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在京发布——心血管疾病已成我国重大公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也应运而生。
首先,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饮食结构及摄入方式、体力活动水平、烟草和酒精摄入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30%以上,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心血管健康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预防。
其次,报告强调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与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首先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发起健康饮食运动,推广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呼吁人们增加体育锻炼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和体力不足,改变吸烟与饮酒不良习惯等。
再次,报告探讨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与治疗策略。
尽管预防措施是关键,但对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正确有效的管理与治疗策略也至关重要。
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与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报告提出了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应该采取的行动。
政府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监测与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提供经费支持和推动相关活动。
医疗机构应提高诊疗水平,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中国持续上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高公众健康水平,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联合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一、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识别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心理压力等。
指南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应采取全面、综合的管理策略。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良饮食习惯等行为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
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推荐,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更频繁的筛查和监测。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康复治疗包括心脏康复、心理康复、生活方式干预等。
指南强调,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采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19年公需科目答案

一、单选题1.1997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
(2.0分)A.反向传播算法B.深度学习C.博弈论D.长短期记忆模型我的答案:D √答对2.在大数据隐私保护生命周期模型中,大数据使用的风险是()。
(2.0分)A.被第三方偷窥或篡改B.如何确保合适的数据及属性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给合适的用户访问C.匿名处理后经过数据挖掘仍可被分析出隐私D.如何在发布时去掉用户隐私并保证数据可用我的答案:B √答对3.()宣布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人类连接组计划”“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
(2.0分)A.中国B.日本C.美国D.德国我的答案:C √答对4.2005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所有死亡原因中,癌症占()。
(2.0分)A.1/4B.1/3C.2/3D.3/4我的答案:A √答对5.癌症的治疗分为手术、放疗、化疗。
据WTO统计,有()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疗。
(2.0分)A.18%B.22%C.45%D.70%我的答案:D √答对6.到()年,几乎所有的算法都使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
(2.0分)A.2012B.2014C.2016D.2018我的答案:B √答对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2.0分)A.必然要求B.基础条件C.核心要义D.根本目的我的答案:B √答对8.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病患()。
(2.0分)A.1300万人B.1100万人C.450万人D.2.9亿人我的答案:D √答对9.50年前,人工智能之父们说服了每一个人:“()是智能的钥匙。
”(2.0分)A.算法B.逻辑C.经验D.学习我的答案:B √答对10.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2.0分)A.2006B.2012C.2016D.2017我的答案:C √答对11.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一、概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领域的权威文献,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精心编撰而成的年度研究报告。
自2005年起,该系列报告持续追踪并详尽剖析我国心血管健康状况及疾病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公众提供了全面、准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升级,更加突出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响应“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卫生战略,力图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重心由医院向社区延伸,构建全民参与的心血管健康保护网络。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以2022年为例)不仅详实记录了我国心血管病的现患人数、患病率及死亡率等核心指标,揭示了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持续上升的严峻态势——每五例死亡病例中就有两例归因于心血管病,凸显其作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的地位。
报告还深入剖析了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多重因素,烟草使用作为首要危险因素被重点提及,鉴于中国是全球烟草消费大国,控烟工作对于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身体活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共病风险,以及心理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也被列为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显著因素。
报告强调了近30年来我国在提升医疗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进步在国际上尤为瞩目,尤其是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有力支撑了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报告敦促各方强化心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期遏制心血管疾病负担的进一步加重。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不仅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度解读,还对未来防控策略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模型、优化疾病诊疗路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跨部门合作等多元举措。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摘要心血管疾病(CVDs)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主要风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相关政策和挑战。
1. 引言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2. 流行病学现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约2.7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0%以上。
3. 风险因素3.1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3.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约25%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3.3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4 吸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4. 预防和治疗策略4.1 公共卫生政策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4.2 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加强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认识。
4.3 药物治疗规范药物治疗,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4.4 非药物治疗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5. 政策和挑战5.1 政策中国政府正在实施多项政策以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包括全民健康保险、慢性病防治行动计划等。
5.2 挑战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善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中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报告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位居首位。
高血压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此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对中国人民健康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
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例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酗酒等行为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等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其次,积极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和优化。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的发布,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前言心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心血管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广大医护人员。
第一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1 高血压1.1.1 诊断-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儿童:年龄×2+80mmHg(收缩压)1.1.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1.2 糖尿病1.2.1 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1.2.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1.3 血脂异常1.3.1 诊断- 总胆固醇:≥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三酰甘油:≥1.7mmol/L1.3.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纤维酸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第二章心血管病类型及诊断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1 诊断- 临床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2.1.2 治疗-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 介入治疗:PCI、CABG2.2 高血压性心脏病2.2.1 诊断- 临床症状: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2.2 治疗-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2.3 心力衰竭2.3.1 诊断-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2.3.2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器械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第三章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3.1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3.2 康复- 康复评估:心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心理干预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但由于知识更新和地域差异等原因,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局限性。
中国心血管病调查报告

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心 血管病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 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加运动
鼓励人们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和胆固醇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采 取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来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戒 烟限酒,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
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人群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存在差异,提示针对不 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3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设计和实施过程
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心血管病现状、危险 因素及防治情况。
调查对象
全国范围内的人群,包括城乡 居民、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 人群。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合 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 检测等方法。
死亡率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 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主要危险因素和流行趋势
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流行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 年轻化趋势。
地区和人群差异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 源分布等因素有关。
中国心血管病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国心血管病现状 • 调查结果分析 • 影响因素探讨 • 预防和治疗措施建议 • 结论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 于述 伟 , 王玉孝. L B L、 P B L、 T B L教 学法 在 医 学教 学 中的 综 合 应用 【 J ] , 中国高 等 医学 教育 , 2 0 1 1 , ( 5 ) : 1 0 0 — 1 0 2 . [ 7 ]姜 冠 潮 , 周 庆环 , 陈红 . 基 于 团 队 的学 习模 式 ( T B L ) 在 医
【 1 0 ] 钞虹 , 金佰 明 , 钱学艳 , 等. T B L教学法培养 学生角 色转变 的研究 阴.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 2 0 1 3 , 3 4 ( 3 ) : 4 3 2 — 4 3 3 .
・
医药 资讯 ・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 0 1 3 》 在京发布
2 ( 1 2 ) : 9 — 1 0 .
[ 8 】李 瑞凤 . 眼科 学 教学 中 T B L法 与 L B L法 的 比较 研 究 [ J ] .
包头 医学 院学 报 , 2 0 1 2 , 5 ( 2 8 ) : 9 6 — 9 8 .
[ 1 7 ] 周鹰 , 刘洪 , 郝玲 , 等. P B L教学 模式 在 护理 实用 人 体学
实验教 学中 的应用 I J 1 . 中 国当代医药 , 2 0 1 2 , 1 9 ( 3 4 ) : 1 3 5 —
1 3 6, 1 3 9 .
【 9 ] 赵毓 芳 , 王海 涛 , 甄永 占 , 等. L B L + T B L教 学法 在 组胚 双
语 教 学 中 的初 步 探 索 f J ] . 中 国 医药 指南 , 2 0 1 3 , 1 l ( 2 0 ) :
血 管病 危 险 因素 的流行 , 我 国心血 管病 的发 病人 数仍 在持 续增 加 。今后 一段 时期 , 心血 管病 患病人 数仍 将 快速 增长 。但
2 0 1 0, ( 9 ) : 9 6 — 9 8 .
[ 1 2 】黄 永 丽 , 张 文玲 , 刘 艳 林. T B L教 学 模 式 在儿 童 口腔 医
学教学 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叨. 中国高等 医学教 育 , 2 0 1 3 ,
( 7 ) : 1 1 1 - 1 1 3 .
[ 4 ] 李荣 梅 , 吴敏范 , 杨宇 , 等. T B L教 学法 在 生 理 学 教学 中 的应用 [ J 】 . 中 国高 等 医学 教育 , 2 0 1 3 , ( 2 ) : 1 0 2 — 1 0 3 .
[ 1 1 ] 谭波 涛 , 潘 丽萍 , 梁红, 等. T B L结合 L B L模 式在 生理 学 教学 中的应用 研究 [ J ] , 中 国高等 医学教 育 , 2 0 1 2 , ( 1 1 ) :
1 2 6 - 1 2 7 .
[ 3 1景 玉 宏 , 尹洁 , 刘 向文 , 等. T B L( T e a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教 学法在 局解 教学 中的设 计 与评价 【 J 】 . 中国高等 医学 教育 ,
4 0 5,4 0 7 .
[ 1 8 ]杨炼 红 , 刘淑琼 , 许冰, 等. T B L联合 L B L在神经科 临床见
习教学 中的应用【 J ] . 基础 医学教 育 , 2 0 1 3 , 1 5 ( 3 ) : 2 8 7 - 2 9 0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1 7 本 文 编辑 : 程 铭)
状 和在 中 国医学教 育 中 的应用 意 义l J 1 . 卫 生 职业 教 育 ,
2 0 1 3 , 1 3 ( 4 ) : 8 8 — 9 0 .
【 1 4 ] 张敏 , 王艳玲 , 金艳芳 , 等. 针灸治疗学 P B L教 学 效 果 观 察 和体会 [ J ] . 中国 当代 医 药 , 2 0 1 2, 1 9 ( 2 5 ) : 1 5 2 — 1 5 4 . [ 1 5 】戴建 国 , 黄 玉芳 , 王 子妤 , 等. T B L教学 法在 高 等 中医 院 校 教学 中 的应 用探 讨 [ J 】 .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2 0 1 2 ,
中 国医 药 导 报 2 0 1 4年 9 月第 1 1 卷第 2 6期
・
教 学研究 ・
[ 2 ] 邹外 一 , 罗益锋 , 高翔 , 等. L B L与T B L双 轨 教 学模 式 在
血 液 内科 临床见 习中 的应 用探 讨L 『 ] . 中 国高等 医学教 育 ,
2 0 1 2 , ( 3 ) : 1 0 8 — 1 1 0 .
[ 5 1杨琼 , 蒋 卫红 . T B L 、 L B L + T B L教 学方 法在 八 年 制 内科 学 见习课 中的实践 与体会[ J ] . 科教导 刊 : 中旬刊 , 2 0 1 3 , ( 2 5 ) :
7 5. 8 5 .
[ 1 3 】 艾 文兵 , 胡兆华 , 简道 林 . T B L在 医学 教 育 中的 应用 现
学教 学方 法改革 中的应用 与思 考[ J ] . 中国高 等医 学教育 ,
2 0 1 1 , ( 2 ) : 8 - 9 .
[ 1 6 ]薛 浩 , 朱航 , 王广 义 , 等. P B L与 L B L两 种教学 方 法在 心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 内科 临床教学中的 比较 研究叨. 中国医药科学 , 2 0 1 2 ,
心 血 管疾 病 已成 我 国重 大公 共 卫 生 问题
本刊 讯 ( 《 中 国医 药导报 》 记者 刘 志 学 特 约记 者 胡 洋 ) 受 国家 卫 生和 计 划生 育 委员 会 委托 , 自2 0 0 5年 以来 , 国家
心 血管 病 中心 每年 发布 《 中 国心血管 病 报告 》 。据 国家 心血 管病 中心最 近发 布 的《 中国心 血 管病 报告 2 o 1 3 ) 显示 , 由于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