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高〔2008〕2号

教高…2008‟2号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三批B、C类省级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验收工作的通知》(教秘高…2007‟45号)和《关于开展省级重点学科增补工作的通知》(教秘高…2008‟4号)精神,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完成了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的验收工作,并对新申报的190个学科进行了初审、复审和专家委员会评审。
经研究决定,现将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中通过验收直接认定为第三批B类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新评选产生的第三批B、C类省级重点学科的名单一并予以公布(见附件1),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我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首次采取分类遴选和建设的方式,即分为A、B、C三类:A类为省级重中之重的学科,主要面向各类重点建设高校,目标为培育国家级重点学科,引领和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A类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和遴选工作将另文通知);B类为省级一般重点学科,主要面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目标是要形成我省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打造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基地;C类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面向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引导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二、各有关高校要对入选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予以政策倾斜和采取有效扶持措施,B类重点学科要努力建设形成富有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或研究方向;C类重点学科要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发展方向。
要积极遴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支持学科带头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享有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的自主权。
三、各有关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将其纳入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
要认真制定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并填写《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表式见附件2),于2008年10月15日前一式三份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审核。
安徽医科大学专业介绍

1.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本硕连读) 本专业学制七年,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能掌握较坚实的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独立担任临床工作,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能力,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危急病症,了解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及初步处理能力;具有获得本专业科学技术新发展、新动向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发展潜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扎实的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听、说、读、写,比较熟练的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能用英文撰写病史和论文。
本专业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等。
实习三年,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临床医学本专业是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学制五年,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雄厚、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高级医学人才。
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处理一般疑难急重病症;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阅读一种外文专业书刊;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药品生产及营销机构工作,还可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就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课程。
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教秘高200653 号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柯道平 省级一般
2004 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教秘高〔2004〕70 号)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流行病学 皮肤性病学 妇幼保健学 病原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 陈志武 叶冬青 张学军 陶芳标 沈继龙
2005 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教秘高〔2005〕66 号)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卫生管理学
课程负责人 李俊 胡志
1.3 校级项目列表
朱梅福
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及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王兆良
人文 论据式法律教育研究与实践
杨芳
学院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体系调整研究与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 樊嘉禄
医学院校暑期实践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程孝文
医学生实践教学立体管理研究
陈宏凯
学教互评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实现
张蔚
网上选修课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职能
JXYJ2008049 JXYJ2008050 JXYJ2008051 JXYJ2008052 JXYJ2008053 JXYJ2008054 JXYJ2008055 JXYJ2008056 JXYJ2008057 JXYJ2008058 JXYJ2008059 JXYJ2008060 JXYJ2008061 JXYJ2008062
JXYJ2008013
组织胚胎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构建及应用
JXYJ2008014
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药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JXYJ2008015
我省普通医学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XYJ2008016
妇幼保健医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XYJ2008017
毕业生追踪调查优化妇幼卫生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础 《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构建与多媒体运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医科大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附件目录
一、附件列表1:中心的教学成果:
1.教学获奖
2.承担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3.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
4.编写的教材及讲义
5.大学生承担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获奖
6.大学生早期接触科研项目及开放性实验项目
7.发表及会议交流的教学论文
二、附件列表2:中心的科研成果:
1.科研成果及获奖
2.获得专利
3.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4.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三、附件列表3:中心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四、附件列表4:主要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附件列表1:中心的教学成果
1.教学获奖
2.承担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3.主持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4.编写的教材及讲义
5.大学生承担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获奖
6.大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计划及开放性试验项目
7.公开发表及会议交流教学研究论文
附件列表2:中心的科研成果
1.科研成果及获奖
2.获得的发明专利
3.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四批)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国际政治 地理科学 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宗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清华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工业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交通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应用化学 地质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工程力学 土地资源管理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工程 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中国农业大学 农村区域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 风景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 理 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 环境科学 法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新闻学 日语 北京语言大学 阿拉伯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金融工程 税务 社会学 舞蹈学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艺术设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交通管理工程 运动人体科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俄语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轮机工程 交通运输 水产养殖学 针灸推拿学 广告学 监狱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金融学 广播电视编导 中南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郧阳医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孝感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咸宁学院 襄樊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 包装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护理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 金融学 艺术设计 音乐学 生物医学工程 地理科学 环境工程 采矿工程 冶金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东华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哲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轻化工程 自动化 日语 三峡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医学影像学 自动化 社会工作 江汉大学 美术学 生物工程 护理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汉语言文学 石油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信息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 工程力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学 物理学 体育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 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武汉理工大学 化学 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华中农业大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动物医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船舶与海洋工程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轮机工程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 英语 会计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 历史学 药学 物流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图书馆学 金融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汉语言文学 学校名称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业名称 医学影像学 针灸推拿学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地理信息系统
关于开展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各院(系、所):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我校整体办学实力、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根据《安徽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办法》和《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的评选总数为30个,第二批验收结果为优秀的6个学科直接进入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
本次重点学科遴选实行限额申报,基础医学院限报6个,人文学院限报3个,第一附属医院限报11个,附属省立医院限报8个,第二附属医院限报4个,第三附属医院限报4个,附属安庆医院限报4个,第四附属限报2个,其他各临床学院、各院(系、所)限报1个。
二、遴选条件1. 申报学科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 学科带头人明确,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科组成员年龄、知识和职称构成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有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3. 有多个稳定、明确的科研方向,有些方向与国内同级院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研究方向与国家、我省科技发展方向一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目前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突出。
近三年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等成果较多,有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奖励,成果转化情况良好。
5. 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质量较高。
有系统、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有明确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明确的研究生指导组。
6. 相关专业的科技期刊和权威性的专著应齐备,学科带头人与国内外有关学科和实验室有密切的学术交流,每年均能参加若干学术会议,能经常举办关于本学科学术新进展的讲座,承办过国际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
7. 基本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有专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有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三、各院(系、所)要做好申报学科的推荐把关工作,尤其要注重对申报学科基本条件的把握,根据《安徽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办法》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遴选推荐工作。
一,安徽医科大学概况

一、安徽医科大学概况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座落在省会合肥市,其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内迁安徽,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学校,是我省首家经国家批准招收博士研究生的省属高校,也是我省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省属高校之一,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占地1296亩,分为两个校区,建筑总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免疫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6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授予权,还有1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临床医学),23个本科专业(方向),3个专科专业(方向)。
学校还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共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46个省、校级研究所,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建有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建有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学校现有研究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立临床学院(附属省立医院)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有91个教研室,19个教学实验室。
有教职医护员工4837人,其中正高职称471人,副高职称778人,教师中博士14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教育部骨干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3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5人次,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次,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5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54人,教师中有49人次担任国家医药类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其中博士生112人、硕士生1257人、港澳台研究生17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600余人。
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第一条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综合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战略性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加快建设步伐,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安徽医科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决定继续遴选一批综合水平较高、特色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使其成为推动我省科技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重点建设一批学科,带动我校整个学科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在提高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
第三条根据重点学科的遴选条件,采取学科申报、院(部、所)遴选推荐、专家评议、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审核批准的办法,择优确定校级重点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每5年遴选一次。
省级重点学科一般从校级重点学科中推荐。
省级重点学科不再兼做校级重点学科。
第四条重点学科实行学校、院(部、所)和学科点三级管理。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总体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统一组织重点学科的遴选、评估和新增工作;院(部、所)根据学校有关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定和工作部署,指导各重点学科点制定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负责重点学科日常管理等工作;重点学科在院(部、所)的领导下,根据批准的学科建设目标和计划安排,完成各项学科建设任务。
第五条校各单位、各有关部门对重点学科要加强领导,大力支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实现。
一、加快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引进人才和学术梯队建设,是抓好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
发挥学术造诣深的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注重选拔和培养有前途的中青年骨干。
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素质优良、团结合作、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和技术骨干队伍。
二、开展科研工作,推动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要把能否取得国家级科研课题,能否培养出高规格、高质量的研究生,能否取得高水平、高效益的科研成果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事管理学
陈飞虎
JPKC2008003
人文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武惠庭
JPKC2008004
基础医学院
化学
顾志红
JPKC2008005
公共卫生学院
循证医学
孙业桓
JPKC2008006
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学
吴继雄
JPKC2008007
卫生管理学院
卫生经济学
江启成
JPKC2008008
附属省立医院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陶芳标
JXTD2008003
基础医学院
医学形态学实验学
韩卉
JXTD20080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吴继锋
JXTD2008005
附属省立医院
普外科
胡何节
附件3
编 号
实验实训中心名称
中心负责人
SYSXZX2008001
临床药理研究所实验实训中心
魏伟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卫生管理运筹学》(教 材)
二等奖
秦侠、刘国旗、陈任、 马颖
卫生管理学院
JXCG2008009
机能学实验室的建设、实践和示范作用
二等奖
孔德虎、郑红、岑德意、尹艳艳、陈志武、柯道平、汪思应、王烈成、孔淼
基础医学院
JXCG2008010
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二等奖
吕雄文、李俊、陈飞虎、金涌、孙国平
药学院
JXCG2008011
医学院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研究
二等奖
朱梅福、姚文兵、李阳新、惠继荣、张蔚
公共课程部
JXCG200801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
二等奖
潘莉莉、张蕊邱志海、汪江平、郑圣德
学生处
JXCG2008013
有机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应用
第一
临床
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王润玲
JXYJ2008040
以病例和问题为基础的儿科学PBL教学改革实践与评估
王 杨
JYXM2008041
应用PBL教学法改革影像专业实习阶段教学模式的研究
徐丽艳
JXYJ2008042
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段巧建
JXYJ2008043
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眼科学多媒体病例库的建立与应用
王 林
JXYJ2008053
病案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潘家华
JXYJ2008054
脑卒中的临床康复(教材建设)
倪朝民
JXYJ2008055
专科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必要性的研究
吴向辉
JXYJ2008056
医院药师毕业后教育模式的探讨
沈爱宗
JXYJ2008057
主要完成人姓名
完成单位
JXCG200800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实践
特等奖
李俊、沈际佳、韩卉、孔德虎、贾雪梅
安徽医科大学
JXCG200800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系培养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特等奖
胡志、杨金侠、秦侠、杨善发、马颖、江启成、刘国旗、丁宏、洪倩、萧锦铖
我院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研究
姜 玲
JXYJ2008058
新形势下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钱立桃
JXYJ2008059
从医生视觉,以病例为中心改革实验诊断教学
马筱玲
JXYJ2008060
以病例为基础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研究
宋瑰琦
JXYJ2008061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教学中主题教学模式的探讨
人文
学院
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张晓丽
JXYJ2008036
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阶段导师制实施情况调研
程孝文
JXYJ2008037
公关课程部
SALL模式下学习者档案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
汪 媛
JXYJ2008038
药研所
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玲玲
JXYJ2008039
附件4
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度校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
编号
部门
项目名称
主持人
JXYJ2008001
基
础
医
学
院
保持式双语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
朱娟娟
JXYJ2008002
建立完善的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模式
郑胜生
JXYJ2008003
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研究
方 萌
JXYJ2008004
学教互评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实现
三等奖
张蔚、沈涛、丁瑞、
邓红星、卜娟娟
教务处
附件7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编号
单位
负责人
CXSYJH2008001
基础医学院
沈际佳
CXSYJH2008002
卫生管理学院
江丹立
附件8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奖
编号
单位
获奖者
JXMS2008001
省立
医院
临床教学路径在妇产科实践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胡卫平
JXYJ2008049
神经病学专业PBL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联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李淮玉
JXYJ2008050
《外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胡何节
JXYJ2008051
PBL教学模式中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顾永昊
JXYJ2008052
内分泌与代谢病
叶山东
JPKC2008009
心理学系
生理心理学
汪凯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体制及模式研究
高跃峰
JXYJ2008067
临床教学基地师资的实践教学技能规范化培训体系研究
张 蔚
JXYJ2008068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校外基地培养模式的探索
周 润
附件5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教坛新秀
编号
所属学校、院系
姓名
JTXX2008001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赵 斌
JTXX2008002
附件1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编 号
专业名称
TSZY2008001
法学(医事法学)
TSZY2008002
临床医学(医学美容)
附件2
2008年度安徽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
编 号
所属院部
团队名称
带头人姓名
JXTD2008001
卫生管理学院
卫生事业管理学
胡志
JXTD2008002
公共卫生学院
汪银凤
JXYJ2008062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杨春梅
JXYJ2008063
第三
临床
学院/
第三
附属
医院
普通外科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童 钟
JXYJ2008064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文 刚
JXYJ2008065
职
能
部
门
大学生生涯团体教学训练计划
邱志海
JXYJ2008066
一等奖
韩卉、黄学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刚、董炜、焦轶
基础医学院
JXCG2008006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等奖
程益群、张学军、李俊、王珩、胡志,孙业桓、吴向辉、沈涛、张蔚
安徽医科大学
JXCG2008007
高等护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等奖
王维利、李惠萍、章新琼、毕清泉、谢伦芳
护理学院
JXCG2008008
沈 流
JXYJ2008044
儿科学本科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范晓晨
JXYJ2008045
临床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库建设与应用
杨宁娜
JXYJ2008046
关于在大动物实验室开展外科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研究
葛建军
JXYJ2008047
口腔修复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凤渝蓉
JXYJ2008048
省立
临床
学院/
附属
陈 任
JXYJ2008027
药
学
院
药物流行病学教学中实验案例的应用
吴繁荣
JXYJ2008028
与临床相结合、与科研相接轨的<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黄 艳
JXYJ2008029
天然药物化学中发现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陆维丽
JXYJ2008030
临床药物治疗学中LBL结合PBL教学法的探讨
赵 斌
曹秀菁
JXYJ2008018
妇幼保健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
朱 鹏
JXYJ2008019
妇幼保健典型案例收集与引导式教育模式的探讨
苏普玉
JXYJ2008020
探讨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改革
翟金霞
JXYJ2008021
问题导向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范引光
JXYJ2008022
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焦 轶
JXYJ2008005
虚拟实验在推进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