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船舶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船舶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三大造船指标持续上升,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掌握主动权。

但船舶市场仍然存在以下风险:一是用工紧张问题仍存,综合经营成本波动性增加;二是部分配套产品依赖进口,短板仍未补齐,船舶配套供应链稳定仍面临挑战;三是造船船位供给趋紧,船舶市场调整风险逐步加大。

在造船新周期启动之际,船舶行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未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国船厂市场竞争力快速增强,造船业优势持续巩固;二是高端船型制造步伐加快,高附加值船型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三是行业发展转型绿色化智能化,推动制造技术优化升级。

一、发展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船舶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船舶制造能力持续增强、新接订单总量占世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造船工业三大造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造船大国。

我国船舶制造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中国造船完工总量为2409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7.8%;同比增长15.6%,增速较2023年1-6月提高14个百分点,而2023年1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同比下降4.6%和13.8%。

按修正总吨计,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870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0.2%,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5册我国造船完工量数据的攀升,体现出我国造船能力的不断增强。

图12023年2月-2023年7月全国造船完工总量及同比增长率走势(单位:万载重吨,%)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新接订单同比增长74%。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7月,新接订单总量为4476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7.7%,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23年1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21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43.1虬按修正总吨计算,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738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9.9%,占全球的62.7%。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哎呀,说起船舶行业啊,那可是咱们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小渔船到大货轮,从近海航行到远洋航行,船舶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现状,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运需求不断增长,船舶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船舶产值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

我国船舶行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舶和深水潜艇,这些都是咱们国家的骄傲。

船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加剧,船舶行业也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国际贸易摩擦也给船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船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国船舶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造船、配套、维修等领域。

在造船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船舶的能力,而且在低成本、高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配套方面,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为船舶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船舶行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船舶行业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另外,船舶行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船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意识、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工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我国船舶建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建造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建造各类船舶的数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船舶建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庞大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我国还在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球主要的LNG船制造商之一。

3.市场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市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过去,我国船舶建造业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出口比例较高。

然而,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逐渐上升,船舶建造业的市场结构逐渐呈现出“内外需并重”的特点。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表明我国船舶建造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4.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对船舶建造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船舶建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企业正在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船舶建造业的环保水平。

例如,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提高废气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等。

二、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船舶建造业将加快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意味着,我国船舶建造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环保、智能化、高性能等将成为船舶建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船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船舶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的重要支撑,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了解船舶行业的现状以及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相关企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来看,全球船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定的波动。

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增长和海上运输需求的增加,推动了船舶订单的增长。

特别是在能源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领域,大型船舶的需求较为旺盛。

另一方面,船舶市场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环保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技术层面,船舶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面,船舶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实现了船舶的远程监控、自动驾驶等功能。

这不仅提高了船舶的运营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

绿色化则是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新型船舶采用了更加节能的动力系统,如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混合动力等,同时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中,也更加注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在市场竞争方面,船舶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一些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差异化来寻求发展机会。

从船舶类型来看,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特种船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例如,用于海上风电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船舶,以及为海洋牧场提供服务的养殖船等。

在发展趋势方面,未来船舶行业将继续受到环保法规的驱动。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机构对船舶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船舶制造企业将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

这将促使船舶动力系统的进一步升级,以及船舶建造材料和工艺的创新。

数字化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从船舶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营管理,数字化技术将实现全流程的优化和协同。

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和平台,能够提高船舶设计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对船舶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故障,提高船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国内船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船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船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船舶产业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船舶制造业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竞争力,成为全球船舶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内船舶发展的现状,同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国内船舶发展现状1. 增长势头迅猛: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家,拥有数量庞大的造船厂和船舶企业。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年产值占全球整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2. 技术实力提升:国内船舶制造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船舶设计、建造、设备制造等方面日益成熟。

一些国内造船企业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建造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高技术含量船舶的能力。

3. 国际竞争力: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船舶企业的产品广泛销往全球各地,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船舶制造业在价格竞争和产品质量方面表现出色,为国内企业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二、国内船舶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环保意识提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低碳、清洁航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未来,国内船舶制造业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

为了减少污染和烟雾排放,船舶制造企业将不断探索和采用环保型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如LNG动力船和新型清洁燃料发动机。

2. 电子化和自动化:未来船舶制造业将趋向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

船舶智能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无人船、自动导航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将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 船舶多功能化:未来的船舶将呈现多功能化的趋势。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船舶设计将更加注重适应多种货物和运输需求。

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船舶将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的热点领域。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未来船舶制造业将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系统,船舶可以更好地进行优化运营和维护管理。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也逐渐成为各国的经济命脉之一。

同时,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推动着船舶制造行业向智能、环保等方向转型升级。

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本文从全球、国内宏观环境和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洞见和方法。

一、全球市场环境分析目前,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稳中有升,尤以亚洲为主导地区,但船舶制造业集中度较高。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海洋污染和公海海盗等问题,也对全球航运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全球市场分析:船舶制造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向智能化和环保化转型,而核心竞争优势将更加看重创新、质保等方面的竞争力。

同时,全球产业转移、跨国合作和企业战略重组等现象也将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拥有一定的绝对优势,但整体核心技术和品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要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应加强产品研发,提高质量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推行创新发展战略,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二、国内市场环境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已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的航运业和船舶制造业的强劲发展。

新型船舶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政府也加强对外投资,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的领域,加强中外交流等,并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船舶制造环保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国内市场分析: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技术革新的推进,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将发生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优质品牌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国内船舶业贸易过剩现状对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该行业的整体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三、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近些年来,中国船舶制造行业逐渐走向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发展态势。

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以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行业整体的优化和转型。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1. 船舶行业的现状1.1 船舶行业的繁荣最近几年,船舶行业真是风生水起,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

全球贸易越来越依赖船舶运输,大家都知道,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少不了大海的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扩大自己的船队,真是百舸争流,各显神通。

1.2 新技术的崛起说到技术,真是日新月异。

我们见过无人驾驶的船舶吗?没错!这可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现实中的一部分。

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玩意儿在船舶行业中逐渐被应用,船舶变得越来越智能。

这种趋势就像是在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都在争着追赶这股潮流。

2. 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2.1 环保与可持续性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可大了。

船舶行业也不能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船舶,减少排放,保护海洋生态。

想想看,谁还想在蓝色的大海上看到油污呢?各大船舶制造商也纷纷研发电动船和液天然气船,真是想尽办法让船舶走向可持续发展。

2.2 智能化的未来智能船舶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大家都在憧憬未来的航海生活。

想象一下,坐在船上,船自动导航,你只需要欣赏风景,喝喝小酒,真是美滋滋。

不过,虽然听起来很美好,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头等大事,谁都不想在海上遇到麻烦。

3. 行业挑战与机遇3.1 面临的挑战船舶行业可不是一帆风顺,挑战也是不少。

海洋环境的变化、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还有疫情带来的影响,都给行业带来了压力。

船东们可得小心了,得时时刻刻关注市场动态,否则可就要掉进“深渊”了。

3.2 迎来的机遇不过,困难往往伴随着机遇,谁说船舶行业就不能在逆境中成长呢?正因为有了这些挑战,行业才会更加强大。

想想看,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绿色环保的船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实,机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发掘,未来可期!。

总之,船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

就像老话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大家都能在这片蓝色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扬帆起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船舶生产企业环保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

船舶生产企业环保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

船舶生产企业环保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船舶生产企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业企业之一,其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船舶生产企业在环保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对船舶生产企业的环保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船舶生产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排污治理不到位。

船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但一些企业在处理和排放这些废物时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

一些企业对废水和废气的处理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偏高。

2. 资源利用率不高。

船舶生产企业对于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一些企业在船舶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燃料、水和化工原料等资源,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节约和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3. 环保意识较差。

一些船舶生产企业在环保意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将环保工作视为次要任务,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员工环保知识的普及不够重视。

1. 完善排污治理设施。

企业应加强对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排放。

可以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和环保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治理设备和技术,提高治理效率。

2. 加强资源利用与节约。

企业应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资源利用和节约方案,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来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可以推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3. 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企业应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加强员工环保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组织环保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4. 加强企业自我监督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可以通过建立环保责任制、开展环保考核等方式,督促企业各部门和员工履行环保责任。

船舶生产企业在环保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厂现状我国海军的最大的修造船厂,这家船厂的下水方式也很特别,是我国第一家采用升降机下水的船厂。

中海长兴国际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中海集团在2003年对原上海粤海长兴船务工程有限公司(GD长兴船厂)完成收购重组后成立的大型修船企业,1997年初开始建设,位于上海市长兴岛南岸,中海长兴是中海集团为自己的船队所建立的造船基地,它将充分发挥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功能。

中海集团属下的另一家修船企业中海工业立丰船厂也位于黄浦江畔。

上海中远船务工程公司位于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具有30多年丰富的各类远洋船舶的坞修、航修和抢修工程经验,已成为上海地区远洋船舶修理的主要基地。

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我国一大造船基地附近,所以造船工业在我国也占有重要位置。

最出名的当属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其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大型造船企业。

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从事建造各类中小型船舶及船用铜质螺旋桨。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江三角洲之长江北岸,其销售额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同行业还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是全国修船龙头企业,修船产量位于我国修船厂第一位,船厂承了原澄西船舶修造厂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从事船舶修理,船舶改装,船舶建造,钢结构制作,起重机制作等,该船厂有五座浮船坞,最大的是一座17万吨级浮坞。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于1999年改制成立(现企业性质是民营企业,2007年4月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这一上市成就了四个第一:是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企业首次融资规模第一;是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发行市盈率第一;是新加坡上市的第一家全球发行的中国股票),是以造船为主,同时进行拆船和加工大型金属结构件业务得综合性企业,同样位于中国江苏省江阴市境内,企业有40年造修船历史,建造万吨级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汽车渡船、客轮、拖轮、渔轮和挖泥船、救捞船、起重船等各类船舶;拆解15万吨以下得废钢船。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位于长江三角洲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与开放港口张家港隔江相望,此处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自然条件,公司创建于1970年,2004年7月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船厂有一座配有600吨门吊的30万吨级干船坞,1996年,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轮的先河。

新时代造船公司由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公司合资成立,拥有50万吨级船坞、800吨龙门吊,这样的设施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苏州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以生产大中型玻璃钢高速客船和游艇为主,兼其他玻璃钢、金属、机电工程及修船等业务。

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团是一家新的、充满活力的船舶集团。

包括有叁家船厂: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及滨江造船厂(原江扬船船厂)、大东造船有限公司和上海斯迪安船舶设计公司。

有着先进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和独特的生产工艺的太平洋造船集团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船舶业发展最重要的船舶集团。

太平洋造船集团办公基地在上海,有着很强的市场和技术背景。

上海设计公司(SDA)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专业的设计能力,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团是一家新的、充满活力的船舶集团。

包括有叁家船厂: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及滨江造船厂(原江扬船船厂)、大东造船有限公司和上海斯迪安船舶设计公司。

有着先进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和独特的生产工艺的太平洋造船集团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船舶业发展最重要的船舶集团。

太平洋造船集团办公基地在上海,有着很强的市场和技术背景。

上海设计公司(SDA)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专业的设计能力,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长江沿岸的船厂很多,多造长江内河船,多是中小型船厂。

武昌造船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造船企业。

安徽省有芜湖造船厂。

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属于国家大二类企业。

还有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长江中游的江西省瑞昌市。

还有位于湖南常德的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是荷兰达门造船集团的子公司。

重庆还有重庆造船厂。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的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是由韩国投资方与南通市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新建的一家大中型船舶修造合资企业。

江西省九江市的江西江新造船厂是中型企业,修建的船舶包括有军船也有民船,军船、民船都以快艇、高速艇为主。

隶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长航集团)的南京金陵船厂位于南京长江大桥桥下,来往南京长江大桥的朋友都会一览金陵船厂风采,浙江省在全国的造船业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说浙江的造船厂,就不能不说说舟山,因为舟山以后必将成为浙江最大的造船基地。

舟山中远船务是中远船务下属的一个2004年新建的船厂,新加坡胜科海事集团参股30%,超过20亿元规模的总投资,拥有30万吨级和5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

他们的目标也是要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修船基地,该厂进一步优化中远船务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修船资源布局。

青岛顺和海运有限公司将在岱山、衢山岛上兴建三十万吨级大坞,还有其他等设施,总投资达10亿元;中船集团也出资1亿元与舟山顺盛水利建筑公司合作新建十五万吨级的干船坞。

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曾经是浙江省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沈家门渔港对面的鲁家峙岛上是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新厂,据称是浙江省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

海军第4806工厂也在浙江省舟山市。

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是上海舟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投资,集修船、造船、海洋工程、船舶改装于一体的大型船舶工业企业,紧邻国际航线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这家船厂成立于2004年,拥有一座30万吨级造船坞及其他规模不等的修造船坞,同时配备一台800吨龙门吊,值得一提的是该船厂在建的一座五十万吨级的船坞是我国在建的最大的船坞。

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和钢结构设计制造,拥有二十万吨级船坞一座。

福建省的船厂也很多。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大型船厂,建造的船型还是比较多的,2007年6月14日,该公司为英国ZODIAC航运公司批量建造的十艘49000车为汽车匀速穿的第五艘完工交付,比合同期整整提前了98天(船台、码头共205天),开创了该型船建造奏起的最新纪录。

福建东南造船厂(原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曾经是全国五大渔轮修造基地之一,主要以生产渔船和小型货船为主。

后来产品逐步走向多样化,现工厂迁至马尾,兼并省海洋渔业企业船厂,也是福建省船舶设计建造的骨干企业。

诞生于洋务运动的福建船,也就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现在是股份制企业,企业名称是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业。

福建省白马船厂是福建省四大骨干船厂之一,始建于1965年,地处福建省福安市,现已经发展成为集军用舰船修造保障,2.5万吨级以下民用船舶修造、改装,港口钢结构码头、引桥、陆用大型钢结构件、玻璃钢艇船建造、以及各种船用配件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主业突出、多种经营”的综合生产型企业,除中小型船台船坞外,该船厂还有另一种下水方式——船排下水,拥有船排7道,总长590米。

福建华东船厂位于深水避风良港—福建省罗源湾北岸,算是一个大型船厂,是十分理想的国际性修造船基地。

船厂拥有一座30万吨级船坞。

解放军四八零七厂(海军4807厂)也在福建省福安市。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也是我国的另一大造船基地。

特别值得说的是中船集团除了上海长兴岛基地之外,投资的另一大型造船基地就是广州龙穴造船基地。

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企业,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龙穴造船基地的核心企业,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邻近香港、澳门,目标产品为超大型油轮(VLCC)、大型集装箱船、大型矿砂船(VLOC)、大型液化气船等各类民用船舶。

一期工程有两座30万吨级造船干坞。

中船龙穴造船控股的是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大型企业),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华南地区重要造船企业,主要建造三万吨以下船舶。

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是招商局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之一,主营各类远洋船舶、钻井平台的修理和改造以及海洋钢结构工程。

公司位于深圳西部港区,是中国十大修船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修船厂之一,该厂拥有两座三十万吨级(其中一座超三十万吨级)船坞、一座四万吨、一座八万吨级浮船坞,香港还有一座十八万吨级浮船坞。

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通过其属下的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远航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修船业务的基础上,于2006年1月1日合资成立的大型修船企业,其中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4%,远航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

延承原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修船业务,公司具有近50年的修船经验,是中国最早承接外轮修理的船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先进的大型修船基地,现有20万吨级修船坞一座。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广船国际以造船为核心业务,专注于灵便型船舶产品的开发和建造,主要建造、修理六万段以下船舶。

中远船务五大修船基地之一的广州中远船务在广州,拥有15万吨级浮船坞一座。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是百年大厂,我国南方重要的军民品研制企业,以建造军品、高速船以及近海工程项目、钢结构工程、大型港口机械等为主,专注于特种船的研发,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船台和造船车间,拥有12000吨举力浮船坞。

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海军4801厂)也在广州,主要承接千吨级以下舰船的修理,制造玻璃钢摩托艇、舢板,翻修大马力柴油机等船用配套产品和非船用产品。

广东省湛江市海滨船厂又名解放军第四八零四工厂(海军4804厂),是部队船厂,也承接修理商船,该厂是湛江目前最大的船厂、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海军装备保障的重点企业化工厂,国家大型二档综合企业,主要修理、设计改装三万吨以下船舶,有可修理3.5万吨级船舶的船坞一座,1983年4月投产,当时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船坞。

另有横移式船排1座,排道11条,可同时容纳1500吨以下船舶10多艘上排修理。

深圳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生产豪华客船、游艇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玻璃钢船舶生产与出口基地。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国营海东造船厂,建造的船舶有民船也有军船。

广东省其他的船厂大都市中小船厂了,这类船厂不一一介绍了,比如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广州市渔轮修造厂等。

南方在广西和海南的船厂都是中小船厂,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解放军四八零二工厂(海军4802厂)在海南省三亚市,以修理军船为主,拥有500吨级船排及5000吨级干船坞各一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