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力与运动1

合集下载

高2018届高三物理弹簧类问题专题复习题

高2018届高三物理弹簧类问题专题复习题

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一讲弹簧类问题高考分析: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由于弹簧弹力是变力.使得与其相连物体所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弹簧类问题也就成为高考中的重、难、热点.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或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一、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kx. ΔF=k·Δx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题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 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 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 B. C. 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高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专讲课件 第1讲+力与运动(一)(全国通用)

高中物理高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专讲课件 第1讲+力与运动(一)(全国通用)
答案 B
高考导航
热点考向
满分指导
2.(2015·桐乡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
试)如图5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面
上,竖直轻杆顶端用光滑铰链连
接,底端与上表面水平的物体A接
触,则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受到B
力A最.3个多可B能.4个是( C.5个) D.6个
图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弹力和
摩擦力的方向,利用好平衡的条件分析力存在的可能性。物
体A一定受到重力、斜面的弹力和摩擦力;由于杆上端有铰
链连接,所以杆可能给物体A竖直向下的压力,故A最多受
四个力作用,选B。
高考导航
热点考向
满分指导
3.(多选)(2015·广东理综,19)如
图6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
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
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
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
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6
A.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
B.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
C.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
D.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高考导航
热点考向
满分指导
解析 因三条绳长度不同,且彼此之间的夹角不确定,所以三 条绳的张力大小不一定相等,但能确定三张力的合力方向为竖 直向下,故A错误;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数值上等于杆的重力 与三条绳拉力的竖直向下的分力之和,故B正确;由于杆竖直, 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等于零,故C正确;绳子 拉力的合力方向与杆的重力方向均竖直向下,故两者不是一对 平衡力,故D错误。 答案 BC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高考导航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名称:《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学段学科:高中物理授课年级: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运动和力的关系课时8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学习,本章只限于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

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本章先阐述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说明牛顿在前人,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一定律,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里概念:力和惯性。

本章在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前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让学生初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有实验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二定律是定量的规律,教科书在介绍了力学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后,通过用牛顿运动定律类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最后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超重、失重问题。

学情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理解,现阶段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只限于直线运动。

在学生基本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内容要求1.2.3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1.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游乐活动等,体验失重与超重。

2.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1.2.4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结构图(牛三律、平衡问题除外)单元目标物理观念目标1: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树立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力与运动专题一、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懂得与一对平衡力区分。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二、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同类拓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三、临界问题●例3 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 ,要使小球B 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四、超重与失重问题●例4 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三、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1.[2007年·上海物理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大D .N 变大,T 变小2.[2004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 2sin α B .g sin α C .32g sin α D .2g sin α3. [2010年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4.[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 =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m 2=100 kg ,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 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5.[2009年海南卷]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012/v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和受到这个力相互作用的物体对它产生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简单机械1. 力的作用和机械优势(1)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2) 机械优势:机械优势可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三、力学能与动能守恒定律1. 势能和动能(1)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四、力和变形1. 弹性力和变形(1)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2) 弹性变形:物体由原状发生形变后,去除外力后恢复原形状的变形。

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荷(1) 电流:一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电荷:物体上带有的电的属性。

2. 电阻和电压(1)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2) 电压: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程度。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六、电路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

(2) 并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不同路径上分流通过各个元件。

2. KCL和KVL定律(1) KCL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节电与电流出电等于电流入电。

(2) KVL定律:并联电路中,电压之和等于电压相等。

高三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力和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力和运动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物理力和运动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接触力包括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 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引力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合成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分力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或者达到所需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作用效果1. 静力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动力学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的合力矢量为零时,物体处于匀速曲线运动状态。

3. 加速度: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

4.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受力为零或合力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受力不为零的情况下,将产生加速度。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四、运动学1. 运动的类型: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运动位移:物体由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位移,是一个矢量值。

3. 运动速度:物体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是一个矢量值。

速度大小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

5. 运动加速度: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一个矢量值。

大小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6.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相互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五、力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是标量量值。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高三物理复习教案: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力的作用。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掌握力学的综合运用对于解决复杂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围绕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展开,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并提供一些复习策略和实例,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综合复习策略1.深入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在复习力学时,学生们需要对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包括力的定义、单位、分类,以及力的运算规律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到综合运用中。

2.掌握常见的物体运动模式物体的运动模式是力学学习的基础,高三学生应该熟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等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

掌握这些运动模式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综合运用问题。

3.熟练掌握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是力学中常用的工具,熟练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答题目。

学生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对这些公式的运用娴熟,从而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4.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将力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实际问题的应用是力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二、力学与运动的综合运用实例1.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力的作用情况。

例如,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斜向作用力时,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将这两个力合而为一,进而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另外,当一个力被分解成两个分力作用在不同方向上时,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别计算,从而更加方便地求解问题。

2.力的平衡与倾斜力的平衡与倾斜是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例如,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1课时 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1课时 直线运动

第一课时直线运动【自主学习】考纲要求网络构建:学习目标1、通过例1和变式1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通过例2和变式2学会分析竖直抛体运动3、通过例3和变式3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题4、通过例4和变式4学会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规律和推论1、主要规律: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速度位移关系式 ax v v t 222=- 平均速度公式v 02t v v+=2、常用推论:(1)在相邻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2aT x =∆(2)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202tt v v v v +==-3、常见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思考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秒内经过的位移是x ,它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x tB.v 0+v tt C.v t -v 0tD.v t +v 02思考2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B 为AC 的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己知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υA 、υB 、υC ,且 υA <υC , υB =(υA +υC )/2,则加速度a 1和a 2的大小为 ( )A 、a 1> a 2B 、a 1= a 2C 、a 1< a 2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要点2: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和x-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 图像的截距、斜率、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要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问题,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轴的意义,v -t 图像表征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 -t 图像表征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思考3:(2011年卓越自主招生)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
能发生变化△Ek=W
思想方法提炼
3.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
(2)按照次序画受力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 先场力、后接触力.
(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 力不能同时分析.
(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 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 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 的某个方向.
四、基本理论与应用
解题常用的理论主要有: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 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 圆周运动的规律等.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的是宏观低 速下物体的运动,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天体的运行、 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是 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 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等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且常与电场、磁场、动量守 恒、功能部分等知识相结合.
思想方法提炼
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
思想方法提炼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1.F=0时,加速度a=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恒量:F与v在一条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 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如
平抛运动) 2.特殊力:F大小恒定,方向与v始终垂直——匀速
圆周运动 F=-kx——简谐振动
思想方法提炼
专题一 力与运动
思想方法提炼 感悟·渗透·应用
思想方法提炼
互作用.这一
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 2.力的效果 (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思想方法提炼
(2)力的动力学效应: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
; 北京会计培训https://

厨师谈结婚的事儿。娃们在年龄上刚刚进入“爱”的临界期,在阅历上刚刚接触城市和所谓现代生活方式。更多的时候,娃们一人压着另一人的肩膀唱无病呻吟的情歌,破碎呀、抛弃呀,而表情健康。如果有一天他们得知自己是在工作、在赚钱,养活一个家,就没这么轻松了。 ? 厢红旗柳树最多。 有一棵半抱粗的老柳好像被雷劈过,躯干残破,却生出柔枝,垂地依依。还有一棵大柳树,及抱,枝叶阔大。人们围着树砌了一圈白石矮椅,乍一看,像大树的裤衩落地,来不及提起来。 ? ———英不落札记之五 小羊羔 在伊胡塔草原那边,今年也发了水。水退了,仍在地面盈留寸余。远望过去, 草原如藏着一千面小镜子,躲躲闪闪地发亮,绿草尖就从镜子里伸出头来。马呢,三两成群地散布其间。马真是艺术家,白马红马或铁青马仿佛知道自己的颜色,穿插组合,又通点缀的道理,衬着绿草蓝天,构图饱满而和谐。 ? 这里也有湖泊,即“淖尔”。黑天鹅曲颈而游,突然加速,伸长脖子 起飞,翅膀扑拉扑拉,很费力,水迹涟涟的脚蹼将离湖面。 ? 湖里鱼多,牧民的孩子挽着裤脚,用破筐头一捞就上来几条。他们没有网和鱼竿。我姐笑他们,说这方法多笨。我暗喜,感谢老天爷仍然让蒙古人这么笨,用筐和脸盆捞鱼。我非鱼,亦知鱼之乐。 ? 这些是我女儿鲍尔金娜从老家回来后 告诉我的。 ? 在我大伯家,有一只刚出生七天的小羊羔。它走路尚不利索,偏喜欢跳高。走着走着,“崩”地来个空中动作,前腿跪着,歪头,然后摔倒了。小羊羔身上洁白干净,嘴巴粉红,眼神天真温驯。有趣的事在于,它每天追随鲍尔金娜身后。她坐在矮墙上,它则站在旁边。她往远处看, 它也往远处看。鲍尔金娜怜惜它,又觉得它很可笑。 ? 小羊羔每天下午四点钟,停止玩耍,站在矮墙上“咩咩”地叫。它的母亲随羊群从很远的草地上就要牧归了。 ? 这时,火烧云在西天逶迤奔走,草地上的镜子金光陆离。地平线终于出现白茫茫的跳跃蠕动的羊群,它们一只挨一只低头努力往家 里走。那个高高地骑在马上的剪影,是吾堂兄朝格巴特尔。 ? 羊群快到家的时候,母羊从九十九只羊的群中窜出,小羊羔几乎同时向母亲跑去。 ? 我女儿孤独地站在当院,观看母羊和小羊羔拼命往一起跑的情景。 ? 母子见面的情景,那种高兴的样子,使人感动。可惜它们不会拥抱,不然会紧紧 抱在一起。拥抱真是天赋人权,紧紧抱在一起,是结为一体的渴望。动物中,猩猩勉强会一点拥抱术,但那种虚假,实在不堪。 ? 小羊羔长出像葡萄似的两只小角。那天,它在组合柜的落地镜里看到自己,以为敌人,后退几步,冲上去抵镜子。大镜子哗啦碎了,小羊羔吓得没影儿了。这组合柜是 吾侄宝明为秋天结婚准备的。宝明对此似不经意,他家很穷,劳作仅糊口而已。但镜子乃小羊羔无知抵碎的,他们都不言语。 ?我嫂子灯笼(灯笼乃人名,朝格巴特尔的老婆)对小羊羔和鲍尔金娜的默契,夸张地表示惊讶。在牧区,这种惊讶往往暗含着某种佛教的因缘的揣度。譬如说,小羊羔和鲍尔 金娜在前生曾是姐妹或战友。 ? 鲍尔金娜每天傍晚都观察母羊和小羊羔奔走相见的场面。这无疑是一课,用禅宗的话说是“一悟”。子思母或母思子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这道理在身外的异类中演示,特别是在苍茫的草地上演示,则是一种令人心痛的美,用女诗人李琦的话说,“一种很深的难 过”。 ? 对人来说,往往不知别人怎么疼自己。虽然港台电视剧天天在宣扬这种恩怨故事,人们还是不懂。 ? 小羊羔和它母亲,以这么本色的演技(实际未演)和这么简单的情节(无情节)把一幕都弄清楚了。 词语的福气 ?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 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 妈妈我想…… ?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 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 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 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 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 ———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 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 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 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 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青海的云 ? 青海的草原像一块被雨水淋湿的毡子,太阳升起后,开满鲜花。白色的道路和毡房兜在上面,像刚刚打开的一幅地图。小 鸟儿翻飞,挑选地面上哪一朵花开得更好。河流四肢袒露,是大地脱去衣衫露出的银白色肌肤。 ? 大地洗浴时,身体在阳光下闪光,它波浪的肋骨里藏着鱼的秘密,沙蓬和旱柳走到岸边看石子底下的金屑。 ? 我开车去扎陵湖,路边草滩站着两个小女孩,手里拿野花。她们用腼腆节制笑的热烈,原 来是鲜艳的衣裤被太阳晒褪色了,而腮边如胭脂那么红。这里没有人烟,两个孩子像从地里冒出来的。这里的土地生长异乎寻常的生物,包括胭脂红的孩子。她们如同欢迎我,虽然不知我之到来。看到这样的孩子,为之情怯,仿佛配不上她们的清澈。 ? 所谓“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句歌词 在青海极为写真。大城市的人不会对外来者生出这样的邀约。纯朴的牧民,特别是孩子们笑对远方的来客,敬意写在脸上。茫茫草地上,不需要问谁是远来的人,一望即知。 ? 说起来,想都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尊敬与爱一个陌生的闯入者呢? ? 这与他们的价值观相关。牧人们在草场支蒙古包, 地上钉楔子系绳。搬走的时候,拔出楔子,垫土踩实,不然它不长草。不长草的泥土如同有一处伤口,用蒙古人的话说———可怜,于是要照顾土地。他们捡石头架锅煮饭,临走,把石头扔向四面八方,免得后来的牧民继续用它们架锅。它们被火烧过,累了,要休息。这就是蒙古人的价值观,珍惜 万物,尊重人,更尊重远方的来客。 ? 在湖边,我下车走向拿花的女孩。她们犹豫一下,互相对视一下,扭捏一下,突然唱起歌来,是两个声部,蒙古长调。 ? 如此古老的牧歌,不像两个孩子唱的,或者说不像唱出来的。歌声如鸟,孩子被迫张嘴让它们飞出来。鸟儿盘旋、低飞,冲入云端。在这 样的旋律里,环望草原和湖水,才知一切皆有因果,如歌声唱的一般无二。歌声止,跟孩子摆摆手上路,这时说“你们唱得真好”显得可耻。 ? 脚下的土地绿草连天,没一处伤口。在内蒙古,由于外来人垦荒、开矿以及各种名目的开发,使草原大面积沙化。沙化的泥土不知去向,被剥掉绿衫的草 原如同一个丰腴的人露出了白骨。失去草原的蒙古人,不知怎样生存。八百年来,他们没来得及思考放牧之外其它的生活方式。 ? 青海的云,是游牧的云。云在傍晚回家,余晖收走最后的金黄,云堆在天边,像跪着睡觉的骆驼,一朵挨着一朵,把草原遮盖严密。不睡的骆驼昂首望远,是哨兵。到 了清晨,水鸟在湖面喧哗,云伸腰身,集结排队。云的骆驼换上白衣,要出发了,去天庭的牧场。 俩故事 ? 同学聚会,酒中讲了些故事。故事在30年前是当事人的秘密。秘密保管长了,打开之后变成了笑话。 ? 故事一:(讲述人侯桂枝,女,电影公司会计)那时候我特怕男同学看我。也不知谁说 过,没结婚的男女相互看,时间长了容易怀孕。咱班的李显东,就他———指在座的李显东,出租车司机———特没脸,没事就瞟我。一回,我记得特清楚,上课间操的时候,李显东偷偷摸摸看我。从那天起,我肚子疼,例假也不正常。过了有三个多月,早晨起来恶心。我天天都把裤腰带紧到最后 一个扣眼儿,怕别人看出来我怀孕了。(有人插话,李显东除了瞅你,没干别的啊?)他敢?干别的早把他枪毙了。我当时吓坏了,想上医院检查也不敢去,我妈知道非得打死我。后来,咱院儿小兰子告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