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箱内部吸波材料帖胶和贴棉的区别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之一吸波材料简介在解决高频电磁干扰问题上,完全采用屏蔽的解决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了。
因为诸多设备中,端口的设置及通风、视窗等的需求使得实际的屏蔽措施不可能形成像法拉第电笼那样的全屏蔽电笼,端口尺寸问题是设备高频化的一大威胁。
另外,困扰人们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设备实施了有效的屏蔽后,对外干扰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电磁波干扰问题在屏蔽系统内部仍然存在,甚至因为屏蔽导致干扰加剧,甚至引发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这些都是屏蔽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吸波材料有了用武之地。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有效吸收入射电磁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一类材料,它通过材料的各种不同的损耗机制将入射电磁波转化成热能或者是其它能量形式而达到吸收电磁波目的。
不同于屏蔽解决方案,其功效性在于减少干扰电磁波的数量。
既可以单独使用吸收电磁波,也可以和屏蔽体系配合,提高设备高频功效。
目前常用的吸波材料可以对付的电磁干扰频段范围从0.72GHz到40GHz。
当然应用在更高和更低频段上的吸波材料也是有的。
吸波材料大体可以分成涂层型、板材型和结构型;从吸波机理上可以分成电吸收型、磁吸收型;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吸收型、干涉型和谐振型等吸波结构。
吸波材料的吸波效果是由介质内部各种电磁机制来决定,如电介质的德拜弛豫、共振吸收、界面弛豫磁介质畴壁的共振弛豫、电子扩散和微涡流等。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与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
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与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与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它在电磁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吸波材料的原理是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成分,使其具有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吸波材料可以用于电磁波隔离、电磁波吸收和电磁波辐射等方面。
吸波材料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吸波材料的结构设计是其吸波原理的关键。
吸波材料通常由导电材料和
介质材料组成,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吸收。
导电材料的选择和排列方式,以及介质材料的性能对吸波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吸波材料的成分也是影响其吸波原理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吸波材料成分
包括铁氧体、石墨、碳纳米管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磁性,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能量。
此外,吸波材料的成分还包括聚合物、陶瓷等介质材料,它们在吸波材料中起到支撑和分散导电材料的作用。
另外,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与电磁波的特性密切相关。
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与吸波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磁波能量被吸收和转化为热能。
吸波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决定了其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吸收效果,不同类型的吸波材料对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特性。
总的来说,吸波材料的原理是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成分,实现对电磁波能量的
吸收。
在实际应用中,吸波材料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备,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有效吸收。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Christopher 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
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 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14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
吸波材料

电路模拟吸波材料中 FSS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是主要的探测手段,所以为 了应对雷达,各国都在加大雷达隐身武器的研究,技 术核心就是减小雷达散射截面(RCS),而降低RCS 的主要手段就是在雷达探测目标上运用吸波材料。隐 身飞机,隐身潜艇,隐身导弹,隐身坦克的相继出现 使得现代战争进入新的领域。除了军事方面,由于现 在电子设备的大量运用,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的出现 也影响着其运行。于是民用方面的吸波也有大量的运 用,如安全防护、抗电磁波干扰、微波暗室、信息保 密和电磁兼容等。
3 频率选择表面(FSS)
4 理论研究
传输线法 :用等效电纳代 替方格栅型FSS,采用 S.W.Lee等提出的公式计 算FSS电纳,用传输矩阵 计算材料表面的反射率
4 理论研究
对于单层材料而言,只有感性FSS才能减 小材料表面的反射率;对于多层材料而言,利 用多层结构可不受FSS感容性的限制,可得到 比单层更好的宽带特性。传输线法的优点是模 型简单、计算量小。缺点就是适用范围小,对 FSS的尺寸和厚度都有要求。
材料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吸波复合材料的
吸波/承载一体化。
6 实验研究现状
周永江等人用有限元法对十字型电阻贴片频率选择表面 吸收体的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 吻合。并且他们通过改变十字型电阻贴片FSS的周期排列 方式、周期尺寸、FSS单元的 尺寸、FSS的方阻、介质层 厚度均来实现对其吸收峰的位 置、峰值以及带宽进行调节。
吸波材料参数

吸波材料参数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磁兼容、无线通信、雷达隐身等领域。
吸波材料的性能参数对其吸波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下面将对吸波材料的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1. 工作频率范围。
吸波材料的工作频率范围是指其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的频率范围。
通常来说,吸波材料的工作频率范围越宽,其在不同频段的吸波性能就越好。
因此,选择吸波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频率范围来进行合理选择。
2. 吸波性能。
吸波性能是评价吸波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通常用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来描述。
反射损耗是指电磁波在材料表面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是指电磁波在材料内部的吸收损耗。
一般来说,吸波材料的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越大,其吸波性能就越好。
3. 厚度。
吸波材料的厚度对其吸波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吸波材料的厚度越大,其在低频段的吸波性能就越好,而在高频段的吸波性能则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频率范围和吸波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厚度。
4. 温度稳定性。
吸波材料的温度稳定性是指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波性能稳定程度。
一般来说,吸波材料的温度稳定性越好,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吸波性能就越可靠。
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吸波材料。
5. 加工性能。
吸波材料的加工性能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加工和成型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加工性能能够保证吸波材料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纹、气泡等缺陷,从而保证其吸波性能。
因此,在选择吸波材料时需要兼顾其加工性能。
综上所述,吸波材料的参数包括工作频率范围、吸波性能、厚度、温度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等。
合理选择吸波材料的参数,能够有效提高其在电磁兼容、无线通信、雷达隐身等领域的应用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各种吸波材料得比较Christopher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得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得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得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得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得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得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就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得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得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得厚度大于波长,锥体得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得锥体间不断得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与吸收。
最后从锥体得尖返回得波已就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得最佳性能得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得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得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得波得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得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得典型得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得频率上,厚度不可能就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得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得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与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得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与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得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得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得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得频段都要获得小得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就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就是电-薄形材料。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吸收电磁波能力的材料,主要应用于电磁波的隔绝和减弱。
它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多重界面反射:吸波材料通常由多个层或多个微小结构组成,这些层或结构之间形成了多个界面。
当电磁波入射到这些界面上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和透射。
通过设计吸波材料的结构和材料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电磁波的反射,从而实现吸波效果。
2. 吸收损耗:吸波材料通常含有一定的电导率或磁导率,当电磁波通过材料时,会引起材料内部电流的产生。
这些电流会产生电阻损耗或磁耗,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吸波。
3. 多模匹配:吸波材料的结构可以通过匹配电磁波的波长,并将其引导到材料内部。
在材料内部,电磁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导致电磁能量的吸收和耗散。
4. 表面阻抗匹配:吸波材料的表面阻抗与入射电磁波的阻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电磁波的吸收。
通常,吸波材料的表面阻抗应与空气或周围环境的阻抗接近,以确保最大限度的能量转移和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吸波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取决于特定的应用需求和工作频段。
不同的吸波材料在吸波性能、耐用性、成本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之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之吸波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能够吸收入射电磁波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磁波吸收、电磁辐射防护、电磁干扰控制等。
本文将从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分类、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材料内部的结构和成分,使得入射的电磁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从而减少或消除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
一般来说,吸波材料的结构中包含了具有特殊形状和尺寸的微观单元,这些微观单元能够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产生吸波效应。
吸波材料的吸波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的特点和材料的物理性质。
根据吸波材料的组成和性能,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吸波材料、多孔吸波材料和复合吸波材料等几类。
金属吸波材料主要是由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等导电材料制成,其吸波效果主要来自于电磁波在金属材料中的电导损耗。
多孔吸波材料是由具有一定孔隙结构的介质材料制成,其吸波效果主要来自于电磁波在孔隙中的多次反射和散射。
复合吸波材料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其吸波效果主要来自于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
吸波材料在军事、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吸波材料可以用于雷达隐身技术,减少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在通信领域,吸波材料可以用于电磁辐射防护,减少电磁波对周围设备和人员的干扰;在电子领域,吸波材料可以用于电磁干扰控制,减少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在航空航天领域,吸波材料可以用于航天器表面的热控制,减少航天器在大气层再入过程中的热损失。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吸波材料还可以用于电磁波测试和测量、电磁波泄漏探测、电磁波医学治疗等方面。
在电磁波测试和测量中,吸波材料可以用作测试环境的吸波材料,减少周围环境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电磁波泄漏探测中,吸波材料可以用于探测电磁波源的位置和强度;在电磁波医学治疗中,吸波材料可以用于辐射治疗中的辐射剂量控制。
吸波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能够吸收入射电磁波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屏蔽箱内部吸波材料帖胶和贴棉的区别
大家看到过的屏蔽箱,一般都是贴吸波棉和吸波胶,那么吸波材料分哪些种呢?那么他们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吸波棉和吸波胶又有哪
些区别呢?
吸波材料一般是指可以吸收反射电磁波的材料,常用于微波暗室内,以防止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屏蔽箱属于一种比较小的暗室。
而吸波材料一般有平面吸波波,角锥吸波棉,蜂窝吸波材料,地板吸波铁氧体等,一般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吸波铁氧体,通过耗能材料铁氧体把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转化成热量损耗掉,吸收掉。
对于屏蔽箱来讲一般小型屏蔽箱常用于测试手机,蓝牙,汽车电子,wifi等无线产品,频率在300M-6000M之间,对于这个频率应该选用的吸波材料,我有自己的一些了解,对于2.4G以下的吸波材料选取一般是用吸波棉,而在2-6G的常用吸波胶,而一般吸波胶是吸波棉材料成本的十几倍以上。
吸波棉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随着时间的递增,其指标一般也会逐渐减弱,而吸波胶受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且吸波胶所含的铁氧体比吸波棉多很多,对于能量的损耗自然也就要强很多。
所以我们一般会选用吸波胶作为屏蔽箱内部的吸波材料。
而且我们的吸波胶在北京航天207所,中国最权威的测试报告对于我们使用的吸波材料的评价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