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英雄原型

合集下载

寻找英雄-----访电影《地道战》高老忠原型抗日村长王玉龙

寻找英雄-----访电影《地道战》高老忠原型抗日村长王玉龙

寻找英雄------访电影《地道战》中高老忠原型王玉龙他躲过了鬼子的屠刀,却没躲过导演的“子弹”。

于是,电影里一声罪恶的枪响,村长“高老忠”似乎就永远地倒在了那颗古槐树下,手里还紧紧地攥着那根敲钟的缆绳呢!艺术跟历史开了个玩笑。

我来到《地道战》的故乡——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来到那颗古槐树下,槐树已经枝秃皮落,但仍很苍劲,那口青铜中仍挂在一个巨大的树杈上,只可惜它已不是原件,1958年大炼钢铁,那个文物被人投进了熔炉,如今悬挂着的是一件复制品,但只要挂在古槐树上,就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然而高老忠的“英勇就义”总是要问一问的。

还没等我问,地道战纪念馆的馆长王树林就神秘的开口了:“你记得电影里的村长高老忠吗?他其实没有死,是导演让他死的,当时导演做他的工作,说咱们这边得牺牲一个人才有感染力,才能唤起人们对鬼子的仇恨!于是咱们的老村长就为艺术而献身啦!他的真名不叫高老忠,而是王玉龙,现住在北京,我给你个地址,你可以去跟他唠唠。

”北京酒仙桥。

电子管厂宿舍里走出一个高大健壮的老人,虽然住进北京城已近40年,但系上白毛巾,他仍是个河北农民的形象。

很朴实、很直爽的,没有一丝京城老汉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连口音都还是纯粹冀中腔,不带半点京味。

只是他的脸没有电影里高老忠那样圆,他是长方脸。

“我叫王玉龙,原本叫王印怀,参加革命后为躲避敌人抓捕才改的。

咱冉庄人都叫我大炮,因为我性子直!”他直声直气地向我“宣告”。

这是一间一居室的房子,老人和老伴住在这里,老伴已经双目失明,饮食起居要靠他照顾,接了他的班,当上电子管厂工人的孙女也常常过来帮忙。

“采访我?我已经牺牲了!”老人不无幽默地这样说,说完之后,又禁不住大笑起来。

“拍电影的时候,导演确实跟我商量过,说是咱们中国这边得牺牲一个,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说是牺牲村长吧,激起人们对鬼子的仇恨。

我说中!这样我就牺牲了!电影还是跟生活不一样的,就是我不姓高,也不是高传宝的父亲,高传宝其实是高振锋、高振福两个人合成的,他们都是我的同龄人。

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观后感

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观后感

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观后感
摘要:
一、电影概述
二、李延年的功勋事迹
三、观影感受与启示
四、总结
正文:
一、电影概述
近日,一部以我国抗美援朝英雄李延年为原型的电影《功勋》上映,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现了李延年这位“能文能武”的战斗英雄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李延年的功勋事迹
电影《功勋》围绕李延年参与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示了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李延年不仅勇敢顽强,作战机智,而且在关键时刻还能发挥自己的文化特长,鼓舞士气。

在战斗中,他带领战友成功击退敌人,为保卫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延年勇敢地面对生死,忠诚于党和国家,展现了一名军人坚定的信仰和担当。

三、观影感受与启示
观看这部电影,让人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李延年等英雄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尊严。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教育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同时,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崇高品质和家国情
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总结
《功勋》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李延年这位英勇的战斗英雄。

他身上的忠诚、担当、勇敢、智慧等品质,不仅值得我们敬仰,更要学习。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自德国电影《极地重生》2001年推出后,制片方、电影发行方和许多评论文章均强调是依据真人真事拍摄——“改编自真人真事”,“一部真实故事构成的电影”。

影片推出后,引起轰动,曾获意大利米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人们不禁要问:影片主人公——当过苏联战俘的德国国防军中尉克莱门斯·福雷尔的原型究竟是谁?一影片《极地重生》片名的德文原文为“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只要脚丫子还走得动》),是依据德国作家约瑟夫·马丁·鲍尔(1901—1970)于1955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

一直到21世纪初,德国媒体方透露出克莱门斯·福雷尔(在中文字幕片中这个名字被译为“科利·基文斯”)这个名叫科内利乌斯·罗斯特(Cornelius Rost,1919—1983)的显得颇为神秘的原型。

《极地重生》德语海报根据能够搜集到的材料,他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长期生活在慕尼黑的奥地利人,老家在蒂罗尔的小城库弗施泰因。

在战前,他在慕尼黑学得了印刷、印刷机械方面的技艺,为一名印刷技术工人。

他何时上前线到苏联并成为苏军俘虏的时间不详。

不过他回慕尼黑的时间有该地户籍档案材料为证:1947年10月28日他前往登记处登记已返回慕尼黑。

1953年,他到慕尼黑一家名叫埃伦维特的出版社的印刷厂工作。

一次,老板弗朗茨·埃伦维特把他叫到办公室加以训斥,因他近来在印刷书籍封面时出了好几次大的纰漏。

他向老板承认自己患有色盲症,谈到了自己因在西伯利亚劳动营的铅矿服劳役而严重铅中毒和许多其他情况。

老板觉得他说的事情对读者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让他把所讲的写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看了他写的东西大失所望——他写的文字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鲍尔此时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巴伐利亚作家,在埃伦维特出版社出书,于是老板就撮合俩人合作。

电影《红樱桃》的故事原型竟然是她

电影《红樱桃》的故事原型竟然是她

电影《红樱桃》的故事原型竟然是她前些年,⼀部名为《红樱桃》的电影⾮常热播。

影⽚讲述了中国⼥孩楚楚在莫斯科被德国⼈抓进集中营,被纳粹军官的当做⼈⽪画布的悲惨遭遇。

1940年的冬天,⾝世凄惨的中国孤⼉楚楚和罗⼩蛮被送⼊莫斯科近郊的伊万诺夫国际⼉童院学习。

随后,德军占领了莫斯科。

楚楚亲眼⽬睹学校⽼师的死亡,⽽她⾃⼰也被德军抓住,落⼊⼀个有在⼥性⼈体上纹⾝作画癖好的德国将军之⼿,噩梦从此开始了。

这位的德国将军流露出对东⽅⼥孩特殊兴趣,他有⼀种残酷的嗜好:⽤⽂⾝后的⼈⽪制作各式各样精美的灯罩,⽽楚楚细腻⽽光洁的亚洲⽪肤正是这位将军⼀直梦寐以求的。

楚楚得知真相后,企图⾃残,但纳粹将军阻⽌了她的企图,并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随着苏军反攻的炮⽕层层迫近,⼤势已去的德军开始丧⼼病狂地屠杀战俘和平民。

变态的纳粹将军终于完成了在楚楚后背上的“杰作”,并把楚楚带到战场之外的荒野⾥“放⽣”。

楚楚被盟军的红⼗字会收容,⾯临例⾏的淋浴时,楚楚拼死抵抗,不愿脱去⾐服。

当护⼠们强⾏撕开她的⾐服时,被楚楚后背图案惊呆了:展现在⼈们⾯前的竟是⼀⾊彩斑斓的德国法西斯鹰徽。

经历了众⼈疑问的眼神和⼀连串的审讯后,可怜的楚楚半夜爬到篝⽕边,⽤燃烧的⽊头,狠命地朝背上的耻辱烙去··· 最后楚楚回国接受了⼤⾯积的植⽪⼿术,但是因为⾯积太⼤,⼿术失败,楚楚带着⾝⼼的双重伤害,默默地度过了凄惨的⼀⽣。

《红樱桃》影⽚是很多⼈的童年阴影,⼩编现在⼀闭上眼,都是楚楚那可怜的眼神和纳粹军官残忍的笑容,战争真的是⼀件残酷⾄及的事情。

可是,有多少⼈知道,这部电影居然是由真实⼈物改编⽽来的呢?2009年4⽉,朱德的⼥⼉朱敏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导演叶⼤鹰在其博客撰⽂悼念朱敏:“我的电影《红樱桃》故事的主要线索是根据朱敏阿姨在⽩俄罗斯德军集中营的经历改编的,朱敏阿姨就是影⽚中楚楚的原型”,“感激朱敏阿姨把她的童年经历如实地告诉我们,使我们能够有机会拍出让那么多观众感动的影⽚。

电影《兵临城下》中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的原型是什么样的人物?

电影《兵临城下》中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的原型是什么样的人物?

电影《兵临城下》中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的原型是什么样的人物?兵临城下中的苏联狙击手的原型,是二战期间苏联陆军著名的狙击手——瓦希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上尉。

他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于11月10日至12月17日,共击杀了225名敌方的军官与士兵(其中包括11名敌方的狙击手),因此一战成名。

瓦西里与战友们1915年3月23日,瓦西里在耶勒宁斯科耶出生,在乌拉山脉长大。

从小,他就与哥哥和祖父一起打猎,他的枪法也就是在这时练就出来的。

从1937年起,瓦西里进入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担任岸勤人员。

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和战友自愿转到前线服役,参加战斗。

后来,瓦西里被分配到苏联陆军第62军第284步兵师第1047团。

他所服役的部队,于1942年9月17日被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一次战斗中,他用普通的莫辛·纳甘步枪将一名距离他800米左右的德军士兵打死,后来过来查看的德军士兵也被他全部杀掉。

表现出狙击手天赋的他获得了一枚英勇勋章,和一支带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

他的战绩宣传给当时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苦战、缺衣少食的苏军士兵带来了很大鼓舞。

装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由于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成名,所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拉祖尔化学工厂成立狙击学校,并由他亲自负责训练。

由于扎伊采夫的姓氏涵义的关系(瓦西里的姓氏扎伊采夫这个名字在俄语中与野兔有相近的意思),因此他训练出的狙击手又被称为小兔兔。

据估计,瓦西里一手训练出来的苏军狙击手,一共击毙击伤了超过三千名敌军士兵和军官轴心国士兵与军官。

1943年1月,瓦西里的眼睛因为地雷炸伤而离开前线,之后他由维拉米尔·费拉托夫医生照顾,并且治疗他的眼睛。

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后来他又重返战场并参加了德涅斯特河战役,当时的他的军衔为上尉。

瓦西里和战友战后,瓦西里在基辅定居,在那里的一家纺织大学学习,然后被聘用为工程师,后来升任了基辅纺织厂的厂长。

十种故事原型

十种故事原型

十种故事原型自古以来,故事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各样的故事贯穿了我们的历史,成为了传统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十种经典的故事原型,这些原型贯穿了各种文学作品,电影剧本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讲述。

1.英雄之旅:这是最常见的故事原型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英雄之旅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一个不平凡的过程中成长为英雄。

这个过程中,英雄会经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最终取得胜利。

2.成长故事:这种故事原型着重于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通常,主人公会在故事中经历一些困难和挑战,从而促使他们成长和改变。

3.喜剧:喜剧故事以幽默、滑稽的手法展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终达到一个欢乐的结局。

4.悲剧:与喜剧相反,悲剧故事以悲惨的结局为特点,讲述了主人公在命运面前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5.爱情故事:爱情故事永恒的主题是爱情与浪漫。

这类故事讲述了爱情的力量以及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6.惊悚故事:惊悚故事以恐怖、悬疑、紧张的氛围为特点,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7.科幻故事:科幻故事通常设定在一个未来的时空背景,探讨科学技术、人类文明及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8.奇幻故事:奇幻故事涵盖了魔法、神话、传说等元素,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奇幻世界。

9.推理故事:推理故事以悬疑、侦探为主要特点,通过一系列线索和推理揭示故事的真相。

10.传记故事:传记故事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具有很强的励志性质。

通过以上十种故事原型,我们可以发现,故事创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作为职业写手,熟练掌握这些故事原型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同时,了解这些故事原型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故事,从而在阅读和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总之,十种故事原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创作宝库。

无论我们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了解这些原型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电影八角笼中马虎原型是谁

电影八角笼中马虎原型是谁

电影八角笼中马虎原型是谁电影八角笼中马虎原型《八角笼中》马虎原型是凉山“格斗孤儿”。

《八角笼中》取材自真实故事,17年轰动全国的凉山“格斗孤儿”故事,恩波俱乐部收养了很多来自大凉山的贫困孤儿,让他们在俱乐部里学习和格斗。

有的时候还参加一些商演。

截止到了01年,从这里已经走出来上百名孩子,有的经商,有的参加全国散打,有的成为了特警。

然而,在17年,因为媒体断章取义的发酵和扩散。

很多“血腥残忍“的画面触碰了网友们的神经,导致了俱乐部和这些孩子都陷入了非议。

网上很多人认为俱乐部利用孤儿牟利,抨击了俱乐部。

受到舆论的影响,再加上警方的干预,这些孤儿就被送回到了大凉山,但是回家之后,不管是教育还是生活质量,都不如在俱乐部里。

很多孩子还不愿意回家。

这件事引发了很多网友们的热议。

王宝强的电影原型就****于此,这个真实案例被搬上大银幕,本来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王宝强的《八角笼中》剧情详解解析《八角笼中》是根据真实事件“格斗孤儿”改编来的,而王宝强的原型则是恩波。

这是17年媒体报道的一件事,俱乐部收养了很多来自大凉山的贫困孤儿,让他们在俱乐部里学习和格斗。

偶尔参加商演,教育部称让孤儿从事这样的工作,存在道德问题,会让很多机构争相模仿,所以说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查处。

就在外界担心,孩子们会沦为“恩波格斗”俱乐部的赚钱工具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却表示,自己更愿意留在俱乐部中。

因为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家人的照顾,有些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有些是因为家里太穷,根本顾不上他们。

而收养孤儿,让他们学会格斗赚钱是恩波俱乐部创始人的想法,恩波从小没有父亲,在经历很多磨难后,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体力和格斗等方面很优秀,后来开了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很多孩子,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这些孩子有的经商,有的参加全国散打,有的成为了特警。

《八角笼中》的主角就是以恩波为原先创作的人物。

王宝强八角笼中7月6日上映。

电影是有原型的。

根据根据17年媒体报道真实事件“格斗孤儿”改编来的。

红安将军影视原型

红安将军影视原型

从峥嵘的岁月中走来,从血与火的战争中走来,大别山,沉淀下共和国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影视界就将目光聚焦于此,更将红安作为红色影视的外景首选地。

《上甘岭》、《夜袭》、《亮剑》、《旋风司令韩先楚》等一部部经典影视作品中,那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原型,也正是源自于这片红色的热土——电影《夜袭》原型:红安将军陈锡联电影《夜袭》,又名《战地潜龙》,该片将红安将军陈锡联的真人真事直接搬上了银幕:陈锡联,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打响。

八路军129师769团奉命北上敌后牵制阻击增援忻口日军,途中偶然发现位于山西代县的日军阳明堡机场。

769团在23岁的陈锡联团长率领下,果断袭击并摧毁机场及全部24架飞机。

电影《上甘岭》原型:红安将军秦基伟作为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上甘岭》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和一个人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他就是指挥上甘岭战役的秦基伟。

1952年10月14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带领着这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 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以及投下的200多万发炮弹、万余枚炸弹,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

那一年,秦基伟38岁。

电影《旋风司令韩先楚》原型:红安将军韩先楚电影《旋风司令韩先楚》讲述的是“常胜将军”韩先楚在辽沈战役中的轶事。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三纵(军)在名将韩先楚率领下,打了不少好仗,被敌廖耀湘称为旋风部队,先在南满顽强坚持战斗,在东北危局之时,取得四保临江的胜利,从此扭转东北战局,美名扬天下,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急行军120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116师。

韩先楚是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军事家。

当罗荣桓提出了中南军区空军司令等三个职务,向他征求调动工作的意见时,他说:“我是打仗的人,还是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锻炼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里的英雄原型
作者:王树人
来源:《高中生·快乐阅读》2010年第11期
包森和郭兴:《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
战斗故事片《平原游击队》,讲的是游击队队长李向阳接受上级任务,深入敌后,牵制日寇,同时保住公粮的故事。

该片中李向阳的原型是包森和郭兴。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生于陕西蒲城。

1939年4月,包森指挥部队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惊日本朝野。

1942年,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千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

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

伪军们发生口角时,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1942年,这位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抗日名将率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军遭遇,不幸中弹牺牲。

郭兴,生于河南辉县。

1942年12月的一天,时任太行七分区武工队队长的郭兴化装成日军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和两名队员出发了。

他们顺利地通过了西关城门,大模大样地进了城。

城里的日本兵在忙着敬礼之际,冷不防遭到了郭兴和队员的袭击。

从西关到东关近两公里,武工队仅用20分钟就把整个县城搞得人仰马翻。

等日军反应过来,武工队员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从此,日军一听武工队就胆战心惊,郭兴的名字也在豫北平原流传开来。

刘金山:《铁道游击队》中刘洪的原型
战斗故事片《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鲁南铁路上的一支由刘洪率领的铁道游击队,专门破坏日军铁路运输,牵制敌人的兵力,有力打击敌人,很好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故事。

该片中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之一是刘金山01941年,鲁南的抗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后,铁道游击队只能在微山湖以东的几个村庄昼伏夜出地活动。

为扭转被动局面,游击队派刘金山率部铲除临城站日军站长高岗。

刘金山设计先除掉了高岗的重要耳目,接着又深入虎穴,到高岗的办公室旁边侦察方位、配置及日军岗哨情况。

然后他带领精干队员,于夜间10点多钟化装成铁路工人直扑高岗的办公室。

高岗正伏在桌子上写字,卫兵则趴在一边打盹儿。

刘金山用力踢开门,高岗见有变故,大吃一惊,正要伸手摸枪,刘金山抬手一枪,便击毙了高岗。

睡眼惺忪的卫兵刚抬起头,刘金山的枪口已顶住了他的脑门。

整个战斗不到10分
钟,不仅铲除了高岗,还缴获不少枪弹。

类似这样的战斗,刘金山参加了10余次,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秦鸿钧和李白:《永不消浙的电波》李侠的原型
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讲的是我党上海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后,延安解放区的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与地下党组织所派纱厂女工何兰芬假扮成夫妻,历经艰险,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顽强地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

该片中李侠的原型是秦鸿钧和李白。

秦鸿钧,山东人,1935年前往苏联学习电信技术,一年后学成回国,前往上海从事地下电台工作。

1937年,秦鸿钧和妻子韩慧如前往哈尔滨做地下工作。

1949年夫妇俩被捕,秦鸿钧被敌人秘密杀害于浦东戚家庙。

李白,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家,后被选入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学习。

长征时,他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1937年被派往上海设立秘密电台,负责上海地下党与延安的通信。

在此期间,他抄收中央的指示和八路军、新四军战况,把沦陷区的情报不断发往中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

同年9月,李白与妻子一同被捕。

在酷刑面前,他坚称自己是“私人商业电台”,为阔佬沟通商业情报,使该案无法查实,后经党组织营救被取保释放。

1945年9月返沪后,他继续设置电台,把辽沈战役时国民党青年军通过海运在葫芦岛登陆增援东北战场,淮海战役时黄维等兵团由华中地区北上增援淮海战场,以及长江防务、江阴要塞、吴淞口防御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往中共中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7月,敌人利用新装备的美国雷达探测仪,实施分区停电,侦测到电台所在的电波区域。

1948年12月某日凌晨,李白镇定地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处理好密码和发报机时,就被冲进来的特务逮捕,惨遭杀害。

郭俊卿:《战火中的青春》中高山的原型
战斗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讲的是一民兵小分队队长高山女扮男装英勇杀敌的故事。

该片中高山的原型是郭俊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郭俊卿在大街上看到八路军中的女同志,便产生了去当女兵的念头,可一打听部队不收女的,于是女扮男装,改名郭富,虚报两岁参加了八路军。

1947年6月,郭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任命为我军某部机炮连支部书记。

在辽沈战役中,她参加了著名的大拉子山阻击战,为锦州的解放立下了大功,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时任副政治指导员。

5年的战争,使郭富得了严重的妇科病。

1950年初,郭富住进了医
院。

女医生发现,郭富喉部平坦,腿上汗毛少,体形有点像女性。

情况汇报给上级后,首长来了,郭富终于哭着吐露了自己女扮男装参军的真情。

从此,郭俊卿的事迹在全国宣扬开来。

张魁印:《奇袭》中方勇的原型
战斗故事片《奇袭》讲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连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巧妙通过敌人的地雷区,机智地摸清敌情,并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康平桥,切断敌人的退路,并配合大部队全歼敌人的故事。

该片中方勇的原型是张魁印。

1950年11月,朝鲜战争中,军长梁兴初派侦察科长张魁印带上电台、侦察兵、工兵、翻译等,携带600公斤炸药,化装成伪军插入敌后,炸毁李承晚伪军第七师南逃的必经之路武陵桥,使朝鲜战场二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许晓轩: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许云峰的原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