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研究
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研究

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讨了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板栗抗性淀粉不同添加量对面粉所制面团的质构特性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抗性淀粉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团的质构特性和产品的品质,具体表现为:随着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显著减小;馒头僵硬、弹性差、感官评分较低。
其对保健馒头的负面影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较低添加量(5%左右)的情况下,对其品质的影响较小。
为确保馒头的保健品质而不失其食用品质及感官品质,用于制作馒头的面粉,其中抗性淀粉的添加量最好为5-10%。
关键词:板栗;抗性淀粉;面团特性;质构特性Study On The Effect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OnCharacteristic Of DoughAbstract:This is the main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different additives made of flour quality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ough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storage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ant starch add to a certain extent influence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d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with the increase of adding amount of resistant starch, steamed bread of hardness and chew s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lasticity, sticky gather sex and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teamed bread, sensory elasticity bad stiff, with lower scor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health of steamed bread with add volume increases, but in lower additives (5% or so), the less influence on its qualit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eamed bread without losing their health care, organoleptic quality edible quality and used to make steamed bread flour, including adding amount of resistant starch is best for 5-10 percent.Key words:Castanea mollissima; resistant starch; characteristic of dough ; texture properties。
板栗抗性淀粉消化前后的益生作用及结构变化

板栗抗性淀粉消化前后的益生作用及结构变化杨春丰;亢灵涛;唐正辉;高娟;谢涛【摘要】制备与纯化得到了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研究了它们的益生作用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有强抑制作用,对粪肠球菌、梭状杆菌、兼性细菌无明显影响;它们的发酵液总酸度增大,说明它们能被肠道益生菌发酵利用;板栗抗性淀粉经消化处理后比表面积增加,经发酵后比表面积更大.板栗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较之原淀粉显著变小,发酵后板栗抗性淀粉或消化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降低;板粟抗性淀粉的晶型为V型,经消化后转变为B型,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晶型都转变为A型,微晶度、亚微晶度及总结晶度较之发酵前都明显降低.【期刊名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24)002【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板栗;抗性淀粉;益生作用;结构变化【作者】杨春丰;亢灵涛;唐正辉;高娟;谢涛【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104;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104;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104;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104;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湘潭411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35.2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抗性淀粉本身仍然是淀粉,其化学结构不同于纤维,但其性质类似溶解性纤维.抗性淀粉的定义为: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的一类淀粉结构.淀粉不能被吸收并且能够进入结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对抗性淀粉展开了研究,并认为这是一种与膳食纤维功能相似,但口感更优的一种新型益生元制剂,其生理功能及加工特征优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研究的领域转向了非粮淀粉资源[3,4],且已有许多关于抗性淀粉的研究报道,但主要针对制备工艺的优化[4,5];而关于板栗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抗性淀粉的研究几无报道.因此,本文采用二次循环压热法制备并纯化得到了板栗抗性淀粉,再经人工胃液和人工胃肠液处理制得2个消化抗性淀粉样品,然后研究了这3个样品的益生作用及其结构变化,以期探讨消化前后的抗性淀粉在益生作用过程中可能的结构变化及更多的功能.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双歧杆菌)、LAMVAB琼脂培养基(乳酸杆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粪肠球菌)、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梭状杆菌)、甘露醇琼脂培养基(产气荚膜梭菌)、需氧-厌氧菌琼脂培养基购自美国Life Tech公司;耐热α-淀粉酶、糖化酶、胃蛋白酶、胰酶-5.0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以不添加板栗抗性淀粉或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为对照,在10h、20h、30h取样,测定板栗抗性淀粉及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发酵至第30h时各种肠道微生物菌浓均比发酵至第20h时的低,这是可能是30h时细菌生长已达衰老期,导致活细胞数目减少.当发酵20h后,板栗抗性淀粉及其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其中抗性淀粉的增殖效果达到102倍、消化抗性淀粉的增殖效果更是高达近104倍左右;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也很强;对梭状杆菌的影响不明显.板栗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比其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效果更加明显,对产气荚膜菌的抑制作用也更强些,说明抗性淀粉经消化道酶及其环境条件的作用是其发挥益生作用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消化抗性淀粉具有更好的益生作用,这与文献[11]、[12]报道的结果非常一致.发酵液的总酸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情况,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会促进丙酸、丁酸、乳酸等合成[13].表2为添加不同板栗抗性淀粉和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发酵10h、20h、30h所测得的总酸度(以乳酸值表示).在整个发酵期间,板栗抗性淀粉及其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的发酵液总酸度均比对照值要高出至少20%,说明抗性淀粉及其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被肠道益生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数量增多,而且后者产生的脂肪酸数量要多些,这在文献[14]中也有报道.图1为发酵前后板栗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抗性淀粉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由图1A可看出,经压热制备的板栗抗性淀粉变为由大小、厚薄不一的片层堆积而成的叠层结构,且表面粗糙不平.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先从原淀粉颗粒中溶出,进入水中,冷却时,直链淀粉分子相互靠近依靠氢键及范德华力形成双螺旋并沉降,形成非常稳定的晶体;在后续纯化过程中,粗抗性淀粉中的无定形部分被酶解,剩下高度结晶的直链淀粉.板栗抗性淀粉经人工胃液消化后,叠层结构逐渐解体,剥落成大小、厚薄不一且无规堆积的碎片(图1B).板栗抗性淀粉经人工胃肠液联合作用后,大的碎片进一步细化、厚的碎片变薄,最终变成由大小不一的薄片疏松堆积的结构(图1C).发酵后板栗抗性淀粉由原来单一的叠层结构变为由少量片层与大量薄片混合堆积的结构,但薄片比例较高(图1D).人工胃液消化的抗性淀粉经发酵后,厚的碎片与大的薄片消失,变成以较小薄片为主的疏松结构(图1E).经人工胃肠液消化的抗性淀粉发酵后,薄片继续细化,最后变成由大小均匀的细小薄片堆积成的疏松结构(图1F).图2为板栗抗性淀粉、消化抗性淀粉发酵前后的平均聚合度(DP).板栗抗性淀粉的DP值比其原淀粉的DP值减少了将近一半.这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高温、高压使部分直链淀粉分子断裂,支链淀粉的部分支链断裂转化为直链淀粉,故而抗性淀粉的DP值要比其原淀粉的小;同时直链淀粉分子越大,越容易断裂.消化后板栗抗性淀粉的DP值比消化前几无降低,说明消化作用对抗性淀粉分子的DP值影响很小,而影响的主要是其结构.发酵后板栗抗性淀粉或消化抗性淀粉较之发酵前的DP值显著下降,但与抗性淀粉较之原淀粉DP值的降低幅度都要小得多.从图2还可看出,胃肠液消化过的板栗抗性淀粉经发酵后的DP值比板栗抗性淀粉经发酵后的DP值降低33.3%,由此进一步说明胃肠液的消化作用对抗性淀粉在肠道内的益生作用相当重要.淀粉是主要由A型和B型晶体及少量V型晶体组成的混合物.图3是板栗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抗性淀粉在体外厌氧发酵前后的X-射线衍射图谱,由其计算得到的结晶参数如表3所示.板栗抗性淀粉的晶型为V型,说明在制备抗性淀粉的过程中,其分子链通过断裂、重组,形成了更为稳定的晶体结构.板栗抗性淀粉经胃液或胃肠液消化后的晶型均转变为B型,与抗性淀粉相比,胃液消化抗性淀粉的微晶度、亚微晶度及总结晶度基本没有变化,但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亚微晶度与总结晶度也有明显降低,说明经过人工胃液的强酸侵蚀与分散作用,增强了人工肠液的消化作用.板栗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晶型都转变为A型,微晶度、亚微晶度及总结晶度较之发酵前都明显降低,说明发酵作用对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的结晶结构有较大影响.(1)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有强抑制作用,对粪肠球菌、梭状杆菌无明显影响.它们的发酵液总酸度增大,说明它们被肠道益生菌发酵利用产生了更多的短链脂肪酸. (2)板栗抗性淀粉经人工胃液、胃肠液消化处理后结构越来越疏松,且比表面积增加;板栗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它们进一步碎化为以细小薄片为主体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堆积密度,可能与抗性淀粉在肠道中发挥的其他生理功能有关.(3)板栗抗性淀粉的DP值较之原淀粉显著变小.消化后板栗抗性淀粉的DP值比消化前几无降低,说明胃肠液主要影响抗性淀粉的结构.胃肠液消化过的板栗抗性淀粉经发酵后的DP值比板栗抗性淀粉经发酵后的DP值要小.(4)板栗抗性淀粉的晶型为V型.经胃液或胃肠液消化后,板栗抗性淀粉的晶型均转变为B型,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亚微晶度与总结晶度有所降低.板栗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晶型都转变为A型,微晶度、亚微晶度及总结晶度较之发酵前都明显降低.参考文献[1]Rodríguez-Cabezas M E,Camuesco D,Arribas B,et al.The Combination of Fructoologosaccharides and Resistant Starch Shows Prebiotic Additive Effects in Rats[J].Clinical Nutrition,2010,29:832-839.[2]Fuentes-Aaragozae E, Riquelme-Navarrete M J,Sánchez-Zapata E,et al.Resistant Starch as Functional Ingredient:a Review[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0,43:931-942.[3]Jiranuntakul W,Puttanlek C,Rungsardthong V,etal.Microstructur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eat-moisture Treated Waxy and Normal Starches[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1,104:246-258.[4]Sankhon A,Yao W R,Wang H Y,et al.The Yield of Improvement of Resistant Starches from Africa Locust(Parkia biglobosa):the Influence of Heat-moisture,Autoclaving-cooling and Cross-linking Treatments [J].American Journal of Food Technology,2012,7(7):386-397. [5]李素玲.绿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6]谢涛,张儒.绿豆抗性淀粉消化前后益生作用与结构变化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2834-2839.[7]曾红华,谢涛,杨莉,等.几种薯类与豆类抗性淀粉的抗消化性及其益生效应[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1):31-33.[8]Takeda C,Takeda Y,Hizukuri 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ly Starch[J].Cereal Chemistry,1983,60(1):212-216.[9]Sushil D,Ashok K S,Michael J G.Effect of Cryomilling on Starches:Functionality and Digestibility[J].Food Hydrocolloids,2010,24(1):152-163.[10]谢涛,张淑远,王美桂,等.重结晶红薯淀粉体外消化前后益生作用与结构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8):203-208.[11]Lopez-Rubio A,Flanagan B M,Gilbert E P.Molecular Rearrangement of Starch During in Vitro Digestion: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zyme Resistant starch Formation in Processed Starches[J].Biomacromolecules,2008,9(7):1951-1958.[12]Mutungi C,Onyango C,Doert T,et al.Long-and short-range Structural Changes of Recrystallised Cassava Starch Subjected to in VitroDigestion[J].Food Hydrocolloids,2011,25(2):477-485.[13]Marzorati M,Verhelst A,Luta G,et al.In Vitro Modulation of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al Community by Plant-derived Polysaccharide-rich Dietary Supple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0,139(3):168-176.[14]谢涛,张儒.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及益生元活性[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8):20-23.【相关文献】按参考文献[7]的方法制备人工胃液和人工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分别简称为DRSAGJ、DRSAGIJ.1.4.1 培养基改良MRS培养基:以2%的板栗抗性淀粉或板栗消化抗性淀粉取代MRS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作为碳源.选择性培养基:见1.1.1.4.2 厌氧发酵参照文献[7]方法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在37℃厌氧培养至10h、20h、30h分别取样,用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总酸度的测定分析.1.4.3 肠道菌群分析取样品液1mL,用生理盐水稀释一定倍数后涂布于选择性平板上,于37℃厌氧培养48~72h后,使用全自动菌落分析仪计数.1.4.4 发酵液总酸度测定参照GB/T 12456-1990法测定每份发酵液的总酸度,并以乳酸含量表示.1.4.5 发酵残余物制备取10mL发酵液,离心(15min,3000g),沉淀用10mL蒸馏水清洗三次后烘干,粉碎过100目筛,这些发酵残余物分别称为发酵抗性淀粉(FRS)、发酵胃液消化抗性淀粉(FDRSAGJ)和发酵胃肠液消化抗性淀粉(FDRSAGIJ).平均聚合度(DP值)测定采用碘吸收法[8];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按参考文献[9]的方法测定;X-射线衍射(XRD)分析采用参考文献[10]的方法.所有数据为3个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且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
板栗淀粉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板栗淀粉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刘畅;王书军;王硕
【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
【年(卷),期】2016(031)011
【摘要】淀粉是板栗的主要成分,约占干物质的38%~80%.近年来,关于谷物和块茎类淀粉的结构及其对功能性质的影响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对板栗淀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板栗淀粉的提取方法、结构与功能性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板栗淀粉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分子结构、膨胀度和溶解度、热特性、糊化特性、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胶质构及体外消化性.最后,展望了板栗淀粉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157-162)
【作者】刘畅;王书军;王硕
【作者单位】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秦皇岛066600;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35.4
【相关文献】
1.板栗淀粉特性研究进展 [J], 徐志祥;高绘菊
2.板栗淀粉加工特性及板栗制品开发研究进展 [J], 周礼娟;芮汉明
3.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淀粉粒粒径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J], 梁丽松;徐娟;王贵禧;马惠铃
4.大米淀粉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J], 迟燕平;杨贞耐
5.多酚与淀粉相互作用对板栗淀粉特性的影响 [J], 谢亚敏;许飞;陈洁;陈玲;崔超悦;李杨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板栗不同贮藏条件水份、糖、淀粉的变化

板栗不同贮藏条件水份、糖、淀粉的变化
陆斌;李玉媛;刘波;毛云玲
【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采用自发气调,浸涂虫胶,普通袋藏等三种方法贮藏板栗156天。
在此期间对栗果的水份、总糖、淀粉含量进行11次测试,以探索贮藏期间栗果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证明不同贮藏方法对栗果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有明显影响;栗果贮藏期间水份,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总糖含量则逐渐升高;栗果采收后30~50天是生理活动较活跃的时期。
本研究为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总页数】4页(P45-47,56)
【作者】陆斌;李玉媛;刘波;毛云玲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J], 徐娟;梁丽松;王贵禧;马惠铃
2.板栗冷藏和沙藏处理中蛋白质、水分、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J], 谭正林;王清章;吴谋成
3.不同糊化度籼米淀粉在贮藏过程中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 [J], 金鑫;周裔彬;徐亚元;刘梅;万苗
4.板栗苞,果成熟过程中淀粉,糖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J], 王凤才
5.不同贮藏条件下马铃薯淀粉酶活性变化分析 [J], 庞敏;李琳;梁彩丽;姚燕辉;段永红;温艳斌;彭锁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性淀粉膨化工艺与产品特性的关系研究

1 90 7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其中 , Y1 是响应值 ,即膨化产品中抗性淀粉的含量 。 响应面分析中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和的二次模型方差分
表 1 中心组合设计的因素和水平
Table1 Theelementandlevelofcentralcompositedesign
水平 Level
-1 0 1
A水分含量 ∥%
Moisture
content 7.5 9.5
11.5
B螺杆转速 ∥r/min C模头温度 ∥℃
Screw
Diehead
speed
抗性淀粉具有抑制肠内肿瘤细胞增殖和致病菌的生长 、 繁殖等功能[ 1] ,还能促进饮食中维生素 、矿物质等微量营养 素的吸收 [ 2] , 因此将抗性淀粉应用在食品中具有很好的前 景 。但是由于抗性淀粉在理化性质上呈现出持水率低 、糊化 温度高的特点[ 3] ,将抗性淀粉作为主要原料加工成食品具有 一定的难度 。研究适宜以抗性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食品 的加工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挤压膨化技 术在食品生产中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 ,挤压膨化过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品物料的组织结构 ,比如组织化和 分子重排等 。抗性淀粉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受到高温和强力 的机械剪切作用 , 再加工成食品后在口感方面预期将会得到 明显的改善 。笔者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处理玉米膨化淀粉 ,通 过响应面分析法 [4] (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RSM)优化 膨化技术参数 , 并比较物料膨化后抗性淀粉含量和膨化度的 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抗性淀粉 :实验室研制的玉米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含量 15.6%)[ 5] 。单螺杆小型膨化机 (辽宁新民 机械厂 );TDL80-2B离心机 (上海安亨科学仪器厂 );SHA-B 恒温振荡器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DFT-100 粉碎机 (浙 江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 );pHB-4 pH计 (上海精科雷磁公 司 );BS110S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 1.2 膨化流程 原料粉碎 ※原料水分调整 ※膨化机预热 ※ 调节转速 ※进料 ※膨化 ※冷却 、装袋 。
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颗粒及糊化特性的影响_张晶_EnkhtuyaOldokh_沈群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02 13:4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759.TS.20130502.1348.011.html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颗粒及糊化特性的影响1张晶2,Enkhtuya Oldokh,沈群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部分颗粒偏光十字消失,但是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同时高静压处理使得板栗淀粉峰值粘度增加和成糊温度降低,压力越大,峰值粘度的增加越显著,表明板栗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在10~3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被包裹在内部的板栗淀粉相对于外部的淀粉越不易糊化。
实验表明,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的颗粒形态和淀粉糊化特性都有显著影响。
高静压处理能够破坏板栗淀粉的晶体结构。
关键词:高静压;板栗淀粉;颗粒形态;糊化特性Effect of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granule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Chinese chestnutstarchZHANG Jing, Enkhtuya Oldokh, SHEN Qun(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Abstract:Chinese chestnut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was treated by different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oinvestigat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n the granule characteristic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 The Chinesechestnut starch(10%,20%,30% dry basis) was pretreatment by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at 200, 400,600MPa under constant time(30min) and room temperature. The granul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hestnut starchwas analyz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chestnut starch were measured by aRapid Visco-Analyser. In the light microscope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anule shape of the starch changedobviously after the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pressure, most granules lost itsbirefringence, but most granules retained its granule structure. Also, in the RV A result, the treated starch showed ahigher peak viscosity of treated starch and a lower pasting temperature than the native starch. With the increasingof the pressure, the rise of the peak viscosity was more obvious. The higher peak viscosity and lower pasting1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食品添加剂制造关键技术研究2011BAD23B002作者简介:张晶(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质工程。
板栗淀粉测定实验报告

板栗淀粉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板栗淀粉测定实验,了解淀粉的性质和测定方法,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有机物,是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物质之一。
淀粉的组成单元为葡萄糖,通过酶的作用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淀粉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是碘液滴定法。
淀粉与碘液溶液反应生成紫蓝色络合物,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碘液量来确定淀粉的含量。
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板栗样品2. 碘液:酒精溶液中的0.01mol/L碘3. 水浴器4. 滴定管5. 雪平衡实验步骤:1. 取适量板栗样品,剥去外皮,将板栗肉磨成糊状,称取10g 样品,放入锡盘中。
2. 将锡盘放入水浴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开启水浴器,以80℃恒温蒸煮板栗样品30分钟,使其淀粉酶失活。
3. 取出锡盘,将蒸煮后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使体积恒定为200mL。
4. 取一定体积淀粉溶液(如20mL),放入滴定管中,滴加碘液直至溶液变为深蓝色。
5. 记录滴定过程中滴加的碘液体积(V1)。
6.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各个样品的淀粉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加的碘液体积。
7.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板栗淀粉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滴定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板栗淀粉含量为x%,其中x为实际计算结果。
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滴定实验,可以得到板栗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板栗样品中的淀粉含量。
该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淀粉的测定结果可以作为食品质量检测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碘液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 滴定操作时要准确记录滴加的碘液体积。
3. 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要求干净,以免产生误差。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Ab ta t Sxe nC ieec etu C s n am ls ma ait s ol tdf m df rn ra f hn eeue sr c : ite hn s h s t( a t e ol s )v r i l ce r iee t eso iaw r sdt n a ii ee c e o f a C o
形 状 可 分 为 4种 类 型 , 脂 处理 虽 不 改 变 淀 粉 糊 化 黏 度 特 征 曲 线 的 形 状 , 对 板 栗 淀 粉 R A糊 化 黏 度 特 征 值 产 生 脱 但 V
影 响 , 峰值 黏 度 、 值 黏 度 和最 终 黏 度 升 高 , 化 温 度 降 低 , 值 时 间 影 响 不 大 , 稀 懈 值 和 回 冷 值 有 显 著 影 响 。 使 谷 糊 峰 对
p s i g v s o iy i h sn tsa c a t ic st n c e t u t r h,e p e s d f u y e n t r ft e rs a e .Th e f t n r a me td d n tc a g n x r s e o rt p si e ms o h i h p s e d — t g te t n i o h n e a i
明 : 栗 淀 粉 R A 糊 化 黏 度 在 升 温 过 程 中逐 渐 升 高 并 达 到 峰值 , 后 黏 度 降 低 并 在 整 个 温 度 保 持 阶 段 持 续 降 低并 板 V 随 降 到 谷 值 ; 冷 却 过 程 中 , 粉 糊 黏 度 再 次 缓 慢 升 高直 至整 个 糊 化 过 程结 束 。 板栗 淀 粉 R A糊 化 黏度 特 征 曲线 按 在 淀 V
林
业
科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讨了板栗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板栗抗性淀粉不同添加量对面粉所制面团的质构特性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抗性淀粉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团的质构特性和产品的品质,具体表现为:随着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显著减小;馒头僵硬、弹性差、感官评分较低。
其对保健馒头的负面影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较低添加量(5%左右)的情况下,对其品质的影响较小。
为确保馒头的保健品质而不失其食用品质及感官品质,用于制作馒头的面粉,其中抗性淀粉的添加量最好为5-10%。
关键词:板栗;抗性淀粉;面团特性;质构特性Study On The Effect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OnCharacteristic Of DoughAbstract:This is the main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chestnut resistant starch different additives made of flour quality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ough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storage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ant starch add to a certain extent influence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d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with the increase of adding amount of resistant starch, steamed bread of hardness and chew s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lasticity, sticky gather sex and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teamed bread, sensory elasticity bad stiff, with lower scor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health of steamed bread with add volume increases, but in lower additives (5% or so), the less influence on its qualit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eamed bread without losing their health care, organoleptic quality edible quality and used to make steamed bread flour, including adding amount of resistant starch is best for 5-10 percent.Key words:Castanea mollissima; resistant starch; characteristic of dough ; texture properties。
目录1 前言 (5)1.1 板栗概述 (5)1.1.1 板栗的营养保健功能 (5)1.1.2 板栗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1.3 板栗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6)1.2 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7)1.2.1 抗性淀粉的定义及分类 (7)1.2.2 抗性淀粉的生理作用 (7)1.2.3 抗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8)1.2.4 抗性淀粉的结构组成 (8)1.2.5 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8)1.2.6 抗性淀粉的理化特性 (9)1.2.7 影响抗性淀粉形成的因素 (9)1.3 本课题以板栗为原料,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9)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9)2 实验方法 (10)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0)2.1.1 实验材料 (10)2.1.2 实验试剂 (10)2.1.3 仪器设备 (10)2.2 板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 (11)2.2.1 板栗淀粉的制备方法 (11)2.2.2 板栗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11)2.3 抗性淀粉测定方法 (11)2.3.1 板栗淀粉中RS3含量的测定 (12)2.3.2 板栗抗性淀粉中RS3含量的测定 (12)2.4 馒头蒸制方法 (12)2.4.1 馒头评分方法和标准 (13)2.4.2 馒头制品的物性指标检测 (13)3 结果与分析 (14)3.1 板栗淀粉制备结果 (14)3.2 板栗中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结果 (15)3.3 板栗中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比容及感官评分的影响 (15)3.4馒头质构测试直观图 (17)3.4.1用质构仪测馒头质构特性 (18)3.4.2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硬度的影响 (18)3.4.3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粘着性的影响 (19)3.4.4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弹性的影响 (19)3.4.5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黏聚性的影响 (20)3.4.6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胶着性的影响 (20)3.4.7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咀嚼性的影响 (21)3.4.8 抗性淀粉添加量对馒头回复性的影响 (21)4 结论与讨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附录 (25)1 前言1.1 板栗概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又称栗、毛栗、栗子、风栗等,是壳斗科、板栗属的落叶乔木板栗树的果实,是我国主要干果之一。
板栗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1]“干果之王” [2]之美称,板栗还同红枣、柿、白果等一起被人们称之为“树上面包”。
板栗在我国种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3],春秋时的《诗经》及其后的《史记》[4]、《战国策》、《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5]。
板栗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到2007年底,我国板栗的总产量达92.5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4[7],成为继苹果之后我国发展最快的果品。
然而板栗作为药食两用的果中珍品,其应用价值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板栗在加工时易产生褐变,目前没有好的解决途径,其二板栗易遭受虫害,虫蛀的板栗其食用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
板栗中含量最高的为淀粉,因而研究板栗淀粉的深加工是拓展板栗利用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板栗的深加工和新产品提高附加值,使我国巨大的板栗资源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而在食品加工方面抗性淀粉的制备和应用是近年来的热点。
恩施州地处鄂西山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板栗作为当地经济植物栽种,品质优良的板栗被鲜食、加工糖炒栗子、栗子罐头等其他副食,而品质较劣的板栗若扔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污染环境;目前,若在退耕还林的政策下,在荒山、荒地上种植板栗树,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空气恶化等环境问题,而且也提供了不与农业争土地的淀粉加工原材料,这一举措推广价值较高。
1.1.1板栗的营养保健功能板栗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比例因种类、品种及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9]。
一般而言,主要成分以糖类为主,其中淀粉占干物质的45%~65%左右,可溶性糖20%~27%,还原糖5%~18%,蔗糖3%~27%;蛋白质含量7%~20%;粗脂肪2%左右;还含有VA、VB1、VB2和VC(300mgkg-1左右)等多种维生素[6]和N、P、Ka、Ca、Mg、Zn、Fe、B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10]。
VC含量高于柑橘、苹果和梨,Ca、K、Zn的含量高于山楂,Ca、Mg、Zn、B的含量高于红枣。
果仁和总苞中蛋白质含量比玉米、小麦面粉、大米高1.5倍。
含有18种氨基酸,并包括全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11]。
板栗果实中,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无机酸、脂肪酶等。
这些营养成分,形成了板栗果实肉质细腻,香甜可口的独特风味[9]。
板栗具有保健治疗作用是因为它即含有营养物质,又含有保健功能成分。
中医认为:板栗的果实和其总苞、叶、雄花序、树皮及根一样,均可入药,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具有补肾健脾、收涩止泻、活血化淤、止血止痛、厚胃益气、消除湿热等治疗功能[9]。
现代医学认为:板栗淀粉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还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癌能力;板栗中的磷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板栗VC对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疗效[12],还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机能;板栗中钙对维持人体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以及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1.1.2板栗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板栗加工的关键技术是去皮、护色、防老化。
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将栗果肉放入100 ℃左右预煮液(糖水内加入0.02 % EDTA钠盐和适量抗坏血酸可抑制褐变);热烫,酸性条件下预煮;用柠檬酸等食用酸控制酚酶活力,增强抗褐变作用;使用抗氧化剂(通常选用亚硫酸盐作酚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酶或把醌还原为酚);限制其他非酶褐变条件,如避免与碱性介质接触,避免使用铁制器具等。
制约我国板栗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除种植资源零星分散、加工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以外,在加工工艺中还存在以下难题[14]:剥壳去衣、褐变、果肉破碎、老化。
剥壳去衣是板栗加工的首道工序,过去我国大多数加工厂的板栗剥壳工艺以人工剥壳为主,费工费时且加工成本较高。
我国传统的板栗去衣工艺采用热碱法,该工艺有使栗果褐变、污染环境等明显弊病。
目前我国已由中国农机院研制开发了板栗专用剥壳去衣加工成套设备─5LJ300型板栗加工设备,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国是对板栗加工研究较多的国家,他们生产的板栗剥壳去衣机,脱皮率达92.0%~96.0%,成品率达71.2%,但是设备成本高[14]。
褐变是影响板栗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板栗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
果肉破碎主要发生在果实烫漂护色和成品杀菌环节。
烫漂护色后的果肉破碎率约为20%~30%,杀菌后的果肉破碎率可增加到70%~80%[15]。
目前减少板栗果肉破碎的主要方法是30%糖水预煮。
板栗的老化重影响板栗制品的口感和货架期,这是制约我国板栗加工的难题之一。
1.1.3 板栗贮藏技术研究进展长期以来,科学工作者为解决板栗霉烂问题,研究了多项贮藏保鲜技术[15],如沙藏、窖洞藏、架藏、塑膜藏、机械制冷藏、冷库藏、空气离子贮藏、带栗苞贮藏、涂料贮藏、坛藏、缸藏、挂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