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 笔记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第一章生理基础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姿势,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3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供给充足的营养,6衣服,鞋子适度宽松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a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b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c学会擤鼻涕。
2)喉:a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B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呼吸运功特点:1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2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
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
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
;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
学前卫生学笔记

血压 脉搏 心率 最大耗氧量
一、调查的内容
(三)生化方面检测
血色素 的了解
尿液的检测,血液里激素水平
(四)心理方面的观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
一、运动系统
(一)儿童骨骼发展的特点及卫生要求 1、骨骼特点
(1)是不断骨化的过程 骨化 骨化点
(2)骨骼成分 无机物 有机物 红骨髓 黄骨髓
一、运动系统
(3)脊柱 脊柱生理性弯曲 胸廓
(4)四肢 腕骨 : 钩状骨和头状骨 大多角骨和小多角
三角骨 月骨 舟骨 豆状骨
骨龄
骨化完成要到十一岁
(2)血脑屏障
七、神经系统
(3)氧和葡萄糖对脑代谢的重要性 (三)卫生要求 (1)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 (2)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3)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八、感觉器官
(一)味觉 (二)嗅觉 (三)皮肤感觉 (四)视觉器官 (五)位听觉
④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 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
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 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 了规律。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干 什么,提前做了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就叫“动力定型”。 建立动力定型以后,脑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消耗, 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2、生理机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5、心理发展水平。
返
健康
WHO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缺点和疾 病,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适 应社会的能力。
学前卫生学笔记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遗传因素、营养、体育运动和劳动、生活制度、疾病、环境。
第二章 儿童营养
婴儿为什么容易漾奶:因为胃是消化管中最宽大的部分,胃的上部连接着贲门,下部连着幽门,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且胃呈水平位,胃的上口下口几乎呈水平,好像水壶放倒了,因而当婴儿吞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打嗝排出的空气流出口外。所以容易漾奶。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储尿)、尿道(排尿)。
其他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
细菌性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
婴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鞭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
第四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
健康教育——健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教育是指以卫生科学为主要内容,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
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物学基础(生理和心理学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提高幼儿对于卫生科学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1、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2、饮食定量,控制零食;3不偏食;4、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第三章 预防常见病
出生缺陷——新生儿刚出生就有疾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胚胎在母亲子宫内就有的疾病和损伤,二是胎儿分娩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
学前卫生学笔记

均衡饮食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 谷物、蛋白质和乳制品,以满足儿童 的营养需求。
营养教育
提供有关营养的教育,帮助家长和儿 童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
1 焦虑和抑郁
帮助儿童面对焦虑和抑 郁,提供心理支持和适 应性策略。
2 行为问题
指导家长处理儿童的行 为问题,例如注意力不 集中和攻击性行为。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洗手
通过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有 效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Fra bibliotek疫苗接种
环境卫生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 措施,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保持幼儿园和家庭的清洁和卫 生,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 传播。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
1
生长监测
2
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确保他们
按正常的生长曲线成长。
学前卫生工作中的常用工具
儿童保健手册
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生长 发育情况和健康资料,便于 跟踪和评估。
宣传资料
制作和分发宣传资料,向家 长传达卫生教育的重要信息。
教学器材
使用适当的教学器材,如模 型、图片和幻灯片,帮助儿 童理解卫生知识。
3 家庭环境
重视家庭环境的积极性 和稳定性,对儿童的心 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意外伤害及预防
佩戴安全装备
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装 备,可以减少儿童在运动和交 通中的意外伤害。
防护措施
家庭中采取安全措施,如安全 门、护栏和儿童锁,以预防意 外伤害。
水域安全
教育儿童正确的水域安全知识 和技能,以减少溺水事故的发 生。
3 影响
良好的卫生教育可以为 儿童打下健康的基础,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 生活质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护儿童免受疾病和伤害的侵害。
2. 饮食与营养:学前儿童需要获得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应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另外,要确保儿童充足的饮水量以维持身体水平衡。
3. 健康管理:学前儿童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视力、听力和口腔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注重儿童的日常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如洗手、刷牙和洗澡,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4. 疫苗接种:学前儿童要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常规接种包括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流感等疫苗。
5. 管理疾病与传染:学前儿童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家长和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例如,避免患病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密切接触,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如通风、清洁和消毒等。
6.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庭和教育环境应提供支持和关心。
儿童应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7. 安全保障:学前儿童的安全是卫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要确保儿童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安全的保护,如家庭、学校、托儿所和公共场所等。
教育儿童安全意识,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游泳安全等。
此外,要妥善管理儿童的玩具和游乐设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提供安全和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第一章生理基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产生运动。
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维生素D)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过重的东西。
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耻骨、坐骨、髂骨):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盐(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
(青枝骨折)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培养正确的姿势;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全面发展动作;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供给充足的营养;衣服,鞋子适度宽松。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及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学会擤鼻涕。
2)喉: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保护幼儿声带。
呼吸运功特点: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管道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吞噬细胞的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促进血块的收缩)。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防溺水教育
溺水原因: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玩水失足等 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教育内容:学习游泳技能、了解水性、掌握自救方法等 教育方式: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宣传和监管
学前儿童防触电教育
什么是触电: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的现象 防触电教育的重要性:降低意外伤害,保障儿童安全 教育内容:认识电源、电器安全、不私拉乱接电线等 教育方式:家长引导、幼儿园教育、安全宣传画册等
培养协调能力:运动能够锻炼学 前儿童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体质:运动能够提高学前儿 童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促进心理健康:运动能够释放压 力,增强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社 交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状态。
学前儿童适宜的运动项目
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玩球 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潜在危险
舒适性:提供 适宜的温度、 湿度和照明, 保证儿童舒适
运动
多样性:设置 多种运动设施, 满足儿童不同
需求和兴趣
针对性:根据 儿童年龄和身 体发展阶段, 选择适合的运 动设施和活动
05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学前儿童安全意识培养
培养孩子对危险的预知能力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会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 培养孩子的安全习惯和规则意识
舞蹈和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孩子 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增强自信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育游戏:如攀爬、追逐、躲猫 猫等,可以促进身体协调和反应 能力。
游泳和水上活动:有助于提高身 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同时增强 心肺功能。
学前卫生学-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学前卫生学-简答题目录1.1.新生儿护理应注意哪些事项?1.2.生理性黄疸如何形成,它与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1.3.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1.4.什么叫“生理性腹泻”?如何处理?1.5.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1.6.新生儿漾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新生儿漾奶?2.1.简要回答婴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应注意些什么?2.2.开发右脑有哪些重要性?2.3.如何保护婴幼儿的眼睛?2.4.什么是“年龄别身长”、“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2.5.婴幼儿的循环系统有哪些特点?应如何保育?3.1.什么是营养素供给量?3.2.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有哪些?3.3.安排幼儿膳食应遵循哪些原则?3.4.如何培养儿童好的饮食习惯?3.5.什么叫食物致敏?3.6.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依据有哪些?3.7.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8.分别回答什么叫必需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强化食品、膳食纤维。
3.9.钙的生理功能有哪些?4.1.如何预防佝偻病?4.2.肥胖有哪些危害?4.3.什么叫斜视?4.4.体内缺铁的原因有哪些?4.5.对于婴幼儿腹泻应如何护理?4.6.简要回答口服补盐液的用法。
4.7.喷射性呕吐指的是什么?4.8.异嗜癖和嗜睡各指什么?4.9.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有何作用?4.10.造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4.11.腹泻有何危害?4.12.小儿患湿疹的原因是什么?5.1.什么叫“免疫”?5.2.免疫系统有哪些功能?5.3.什么叫“计划免疫”?5.4.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有哪些种类?5.5.什么叫“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5.6.病原体、潜伏期、传染源、病原携带者各指什么?5.7.如何预防传染病?5.8.如何防治血吸虫病?5.9.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10.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5.11.切断传染途径及保护易感儿的措施各是什么?5.12.幼儿急疹会出现哪些症状,应如何护理?6.1.如何数脉搏?6.2.如何使用滴眼药、滴鼻药、滴耳药?6.3.什么叫“青枝骨折”?6.4.如何现场处理肢体骨折和腰椎骨折?6.5.何处为“易出血区”?6.6.如何观察小儿呼吸?6.7.如何处理鼻腔异物?7.1.什么是心理健康?7.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哪些?7.3.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哪些?7.4.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应采取哪些措施?7.5.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7.6.患“梦游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7.7.婴幼儿孤独症主要有哪些心理障碍?7.8.什么是心身疾病?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几种?7.9.消退法的操作要领是什么?8.1.简要回答儿童定期体格检查的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镶嵌式活动原则的运用:语言学习 大脑皮层和语言有关的区域有四个,分别与听说读写有关。 A.听觉性语言中枢:听懂别人说话。 B.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 C.视觉性语言中枢:理解语言,读懂文字。 D.书写中枢:书写。
④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
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 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 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 了规律。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干 什么,提前做了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就叫“动力定型”。 建立动力定型以后,脑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消耗, 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学科体系
①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②幼儿的营养卫生 ③疾病防治
④心理卫生
⑤教育过程的卫生
下一张
学科体系
⑥幼儿健康教育 ⑦幼儿园建筑与设备卫生 ⑧研究外界自然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⑨集体儿童保健的建立
返回
第一章 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儿童的解剖生理特征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 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良好的 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 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 “身在福中知福”,愉快、乐观。当心里有了委屈、 痛苦、挫折时,能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二、呼吸系统
1、鼻部
第一道防线 易出血区 危险三角区 2、咽部 咽鼓管 中耳炎 第二道防线 3、喉部 声带发声部位 4、气管、支气管 第三道防线
二、呼吸系统
5、肺
肺发育的两个高峰期 6、呼吸功能 呼吸频率 肺活量 7、卫生保健 (1)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2)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③镶嵌式活动原则
原苏联生理学家用狗来研究思维活动的规律:在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按上很多灯泡,给它不同的 刺激不同部位的灯泡就闪亮,不断变换刺激,灯 泡交替闪亮,就好像镶嵌在皇冠上的珠宝一样, 所以叫镶嵌式活动原则。 通过镶嵌式活动方式,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能有 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十、生殖系统
十岁以后才开始发育,前十年都是停 止的。
第一章 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生长、发育
(一)生长
量变的过程 (二)发育 是一种质变 (三)成熟 成人的水平
二、生长发育年龄阶段划分
(一)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280天 。 (二)新生儿期 出生——28天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 ——1周岁 (四)幼儿前期(托儿期) 1-3周岁
四、消化系统
(2)注意保护儿童的口腔卫生 (3)制定科学的饮食制度,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
(4)从胎儿期注意保健
五、泌尿系统
1、肾脏 2、输尿管 3、尿
肾单位 “遗尿症”
4、卫生要求
⑴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遗尿症”)
⑵每天喝适量的水
⑶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在健康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生长类型的差异 2、不同性别的差异 3、成熟类型的差异 4、种族差异 (三)个体儿童的发育等级在各发育阶段趋向于 相对的稳定 (四)身体生长发育的潜力主要取决于内在因素, 而潜力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在因素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三、血液循环系统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生理性高血压 (五)心血管功能指标 1、脉搏 2、血压 (六)淋巴系统 辅助血液循环系统 (七)卫生要求 (1)要开展适合于年龄特点的体育锻炼项 目
三、血液循环系统
(2)防止儿童发生营养性贫血 (3)合理安排儿童一日活动,制定合理的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 也比较差,但是,心理健康的儿童乐于与人交 往,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得别人的了解、信任和 尊重。
4.行为统一和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变得有了条理,主 动注意时间逐渐延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 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日趋合理和成熟。
返回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理想”的标志,每个儿 童都可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 心理健康的标志,可以把它看成是培养儿童应努 力达到的目标。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 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 智力的高低 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皮肤
(一)功能:
1、感觉功能 2、保护功能 3、调节体温功能 4、吸收与排泄的功能
(二)幼儿的皮肤功能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胎儿期 (2) 0——3岁 (3) 3——7岁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理特点
(1)脑组织的成分 (2)血脑屏障
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大脑皮层分工 不同的大脑皮层分管着人体不同的机能。
②优势原则
优势原则是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皮层中 经常有一个占优势的“兴奋灶”,它能把与之有关 的刺激都吸收到这一方面来,而其它邻近部位则 处于抑制状态。 人们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与相关部分的大脑皮层是 否处于兴奋状态有密切关系。 兴趣能促使“优势兴奋”状态的形成,使人感兴趣 的事情,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对其他无关的 刺激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调查的内容
(三)生化方面检测 血色素
尿液的检测,血液里激素水平
的了解 (四)心理方面的观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 二、调查的标准 三、评价方法
第二章 幼儿园 教育过程的卫生
第一节 教育过程的卫生原理
一、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中心内容是:大脑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
生活制度。(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4)对儿童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儿童保持 愉快的情绪 (5)保证足够睡眠 (6)衣服要宽松,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四、消化系统
1、消化管
①口腔(消化管起始部位)②胃 ③肠
管 2、消化腺 ①唾液腺 ②胰腺 ③肝脏 3、卫生要求 (1)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消化系统特点来 合理安排饮食
1、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
遗传是最重要的因素
①营养 ②体育锻炼 ③疾病 ④其他因素 ⑤生活制度
第一章 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的内容
(一)形态指标
1、体重 2、身高 3、头围 4、胸围 头围 5、囟门 (二)生理指标 肺活量 呼吸频率 臂部力量 血压 脉搏 心率 最大耗氧量
围产期
二、生长发育年龄阶段划分
(五)幼儿期(学龄前期)
3-6周岁
(六)学龄期
7周岁——14岁
小学阶段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个体间生长发育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1、生长发育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两次突增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非等比性
发育趋势
(二)身体的各种特征与生长发育的速度
二、呼吸系统
(3)加强体育锻炼 (4)注意唱歌、朗读时的卫生 (5)注意培养儿童保持身体的正确姿态
(6)加强适宜户外活动
三、血液循环系统
(一)血液
1、血液的相对量 2、血液的成分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三、血液循环系统
(二)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调节功能 3、人体防御免疫功能 (三)心脏的发育 两次突增阶段 每博输出量 (四)血管的发育
健
康
WHO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缺点和疾
病,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适 应社会的能力。
新定义: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
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健康的层次: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念。
“体质”和“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
新的健康观,从多维角度把一个 完整的健康含义展示于世人面前: 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包括良 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健 康的人。
二、疲劳、过度疲劳
(一)疲劳
生理性的保护作用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二)过度疲劳 全身病理状态 疲倦与疲劳 (三)疲劳与过劳的原因 (四)预防
三、情绪和活动效能
活动和学习的过程影响情绪,而情绪又反
过来影响着活动和学习。
积极的情绪
消极的情绪
情绪唤醒水平的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情绪安定,没有不必要的压迫感 和不安感; ②具有同情心和丰富的感情; ③具有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④能表现与生理发育阶段相适应的 情绪; ⑤能克制个人需要和受客观环境限 制的欲望;
心理健康
⑥热爱生活,能够和善与人友好相处; ⑦具有自信心,有坚强的意志; ⑧具有和谐、灵活而均衡的、与生理发 展相适应的智慧; 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创造性地处理 问题; ⑩积极向上,力争自我成长,并能获得 知识和技能。
七、神经系统
(3)氧和葡萄糖对脑代谢的重要性 (三)卫生要求
(1)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 (2)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3)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八、感觉器官
(一)味觉 (二)嗅觉 (三)皮肤感觉
(四)视觉器官
(五)位听觉
九、内分泌系统
(一)脑垂体 (二)甲状腺 (三)胸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