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2不必要的牺牲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追求价值》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价值》旨在让学生了解的含义、价值以及追求的必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认识追求的途径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但对于价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的现象和问题,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的含义、价值以及追求的必要性,学会判断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情感态度,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的含义、价值以及追求的必要性。

2.难点: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的价值和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材料,展示一些与相关的现象,如选举、议会等,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的含义、价值以及追求的必要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到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

2.能力目标: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要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在阅读中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

【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媒体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2.张思德生平3.写作背景三、讲解释疑,巩固提高。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鸿毛(hóng) 李鼎铭(dǐng míng) 送葬(zàng) 追悼会(dào)2.词语积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哀思:送葬:寄托:。

兴旺:追悼:3.课文整体感知:这篇演讲词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3段: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三课交往从尊重开始教学设计

第三课交往从尊重开始教学设计

第三课交往从尊重开始教学设计第三课交往从尊重开始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第三课交往从尊重开始》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探讨尊重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它的具体体现形式。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二、课程目标1.了解尊重在交往中的基础地位;2.掌握尊重在交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技巧;3.能够运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尊重在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2)尊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技巧;(3)如何运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自我反思和调整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尊重在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尊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技巧;(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挖掘尊重的具体应用技巧和方法;(3)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尊重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具体体现形式;(2)如何运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尊重的抽象理解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转化;(2)如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尊重,保持自身尊严的掌控力。

五、课程设计1.课程引入(10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做一个小调查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用以下的问题引导课堂:你在交往中遇到过哪些不尊重你和他人的行为?你认为什么是尊重?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交往的兴趣。

2.课程主体(30分钟)通过“尊重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尊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技巧”、“如何运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全面地介绍尊重在交往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技巧。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讨论题目指导下,讨论多种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小组间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加强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4.角色扮演(20分钟)将同学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具体的情境设置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角色包括言辞姿态等,演出结束后由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演出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课。

从中国改革变法史来看,本节课是开篇之作,利用本课的教材地位,对后续改革加以铺垫。

本课分四部分完成,第一,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三大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各国变法的必要性。

第二,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何顺势而变。

第三,理解各国变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创设情境体会改革家的爱国情感,理解改革的艰难与多样,坚定当代改革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运用历史学习的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自主学习完成。

同时高二学生在必修三册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动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认识相对割裂,利用本课加以系统认识,从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领域变动使各国变法具有必然性。

最后结合学生在必修学习时提及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当代改革开放部分,加以深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自主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魏文侯改革)。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认识改革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1、利用学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提升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供一系列史料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反思、感悟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唯物史观。

2、通过创设情境,体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观点,感受改革的多样性与艰巨性,学习改革人物“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坚定当今社会变革的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主要内容。

校园欺凌安全说课稿一等奖

校园欺凌安全说课稿一等奖

安全教育之拒绝校园暴力说课稿第一篇:安全教育之拒绝校园暴力说课稿《安全教育之遭遇暴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的说课课题是《遭遇暴力》,这一课题主要是依据《全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结合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第八章的内容共同确定的。

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要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将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个学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高中侧重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方法;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件;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助别人;既强调个人安全,又强调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以此为指导,本课选题来自高中学段第五模块(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的内容遭遇暴力。

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暴力事件,掌握自我保护技巧,是校园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高中生,我们在遭遇暴力时,应有勇有谋,沉着应对,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险境。

说学情:高中学生身心日益走向成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涉世经验毕竟不足,缺乏法律知识,当遭遇暴力时往往不能正确应对,他们或因胆小害怕而忍气吞声,或因心怀怨恨而以暴制暴。

缺乏应对暴力的心理准备和技能。

因此需要获得这方面的指导。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遭遇暴力时可能出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有必要的应对措施。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防范暴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应对暴力的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自觉地远离暴力,培养学生的非暴力情感。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目的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目的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目的学习消防安全的知识,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目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目的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

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

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

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

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

”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

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这次消防培训,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第三课-不必要的牺牲

第三课-不必要的牺牲
8
5、警惕毒贩拉你下水
青少年因为涉世未深,辨认能力不强,往 往轻易钻进毒犯设下旳圈套,被一步步拉进毒 害旳深渊。
乌鲁木齐市迈进街1号旳王保年伙同其妻魏敏零包贩 毒,被依法判处死刑,其妻判处无期徒刑。他们曾诱骗 76名无知青少年吸毒成瘾。 9
10
11
被诱惑旳情形
上课时,挚友小丁 邀你去玩游戏机 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 性毒品),并帮他贩卖
思索:
①小亮觉得没什么能够说旳,就低下了头。”对此你
是怎样了解旳?
②假如你是小亮旳好朋友,请你帮助小亮,告诉他应
怎样看待烟和白粉。
15
今日是崔华13岁旳生日,好朋友孙贤聪、陈鹏飞决定为他庆贺 一番:下午放学后,他们三人来到学校附近旳大排档,孙贤聪提 议道:“崔华是咱俩旳哥们,人生只有一次13岁,难得一聚,今 日大家就放开手脚,尽情欢庆。想吃什么随便点,吃完饭咱再去 好好活动活动,消费旳钱咱三人平摊,谁都不许耍滑头。” ……
不必要旳牺牲
1
仔细阅读30-31页 旳“情景聚焦”, 完毕下列表格。
2
• 闯进禁 • 闯进禁 • 闯进禁 • 可从中
区前旳 区中旳 区后旳 吸收旳
应哲
想法 好奇
内感疚受和 不安
思索 懊悔
教训 明辨 是非
侥幸 程 梦 心理
神情 恍惚
自甘堕落 不能抱侥
邪路
幸心理
模仿 阿强
力不 从心
懊悔
坚决拒 绝诱惑
3
阅读角:吸毒女旳遗书
4
1、对毒品旳无知、好奇
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白粉”(海洛因) 好奇,想尝试一下,成果成瘾后不能自拔。为弄 钱吸毒,盗窃五四式手枪。于1997年12月8日, 在贵州省贵阳机场持枪抢劫出租车时,被比航 公安机关抓获。

二规教言论第3课笔记

二规教言论第3课笔记

二规教言论第3课笔记
以下是《二规教言论》第3课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在这个世界上,因果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因果关系都是一种必然的存在。

2. 人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3. 真正的智慧不是通过读书或学习得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而来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4.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注重沟通和理解,不要轻易地伤害他人的感情,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5.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6. 最后,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

只有保持谦虚的心态,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以上是《二规教言论》第3课的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生活中的“雷区” 3.2 不必要的牺牲
1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诱惑,每个人都想尝试 一下新事物。他们总认为“你没尝试,怎么知 道抽烟、喝酒的滋味。为了尝试生活就是做出 一点牺牲也值得。”你赞成吗?为什么? 不,因为抽烟、喝酒有害身心健康,还会 导致其它不良后果。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 康为代价,去尝试、、、、、的味道,不 值得。
曾在重庆市号称“百万 富姐”的李某,为追求“时 尚”染上毒瘾,吸光了所有的 家产。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 “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 头,一无所有。
8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
兰州市27岁吸毒人员马兰青见丈夫吸毒败家, 自己还经常挨打受气,想帮助丈夫戒毒又屡遭失败, 因而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吸毒。1997年3月6日在家 中注射毒品过量死亡。
①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②吸毒对身心危害很大;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④加强管理,依法禁毒。
无味,没有任何味道。
冰毒:是毒品中的一种,与鸦片、 海洛因等同居一类.冰毒的化学名 称叫甲基苯丙胺,是透明的结晶体, 状如冰,极易溶于水。
15
“摇头丸”—“ M D M A”、 K粉—氯胺酮 :吸食后 极度兴奋,出现幻觉,全身会几个小时不停地摇摆,即 使音乐停止后仍在继续。兴奋后转入极度疲劳,全身骨 骼、肌肉酸痛,处于休克、昏迷、精神障碍、焦虑、情 绪抑郁以及精神、神经错乱状态。躯体中毒症状表现为 不自主咬牙恶心、出汗和视物模糊,有时有过激行为。 16
5、警惕毒贩拉你下水
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识别能力不强,往 往容易钻进毒犯设下的圈套,被一步步拉进毒 害的深渊。
乌鲁木齐市前进街1号的王保年伙同其妻魏敏零包贩 毒,被依法判处死刑,其妻判处无期徒刑。他们曾诱骗 76名无知青少年吸毒成瘾。
问题二:通过三位主人公的案例,分 析涉入雷区后的危害有哪些?
• 1.对自己: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严重的会导致青 少年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原因: • 1.觉得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以及心存侥幸心理。 • 2.盲目从众。 • 3.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分量,为了在群体中 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
1、对毒品的无知、好奇
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白粉”(海洛因) 好奇,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为弄 钱吸毒,盗窃五四式手枪。于1997年12月8日, 在贵州省贵阳机场持枪抢劫出租车时,被比航 公安机关抓获。
2、他人的不良影响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技巧运动员,9岁入选省少年 体校,17岁入体育学院学习。曾在国内外比赛中多 次获得过第一名。后来在男友的影响下吸毒成瘾。 男友已因吸毒死亡,为吸毒她不得已将奖牌换了海 洛因,为吸毒她到歌舞厅座台。公安机关曾2次送她 强制戒毒,她自己也3次自愿戒毒,均告失败。
7
3、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
认真阅读30-31页 的“情景聚焦”, 完成下列表格。
闯入禁区 闯入禁区 闯入禁区 可从中吸 前的想法 中的感受 后的思考 取的教训 应 程

哲 梦

好奇 侥幸 心理 模仿
内疚和 不安 神情 恍惚
明辨 是非 自甘堕落 不能抱侥 幸心 Nhomakorabea 邪路 后悔 悔恨
力不 从心
坚决拒 绝诱惑
问题一:通过案例分析青少年涉入 “雷区”的原因有哪些?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我们要和那些会出现毒品的,像摇头丸这 类的酒吧、网吧或者其它公众场所,远离 它们,别去那里。还有是手中非法持有毒 品的人,远离他们,这才叫远离毒品。
17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18
涩入“雷区”的原因
不必要的牺牲
涩入“雷区”影 响 给我们的启示
• 2.同时涉入雷区后也会对家庭、对他人、对 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性。
问题三:案例给你带来的启示
启示:1、平时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因 为好奇、赌气或者一时冲动犯下错误。 2、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学会明辨是非, 增强自制力,防患于未然。
12
阅读与思 考
吸毒女的遗书,从中能 得到什么体会?
从中得到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