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化造船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南通中远川崎).

合集下载

船厂数字化,满足需求才是硬道理——访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

船厂数字化,满足需求才是硬道理——访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

本刊记者 薛龙玉船厂数字化,满足需求才是硬道理—— 访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2019年全国“两会”,时任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提交了《以智能制造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对智能制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而一年多来,胡可一对智能制造又有了哪些新的思考与认识?记者:请您结合江南造船情况,谈谈目前中国造船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现状。

胡可一:从纯粹的制造技术讲,造船行业有其特殊性,因造船部件较大,要完全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去移动或操纵,有一定难度。

目前主要停留在制造零部件的阶段,如智能化焊接,分段对接等,批量生产相对困难。

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造船行业的智能制造相对滞后。

但智能制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制造技术,它是一高端访谈 Top Talk这一概念在航空领域已有应用,目前逐步应用到造船领域。

前面讲过,造船行业有其特殊性,无法像汽车行业一样,制造完成后再去试驾看有什么问题,因此智能化造船需要有电子模型,即船东在造船前便能直观地知道船舶的样子,我们称之为电子样船,简称叫DMU(Digital Mock—Up),这是反映被制造产品的一种数据。

单一数据源是在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不断完善的数据,形式可能是数据库、三维电子模型或DMU电子样船。

因此可以说,单一数据源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基础。

从打基础的角度来讲,智能造船就是要先从三维设计和单一数据源去着手解决问题。

江南造船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在上述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前期三维模型的应用方面,江南造船走得相对快一点,领先一点。

但是从制造层面来讲,南通中远川崎、外高桥、大船重工等很多船厂都在沿着这个方向走。

从大方向来看,大家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提高生产率、用机器代替人力、提高质量等。

我相信随着后面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们会逐步拓展应用。

记者:今年是实施《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对照行动计划还有哪些差距,主要问题或困难有哪些?胡可一:该行动计划着眼于通过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式来替代传统船厂的一些工种、工序,进而提高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这对船厂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很接地气。

面向数字化造船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南通中远川崎)

面向数字化造船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南通中远川崎)

面向数字化造船的智能设计与制造应用示范(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1 企业基本情况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是我国较早的大型中外合资造船企业,主要业务是从事中、高端船舶的研发和建造,所建产品类型涵盖灵便型散货船、好望角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油轮、矿砂船、汽车滚装船等主流船型,并成功进入特种船领域。

成立近20年以来,南通中远川崎实现了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5年3月共交付148艘高质量船舶,其中,VLCC油轮、VLOC矿砂船、205BC散货船、5000/6200PCC滚装船、5400/10000/13386TEU集装箱船等8个船型,在建造当时均填补了中国造船业的空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日、韩船企先进水平。

公司年造船总量达到200万载重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造船业10强企业之列。

先后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职业安全认证;ISO27001:2013信息安全认证;ISO10012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国家级确认。

先后荣获“全国最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百强”、“中国进出口企业500强,出口企业200强”、“中国机械行业百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面对持续低迷的船舶市场,公司积极应对船舶市场挑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平稳增长。

2 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概述随着以信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许多船厂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设计建造手段。

如计算机集成系统对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船舶研发与设计、造船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工艺设计、现场制造等全过程中采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最终实现数字化造船。

南通中远川崎对口交流学习总结

南通中远川崎对口交流学习总结

2013年中远川崎交流学习总结X月XX日上午,XXXXX部组织了赴中远川崎学习交流活动。

本次学习主要由生产、安全、质量等部门人员组成。

由XXXX部XXX部长带队,一行20人,分四个学习小组,就选择的几大课题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对口交流采取点对点的基层交流方式,各部门都深入到生产一线车间班组和基础科室。

上午9点左右到达中远川崎,在接待室,中远川崎生产管理部副XX部长通报了公司生产、管理情况。

随后,我公司部长介绍了XXXXX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两位部长简短介绍后各小组分别由中远川崎各专业接待人员带到各个车间现场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学习,现就各部门学习情况总结如下:一、项目管理1.主要交流学习内容万箱船主机码头系泊试验的安全、程序和组织;万箱船吊箱;码头系泊试验的组织和期量等。

2.学习体会2.1安全文明生产在中远川崎场地上和船上,文明生产情况比较好,场地上物品堆放有序,船上脚手架的搭设规范,特别是货舱舱口围区域的搭设值得学习。

在所有高空、临边区域均配有安全网或有跳板立于临边处,防止发生异物高空坠落。

2.2设备保护中远川崎对设备的保护非常到位,不同部门的设备分别以不同颜色的三防布进行区分。

施工部门制订了专门的设备保护范围及要求,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方便,也便于监管。

同时在机舱,机电的常用标准件等的管理也很有序,在机舱设定了一个专门区域,专门摆放常用的螺丝、螺母、垫片等;在区域内张贴各类职责分工表、计划表;区域内设有临时机舱办公桌,摆放机电各种图纸等,方便施工人员翻阅。

2.3万箱船的吊箱在中远川崎,由于船坞内有2台900T门机,船体部分就分六大段吊装。

很多货舱(除大合拢区域)在坞内,甚至在中组场地就可以完成吊箱工作。

水下吊箱工作主要是甲板上及箱柱上。

因此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码头吊机的压力。

2.4万箱船主机码头试验中远川崎万箱船的主机试验也是在码头完成的,不过他们的技术部门对动车抗力进行了周密的计算。

南通 中远川崎 相关资料

南通 中远川崎 相关资料

南通中远川崎/main.php建世界一流船厂,造世界一流船舶WORLD-CLASS SHIPS BY WORLD-CLASS SHIPYARD.工厂布局/gsgk/fenbu.php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NACKS),是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OSCO)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KHI)合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建造企业。

一期总投资2.4亿美元,占地56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100余人,年造船能力超过70万吨。

地理位置公司所处的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据江海之喉,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是国务院最早确定的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地处中国沿海江“T”经济带交汇点,雄踞长江三角洲洲头,交通十分便利。

公司总体布局材料码头/钢料堆场NACKS利用1#码头下游侧、紧靠2#码头处的部分作为钢材装卸码头,船舶运输的钢材经过该码头运送到钢材堆场。

钢材堆场占地约3.4万平方米。

船体车间NACKS船体车间共有8跨(1F-8F),配备先进的钢材预处理线和各类自动化数控切割设备,主要完成钢材预处理、切割、加工、小组立等工序。

龙筋车间NACKS新龙筋车间于2009年9月份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

装焊车间NACKS一、二期工程分别建有1#、2#船体装焊车间,总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分别包括多跨平面和立体分段生产线。

涂装车间NACKS建有1#2#3#4#共4个现代化的涂装车间,总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供船舶涂装使用。

管子车间NACKS于2010年4月建成占地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新管子车间。

船坞NACKS建有1座30万吨级船坞(350×68×12.8)和一座50万吨级船坞(500×80×13.3),分别配置两台300吨龙门吊和两台800吨龙门吊。

其中2号船坞可串联建造4艘散货船或两艘30万吨级船舶。

舾装码头NACKS建有1#舾装码头(510×25)和2#舾装码头(394×25),共有3个泊位,可同时停靠两艘30万吨级船舶进行舾装。

标杆就在身边——来自南通中远川崎的智造经验

标杆就在身边——来自南通中远川崎的智造经验
来 自南通 中远 川 崎 的智造经 验
■ 本 刊编 辑 吕龙 德
随着 “ 工业 4 . 0 ”不断推 进 ,全球 智能 造船探 索研究 风
起云 涌 。我 国造船 业在 “ 中 国制 造 2 0 2 5 ”引领下也 对此 展
开 了大刀阔斧的 布局 ,但业 内仍存观望等待 态度 ,对国 内船
纸 化 。此 外 ,南 通 中远 川 崎 在 引进 先 进 软 件 系 统 的 同时 ,还
又如 从机器人生产 线开始再到 智能车 间。第三 ,不过多 依赖 厂 家 ,把握工厂 的设计 、生产 流程和设备 情况 ,以及工 艺 、 质量 管理手法后 ,设计 出符合 自己需要的生 产线思路 ,走有 自己特 色的 自动化 、智能化发展之 路 。这就使得 南通中远川
行 业 。该 公 司 不 但 积 极 走 出 去 ,而 且 深 入 分 析 行 业 趋 势 ,并
在德国推 出工业 4 . 0前就开始 策划 自动 化和智能化转 型 。其 次 ,从相对容易做 、见效 决的地方入手 ,逐步积累经验 ,有
计 划 推 进 。如 从 自动 划 线 开 始 实 施 ,相 对 简 单 而 颇 有 实 效 。
发设计 的机器人 生产线 即型 钢 、条材 、先 行小组立 、小组立 焊接生产线 。该公司初步 建立了以数字化 、模型化 、自动 化 、 可视化 、集 成化为特 征的智能造 船和精益 管理体系 ,建 成了 具 有示范作 用的船舶 制造智能 车间 ,实现 了研发 、设计 、生 产、 管理一体 化 , 贯穿 了零件 设计信息 、 工艺信息 、 工装信息 、 材 料配套信 息 、加工信 息和装配信 息的生成和 传输全过程 , 并且 采购 申请单 、物 料清单 、托盘清 单等业务 全面实现 了无

南通中远川崎如何成功运作的

南通中远川崎如何成功运作的
6、先进实用的全厂电算化管理 南通中远川崎使用光纤传输数据的手段,建立了遍布全厂各生 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通过国际互联网与 川崎重工进行各种设计、生产数据的接收和交换。同时,建筑了 与川崎重工相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已经导入的计算机软件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安全保护和管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规范) 管理活动是南通中远川崎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要求 所有的生产工人必须做到日产日清、随产随清、谁产谁清。这样 既实现了安全生产,又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制造部 安全环卫系统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公司全员的安全自主管理。在 重点防范的施工区域,公司指定安全总负责任人,统一协调施工 现场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月度安全例会,组织安全巡回检查, 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定期在全公司开 展每一个员工回忆一件近期最危险的安全隐患事故的活动,在每 个班组实行天天安全责任人制度,坚持开展每天早晨班前会“今 日安全要点”的讲解活动,同时还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员工 的安全培训活动,等等。
南通中远川崎的劳动生产效率在国内已经处于最高水平。8 艘 大灵便型散货船单船平均建造工时为 36 万小时,其中最少的单船 工时只有 30 万小时。两艘 5400TEU 集装箱船单船平均建造工时为 97 万小时,3 艘 VLCC 单船平均建造工时为 94 万小时。
南通中远川崎的钢材利用率为 92%,钢材、电缆和其他主要原 材料的消耗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船厂的水平。
在造船生产管理方面,南通中远川崎坚持“高效、安全、低成 本地建造出高质量船舶”的工作方针,正在走一条引进、消化、 吸收、创新的道路,最终将实现在设计、生产、成本、效率等各 个方面都能够在国内领先,达到起点高、速度快、管理和技术双 领先的水平。

NACKS:“中国式精益管理”之路——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NACKS:“中国式精益管理”之路——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益 管 理 ” 道 路 ,形 成 了具 有 鲜 明 特 色 和 竞 争 实 力 的管 理 模 式 ,在 生 产 经 营
作 为 国内第一 家 中外合资 造船企 业 ,南通 中远川 崎本身 就是创新 的产 I
物。
制 ,没 有绝对控 股方 ,实现 了决 策权 和经营权 对等 。这种股权 和管理 权结 构 ,确保 合资双 方充分发 挥各 自的优 势 ,也 为公 司兼 收并蓄 、创新发 展奠 定 了坚 实的体制 基础 。中远集 团领袖 同业 的生产经 营 、先进 的管理 团队 、
苎 翌化 翌 茎 鬟 ” 竺差 竺 豢
一流的人才队 伍是企业发展壮大
领域延伸 ,进一 行和完成。这或许正是直至今 降低材料成本方

为全 体员 工的行为规 范 ,着 力培养 员 工 对 企 业 的认 知 度 、亲 和 力 、忠诚
相 制 衡 、相 互 监 督 的经 营 管 理 体 制 机
先进 、国际最具 竞争力 ” , “ 中国现
代 造船 示 范 基 地 ” 的美 名 。
济学家厉 以宁表示 ,只有创新 ,中 国
的实体经 济才有前 景 。对 于制造企 业 来说 ,创 新是不 可或缺 的生命力 。跻 身于世界 一流造船 企业 的南通 中远 川 崎 ,创新 已是 流淌在企 业生存 和发展 血脉 中的基 因 ,是支撑 企业实 现一次 次跨越式发展的灵魂 。
初 ,就 明确 以J 崎重工 的坂 出船 厂为
间设置、生产流程、计划进度 、基础 全 自主设计出满足 追 求全 局利益 最大 化为 主要 管理 白成体 系 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 as Et理 I j ncm n管  ̄a 3
低成本。

南通中远川崎船坞码头施工

南通中远川崎船坞码头施工

要求 。 3 钢板 桩 围堰 施 工 . 2 钢板桩围堰 的剖面 、 平面图详见图 4 图 、
5 图 5中小 麻点 范 围为水 泥 土搅 拌桩 加 固区 .
域。
个 整体 。 31 .. 在 操作 平 台 上 正确 施 放桩 位 后 , 2
用 4台  ̄ 0mm 双 头深 层 搅 拌 桩 机 ( 70 高度 2m。 量 1t2 3k 钻 机 ) 6 质 7,x 7 w 同时 在 施 工 平 台上作业 。 采用 二喷 二搅 工艺 , 将 喷浆控 制 并
匝 鹾 H H 耀 疆


b 一
维普资讯
泥土搅 拌桩 ( 20 1 .m) : 一 .—. 0 3 艺进 行 加 固。 6
经 过反 复研 究 对 比后 采用 了在水 上 搭设
圈 3 拟 建 船 坞 坞 口水 上搅 拌 桩施 工全 景
大型施 工平 台 ,在水 上平 台 上进行 水 下搅 拌
蝠 晖
*, . 暴申

* , fJ辚 蠼 Ⅱ 礓 , L
犀 * 工 悄 R 韫 删 幅
蜒旺 , 1 , 审 馥 , 驶 姐
靼L 沤 J
煺 蟮
* 锯 蝉 蠕工 口 匝 工 丑 锯 删 耀
L j
工 * 工 哑 霜 删 工
期减 少一 半 , 费用 减 少 20万 , 0 而且 不影 响坞 E其 它项 目的 同时施 工 。 1 l 对 0根水 下搅 拌桩 取 样试 验 ,81 均强 度 17 a 2(平 . MP ,满 足设计
7mm 厚 木板 组成 高桩 梁 板 式操 作 平 台。 钢 0
管桩之 间用 型 钢斜 撑连 接 ,使 整个 平 台成 为
维普资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数字化造船的智能设计与制造应用示范(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1 企业基本情况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是我国较早的大型中外合资造船企业,主要业务是从事中、高端船舶的研发和建造,所建产品类型涵盖灵便型散货船、好望角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油轮、矿砂船、汽车滚装船等主流船型,并成功进入特种船领域。

成立近20年以来,南通中远川崎实现了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5年3月共交付148艘高质量船舶,其中,VLCC油轮、VLOC矿砂船、205BC散货船、5000/6200PCC滚装船、5400/10000/13386TEU集装箱船等8个船型,在建造当时均填补了中国造船业的空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日、韩船企先进水平。

公司年造船总量达到200万载重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造船业10强企业之列。

先后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职业安全认证;ISO27001:2013信息安全认证;ISO10012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国家级确认。

先后荣获“全国最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百强”、“中国进出口企业500强,出口企业200强”、“中国机械行业百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面对持续低迷的船舶市场,公司积极应对船舶市场挑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平稳增长。

2 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概述随着以信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许多船厂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设计建造手段。

如计算机集成系统对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船舶研发与设计、造船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工艺设计、现场制造等全过程中采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最终实现数字化造船。

再如船舶三维设计软件TRIBON、船舶总体设计软件NAPA等先进设计软件的应用;同时在船厂内部将信息化建设拓展到各个领域,以内部局域网为平台,搭建计划、生产管理网络,使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实现信息化。

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有:①五个数字化(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管理、企业资源);②在五个数字化基础上,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畅通、及时、正确,达到人、技术和资金三要素的集成优化;③建立数字化造船应用平台;④确立现代造船模式;⑤建立数字造船企业。

通过上述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全数字化造船”,即在数字化船厂,应用数字化集成技术,建造数字化船舶。

项目的总体目标概括起来为“建立一个平台,打通一条主线,建立四个体系”。

具体如下: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实施,全面建立船舶产品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测试与试验、管理集成平台环境;打通船舶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生产线主线;应用“壳、舾、涂一体化”数字化样船技术,推行模块化造船和产品虚拟建造,建立船舶精益建造体系;以数字技术为纽带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行船舶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造船精细化管理体系;应用敏捷制造技术和虚拟企业原理,实现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向数字化信息集成的跨越,建立以数字化造船总装厂为核心的现代造船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体系;推进工场设备自动化(FA化),对3D工种(脏、危险、重复简单)进行流水化生产线改造、机器人作业;进行数字化造船人才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立“数字化造船”工程实施保障体系,使公司的造船模式向数字化集成模式的转换,实现“全数字化造船”。

公司引进日本川崎开发的应用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实现众多设计人员的协同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日本川崎造船建立共同的设计平台,实现与日本的先进造船技术实时共享,协同、并行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对船舶制造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实现完全甩图纸、数字化造船;实现CAD设计软件与CAM/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辅助生产工艺)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的良好集成,达到动态、实时的管理与控制,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制造周期、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2 项目实施的先进性通过面向数字化造船的智能设计与制造应用项目的实施,南通中远川崎在近20年建设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中国造船业的诸多第一。

成功设计建造国产首艘5400标箱集装箱船、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10000标箱集装箱船、30万吨矿砂船、6200车位汽车滚装船和“国轮国造”首艘VLCC 超大型油轮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型。

公司在中国第一个实现无余量造船,钢材利用率达到92%以上,达到日本船厂的水平。

公司造船的建造工时、钢材利用率、万美元产值耗电量、生产效率、人均年产值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年创造或刷新中国造船新纪录,部分指标达到日、韩水平,公司因此确立了在中国船舶界的领先地位。

由于采用了与日本川崎重工相同的制造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并以其为依托,长期坚持走“技术引进→吸收→创新”的道路,实现了生产管理、技术开发、信息系统的“本土化”和“再创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模式。

项目实施应用效果明显,具体表现在:●建立了中国船舶精益建造模式通过该项目的应用,全面建立了船舶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加工、测试、管理集成平台环境;打通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主线;应用“壳、舾、涂一体化”数字化样船技术,推行模块化造船和产品模拟建造,建立了船舶精益建造体系。

●建立了产品信息设计模型,实现了设计并行工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及软件,采取建立产品电子信息设计模型的方法实现了各专业的集成, 改变了原有分道设计作业的方式,达到了平行设计的目标, 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

●实现了CAD/CAPP/CAM的集成,为无纸化设计与制造奠定了基础。

对于企业自制加工的船体结构和船舶管路, 实现了CAD/CAPP/CAM的集成,使设计、制造、加工、管理信息一体化,贯穿了零件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工装信息、材料配套信息、加工信息和装配信息的信息生成和传输全过程,使得产品质量和建造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使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部门能够随时、准确、快速地掌握生产经营信息,有助于决策层快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化解经营风险。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减少库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公司在ERP系统的支持下,部门内外、纵横联系有效、紧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

●智能制造装备的引进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工场设备自动化(FA化)的推进,降低了人工成本(配员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改善了作业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场地,目前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造船行业中第一家较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并取得成功的造船企业。

举例来说,大舱肋骨生产线、Y龙筋生产线、型钢生产线、条材加工线、先行小组立机器人生产线等FA项目的实施,在实施前后的效果特别显著(表1—表5)。

表1表2表3表45表3 项目实施现状3.1 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南通中远川崎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引进吸收、二次开发、自主研发等发展阶段。

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是应用计算机集成技术,实现数字化造船,即以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导,把现代制造业应用最广泛的ERP系统和一流造船企业普遍应用的TRIBON系统等信息系统高度集成起来,使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财务、管理等部门实现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计算机集成信息系统(NACKS-CIMS系统,见图1)为特征的现代化的智能设计与制造管理模式。

图1 NACKS-CIMS系统模型简图图2 项目系统模型案例就具体案例(图2)来说,在结构设计阶段,分别输出各区划详细设计图和肋骨型线图,然后分别进行建模和光顺检查,在模型发行后进行分割,分割后经条材/型钢自动处理程序,形成条材/型钢加工数据,通过光纤分别传输至条材/型钢机器人,进行加工。

经分割后进行套料,生成CL数据,经数据转换后通过光纤传输至数控切割机进行数控加工。

3.2 先进设计技术采用情况公司所承接建造的船舶都是由设计部门提供船舶基本设计的图纸资料和各种船性能计算资料(如船体型线图、总布置图、船体基本结构图、静水力性能计算书,阻力和螺旋桨设计计算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船体设计、机装设计、电装设计、船装设计及舾装和船体的生产工艺设计、放样下料、数控切割数据的自动生成等。

公司全面引进了日韩等先进造船企业通用的TRIBON 系统,并广泛运用于船、机、电等各专业。

包括船体构造、管系、主要机器设备等在内的所有部件,均运用三维的TRIBON系统在计算机内设计完成。

建立高度集成的三维产品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众多设计人员的并行设计、协同设计、实时数据共享。

从设计系统中抽出数据至CAM/CAPP系统:首先在设计系统中生成模型,然后确定大、小装配内容,再分割成零件图、放样,生成零件图,接下来按三个方面利用数据:一方面,数据抽出至NC数据作成系统,可形成切割轨迹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至船舶制造现场的数控自动切割系统的客户机,在客户机上形成零件图,进行干涉检查等,然后将NC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数控切割机进行钢板的切割加工;另一方面,数据进入ERP系统,进行钢材订购,同时生成作业票至生产现场;还有一方面,进行工事计算(重量重心计算、焊接长计算、涂装面积计算等)。

从设计系统中抽出数据至生产信息作成系统(FAC/SAC):经过FA关联系统的数据作成,可传输至型钢/条材切割机器人和先行小组立机器人进行型钢/条材的切割加工和先行小组立以及小组焊接。

从设计系统中抽出数据至管零件图系统,同时读取ERP 系统的数据,生成管加工报表和管附件出库报表,此报表的电子数据又进入ERP系统,进行出入库管理和库存计算。

管加工报表送管加工车间,管加工时进行参照,管附件出库报表送仓库备料、管加工车间领用。

3.3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建设情况针对造船工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采用基于集成DNC的车间管理模式,以数控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把与制造过程有关的设备(如数控切割机、工业机器人等)与上层控制计算机集成为一个系统,从而实现制造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制造设备之间、制造设备与上层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接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处理完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控切割机和工业机器人,实现了从钢板下料开始到切割成品产出到先行小组立以及小组焊接的智能加工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