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治理原则及处理方法的建议

合集下载

加大污水整治及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加大污水整治及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加大污水整治及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摘要:十八大报告已经将中国“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规划列入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生态文化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协调一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发展的一种新的境界。

以“加强污水治理,改进水环境”为主题展开协商议政,让水更清、天更蓝,还人民一个干净的大海,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本文以厦门城市污水整治及水环境改善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五位一体;污水治理;环境改善一.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成果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污水处理上进行了较多的努力,效果显著。

具体方式为:一是加强地区合作,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力度。

二是对重点污染物质的污染进行严格的管控;三是要加强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四是废水处理量有了明显改善;五是加大对水源地的治理力度。

对水源地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并对其进行了生态补偿。

六是大力发展农业废水的处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虽然厦门市的污水处理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有很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海里,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比如:思明区现有103处雨排水设施,79处已经被截掉,15处正在进行,9处仍有废水排出;目前,湖区有49处雨排水设施,其中25处已经被截掉,13处正在进行,11处仍有污水排出。

据知,本岛每日仍有六十万到八十万吨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置直接排放到大海。

在这些废水当中,在中埔高崎洁净大楼附近的排水沟渠,每日排放的废水达5500多吨,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置直接排放到海洋;五缘湾田里村的生活废水尚未完全排出,670余公尺的排水沟渠已变得乌烟瘴气;五缘湾湾底三处排污管未完全截净,有三处排污孔长期将生活废水排入五缘湾,造成湾底海域呈黑色腥味;此外,在前埔北片区,环岛路段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入大海;象屿台轮避风码头有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厦门市的大多数城市的表层水在2012都没有满足功能分区的要求,而在城市的沿海地区,其生态功能区的达标比例是33.3%。

加强污水治理提升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污水治理提升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污水治理提升的思考和建议大力加强污水治理,对于全面提升“五水共治”成效,推进“两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污水治理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重点对“治污水”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探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治污水”工作进展情况一是落实责任,强化保障。

市治水办与相关部门签订了治水责任状,分别落实治污责任。

全市962条1084公里河道全部实行河长制,所有河道设立公示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出台了“三河”治理达标验收办法等,对相关责任单位和干部进行年度考评。

市级财政整合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清河净水”工程。

二是突出重点,治污先行。

启动了双桥、白泉两个流域11条河道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清三河”集中行动。

重拳治理工业污染,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关停淘汰一批企业。

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依法有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

开展近岸海域治污特色项目,布设并启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位、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点和生态化改造水产养殖塘。

三是广泛动员,全民治水。

在市级媒体分别开设了“寻找清河净水”和“清三河”等专栏专题,开展多载体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投入“五水共治”劳动竞赛中。

举办了全市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五水共治”捐款活动,共计3592万元。

市工商联、市总商会牵头组织“千企联百村合力治污水”活动,已确定五个项目助力“五水共治”。

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五水共治”的氛围日趋浓厚。

二、我市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市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着城市内河河道水质一直得不到根本性改善、个别农村河流仍然出现超功能区水质标准、局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体污染严重、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附近水质超标明显等现象,“治污水”工作任重道远。

(一)主要问题经调查,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实验室废水解决方案

实验室废水解决方案

实验室废水解决方案
《实验室废水解决方案》
实验室废水是指实验室在开展科研、教学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由于实验室内常常存在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化学试剂等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和处理成为了迫切的问题。

针对实验室废水处理的问题,有许多解决方案。

首先,实验室可以采取降低废水产生量的措施,例如加强废水管理制度,优化实验技术和实验条件,减少实验废水排放。

其次,实验室可以运用一些废水净化技术,例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沉淀、过滤、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如生物滤池、生物膜反应器等,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

最后,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如电化学方法、高级氧化技术等对废水进行处理。

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实验室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身体健康。

因此,实验室废水处理应当引起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案,切实做好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工作。

造纸厂制浆脱墨废水的治理原则

造纸厂制浆脱墨废水的治理原则

造纸厂制浆脱墨废水的治理原则对于制浆(脱墨)废水的治理, 一般有二种选择, 一是全封闭循环, 零排放;二是治理达标后排放。

本评价将针对这二种选择, 逐一叙述。

(1)全封闭循环, 零排放在脱墨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各种化学品, 以确保在洗涤阶段和浮选阶段能有效地脱墨。

此外, 还必须对再生纤维进行漂白, 即需加入必要的漂白化学品, 以获得所要求的白度。

据统计, 在脱墨系统中所用的化学品有: 氢氧化钠、氯化钙、硅酸钠、分散剂、螯合剂、次氯酸钠、过氧化钠、连二亚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等10余种。

其中对封闭循环有害、增加治理难度的主要成分是含钠化学品。

我们知道, 一般纸厂废水都要经两级或三级处理后达标排入水体, 如果脱墨再生纸厂要封闭循环回用废水, 则由于脱墨过程中进入的各种含钠化学品, 无法用物理或生化方法加以除去, 会使系统中钠离子逐渐积聚, 其浓度越来越高, 从而对系统产生高度腐蚀作用, 使生产无法进行。

而且外排废水中如含有大量的钠离子, 用于农田灌溉也极为不利, 过量的钠将使土地盐碱化, 使土壤板结, 阻碍水的渗透。

(一)零排放和封闭循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在封闭循环和零排放的工厂中, 废水不断的循环使用、有害的物质逐渐积累, 达到很高的浓度。

有害物质的积累将引起以下问题:②微生物生长问题水循环后, 有机物大量积累, 同时水温上升, 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微生物中那些形成粘液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因为能够附着在容器壁面而易于生长, 成团的带粘液的微生物与纤维一起形成所谓的腐浆, 腐浆的存在可造成纸面的空洞、透明点等纸病, 甚至引起抄造断头。

③溶解性有机质浓度的增高使工艺水呈缺氧状态, 这必然导致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它们将硫化合物还原成H2S, 井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V FA ), 它们散发出臭气, 不但恶化操作环境, 而且在产品中残留。

④盐的积累和腐蚀问题废水中的CaCO(来自废纸中的填料与涂布层)和微生物产生的VFA缓慢进行以下反应:2CH2COOH+CaCO3T 2C H 2C O O -+C a2 + + H 2O +C O 2 tC O 2的产生引起气泡和泡沫, 影响纸机操作, 产生纸病和断头, Ca2 +还会和树脂酸、SO 42-在纸机的表面特别是网部形成树脂酸钙和石膏(C aSO 4)垢层, 造成糊网等类似树脂障碍的操作故障。

工业污水水处理原则及方法

工业污水水处理原则及方法

工业污水水处理原则及方法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工业废水的处理虽然早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并且在随后的半个世纪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但是由于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至今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这点和技术已臻成熟的城市污水处理是不同的。

一、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三种:1、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

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2、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

3、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氟废水、含辂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

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

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

此外也有从废水处理的难易度和废水的危害性出发,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废热,主要来自冷却水,冷却水可以回用;第二类为常规污染物,即无明显毒性而又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可作为生物营养素的化合物,以及悬浮固体等;第三类为有毒污染物,即含有毒性而又不易生物降解的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和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等。

实际上,一种工业可以排出几种不同性质的废水,而一种废水又会有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效应。

水污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1、给水处理的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 生活饮用水主要是去除悬浮物问题,工业用水,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方法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混凝:在混凝剂的离解和水解产物作用下,使水中的胶 体杂质和细小悬浮物脱稳并聚结成可以与水分离的絮凝体 的过程。 凝聚: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絮凝:脱稳的胶体颗粒相互聚集成大的矾花的过程 混凝过程涉及:水中胶体的性质、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胶 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2)变革水中的溶解杂质 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进行的。包括减少原来 溶解杂质的含量、调整原有物质间的数量关系、 掺入新的物质成分。主要是工业水,处理方法有 软化、除盐、控制结构和腐蚀。 (3)降低水的温度 工业用水中,冷却水约占70℅,所以采用循环 系统可以节约大量用水,利用冷却设备降低水温 是循环系统的主要措施。 当以地面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处理方法主 要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地下水为生活 饮用水水源时,采用消毒处理
(3)除铁、初锰 当溶解于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最广泛的方法 是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 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并产生沉淀。 (4)软化 处理对象主要是钙镁例子。软化方法有离子交 换法和药剂软化法。离子交换法是水中的钙镁离 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互相交换达到去除的 目的。药剂法是在水中投入药剂(石灰)将钙镁 离子转变为沉淀而去除。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 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 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 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 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 “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 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工业废水处理的七大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处理的七大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处理的七大基本原则由于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大,而且处理难度大,所以在生产和处理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大致总结为以下7点: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的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3、含有剧毒物质的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他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4、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5、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6、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做进一步生化处理。

7、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

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找准难点重点攻克分类处置我国工业行业繁多,每个行业产生的废水不同,甚至一个行业中不同工艺产生的废水也有所不同。

因此,将废水分类,寻找处理每个类别废水的难点、重点攻克,将能更为有效地处理工业废水。

通常情况下,工业废水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分为3种。

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即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

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

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

日本核废水如何科学治理

日本核废水如何科学治理

日本核废水如何科学治理
日本核废水的科学治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 核废水的处理技术:科学选择和应用适用的核废水处理技术,包括分离、过滤、离子交换、溢流和沉降等方法,以有效去除放射性物质。

2. 应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利用最新的、具有高效处理效果和较低成本的核废水处理技术,例如反渗透、蒸发结晶、离子交换树脂等技术,可有效去除放射性核素。

3. 安全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监测控制体系,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严格监测并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放射性物质排放,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4.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享治理和处置核废水的经验和技术,并参考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

5. 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公开核废水治理的相关信息,包括处理技术、安全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同时广泛征求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6. 长期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核废水监测体系,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控制在安全限度范围内。

综上所述,科学治理日本核废水需要选用适当的处理技术,采取安全控制措施,与国际合作,积极与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废水治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