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淀粉的方法有酶水解法、酸水解法、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酶-直接法) 一、酶水解法 1. 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 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 适用范围 GB5009.9-85,适用于所有含淀粉的食物。 3. 仪器 (1)回流冷凝器 (2)水浴锅 4. 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乙醚 (3)碘溶液:称取3.6 g碘化钾溶于20 ml水中,加入1.3 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 ml。 (4)85 % 乙醇。 (5)其余试剂同《蔗糖测定方法》 5. 操作方法 5.1样品处理 称取2?5 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 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注:如果脂肪含量少, 此步骤可免),再用约100 ml85聽醇洗去可溶性糖类(注:此步骤目的是去除可溶性糖),将残留物移入250 ml 烧杯内,并用50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 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 'C以下,力口20ml淀粉酶溶液,再55?60 'C保温1h,并时时搅拌(注:温度过高,淀粉酶的活性破坏)。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现兰色,若显兰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兰色为止。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 过滤。(注:此时淀粉已水解成双糖,过滤可去除残渣和纤维素)弃去初滤液,取50 ml滤液,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 ml 6 mol/L 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 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淀粉在沸水浴条件下糊化是淀粉水解的第一步反应,然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短链淀粉、糊精、麦芽糖等低聚合的糖,所以在淀粉酶解后需用酸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 5.2测定 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操作。同时量取50 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 剂空白试验。 6. 计算 x 100

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摘要:抗性淀粉是膳食纤维的一种,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本文就抗性淀粉的分类、制备方法、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性淀粉;生理功能;食品应用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膳食纤维的一种,是人类小肠内不能消化吸收,但能在结肠发酵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1]。1982年,英国生理学家Englyst发现并非所有淀粉都能被α-淀粉酶水解,由此提出抗性淀粉这一概念[2]。因为抗性淀粉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而是进入结肠被肠道微生物利用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再被吸收,有利于其能量缓慢释放,此外,还能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维持结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有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还能降低人体的胆固醇,这些功能都改善了人体健康。抗性淀粉的热量较低,热值一般不超过10.0-10.5KJ/g[3],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但在食品加工能克服膳食纤维的某些缺点,改善食品品质。目前,人们已经将抗性淀粉应用在面条、饼干、酸奶等食品中。本文主要从抗性淀粉的分类、制作方法、健康特性、食品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1 抗性淀粉的分类 普通淀粉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滑平整;抗性淀粉为不规则的碎石状,表面鳞状起伏[4]。高直连淀粉(如玉米、大麦)是RS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比值越大,抗性淀粉的含量越高[5]。此外,抗性淀粉的颗粒大,因其体面积比大,与酶接触机会小,水解速度慢。宾石玉[2]等的研究测定高直连玉米淀粉、玉米、早籼稻糙米、糯米的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4.98%、3.89%、1.52%和0。 1.1 物理包埋淀粉(RS1) 因淀粉包埋在食物基质(蛋白质、细胞壁等)中,这种物理结构阻碍了淀粉与淀粉酶的接触而阻碍淀粉的消化,一般通过碾磨、破碎等手段可破坏包埋体系而转变为易消化淀粉。典型代表:谷粒、种子、豆类。 1.2 抗性淀粉颗粒(RS2) 主要存在水分含量较低的天然淀粉颗粒中,由于淀粉颗粒结构排列规律,晶体结构表面致密使得淀粉酶不易作用,从而对淀粉酶产生抗性,可通过热处理如蒸煮使其糊化失去抗性。典型代表:生的薯类、青香蕉淀粉颗粒。 1.3 回生淀粉(RS3) 食品加工过程中发生回生作用而形成的抗性淀粉。因淀粉颗粒在大量水中加热膨胀最终崩解,在冷却过程中,淀粉链重新靠近、缠绕折叠,定向排列成的紧密的淀粉晶体结构,而不易与淀粉酶结合。典型代表:加热放冷的马铃薯、红薯以及过夜的米饭。 1.4 化学改性淀粉(RS4) 通过化学改性(酯化、醚化、交联作用)或基因改良而引起淀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不利于淀粉酶作用的淀粉。典型代表:交联淀粉、基质改良粘大米。 1.5 淀粉脂质复合物(RS5) 当淀粉与脂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直连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长链部分与脂肪醇或脂肪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RS5。脂质存在于RS5淀粉链中的双螺旋中,使得淀粉结构发生改变,不溶于水,且具热稳定性,不易与淀粉酶反应[6]。典型代表:含有淀粉和脂质的谷物和食品。 2 抗性淀粉的制备 从抗性的制备工艺方面,RS3 型抗性淀粉具有生产安全、易于控制及热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是最具有工业化生产与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一类抗性淀粉。抗性淀粉的产率与原料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成正比,随着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增高,抗性淀粉产率由7.61%增大至

淀粉的研究进展

淀粉精细化学品 课题名称: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姓名:马玉林 学号:P102014101 专业年级: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 2012年10月22日

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马玉林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近年来,全世界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淀粉絮凝剂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改性淀粉絮凝剂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絮凝剂之一。 【关键词】絮凝剂;改性淀粉;废水处理 近年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在市场占绝对的优势。但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其使用成本也相应增加,并且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残留单体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英、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天然高分子资源,开展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工作。经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选择性大、无毒、廉价等显著特点。 在众多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因为淀粉来源广。价格低廉。并且产物完全可被生物降解,因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美、日、英等国家在废水处理中已开始使用淀粉生物絮凝剂,进几年,我国研究淀粉衍生物作为水处理絮凝剂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淀粉类絮凝剂 淀粉的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界中淀粉的含量远远超过其他有机物,是人类可以采用的最丰富的有机资源,也是开发最早、最多的一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淀粉分子带有许多羟基,通过这些羟基的酯化、醚化、氧化和交联等反应,可改变淀粉的性质。淀粉还能与屏息脂、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单体起连枝共聚反应,分子链上接有人工合成高分子链,使共聚物具有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两者的性质。 目前,改性淀粉已广泛用于食品、石油、造纸、电镀、印染和皮革等工业废水处理、污泥脱水,饮用水净化,重金属离子去除和矿物冶炼。淀粉衍生物絮凝剂主要有以下4种。 1.1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 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可以与水中微粒起电荷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从而使体系中的微粒脱稳、絮凝而有助于沉降和过滤脱水。它对无机物质悬浮或有机物质悬浮液都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使用的pH范围宽,用量少,成本低。 阳离子淀粉是在碱性介质中,由胺类化合物与淀粉的羟基直接发生亲核取代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一 1试剂和材料 1.1洒石酸铜甲液:34.639g CuSQ溶于水,加入0.5mL浓H2SO4,稀释到500mL; 洒石酸铜乙液:173g洒石酸钾钠,加50g NaOH,稀释到500mL; 1.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 1.3硫酸铁溶液:50g/L (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1000mL); 1.4高铤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0.1mol/L; 1.5乙醇溶液:85% v/v; 1.6 HCL: 1+1 和1+3; 1.7 NaOH 溶液:40%; 1.8乙酸铅溶液:20%; 1.9硫酸钠:10%。 2仪器设备 2.1粉碎磨: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0.45mm (40目)筛。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250mL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酰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十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水、30mL(1+1)HCl,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溶 液(400g/L)调至黄色,再用(1+1 )的HCl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乙然后加20mL的乙酸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洒石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C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 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O,以0.1mol/l高铤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试剂 1.1碱性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 ? 5H2O)及0.050g业甲蓝加适量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1.2碱性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再

小麦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小麦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了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和遗传特性的研究现状,最后简介其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麦、抗性淀粉、RS3 1983 年,英国生理学家 Hans Englyst 首先将一部分在人体肠胃中不被淀粉酶消化的淀粉定义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 RS)[1]。近年来碳水化合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抗性淀粉具有提供能量,降低食物热效应[2],调节、保护小肠, 防止糖尿病和脂肪堆积以及促进锌、钙、镁离子的吸收[3]等功能, 因此 RS 已成为近年来碳水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抗性淀粉是一种无异味、持水性低、多孔性白色粉末,抗性淀粉至今尚无化学上精确分类,目前大多根据淀粉来源和人体试验结果,将抗性淀粉分为4种类型:RS1(物理包埋淀粉)、RS2(抗性淀粉颗粒)、RS3(回生淀粉)、(化学改性淀粉),其中 RS3是研究和应用最广泛一种。RS3是指糊化后的淀粉在冷却或储存过程中部分重结晶,由于结晶区的出现,阻止淀粉酶靠近结晶区域的葡萄糖苷键,并阻止淀粉酶活性基团中的结合部位与淀粉分子结合,造成不能完全被淀粉酶作用而产生抗酶解性。 小麦是当今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小麦深加工的发展,小麦淀粉工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由于小麦淀粉加工适应性差,其在实际领域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选择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开发抗性淀粉产品,具有理论和实际上的重大意义。 一、小麦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小麦抗性淀粉的数均分子量为3198,重均分子量为7291,抗性淀粉形成过程中,其分子结构特征没有变化[4]。 Behall 等[5]对 RS 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表明 RS 为白色无异味的多孔性粉末,平均聚合度在 30-200 之间,在 100-165℃之间直链淀粉晶体熔融,产生吸热反应;耐热性高,持水性低,含热量低。X-衍射表明, RS 在空间上形成双螺旋结构,分离的 RS 的衍射图谱显示其为 B 型晶体结构[6]。 邵秀芝等[7]采用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并对其物理性质惊醒了研究。发现其与原小麦淀粉相比,小麦抗性淀粉表面粗糙,形状变得不规则,结晶结构为B 型和 V 型结合体,持水性大于原淀粉,而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低于原淀粉;在相同溶液浓度条件下,抗性淀粉粘度比原淀粉低得多。 王娟等等[8]利用压热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 RS3,并考察其部分理化性质及结构性质。结果表明,该产品含抗性淀粉 13.89%,透光率较好,持水力、溶解度和膨胀度都随水浴加热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其淀粉-碘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94 nm,碘吸收曲线在 580~610 nm之间呈较宽的吸收峰。该产品颗粒形状大部分为圆形,偏光十字明显,多呈十字型,且交叉点均位于颗粒中心;起糊温度为68.7 ℃,糊化不易发生,但较易老化。淀粉颗粒结晶结构为 C 型,仍保留了小麦淀粉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抗性淀粉对血脂调节的研究近况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广州医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2008年);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基金项目(08A059) 作者简介:区满春(1986-),女,临床医学系在校学生,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 膳食调理。通讯作者、指导老师:翁志强,副教授。 抗性淀粉对血脂调节的研究近况 区满春1,刘广琨1,樊 妮1,麦紫欣1,翁志强2 (1.广州医学院06级临床医学系双语2班,广州 510180;2.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260) 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抗性淀粉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抗性淀粉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的代表性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抗性淀粉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加粪便中类固醇的排泄。其主要机制为通过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影响机体中胆固醇的代谢、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水平;与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血循环进入肝脏增强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食物中某些物质能与抗性淀粉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吸收或生理功能。结论:抗性淀粉能针对高血脂这个高危因素,通过一系列机制降血脂,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病。关键词:抗性淀粉;高脂血症;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20(2011)02-0058-03 Research of resistant starch on blood -fat regulating today OU Man -chun 1,LIU Guang -kun 1,F AN N i 1,MAI Zi -xin 1,WEN G Zhi -qiang 2 (1.Faculty of Clinical medcine,Grade 2006,Bilingual Class 2,Guangzhou Medical Colle ge ,Guangzhou 510180;2.The Second Af f iliated H 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 ge,Guangzhou 5102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review the role of resi stant starch on blood-fat reducing and the mechani sm in recent years.Methods:T o analyze,summarize and organize the representative papers abroad and internal,that the role of resistant starch on blood-fat reducing and the mechani sm.Results:Resistant starch c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serum cholesterol,tri glyceride and increase the discharge of steroids.The main mechanism in low ing the level of serum cholesterol i s through by decreasing the absorption of cholesterol for meals,affecting the body metabolism,promoting the discharge of cholesterol ;It compares with 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 )which can come into liver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hepatic cholesterol metabolism cor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by blood circulation.Resistant starch and some substances in food can affect the absorption or physiologic function of each other.Conclusion:Resistant starch can reducing blood-fat in some mechani sms and contribute to preventing the onset of hyperlipemia,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Key Words:Resistant starch;Hyperlipemia;Preventive medicine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的概念引发了人们对淀粉生物利用度新的研究兴趣,并成为国际上新兴的食品研究领域。1992年世界粮农组织将其定义为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抑制结肠蛋白发酵、降低肠内胺和酚类浓度,增加粪便体积并酸化粪便;抑制结肠细胞增生,减少次级胆酸的分泌,促进结肠炎性溃疡的愈合,增加肠道镁和钙的吸收;增加饱腹感和抑制食欲等功效。笔者就抗性淀粉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 近况作一综述。 1 抗性淀粉简介[1~ 4] 定义:世界粮农组织将抗性淀粉定义为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 分类:淀粉是人类膳食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淀粉在小肠内的生物利用度将其分为3类:快速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缓慢消化淀粉(Slow ly Digestible Starch,SDS )和抗性淀粉(RS)。其中RS 不同于前两者,它不能被小肠中的淀粉酶水解,本身或其降解产物能原封不动地到达结肠并被其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继而发挥有益的生理作用,因此曾被看作是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的组成成分之一。根据抗性淀粉的来源和人体试验的 ? 58?

9种减肥“超级食物” 抗性淀粉提高代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9种减肥“超级食物”抗性淀粉提高代谢 导语:当听到“超级食物”的时候,通常会联想到那些国外才有的食物或者很难获得的提取物等等,比如巴西莓浆果,海带宽面这些。实际上,超级食物没 当听到“超级食物”的时候,通常会联想到那些国外才有的食物或者很难获得的提取物等等,比如巴西莓浆果,海带宽面这些。实际上,超级食物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企及。想一下“小身材大营养”的扁豆,还有含有奇迹般完美蛋白质的鸡蛋,除却它们的高营养价值特点,这些食物还有成为“超级食物”的其他理由:有助于控制体重。扁豆能够提高身体能量代谢速度,鸡蛋则能增强饱腹感。下面为你介绍10种含有跑者所需营养素的超级食物,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饱腹感。 【大豆】 除富含能够增强饱腹感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以外,大豆还含有另外一种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重要成分:抗性淀粉。这种成分(抗性淀粉,一种在小肠中无法被酶解的淀粉,在体内消化缓慢)含量高的食物,通常需要动员身体额外的能量去分解消化。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摄取含有抗性淀粉的一餐后,表现出较高的餐后能量代谢率。此外,抗性淀粉还可能有助于控制食欲。 获取益处:将豆沙与蒜汁和适量油调拌后,用来蘸食蔬菜。 【红辣椒】 辣椒素是辣椒最重要的成分。2010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分别给予受试者们类辣椒素(名为二氢辣椒素酯,简写DCT)胶囊和安慰剂,结果他们发现,服用DCT的受试者组在餐后相比于安慰剂组消耗了更多的能量。“食用辛辣食物还可能会抑制持续吃东西的欲望,”美国纽约营养学家马约莉·诺兰·科恩(MarjorieNolanCohn)(著有《腹部脂肪 生活常识分享

淀粉质食品的抗老化研究进展

淀粉质食品的抗老化研究进展 李云波1 胡 燕2 (1.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老化是影响淀粉质食品品质的一大问题。阐述了淀粉质食品的老化机理和影响老化的因素及抗老化的方法。淀粉质食品的成分、贮藏条件、加工工艺等都可以影响老化速度。目前抗老化方法主要有控制贮藏条件、添加蛋白质、酶、乳化剂、多糖等。 关键词:淀粉质食品;抗老化;进展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272-01 淀粉质食物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如米饭、馒头及其它许多糕点、面点都是典型的淀粉质食品。然而,这些淀粉质食物制作成熟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系列的内在品质变化,比如米饭的变硬、馒头的干缩,面包由松软变硬脆等等。上述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淀粉的老化现象所致。淀粉的老化是影响淀粉食品货架期的重要原因,对淀粉食品的抗老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淀粉的老化机理 经完全糊化的淀粉,在较低温度下自然冷却或慢慢脱水干燥.就会使淀粉分子间发生氢键再度结合,使淀粉乳胶体内水分子逐渐脱出,发生离水作用。这时,淀粉分子则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晶而凝沉,淀粉乳老化回生成凝胶体。这种糊化后再回生结晶的淀粉称为老化淀粉(即 淀粉)。老化后的淀粉难以复水并变硬,难以消化吸收。简单地说,淀粉老化是糊化淀粉分子形成有规律排列的结晶化过程。 2 影响淀粉质食品老化的因素 2.1 食品成分对老化的影响 用来源或品种不同的淀粉制成的淀粉类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老化的速度是不同的。因为在这些来源不同、品种不同的原料的淀粉组成成分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是不同的,因而影响到不同淀粉类食物的老化速度。通常情况下,直链淀粉分子含量较高的食物容易发生老化,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不太容易发生老化。原因在于支链淀粉的分子呈三维空间分布,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淀粉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不易形成氢键,妨碍了淀粉分子微晶束形成,阻止了 化淀粉向 化转变。所以选用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原料做成的淀粉类食物,对延缓食物中的淀粉发生老化是有益的。如果将淀粉分子降解,或是将淀粉糊精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该类食物老化。 面粉食品在储藏过程中的老化速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系。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面粉制成的各式面点比用蛋白质含量低的面粉制成的各式面点,其老化速度明显减慢。 食物所含水分的多少对淀粉老化的速度也是有影响的。当淀粉类食物中的水分含量在30%~60%时,食物中的淀粉最容易发生老化;当淀粉类食物的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其老化现象就慢一些;当淀粉类食物的水分含量降至10%以下时,食物也不容易发生老化现象。 2.2 环境对老化的影响 以温度变化对米饭老化作用的影响为例,如果把温度控制在60 以上贮存米饭,一般不大容易发生米饭老化的现象。但是如果把米饭放在温度2 ~4 的环境下,米饭的老化速度就要快得多,基本上是米饭老化速度的最高峰。温度与大多数淀粉类食物发生老化关系的一般规律为:在略低于淀粉糊化温度(大约在40 ~60 )以上和淀粉冻结温度以下(大约为-7 左右)时,淀粉类食物一般不容易发生老化现象。而如果把淀粉类食物放置于上述二者温度之间,淀粉类食物的老化程度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下降而增加,老化速度也呈逐步加快的趋势。淀粉类食物发生老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约在2 ~4 之间。 2.3 加工工艺对老化的影响 某些加工工艺对淀粉食品的老化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如食品原料经过膨化处理后,其老化速度明显低于相同条件下未经过膨化处理的淀粉食品。一方面是因为膨化食品中水分含量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膨化处理使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降解。 3 抗老化方法 3.1 控制储存条件抗老化 将淀粉类食物的储存温度控制在60 以上或-7 以下,淀粉类食物不容易发生老化。另外,当淀粉类食物的水分含量在70%以上或在10%以下时,可有效延缓其老化。 3.2 酶制剂抗老化 在淀粉质食品生产中添加淀粉酶、脂肪酶等酶制剂能起到抗老化的作用。麦芽糖淀粉酶作用于面粉中淀粉部分,使其产生小分子量的糊精,防止淀粉面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老化。 -淀粉酶能将面粉中的损伤淀粉连续不断地水解成小分子糊精和可溶性淀粉,这些小分子糊精阻止了淀粉与面筋蛋白中的麦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起到延缓淀粉老化的作用。 脂肪酶在面团内有双重作用,一是氧化面粉中的色素 272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

饼干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2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分别精密吸取0、0.2、0.4、0.6、0.8、1mL 葡萄糖标准液(2.0 mg/mL)。相对应的加入1、0.8、0.6、0.4、0.2、0mL 的蒸馏水,再分别在每支试管中加入2.0mL 的DNS 试剂,混和均匀后再放于沸水浴中加热2 min 进行显色反应,取出后立即冷却至室温,最后各加入蒸馏水9.0mL ,充分摇匀后,静止2min 在分光光度计下用540 nm 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以葡萄糖含量(mg/mL)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 DNS 溶液配制DNS 试剂:称取 10g 3,5- 二硝基水杨酸溶于 600m L 水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10g ,50℃水浴溶解后,加入 200g 酒石酸钾钠、2g 苯酚和 5g 无水亚硫酸钠,待溶解并澄清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水定容至 1000m L ,过滤。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于暗处放置 7 天后使用。 将饼干碾成粉末,先在试管中加入PH=6.0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再加入过量α-淀粉酶(500 U/g ),放入水浴锅中在37℃的条件下下酶解16 h 。用4 mol/L 的柠檬酸调节PH 至4.0-4.5 加入过量葡萄糖淀粉酶(5000 U/L ),在60℃的水浴锅中 酶解1 h 。然后将样品放入离心管,4000 r/min ,离心10 min ,弃上清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重复2次。在沉淀中加入5 mL 的氢氧化钾溶液(2 mol/L ),剧烈振荡30 min ,使抗性淀粉充分溶解。用1 mol/L 的醋酸溶液调节PH 至4.0-4.5,加入过量葡萄糖淀粉酶,60℃ 酶解1h 。然后4000 r/min ,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至100 mL 容量瓶中,经蒸馏水洗涤沉淀,离心,重复2次,合并上清液,最后定容。用DNS 法[22]测定其还原糖含量。 %1002 9.01(%)??W W Y =抗性淀粉得率 式中:W 1—还原糖的含量,g W 2—莲子淀粉干基重量,g

几种常见饲料原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

几种常见饲料原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 Resistant starch,简称RS,这一概念由Englyst提出,国内大多数文章译为抗性淀粉,也有的将其译为抗淀粉及抗消化淀粉,1993 年,欧洲抗性淀粉研究协会(EURESTA)将其定义为“健康者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抗性淀粉一般分为4类:RS1型(生理不可消化性截留淀粉);RS2型(抗性淀粉颗粒);RS3型(老化淀粉);RS4型(化学改性淀粉),杨光和丁霄霖(2002)分别就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但测定结果却不尽一致,本文通过参考 Megazyme公司试剂盒提供的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准确,方便、快捷测定饲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为饲料行业测定抗性淀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1 原理 先用胰α-淀粉酶(Pancreatic α-amylase)将非抗性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再利用抗性淀粉能溶于KOH中的性质,用淀粉葡萄糖苷酶(Amyloglucosidase,AMG)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测定糖的含量,从而推算出非抗性和抗性淀粉的含量。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 GILSON移液枪,DSHZ-300多用途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王秀实验设备厂),分析天平(0.000 1g),Beckman Synchron CX4/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WH-1微型旋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离心机(Eppendorf Centrifuge 5810 R)。 2.2 溶液的配制 2.2.1 马来酸缓冲液(0.1M,pH=6.0)将2 3.2g马来酸溶解于1 600ml蒸馏水中,用4M(160g/l)NaOH调pH至6.0,加入0.6g CaCl22H2O和0.4g叠氮钠,蒸馏水定容至2L,室温保存。 2.2.2 醋酸钠缓冲液(1.2M,pH= 3.8)取69.6ml冰醋酸于800ml蒸馏水中,用4M NaOH调PH至3.8,蒸馏水定容至1L,室温保存。 2.2.3 氢氧化钾(2M)称取112.2g KOH溶于900ml去离子水中,用玻璃棒搅动,使之溶解,去离子水定容至1L。 2.2.4 乙醇(50%,V/V)取526ml 95%乙醇于1L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混匀,室温保存。 2.2.5 淀粉葡萄糖苷酶(Amyloglucosidase,AMG)工作液(300U/ml):取 1.0ml AMG母液(3300U/ml,Megazyme公司试剂盒提供),用马来酸缓冲液稀释到11ml. (注意:此试剂要求现配现用) 2.2.6胰α-淀粉酶(Pancreatic α-amylase)反应液:称取1.0g胰α-淀粉酶(Megazyme 公司试剂盒提供)用适量马来酸缓冲液溶解,转入于100ml容量瓶,加入 1.0mlAMG工作液,振摇5min,摇匀,用马来酸缓冲液定容。溶液于12 000r/min离心10min,取出上清液,以备后用(注意:此试剂要求现配现用) 3 测定步骤 3.1 称取100mg(±5mg)样品于15ml离心试管(带盖)中,并轻轻敲打试管,使样品掉入试管底部。 3.2 每管内加胰α-淀粉酶(Pancreatic α-amylase)反应液 4.0ml(现配现用)。 3.3 盖紧盖子,旋涡混匀,然后用橡皮筋扎紧(一般为六个试管一扎)。 3.4 将扎好的试管放入37℃的水浴恒温振荡器中(200次/min)水解,16h后取出。 3.5 用纸巾将试管外的水擦干,加入 4.0ml乙醇(95%)旋涡混匀。 3.6 在离心机上于1 500g(大约3 000r/min)离心12min。 3.7 轻轻将试管移出(因为是低速离心,过重摇晃会使沉淀松散)将上清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向剩下的沉淀中加入2ml乙醇(50%)旋涡混匀,再加入6ml乙醇(50%)旋涡混匀,仍然在1 500g离心12min 3.8 重复步骤3.7一次。

大米淀粉含量的测定

不同品牌的大米中淀粉的含量测定研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摘要 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水解还原糖吸光度 1 前言 最近网上有人提出疑问:“我们吃的大米淀粉含量究竟有多少?哪种大米的淀粉含量最高?”很多人都不太能准确地回答。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大米是我们的主要食物、能量来源,基于网上有人提出“大米淀粉含量究竟有多少”的疑问,我们决定对某超市出售的某几种大米的淀粉含量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品种大米的淀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大米的淀粉含量的高低。 2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稀酸水解淀粉的原理和方法,利用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测定不同品牌的大米中淀粉的含量。 3 实验原理 淀粉是植物体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主要存在于大米、种子和块茎中。淀粉经过稀硫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酸水解淀粉产生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反应中还原糖被氧化成相应的糖酸。反应如下:

淀粉的含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的淀粉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稀硫酸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过量酸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从而测定淀粉的含量。 4 实验设备 80℃水浴锅 高速组织捣碎机 分光光度计 20 mL具塞比色管×13 容量瓶(100 mL×7、1000 mL×2) 量筒(20 mL、50 mL) 试管架 移液管(2mL×6、1mL×6) 电子天平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5 实验材料及试剂 5.1 样品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样品包括5种不同品牌的大米。 将这5种不同品牌的大米用蒸馏水进行冲洗以除去大米中的水溶性杂质后待大米晾干后进行实验。 5.2 试剂 5.2.1 2mol/L NaOH 溶液

抗性淀粉的简介及其制备

1. 抗性淀粉研究 1.1 抗性淀粉简介 1981年Anderson等首次发现食物中的淀粉经过小肠并未完全被消化。通过测定作为大肠发酵指示的呼出的氢气,他们发现白面包中大约有20%的淀粉进入大肠[1]。最初,研究者称淀粉进入大肠的现象为淀粉的不良吸收,但是随着对淀粉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进入大肠的淀粉能被大肠里的微生物发酵,作为能源利用。研究者们将这种不被健康人体小肠所吸收的淀粉称之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RS。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在体内消化、吸收和进入血液较缓慢,具有类似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但抗性淀粉本身仍然是淀粉,其化学结构不同于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型添加剂,抗性淀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它能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反应,适合肥胖病人和糖尿病人食用。动物实验表明,抗性淀粉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此外,抗性淀粉还具有比传统膳食纤维更好的加工特性,特别是在膨胀度、黏度、凝胶能力、持水性等方面[3]。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具有类似于传统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在大肠中,经微生物发酵,它的产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能力远远高于普通膳食纤维[4]。而且,将抗性淀粉添加到食品中,RS不会影响食物的风味、质地和外观,在许多应用中,甚至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风味。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RS已作为保健营养成分应用于面包、谷物早餐、面条等普通食品和减肥食品等特殊食品中[5]。 1.2 抗性淀粉的分类 抗性淀粉(RS)因其天然来源或加工方法不同,其抗消化性会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一般可将其分为4类,即RS1、RS2、RS3、RS4[6]。 RS1,物理包埋淀粉,是指那些因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或蛋白质的隔离作用而不能被淀粉酶接近的淀粉。如部分研磨的谷物和豆类中,一些淀粉被裹在细胞壁里,在水中不能充分膨胀和分散,不能被淀粉酶接近,因此不能被消化。但是在加工和咀嚼之后,往往变得可以消化; RS2,颗粒状抗性淀粉,是指那些天然具有抗消化性的淀粉。主要存在于生的马铃薯、香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中。其抗酶解的原因是因为具有致密的结构和部分结晶结构,其抗性随着糊化而消失; RS3,回生淀粉,是指糊化后在冷却或储存过程中结晶而难以被淀粉酶分解的淀粉,也称为老化淀粉。它是抗性淀粉的重要成分,通过食品加工引起淀粉化学结构、聚合度和晶体构象等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因而也是一类重要的抗性淀粉。回生淀粉是膳食中抗性淀粉的主要成分,这类淀粉即使经加热处理,也难以被淀粉酶消化,因此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一般采用湿热处理制备,如直链含量为70%的玉米淀粉,经过压热法处理,可获得21.2%的RS3的产品。国外专利中多采用高直链玉米淀粉为

淀粉在肉质中的应用特性比较及其新研究发展

几种常见淀粉在肉质品 中的应用特性比较及其研究新进展 姓名:陈东锋 班级:食工 09(4)班 学号:090107714 2012年3月24日 几种常见淀粉在肉质品中的应用特性比较及其研究新进展 陈东锋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学院食工094班 090107714) 【摘要】在肉制品的加工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可以起到填充、粘着和增稠的作用。淀粉作为一种价格低廉而对产品又具有明显良性作用的填充料,研究它在肉制品中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

用价值。本文主要是对几种在肉制品中常见淀粉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概述了其在当前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淀粉肉制品应用进展 淀粉为肉类食品中最常用的增稠剂,在肉制品中主要起改善产品的组织状态及口感,提高出品率的作用。淀粉在肉制品添加量一般为 3%-12%之间,添加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如产品口感发粘、组织结构状态差等【1】。肉制品中常见的淀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淀粉,另一类是变性淀粉。这类淀粉主要用于勾芡,如: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等。变性淀粉是原淀粉经处理后的淀粉,质量优于原淀粉,具有吸水量大、口感不发粘、不回生等特点,常见的有:预糊化淀粉、磷酸酯淀粉、交联淀粉、酸变性淀粉等。近几年变性淀粉使用量正逐年增大。 1. 原淀粉与变性淀粉的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效果的比较表 【2】 原淀粉变性淀粉 持水性持水性较差,在使用中一 般与卡拉胶配合使用 持水性强,取代卡拉胶, 并且与原淀粉相比持水性 增加20%-30%。 乳化性没有乳化作用,保油性 差,应与大豆蛋白结合使 用 保油、水性能好,代替部 分大豆蛋白作为乳化剂,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 切面性能切面无光泽,透明度较 差,组织松散粗糙 切面光亮,组织细腻,透 明度好,结构紧密,久 置。 货架期产品在贮运、销售中易回 生,低温贮存析水、货架 期短 产品不回生,低温 贮存不析水,延长货架期 感官指标产品质地硬、弹性 差、发粘、易变色 产品质地柔软、弹性好、 色泽稳定,口感又韧性 出品率150%-160%180%-200% 2. 原淀粉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利弊 2.1优点:以西式火腿为例

抗性淀粉试剂盒说明书

抗性淀粉检测试剂盒 K-RSTAR (100次分析) 前言 抗性淀粉(RS)是指在人小肠内不能被酶解的淀粉,在大肠部分或完全发酵。RS是总膳食纤维的组分之一。 原理(AOAC法 ;AACC法32-40) 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样品使用α-胰淀粉酶和淀粉葡糖苷酶(AMG)37℃振荡水浴孵育16小时,在这期间,通过两种酶的联合作用,非抗性淀粉被溶解,水解成D-葡萄糖,孵育结束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或工业甲基化酒精(IMS,变性乙醇)终止反应。离心上述溶液,收集上清勿弃,底部残留絮状团即为样品中的RS,用含水的IMS或乙醇(50%v/v)洗涤絮状团,洗涤后离心,再重复一次洗涤离心,收集离心后获得的上清,与之前收集的上清混合。小心倒出试管残留的液体,将絮状团置于冰水浴中,加入2M KOH溶解,溶解的同时用磁力搅拌机剧烈搅拌。用醋酸盐缓冲液将这个溶液调至中性,用AMG将淀粉定量水解成葡萄糖。D-葡萄糖用葡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试剂(GOPOD)测定,这也是对样品中RS含量的测定。非抗性淀粉(可溶性淀粉)的测定可通过集中的上清液并定容至100mL,再用GOPOD测定D-葡萄糖完成。 应用性和精确性 这个方法需要样品中RS含量多于2% w/w。如RS含量多于2% w/w,常规标准误差为+5%。少于2% w/w RS的误差更高。 试剂盒 瓶子1:淀粉葡糖苷酶AMG,12 mL,3300U/ mL,条件为,40℃下,底物为可溶性淀粉,[单位或为200U/mL,条件为,40℃下,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β-麦芽糖苷]。AMG溶液应完全没有可检测到的游离D-葡萄糖。4℃下稳定性> 3年。 瓶子2:α-胰淀粉酶(胰酶,10g,3Ceralpha U/mg)。4℃下稳定性> 3年。 瓶子3:GOPOD 试剂缓冲液。磷酸钾缓冲液(1M,),对羟基苯甲酸(0.22M)和叠氮化

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的制备与功能 摘要:本文综述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对抗性淀粉的认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功能 关键字:抗性淀粉;制备;功能 一、抗性淀粉的定义及其分类 Enlyst[1]和Baghurst[2]等人根据淀粉在小肠内生物可利用性,将淀粉分为三类:一类是快速消化淀粉(Ready digertible starch,RDS)指那些在小肠内迅速消化吸收的淀粉颗粒;另类是缓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指那些在小肠内消化吸收比较慢的淀粉颗粒;第三类便是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指不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在大肠内进行发酵的淀粉。1985年,当从AOAC之酶-重力法进行膳食纤维定量时,发现有淀粉成分会被包埋在不溶性膳食纤维中(IDF)。Englyst等学者首先将此部分定义为抗性淀粉。后来Asp等人研究以为,加工食品中所含的抗性淀粉成分,在体外试验中无法被淀粉酶水解且在人体小肠内也无法被水解。据此,在1993年将抗性淀粉定义为:不能再健康人体小肠中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物的总称。[3]但是由于影响淀粉在小肠内消化吸收的因素很多:如淀粉的糊化和凝沉程度、淀粉颗粒的大小和形态、其他膳食的消化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抗性淀粉和可消化淀粉之间并无严格区分,对抗性淀粉的定义还需进一步研究,采用多数人均值测定体内的抗性淀粉含量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食物中存在的抗性淀粉可分为四种类型:即RSI,RS2,RS3,RS4 。 RS1:物理包埋淀粉,指那些因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或蛋白质的隔离作用而不能被淀粉酶接近的淀粉。如部分研磨的谷物和豆类中,一些淀粉被裹在细胞壁里,在水中不能充分膨胀和分散,不能被淀粉酶接近,因此不能被消化。但是在加工和咀嚼之后,往往变得可以消化。 RS2:抗性淀粉颗粒,指那些天然具有抗消化性的淀粉。主要存在于生的马铃薯、香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中。其抗酶解的原因是具有致密的结构和部分结晶结构,其抗性随着糊化完成而消失。 根据X一射线衍射图像的类型,RS2可分为三类 A类:这类淀粉即使未经加热处理也能消化,但在小肠中只能部分被消化,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等禾谷类淀粉; B类:这类淀粉即使经加热处理也难以消化,包括未成熟的香蕉、芋类和高直链玉米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