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金属工艺学第5章 铸造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教学课件第五章铸造

第四节 特种铸造
一、熔模铸造 二、金属型铸造 三、压力铸造 四、离心铸造 五、各种铸造方法的比较
21
一、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是用易熔的蜡料制成的和铸件形状相同的 蜡模和浇注系统,在蜡模表面涂挂几层耐火涂料和石英 砂,经硬火、干燥后将蜡模加热熔化,排出蜡液,得到 一个中空的型壳,即获得无分型面的整体铸型,最后进 行浇注,故熔模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
图5-1 冷隔
9
的流动性可用螺旋线长度来测定,图5-2为螺旋
形试样。将金属液浇注入螺旋形铸型中,在相同的铸造 条件下,获得的螺旋线越长,表明金属液的流动性越好。
图5-2 螺旋形试样
10
一、流动性
(三)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合金的种类与化学成分
不同种类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根据流动性试 验可测得螺旋线长度,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的流动 性较好,而铸钢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11
二、收缩率
收缩是铸造合金从液态凝固和冷却至室温过程中产 生的体积和尺寸的缩减。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 态收缩三个阶段,如图5-3所示。
图5-3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12
二、收缩率
(一)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若得不至到补足,会使铸件产
生缩孔和缩松缺陷;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会产生铸造内 应力,导致铸件变形开裂。 缩孔与缩松
离心铸造法的不足之处是铸件内表面较粗糙,尺寸不 易控制,对内孔要切削加工的零件,则应增大加工余量。
离心铸造目前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一般形状的黑色 金属及铜合金的大、中型回转体。如铸铁水管、缸套、活 塞环坯料和输油管等。
25
五、各种铸造方法的比较
各种铸造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最适宜的应用范围。如 砂型铸造尽管有不少缺点,但其适应性强,所用设备比较 简单,因此,它仍然是当前生产中最基本的铸造方法。特 种铸造方法仅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显示其优越性。因此, 在选择铸造方法时,必须根据合金种类、铸件大小与形状、 批量、质量、车间设备及技术状况等来进行全面分析,综 合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法。
金属工艺学 铸造改进1-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研究使用常用工程材料制成零件或机器的工艺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机械制造过程:分为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产品装配三个阶段。
一、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制造毛坯及零件的工艺基础理论和工艺知识,掌握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培养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绪论成 品零 件一般制造过程原 材 料自 然 物铸造锻压 焊接切削加工 特种加工装配毛 坯热处理 二、学习方法以工艺原理为基础,以工艺过程为主线,抓住各种制造方法的特点及工艺参数变化对零件质量影响的规律,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金工实习金工实验工艺设计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课堂教学、讨论与答疑、课后练习与实验等方式学习。
绪论主要参考资料:1.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沈其文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福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工程实践 (实习教材), 周世权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4. 工程训练 (制造技术实习部分), 刘世平/贝恩海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三、学习安排本课程共计40学时。
绪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铸造工艺 锻压工艺 焊接工艺 材料切削加工基础 典型表面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一章 铸造工艺1.1 铸造工艺基础 1.2 砂型铸造 1.3 特种铸造 1.4 铸件结构设计 1.5 铸造金属材料的特性概 述概述一、生产过程:液态成型(a) 造下型(b) 造上型(c) 起模(d) 下芯,合箱整模造型过程零件图模样图铸件One-piece pattern moulding二、特点可制造形状复杂、尤其是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
概 述模型、型砂 造型 浇注 落砂、清理、检验 芯盒、芯砂 合金熔炼 一、生产过程叶轮发动机缸体概 述排气管床身铸件合金种类不限。
尺寸、重量范围广。
成本较低。
可实现近净成形。
机械性能比锻件等差,工序长,废品率高。
三、铸造成形方法的分类概 述砂型铸造特种铸造铸造方法依铸型材料、造型工艺和浇注方式不同,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金属工艺学 第五版 cp2.4特种铸造

b.制造单个泡沫塑料模
C.组装模样束
(2)上涂料 泡沫塑料模样束表面应上两层
涂料。第一层是用来提高表面光洁度的涂料。第
二层是耐火涂料。
(3)填砂、紧实、浇注 (4)落料、清理
消失模铸造特点
1、铸件尺寸精度高(可达5-7级)
2、铸件表面光洁(Ra6.3-12.5um) 3、铸件加工量小 4、铸件无飞边毛刺,落砂清理容易,清理工时少, 劳动环境好 5、消失模铸造不用下芯子,没有分型面,可以采 用灵活的设计,生产出各种形状复杂、薄壁、多孔 槽的铸件。 6、环境污染少, “绿色铸造工程”。 可用于生产铸铁、碳钢、工具钢、不锈钢、铝、镁 及铜合金等铸件。一般情况下,铸件最小壁厚为 4.06mm,最小铸出孔直径可达1.52mm,质量从1KG50t。
工艺过程
金属型的预热(预热温度一般不低于150°C)
金属型导热性好/液体金属冷却快,铸件易出现 冷隔、浇不足、气孔等缺陷。同时保护铸型。
涂料(耐火涂料的厚度为0.3~0.4mm)
利用涂料层的厚薄,调节铸件的冷却速度; 保护金属型,防止高温金属液对型壁的冲蚀和 热击; 利用涂料层蓄气排气。
第五章 特种铸造
教学重点:每种特种铸造的优越之处和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及应 用范围,每种铸造的优越之处和选择原则。
第四章
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方法通常是指区别于普通砂型铸造的一些 方法。其在提高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改善合金性能, 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降低铸造成本等方面,各 有优越之处。 熔模铸造 离心铸造
金属型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铸造工艺严格, 易出现浇不足、冷隔、裂纹 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受一定的限制
武汉理工大学,金属工艺学第5章 铸造工艺基础

液态金属的凝固与收缩 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合金的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影响收缩的因素:化学成分(c含量)、浇注温度、铸件结构、铸型条件 合金的收缩会造成许多铸造缺陷。(如:缩孔、缩松)。
影响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因素:合金成分、浇注条件、铸型材料、铸件结构
四、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
同时凝固原则示意图 采用“顺序凝固”时,尽管冒口补缩作用好,但冷却速度不一致,易产 生铸造应力、变形及裂纹等缺陷;冒口消耗金属多,降低了铸件的出品率, 并且,冒口切割较为困难。 采用“同时凝固”时,铸件出现裂纹、应力和变形的倾向性小,不必设 臵冒口,使工艺简化,又能节省金属材料,而且,提高了铸造的出品率。
(1)铸型的蓄热能力——即铸型从金属中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
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愈大,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愈强,合金的 充型能力就愈差。
(2)铸型温度 (3)铸型中的气体 (4)铸件结构
铸件壁厚过薄、壁厚急剧变化或有大的水平面时,都使金属液流动困难。
1
选用共晶成分合金 ,或结晶温度范围 窄的合金
4
合理设臵浇注系统 和改进铸件结构
2
提高合金 的流动性
提高合金液质量, 减少杂质
提高浇注温度和 充型压力
3
5.2 铸造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5.2.1 铸造合金的凝固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在铸件的凝固过程中,截面一般存在三个区域,即液相区、凝固 区、固相区。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液相和固相并存的凝固区 的宽窄。铸件的凝固方式就是依据凝固区的宽窄来划分的。
影响合金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
铸铁中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小;阻碍石墨形成的元素 增加,收缩增大。 在灰口铸铁中,碳是形成石墨的元素;硅是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 硫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锰可抵消硫对石墨化的阻碍作用,故适量 的锰可使铸铁的收缩减小。
《金属工艺学铸造》课件

金属材料的可铸造性
流动性:金属材料在铸造过程中流动性 越好,越容易形成均匀的铸件
收缩性:金属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收缩性 越小,越容易形成尺寸精确的铸件
热导率: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高,越容 易形成表面光滑的铸件
化学稳定性:金属材料在铸造过程中化 学稳定性越好,越不容易产生气孔和裂 纹
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越好, 越容易形成强度高、耐磨损的铸件
铸造缺陷的检测方法
目视检查:观 察铸件表面是 否有裂纹、气 孔、砂眼等缺
陷
超声波检测: 利用超声波探 头对铸件内部 进行扫描,检
测内部缺陷
射线检测:利 用X射线或γ 射线对铸件进 行照射,通过 观察射线穿透 情况检测内部
缺陷
磁粉检测:利 用磁粉对铸件 表面进行喷涂, 观察磁粉吸附 情况检测表面
缺陷
离心铸造设备: 包括离心铸造 机、离心铸造 模具等,特点 是生产效率高, 精度高,但成
本较高。
连续铸造设备: 包括连续铸造 机、连续铸造 模具等,特点 是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但精
度较低。
砂型铸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设备类型:砂型铸造设备主要包括砂型铸造机、砂型铸造模具等 使用方法: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维护方法: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更换磨损部件,保持设备清洁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设备故障、模具损坏等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安全设施:包括防护罩、安全门、安全护栏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环保设施:包括废气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噪音控制设备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维护方法:定期进行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确保设施使用寿命和效果
铸造生产安全与环保管理的实施
金属工艺学(铸造)[1]
![金属工艺学(铸造)[1]](https://img.taocdn.com/s3/m/0b040d10360cba1aa911da3e.png)
硫在钢锭中偏析的模拟结果
12 20.12.2020
⑶气孔: 是指液态金属中溶解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 气体在结晶时未逸出而存留于铸锭(件)中的气泡.铸 锭中的封闭的气孔可在热加工时焊合,张开的气 孔需要切除。铸件中出现气 孔则只能报废。
铸件中的气孔
金属工艺学(铸造)[1]
13 20.12.2020
金属工艺学(铸造)[1]
18 20.12.2020
二、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1、变形产生的原因:当铸件中的内应力大于铸件所用合 金的屈服强度时,就会引起铸件变形。通过应变来减小应 力,因此其变形方向是:受拉应力的部分向内凹,而受压 应力部分向外凸,即受拉部分产生压缩变形,受压部分产 生拉伸变形。变形过大时将引起报废。
墨对金属基体的割裂作用。
B、在改变石墨特性的基础上控制基体组织,以期充分发
挥基金体属工的艺学作(铸用造)[1。]
30 20.12.2020
4、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化学成分(铸铁中主要的 化学成分是:C、Si、Mn、S、P。
P+F+G F+G
①、C、Si:C是形成石墨和促进 石墨化元素;
白 口
22 20.12.2020
金属工艺学(铸造)[1]
23 20.12.2020
金属工艺学(铸造)[1]
24 20.12.2020
*第四节 铸件中的气孔
气孔: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它是铸件中最常见的缺陷。
破坏金属的连续性
机性
一、气孔的危害 减少承载的有效面积
降低
引起应力集中
气密性
二、气孔的分类:
金属工艺学(铸造)[1]
15 20.12.2020
铸造工艺基础资料

铸造工艺基础资料§1 液态合金的充型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 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的零件.冷隔:没完整融合缝隙或凹坑, 机械性能下降.一合金的流淌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淌性----合金流淌性1 流淌性对铸件质量阻碍1) 流淌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2) 流淌性好,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上浮,排除.3) 流淌性好,易于对液态金属在凝固中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2 测定流淌性的方法:以螺旋形试件的长度来测定: 如灰口铁:浇铸温度1300℃试件长1800mm.铸钢: 1600℃100mm3 阻碍流淌性的因素要紧是化学成分:1) 纯金属流淌性好:一定温度下结晶,凝固层表面平滑,对液流阻力小2) 共晶成分流淌性好:恒温凝固,固体层表面光滑,且熔点低,过热度大.3) 非共晶成分流淌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畴内进行,初生数枝状晶阻碍液流二浇注条件1 浇注温度: t↑ 合金粘度下降,过热度高. 合金在铸件中保持流淌的时刻长,∴t↑ 提高充型能力. 但过高,易产生缩孔,粘砂,气孔等,故不宜过高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淌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充型能力↑如砂形铸造---直浇道,静压力. 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充型压力高.三铸型条件1 铸型结构: 若不合理,如壁厚小, 直浇口低, 浇口小等充↓2 铸型导热能力: 导热↑ 金属降温快,充↓如金属型3 铸型温度: t↑ 充↑如金属型预热4 铸型中气体: 排气能力↑ 充↑ 减少气体来源,提高透气性, 少量气体在铸型与金属液之间形成一层气膜,减少流淌阻力,有利于充型.§2 铸件的凝固和收缩铸件的凝固过程假如没有合理的操纵,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一铸件的凝固1 凝固方式: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样分为三个区: 1—固相区2—凝固区3—液相区对凝固区阻碍较大的是凝固区的宽窄,依此划分凝固方式.1) 逐层凝固: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没有凝固区,断面液,固两相由一条界限清晰分开,随温度下降,固相层不断增加,液相层不断减少,直达中心.2) 糊状凝固合金结晶温度范畴专门宽,在凝固某段时刻内,铸件表面不存在固体层,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先糊状,后固化.故---3) 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2 阻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1)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畴范畴小: 凝固区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如: 砂型铸造, 低碳钢逐层凝固, 高碳钢糊状凝固2) 铸件的温度梯度合金结晶温度范畴一定时,凝固区宽度取决于铸件内外层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愈小,凝固区愈宽.(内外温差大,冷却快,凝固区窄)二合金的收缩液态合金从浇注温度至凝固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是铸件许多缺陷(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产生的差不多缘故.1 收缩的几个时期1) 液态收缩: 从金属液浇入铸型到开始凝固之前. 液态收缩减少的体积与浇注温度质开始凝固的温度的温差成正比.2) 凝固收缩: 从凝固开始到凝固完毕. 同一类合金,凝固温度范畴大者,凝固体积收缩率大.如: 35钢,体积收缩率3.0%, 45钢4.3%3) 固态收缩: 凝固以后到常温. 固态收缩阻碍铸件尺寸,故用线收缩表示.2 阻碍收缩的因素1) 化学成分: 铸铁中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少. 如: 灰口铁C, Si↑,收↓,S↑ 收↑.因石墨比容大,体积膨胀,抵销部分凝固收缩.2) 浇注温度: 温度↑ 液态收缩↑3) 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会受铸型和型芯的阻碍.实际收缩小于自由收缩.∴铸型要有好的退让性.3 缩孔形成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点显现一些空泛,集中—缩孔. 纯金属,共晶成分易产生缩孔*产生缩孔的差不多缘故: 铸件在凝固冷却期间,金属的液态及凝固受缩之和远远大于固态收缩.4 阻碍缩孔容积的因素(补充)1)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 缩孔容积↑2) 凝固期间,固态收缩↑,缩孔容积↓3) 浇注速度↓缩孔容积↓4) 浇注速度↑液态收缩↑ 易产生缩孔5 缩松的形成由于铸件最后凝固区域的收缩未能得到补足,或者,因合金呈糊状凝固,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至.1) 宏观缩松肉眼可见,往往显现在缩孔邻近,或铸件截面的中心.非共晶成分,结晶范畴愈宽,愈易形成缩松.2) 微观缩松凝固过程中,晶粒之间形成微小孔洞---凝固区,先形成的枝晶把金属液分割成许多微小孤立部分,冷凝时收缩,形成晶间微小孔洞. 凝固区愈宽,愈易形成微观缩松,对铸件危害不大,故不列为缺陷,但对气密性,机械性能等要求较高的铸件,则必须设法减少.(先凝固的收缩比后凝固的小,因后凝固的有液,凝,固三个收缩,先凝固的有凝,固二个收缩区----这也是形成微观缩松的差不多缘故.与缩孔形成差不多缘故类似)6 缩孔,缩松的防止方法差不多原则: 制定合理工艺—补缩, 缩松转化成缩孔.顺序凝固: 冒口—补缩同时凝固: 冷铁—厚处. 减小热应力,但心部缩松,故用于收缩小的合金.l 安置冒口,实行顺序凝固,可有效的防止缩孔,但冒口白费金属,白费工时,是铸件成本增加.而且,铸件内应力加大,易于产生变形和裂纹.∴要紧用于凝固收缩大,结晶间隔小的合金.l 非共晶成分合金,先结晶树枝晶,阻碍金属流淌,冒口作用甚小.l 关于结晶温度范畴甚宽的合金,由于倾向于糊状凝固,结晶开始之后,发达的树枝状骨状布满整个截面,使冒口补缩道路受阻,因而难幸免显微缩松的产生.明显,选用近共晶成分和结晶范畴较窄的合金生产铸件是适宜的.§3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凝固之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其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铸件内部就发生内应力,内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差不多缘故.(有时相变膨胀受阻,负收缩)一内应力形成1 热应力: 铸件厚度不均,冷速不同,收缩不一致产生.塑性状态: 金属在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固态冷却时期,受力变形,产生加工硬化,同时发生的再结晶降硬化抵消,内应力自行消逝.(简单说,处于屈服状态,受力—变形无应力)弹性状态: 低于再结晶温度,外力作用下,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变形后应力连续存在.举例: a) 凝固开始,粗细处都为塑性状态,无内应力∵两杆冷速不同,细杆快,收缩大,∵受粗杆限制,不能自由收缩,相对被拉长,粗杆相对被压缩,结果两杆等量收缩.b) 细杆冷速大,先进如弹性时期,而粗杆仍为塑性时期,随细杆收缩发生塑性收缩,无应力.c) 细杆收缩先停止,粗杆连续收缩,压迫细杆,而细杆又阻止粗杆的收缩,至室温, 粗杆受拉应力(+),(-)由此可见,各部分的温差越大,热应力也越大,冷却较慢的部分形成拉应力,冷却较快的部分形成压应力.预防方法: 1 壁厚平均2 同时凝固—薄处设浇口,厚处放冷铁优点: 省冒口,省工,省料缺点: 心部易显现缩孔或缩松,应用于灰铁锡青铜,因灰铁缩孔、缩松倾向小,锡青铜糊状凝固,用顺序凝固也难以有效地排除其显微缩松。
铸造成型工艺-金属工艺学

L
其中 V0,L0表示铸件在高温T0时的体积和一维方向的长度;
V1,L1表示铸件在高温T1时的体积和一维方向的长度。
合金的收缩给铸模的设计和铸件的精密成形等带来较
大困难,是多数铸造缺陷产生的根源。
注意:在铸模尺寸设计时必须考虑铸件的收缩因素。即利
用每种材料特定的收缩率和实际铸件的尺寸,来换算成铸 模型腔的尺寸。
2
铸造的工艺基础
定义:铸造是指将熔融态的金属(或合金)浇注于 铸造的基本过程:
充 型
特定型腔的铸型中凝固成形的金属材料成形方法。
液 态 金 属
凝 固 收 缩
铸 件
实质:液态金属(或合金)充填铸型型腔并在其中
凝固和冷却。
砂型铸造概略图
主要影响因素
铸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影响
外置冷铁法
设置冒口法
冒口、冷铁共用法
裂纹与变形:
在铸件的固态收缩阶段会引起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
铸件收缩受阻 铸件因V冷却、温度不同,
机械应力
铸造应力
各部位收缩不一致产生 铸件组织发生相变时,因温 度差异出现体积变化不一致
热应力
相变应力
裂纹的常见部位:
铸件特殊位置的裂纹示意图
裂纹和变形的防止:
糊状凝固
铸件在结晶过程中,当结 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截面 上的温度梯度较小,则不存在 固相层,固液两相共存的凝固
区贯穿整个区域。
中间凝固
大多数合金的凝固是介于逐
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 间凝固。
铸件的收缩:
定义:收缩是指合金从浇注、凝固到冷却至室温的过
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孔形成的条件:铸件呈逐层凝固方式凝固,成分为纯金属或共晶 成分的合金。 缩孔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 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 缩孔产生的部位在铸件最后凝固区域,如壁较厚大的上部或铸件两 壁相交处,这些地方称为热节。热节位臵可用画内接圆的方法确定。
用画内切圆法确定缩孔位臵
热加工工艺基础
4金属连接成形 热加工工艺
(焊接)
3金属塑性成形
(金属压力加工)
2金属液态成形
(铸造)
1金属材料导论
上次课内容的回顾
铁碳合金(组织、状态图、两种反应、四把火) 铁素体: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F) 奥氏体:碳溶解在γ —Fe中的间隙固溶体(A)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Fe3C) 珠光体:是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
4、铸件结构
铸件结构与形成缩孔、缩松的关系极大,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上次课内容的回顾
合金的充型能力 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充型能 力的因素
化学成分、结晶特性 铸型的蓄热能力、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 和铸型的结构 浇注温度 充型压力 浇注系统
铸型性质 浇注条件 铸件结构
结晶特性:
恒温下结晶,流动性较好;两相区内结晶,流动性较差
特殊性能钢
退火:降低硬度,便于机加工。 消除应力。 正火:用于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
淬火:获得马氏体(M)组织。 回火:主要是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钢 的脆性,防止产生裂纹
第二篇
★ 铸造的发展史
液态成形 (铸造)
1
工艺基础
4
结构设计 液态成形
2
铸件生产
铸造工艺
3
第五章 铸造工艺基础
什么是金属的液态成形?
合金铸造性能是选择铸造金属材料,确定铸件的 铸造工艺方案及进行铸件结构设计的依据。
5.1 液态合金的充型
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
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 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 力。
Hale Waihona Puke 充型能力 不足浇不足
冷隔
夹砂 合金的流动性 铸型性质 浇注条件 铸件结构等
夹渣
气孔
充型能力的决定因素
5.1.1 合金的流动性
将熔炼好的液态金属浇入与零件 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 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法, 亦称铸造。
金属的液态成形的方法:
金属的液态成形是制造毛坯、零件的重要方法之一。按铸型材料的 不同,金属液态成形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包括压力铸造、金属 型铸造等)。其中砂型铸造是最基本的液态成形方法,所生产的铸件要 占铸件总量的80%以上。
同时凝固原则示意图 采用“顺序凝固”时,尽管冒口补缩作用好,但冷却速度不一致,易产 生铸造应力、变形及裂纹等缺陷;冒口消耗金属多,降低了铸件的出品率, 并且,冒口切割较为困难。 采用“同时凝固”时,铸件出现裂纹、应力和变形的倾向性小,不必设 臵冒口,使工艺简化,又能节省金属材料,而且,提高了铸造的出品率。
铁碳合金成分和体积收缩的关系 V总—总体积收缩容积;V孔—缩孔容积;V松—缩松容积
2、浇注条件
提高浇注温度时,合金的总体积 收缩和缩孔倾向增大。 浇注速度很慢或向冒口中不断补浇 高温合金液,使铸件液态和凝固收缩及 时得到补偿,铸件总体积收缩减小,缩 孔容积也减小。
3、铸型材料
铸型材料对铸件冷却速度影响很大 。 湿型比干型的冷却能力大,使凝 固区域变窄,缩松减少。金属型的冷 铁碳合金成分和体积收缩的关系 却能力更大,故缩松更显著减少。 V总—总体积收缩容积;V孔—缩孔容积;V松—缩松容积
液态金属的凝固与收缩 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合金的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影响收缩的因素:化学成分(c含量)、浇注温度、铸件结构、铸型条件 合金的收缩会造成许多铸造缺陷。(如:缩孔、缩松)。
影响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因素:合金成分、浇注条件、铸型材料、铸件结构
四、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
测试合金充型能力的方法:
如右图,将合金液浇入铸型中, 冷凝后测出充满型腔的试样长度。 浇出的试样越长,合金的流动性越 好,合金充型能力越好。
铸钢的流动性
铸铁的流动性
几种不同合金流动性的比较
合金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化学成分:同种合金中成分不同
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点,流 动性也不同。
结晶特性: 恒温下结晶,流动性较好;两相区内结晶,流动性较差。
“顺序凝固”适用于收缩大或 壁厚差别较大,易产生缩孔的合 金铸件,如铸钢、高强度灰口铸 铁和可锻铸铁等。
顺序凝固原则示意图
“同时凝固”原则,就是从工 艺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铸件各部 分的冷却速度尽量相等,以达到铸 件各部分几乎同时凝固完结。
“同时凝固”原则,适用于碳、 硅含量较高的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
与渗碳体的共析体(P) 莱氏体:是液态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 体与渗碳体的共晶体(Ld) L
A
F+A
P
L+A
Ld
L'd
两种反应:
1、共晶反应 2 、共析反应
碳素结构钢(0.38%C)
优质碳素结构钢 (0.2-0.7%C用途广) 碳素工具钢 (T8等)
钢的分类及选材
碳素钢
合金钢
合金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
裂纹
5.3.1 铸造内应力的形成
一、热应力
t0——t1 高温阶段,塑性状态,内应力通过塑性变 形消除 t1 ——t2 Ⅱ杆弹性状态,Ⅰ塑性状态,Ⅱ杆受拉应 力,Ⅰ受压应力,内应力通过Ⅰ塑性变形消除 t2 ——t3 Ⅰ、Ⅱ杆弹性状态,Ⅰ比Ⅱ温度高,Ⅰ收 缩大于Ⅱ,Ⅰ收缩受Ⅱ的阻碍,产生拉应力
5.2.2 铸造合金的收缩
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减小的现 象,称为收缩。 收缩是多种铸造缺陷(如缩孔、缩松、裂纹、变形 等)产生的根源。
一、合金的收缩阶段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的体积缩小,常称为体收缩; 合金的固态收缩能引起铸件尺寸的缩小,常称为线收缩。
二、影响收缩的因素
缩孔和缩松都使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缩松还可使铸件因渗漏而 报废。因此,必须根据技术要求,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予以防止。
一、控制铸件的凝固过程
实践证明,只要能使铸件实现“顺序凝固”(定向凝固)或“同 时凝固”,尽管合金的收缩较大,也可获得没有缩孔的致密铸件 。 “顺序凝固”原则是让铸件远 离冒口的地方先凝固,靠近冒口 的地方次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 身凝固,实现以厚补薄,将缩孔 转移到冒口中去。
(1)铸型的蓄热能力——即铸型从金属中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
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愈大,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愈强,合金的 充型能力就愈差。
(2)铸型温度 (3)铸型中的气体 (4)铸件结构
铸件壁厚过薄、壁厚急剧变化或有大的水平面时,都使金属液流动困难。
1
选用共晶成分合金 ,或结晶温度范围 窄的合金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愈大、浇注温度愈高、铸件 愈厚,缩孔的体积愈大。
二、缩松的形成
铸件最后凝固的收缩未能得到补充,或者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呈糊状凝 固,凝固区域较宽,液、固两相共存,树枝晶发达,枝晶骨架将合金液分割开 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缩松形成的条件:铸件主要呈糊状凝固方式凝固,成分为非共晶成分或 有较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形成缩松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 缩松一般出现在铸件壁的轴线区域、冒口根部、热节处,也常分布在集 中缩孔的下方。
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演示
缩孔易出现的部位
三、影响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因素
1、合金成分
结晶温度范围越小的合金, 产生缩孔的倾向越大;结晶温度 范围越大的合金,产生缩松的倾 向越大。
纯铁、共晶铸铁容易形成 缩孔。若浇口设臵恰当,缩孔 可全部转移到冒口中,而获得 致密铸件。远离共晶成分的亚 共晶铸铁,易形成缩松,基体 组织的致密性差。
砂型铸造过程
液态成型的优点
1
适于做复杂外形,特别是复杂内腔的 毛坯
2
对材料的适应性广,铸件的大小几乎不 受限制
3
成本低,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一 般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4
对于某些塑性很差的材料(如铸铁等)是 制造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成型工艺
液态成型的缺点
1
工艺过程比较复杂,一些工艺过程还 难以控制
3、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合金在铸型中的线收缩大多不是自由收缩,而是受阻收缩。这些阻 力来源于铸件各部分收缩时受到的相互制约及铸型和型芯对铸件收缩的 阻碍。
合金的收缩给液态成形工艺带来许多困难,会造成 许多铸造缺陷。(如:缩孔、缩松、裂纹、变形等)。
液态收缩
液态合金冷却
(体收缩)
缩孔:恒温下结晶
凝固收缩
缩松:两相区结晶 应力
合金收缩
固态合金冷却 固态收缩
(线收缩)
变形 裂纹
5.2.3 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液态金属在铸型内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导 致体积缩小,若其收缩得不到补充,就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形成 孔洞。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一、缩孔的形成
纯金属、共晶成分和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浇注后在型腔内是 由表及里的逐层凝固。在凝固过程中,如得不到合金液的补充,在 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就会产生缩孔.
影响合金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
铸铁中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小;阻碍石墨形成的元素 增加,收缩增大。 在灰口铸铁中,碳是形成石墨的元素;硅是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 硫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锰可抵消硫对石墨化的阻碍作用,故适量 的锰可使铸铁的收缩减小。
2、浇注温度
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液态收缩量也越大,故总收缩 量增加。通常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低温浇注以减少 液态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