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移动TD—LTE外场入库时延测试计算方法优化
TD-LTE 规模试验外场测试方法研讨(曹琦)

全网测试路线:遍历尽可能多的基站和小区(不少于19站,50小区)。
*
规模试验外场一阶段测试总体情况
测试时间:2011年4月~10月 测试内容:无线性能、多天线、室分、终端、核心网 参测组织:工信部,中国移动,相关系统、终端厂家 主要里程碑:
�4月1日-5月30日,完成网络建设与优化 。 �5月8日-6月2日,完成核心网及传输、承载测试。 �6月13日-8月17日,TM2/3相关条目测试 �8月17日-9月29日,完成TM2/3/7自适应下所有测试条目。 �终端测试:完成一家芯片厂家主测和两家芯片厂家的辅测。
无线性能 总条目数 完成百分比 53 100% 多天线 26 100% 室分 21 100% 终端 71 100% 核心网 107 100%
*
规模试验外场二阶段测试总体情况
测试时间:2012年3月~5月 测试内容:TM8,系统间互操作,多模终端 参测组织:工信部,中国移动,相关系统、终端厂家 主要里程碑:
*
2.2.2 Qos性能——控制面时延
测试条目 测试目的 时隙配置 传输模式 加扰方式 测试资源 测试选点 测试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预期结果 控制面时延 验证不同信道环境下的Idle态到Active态的信令时延 上下行时隙配置1/2,常规CP,特殊子帧配置7(5) TM3/8自适应 or TM2/3/7自适应 邻区空扰/干扰级别2 1部UE 极好点,好点,中点,差点分别测试 在各种配置下,在各测试点测试终端发出第一条随机接入preamble至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完成时延 MCS/RSRP/RSRQ/SINR/CQI,MIMO方式,并统计10次呼叫的平均时延 无鉴权模式:50-110ms,有鉴权模式:200-300ms
TDLTE网优KPI指标优化指导手册

TD-LTE网优KPI指标优化工作指导手册目录1 ................................................................................................................... 前言22KPI优化的工作流程及内容 (3)2.1KPI优化工作总体流程 (3)2.2KPI优化工作内容 (4)2.2.1KPI数据生成 (4)2.2.2KPI数据分析 (4)2.2.3问题处理 (5)2.2.4问题跟踪和核查 (5)2.3KPI优化工作逻辑图 (6)3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优化 (6)3.1理论介绍 (6)3.2指标定义 (7)3.3信令流程及失败原因 (7)3.3.1正常过程 (7)3.3.2异常过程 (8)3.4优化方法介绍 (9)3.4.1上行随机接入的问题 (11)3.4.2小区重选参数问题 (11)3.4.3下行初始发射功率偏低问题 (11)3.4.4上行初始功控问题 (11)4ERAB建立成功率 (11)4.1理论介绍 (11)4.2指标定义 (13)4.3信令流程及失败原因 (13)4.3.1正常过程 (13)4.3.2异常过程 (14)5切换成功率优化 (17)5.1理论介绍 (17)5.2指标定义 (17)5.3信令流程 (18)5.3.1正常过程 (18)5.4优化方法介绍 (20)5.4.1切换信令流程 (20)5.4.2涉及话统打点 (22)5.4.3切换问题分类 (24)6无线掉线率优化 (27)6.1理论介绍 (27)6.2指标定义 (29)1 前言话统KPI是中国移动考核项之一,也是对网络质量的最直观反映。
日常话统监测是进行网络性能检测的一种有效手腕。
通过日监测,识别突发问题小区,将问题消除在低级阶段。
通过周监测,识别网络性能持续短木板小区,针对性的进行提升优化。
话统KPI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接入性指标、维持性指标、移动性指标、业务量指标、产品运行类指标、系统可用性指标和网络资源利用率指标。
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网络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络优化指导手册(大唐系统)(版本号:V0.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目录1TD-LTE网络优化概述 (4)1.1LTE网络优化指导思想与原则 (4)1.1.1最佳的系统覆盖 (4)1.1.2合理的邻区优化 (5)1.1.3系统干扰最小化 (8)1.1.4均匀合理的基站负荷 (9)1.2LTE网络优化的两个阶段 (9)1.2.1网络开通前的优化 (9)1.2.2网络开通后的优化 (9)1.3LTE与其他无线网络优化的异同 (9)1.3.1TD-LTE与TD-SCDMA 无线网络优化的异同 (9)1.3.2LTE与2G 无线网络优化的区别 (11)2TD-LTE网络优化关键问题及重要指标和参数 (12)2.1LTE网络优化关键因素 (12)2.1.1TD-LTE覆盖特性分析 (14)2.1.2TD-LTE容量特性分析 (16)2.1.3TD-LTE系统内干扰特性分析 (19)2.1.4TD-LTE系统间干扰特性分析 (19)2.1.5TD-LTE切换分析 (20)3TD-LTE案例集 (34)4TD-LTE规模试验网优经验总结 (80)1TD-LTE网络优化概述随着中国移动LTE规模试验网络的建设,优化及测试,一张具有竞争力的LTE网络将逐渐展开。
面对WCDMA,CDMA2000以及WLAN的竞争,LTE网络的优化,网络质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提高网络质量,建设LTE精品网络。
众所周知,网络优化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作为一种全新的4G技术,TD-LTE网络优化工作内容与其他标准体系网络优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的是,网络优化的工作目的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具体的优化方法,优化对象和优化参数。
1.1 LTE网络优化指导思想与原则LTE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
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和移动网络。
然而,网络延迟成为人们体验移动通信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网络延迟指的是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的时间,它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体验。
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成为了一个必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移动通信的现状和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移动通信网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带宽限制:尽管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正在逐步加大,但由于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带宽限制仍然是一个制约网络延迟优化的重要因素。
2.信号覆盖: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不均匀,有些区域甚至存在信号盲区,造成通信信号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网络延迟的增加。
3.网络拥塞:在高峰时段,移动通信网络往往会出现拥塞现象,因为用户数量较多,网络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传输时延加大。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1.提高带宽:通过增加基站数量、优化通信协议和技术,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以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2.优化信号覆盖:加大对信号盲区的覆盖,优化信号传输的质量,减少用户在通信中的信号丢失和重新连接带来的延迟。
3.网络拥塞控制:采用智能调度算法和资源管理策略,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减少网络拥塞,降低网络延迟。
4.装备升级:引入新的通信设备和技术,例如采用5G技术、引入高速光纤等,以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5.网络协议优化:改进网络协议,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压缩数据包大小,以减小数据传输的时延。
三、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的前景和意义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延迟优化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新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1.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网络延迟可以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用户与移动互联网的交互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LTE时延测试方法及基本性能指导-精选文档

• NGMN essential recommendations < 30 ms
• NGMN preferred recommendations < 20 ms 测试条件: • 空扰
预调度ping包:32/1000/1500B, SINR好/中/差/点
动态调度ping包:32/1000/1500B, SINR好/中/差/点 • 下行70%加扰 动态调度ping包:32/1500B, SINR好/中/差/点
由于用户面切换时延不方便统计可采用pdcp中断时延做为此时延的统计内部资料请勿外传12nokiasolutionsnetworks2013internaluse根据右侧分析切换用户面理论预期时延约为60ms左右并且用户面时延的大小与终端的心能密切相关cmcc要求用户面切换时延50ms控制面切换时延100ms目前cuc要求用户面切换时延85ms控制面切换时延15ms其中控制面切换时延15ms比较难实现正在进行进一步沟通2232020mbbcsnetengltetddperformance切换时延理论预期内部资料请勿外传13nokiasolutionsnetworks2013internaluse从左侧的测试数据分析绝大多数的控制面时延测试数据都落在26ms根据现场测试同事的观察在测试时延的过程中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测试过程快速通过的车辆都有明显影响由于现场测试软件不能按照测试规范统计相应的时延因此采用的是pdcp的中断时延来做为上下行用户面切换时延得出上下行时延相同的情况试用mac的中断时延做为控制面切换时延2232020mbbcsnetengltetddperformance切换时延ph1测试结果内部资料请勿外传14nokiasolutionsnetworks2013internaluse寻呼时延2232020mbbcsnetengltetddperformancecontext15nokiasolutionsnetworks2013internaluse集团验收规范定义nsn建议寻呼时延验收规范的定义是
2.中国移动-TDD-LTE KPI优化指导

目录1.网管报表管理系统登录 (2)2.常见KPI问题 (2)3.KPI 分析流程 (3)4.优化排查方法 (5)4.1.接入类指标 (5)4.1.1.失败常见原因 (6)4.1.2.优化流程 (10)4.1.3.流程详解 (11)4.1.4.典型案例 (11)4.2.保持类指标 (15)4.2.1.失败常见原因 (16)4.2.2.优化流程 (20)4.2.3.流程详解 (21)4.2.4.典型案例 (21)4.3.移动性指标 (24)4.3.1.失败常见原因 (25)4.3.2.优化流程 (27)4.3.3.流程详解 (27)4.3.4.典型案例 (28)附:常用优化相关参数 (36)KPI优化指导1.网管报表管理系统登录在网管的初始登入界面,选择进入“报表管理系统”,即可进入报表管理界面。
2.常见KPI问题通过对用户投诉问题及后台网管统计KPI分析,总结归纳出和用户感知相关联的主要有以下网络指标:影响用户感知的主要问题及其 KPI 指标在网管的初始登入界面,选择进入“报表管理系统”,即可进入报表管理界面。
3.KPI分析流程日常 KPI 分析通常根据如下流程进行:1、按天对全网设备进行指标统计选择按设备厂家进行统计,时间粒度按天统计选取最近几天所有KPI指标,并将统计结果导出excel文件。
2、筛选短板指标通过第一步导出的KPI指标,筛选低接通、高掉线、切换差等指标项,分析指标变化趋势。
如果是全网小区指标整体劣化,首先应该核查是否存在批量告警、批量参数修改、版本升级、核心侧传输侧操作以及大话务的影响。
如果整体统计指标均较好,则针对单个网元进行指标的统计,筛选较差指标,注意相应指标对应的业务次数需要保证有一定业务量才有统计意义。
3、筛选TOP差小区对网元进行KPI的统计,根据上一步确认结果,找出较差指标对应网元,对网元进行指标统计,导出相应的excel文件。
并对当天所有网元的KPI进行统计,按该指标失败次数进行排序,失败次数越多的网元处理优先级越高。
网优文档63:TDD LTE时延问题定位优化方法(kpi)

TDD LTE时延问题定位优化方法(kpi)一、接入时延1.1接入时延定义接入时延测试分三类测试:1)Attach接入测试–即初始接入附着时延测试。
在开机关机流程中,UE发起的初始ATTACH 接入流程;2)Idle-to-Active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
在IDLE状态下发起SERVECE请求的idle-to-active流程;3)Paging接入测试–即数据业务激活时延测试。
在IDLE状态下由核心网通过paging触发UE,进行paging流程。
这部分内容不做描述。
1.2接入时延优化思路1.时延问题一般优化步骤:>>统计分段时延,对比理论基线锁定异常点;>>针对异常点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2.比拼时延优化思路>>通过固定上下行MCS,增大UE发射功率,减少或消除HARQ重传;>>通过固定CCE和CFI,减小PDCCH误码;>>通过预调度减小上行调度等待时间;>>选择合适的预调度大小,过大会降低上行SINR引起HARQ重传,过小会导致分片;>>关闭核心网鉴权;>>增加PRACH时域密度,缩短随接接入等待PRACH时间;>>消息并发处理;>>优化eNB和UE内部处理时延;1.3接入时延分段-attach1.4 接入时延分段-Idle to ActiveIdleToActive激活流程与开机接入流程类似,只是少了核心网鉴权的NAS直传过程和UE能力查询过程。
在RRC-IDLE/EMM-REGISTERED状态,核心网会保存UE能力。
在S1连接建立过程中,核心网会提供保存的UE能力给eNB,因此eNB不需要通过空口查询UE能力。
因此数据业务接入时延小于开机附着时延。
二、Ping时延2.1Ping时延分段各段时延理论分析参考:>>Windows→UE PDCP,及ACK包从UE PDCP →Windows时延总和0.7ms;>>eNB DSP处理上行数据包并交给MAC时延2ms;>>UE DSP处理下行数据包需要2ms;>>eNB PDCP →PDN GW →APP.Server →UGW →eNB PDCP环回时延0.6ms;>>UE和eNB的PDCP →RLC →MAC以及MAC →RCL →PDCP处理时延约0.2ms;2.2Ping时延优化思路影响ping时延的要素1)RAN时延>>信道质量和HARQ重传>>调度方法:预调度,固定调度,动态调度>>Ping包与UL grant的Payload大小:Payload小于ping包大小,引入BSR,最多可增加10ms 时延>>子帧配比与调度几率:TDD系统,上下行子帧的不连续发送,可能增加10ms左右的时延>>数据到达与SR发送时刻:非预调度时,SR周期不同,可能会引入较大的时延2)EPC时延>>PDN GW处理时延>>eNB与PDN GW间传输时延3)E2E时延>>MTU大小与数据报分片/重组>>PDN GW和App.Server传输时延网优雇佣军| 以分享为乐致力于移动通信网优文档分享和资源共享!>>>>>订阅方法:1)搜索微信号: hr_opt2)搜索公众号: 网优雇佣军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中国移动TD-LTE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V15 (2)

TD-LTE网络测试评估规范
一、目标
1. 评估各省、地市TD-LTE网络性能、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2. 评估端到端、客户感知的业务和网络质量情况。
3. 分析TD-LTE网络性能、客户感知的网络和业务质量的短板区域和短板指标。
二、总体原则
1. 评估应包括室外、室内多个场景,场景选择应和客户实际业务发生一致。
2. 评估应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使用自动化手段进行,评估期间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
3. 测试评估体系根据目标,总体上分为“网络性能评估”和“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两个维度。
核心内容、指导方向、指标输出方面各有侧重,相同点在于测试场景,而测试设备、方法、规范、指标等不尽相同。
4. 网络性能评估
(1). 核心内容:通过室内外网络遍历性测试,评估网络,特别是无线网主要业务的性能情况。
网络性能指标排除了数据源、网间互联等因素,反映的是网络的极限能力,不代表客户的真实感知。
(2). 指导方向: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
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3). 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前端ATU、网络测试仪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移动TD—LTE外场入库时延测试计算方法优化
作者:叶一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24期
摘要中国移动TD-LTE终端外场入库测试中,有大量时延要求的测试,通过手动计算不但费时,还会出现统计错误。
本文对外场时延的测试用例进行解读,以提高测试效率为目的,引入自动化统计的概念,并给出示范性的设计。
关键词 TD-LTE;外场入库测试;时延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效率
4G技术日趋成熟,中国移动目前已开始了TD-LTE终端的招标。
类似3G终端,TD-LTE 终端也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入库测试后,才能进入中国移动的渠道。
外场测试是入库测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就外场测试中时延类测试用例进行解读并引入自动化统计。
1 TD-LTE到TD-SCDMA的重定向时延
TD-LTE到TD-SCDMA的重定向时延的测试步骤为被测终端在TD-LTE网络完成注册并建立FTP数据业务;按照规定测试线路移动终端,触发TD-LTE重定向至TD-SCDMA,重定向成功后验证是否能够在TD-SCDMA接续FTP业务。
重定向时延的定义是从收到RRC重定向命令到目标小区收到路由区更新完成的时间间隔[1]。
通过Log中对应的消息的时间差就能得到时延。
收到RRC重定向命令的是E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并且redirection information为1,到目标小区收到路由区更新完成的消息是GMM routing area update complete。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Log中逐条找出对应的消息计算时间差。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引入自动化工具来帮助统计。
这里作者使用了VBA来实现。
首先确定设计思路:将测试的完整空口信令以txt格式导出,通过VBA编辑脚本,找出关键信令,对比信令流程,统计重选失败数,重选成功数,计算出重定向的总数,每次的时延,以及平均时延。
对于单次时延,重定向次数与平均时延的统计,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实现(图1)。
经过对实际Log的验证,可以准确地统计出重选失败数,重选成功数,重定向总数,每次时延和平均时延(图2)。
2 自动化统计效果展示
我们引入自动化时延统计的目的是提高测试效率,减少统计错误。
那么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呢?分别使用自动化统计的方法与人工统计的方法各10轮,每轮测试中包含20次用例操作,统计两种方法的耗时与错误率(图2.1)[2]。
3 结束语
可以看到,在耗时方面,自动化的引入大大缩短了时延计算的耗时;在错误率方面,人工计算存在人为的不可预知失误,比如对错信令,看错时间等,而自动化计算避免了这些不可预知的失误,提高了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Excel Home.Excel VBA实战技巧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77-78.
[2] Excel Home.别怕,Excel VBA其实很简单[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0.
作者简介
叶一,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终端国内外运营商入库测试,移动终端GCF/PTCRB测试。
导师:金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