勾勒方法较好,能在短时间内展现主体基础知识,节约了时间又到边到角;从授课完毕后看来,时间还是花长了一些,有些如“长度的估读”和“速度两种单位换算”可以更简洁明了以缩短时间。

2、从课后完成反馈练习上面看来,突破相对运动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时,解决得不够好。

当时应该举出“月亮走,我也走”等例子,联系言语情景回答问题的。

3、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没有进行,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平均速度虽然简单,但也是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

这个点在复习时是个缺陷,下次要补充要改正,给予学生完整的东西。

4、由三个物体之间的运动情形来判断他们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问题,没有指导他们方法。

只要抓住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的描述做突破口,从题干中有诸如“看到建筑物向南”“树木向东”等语句,决定一个的运动状态后,再顺藤摸瓜得到解答。

石家庄市栾城县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二:机械运动

石家庄市栾城县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二:机械运动

石家庄市栾城县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二:机械运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2017八上·鹤岗期中) 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 日出东方B . “五四”运动C . 冰雪熔化D . 红星闪闪2. (2分)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8m/s,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 7m/sB . 5m/sC . 6m/sD . 5.5m/s3. (2分) (2019八上·龙华期末) 科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图线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甲乙丙丁A . 甲丙B . 甲丁C . 乙丁D . 乙丙4. (2分)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又用3min20s 的时间按时达到学校.他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是()A . 1.2m/sB . 1.5m/sC . 2m/sD . 2.5m/s5. (2分)(2016·海拉尔模拟) 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A . 10m/sB . 20m/sC . 30m/sD . 40m/s6. (2分)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的方式去上学.小张骑电动车以20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3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蹬骑山地自行车全力前进,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36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小张速度最大B . 小王速度最大C . 小李速度最大D . 三人速度一样大7. (2分)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2:3,时间之比为3:5,则两车行驶的速度之比为()A . 10:9B . 9:10C . 2:5D . 5:28. (2分) (2019八上·白云期末) 古典名落《镜花缘》有这样一段描述:昨夜刮了大风,一老农早上开门,发现原本在篱笆內的井变成如图所示位置,于是惊呼“井被吹到篱笆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时间:2016-06-27 12:36:19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郑晓我要投稿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在即将到来的测试,同学们要做哪些准备呢?典型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典型考题:例1.(2015 安徽中考)小明利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B. C. D.解析: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所以该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

答案:A例2 (2013 山东枣庄中考)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3 m,分度值1 mm解析:由于人身体的高度大于30 cm,所以选择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30 cm,故A、C选项错误;由于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 dm,所以选择刻度尺的分度值要小于1 dm,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例3 .(2015 呼和浩特中考)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解析: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选项正确;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和小明同学的运动方向相反,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选项错误;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选项错误;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选项错误。

初中物理专题4: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专题4:物体的运动

专题四:物体的运动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2~4分)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11年考了1次)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停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计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11年考了1次)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1年考了3次)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1年考了4次)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11年考了1次)二、中考考点1、宏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

物质里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例:八月桂花香、墨水滴在清水中一会水变成墨水的颜色等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时扩散现象。

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而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其周围有电子在绕着运动。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3、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事先选择作为参考对比的物体/一个标准物。

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说明:1、参照物必须是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物体,如不能选:天空、地平线、宇宙等。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3、参照物选定后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不动的)。

4、参照物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

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则为运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总比问题多---------------------------------------机械运动-------------------------------------------------Kin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货物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钢索重力),货物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B.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4s时的速度小于10s时的速度C.0至6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s至12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D.货物在0至12s内的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钢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2.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A.2m/s B.1.3m/s C.0.67m/s D.2.3m/s3..如图是推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着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5.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5题图6题图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3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题图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的速度是34m/sC.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D.汽车的速度是30.9m/s10.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0题图11题图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11.如图,在操场上把一铅球A,以水平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A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A’,在球落地过程中,其影子A’所做的运动是()A.加速运动 B.减速运动C.匀速运动 D.不能确定12.某辆汽车以4 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驶完一半路程时改用6 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 400 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A.10 m/sB.5 m/sC.4.8 m/sD.6 m/s12.某人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3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方法总比问题多---------------------------------------机械运动-------------------------------------------------Kin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二、填空题1.“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2.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6m/s,经过100s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m/s,相遇时甲跑过的路程是m,乙跑过的路程是m.3.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但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更普遍的运动形式.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称之为匀变速运动,可以表示为不变(△表示变化量),在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它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若用v0表示匀变速运动的开始速度,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v1,则物体的加速度a==.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时的速度是2m/s,运动2s后速度变为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m/s2.三、实验题1.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 cm、长为60 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 cm、20 cm、30 cm和40 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你同意同学的方案。

(2)按照正确方案,测得数据如下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为他填上。

(3)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他们的视线随气泡一起移动,则通过气泡观察到米尺上面的数字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实验时,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

(5)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6)气泡在10cm到40 cm区间的速度是m/s.(7)从图像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反)比.2.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停车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

下表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速度/() 反应距离干燥(1)研究上表可知汽车速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

(2)影响车制动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司机提出两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驾驶汽车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0kW .若小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0km ,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求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1)运动的时间;(2)发动机所做的功;(3)消耗汽油的质量.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 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 ,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3.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1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 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V =340m/s )。

4.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如图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18的含义:;40的含义:.(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 ,则车速应为多少?(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人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 ,最高限速120km/h ,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