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键合硅胶材料对钍的吸附

合集下载

乙胺桥联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

乙胺桥联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

乙胺桥联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刘慧君;胡趁;彭龙;荆鹏飞;胡胜勇【摘要】合成胺乙基β-环糊(6-EA-β-CD)和磺酰化β-环糊精(6-OTs-β-CD),以磺酰化β-环糊精和胺乙基β-环糊精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桥联β-环糊精,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进行检测,验证合成产物的可靠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合成材料的外部形貌.在不同条件下研究桥联β-环糊精对钍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20 mg桥联β-环糊精在溶液pH为4、震荡吸附60 min 对钍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0.49 mg/g.%Prepare mono-6-O-aminoethyl-β-cyclodextrin ( 6-EA-β-CD ) and mono-6-O-( p-toluenesulfonyl)-β-cyclodextrin ( 6-OTs-β-CD ) . The ethylamine-bridged β-cyclodextrins was synthetized by 6-OTs-β-CD and 6-EA-β-C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FTIR,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wly synthetic bis(β-cyclodextrin)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material. Study on bridged β-cyclo dextrins’ s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orium ion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Experiments show that:the adsorption of thorium using the material prepared can achieve equilibrium within 60 minutes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4,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10. 49 mg/g.【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桥联β-环糊精;合成;钍;吸附性能【作者】刘慧君;胡趁;彭龙;荆鹏飞;胡胜勇【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key words:bridged β-cyclodextrins;synthesis;thorium;adsorption properties天然放射性元素钍在核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自然界中的储量比较大,未来可有效地补充其它核资源的不足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带来的钍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钍的富集及后处理也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处理钍污染的方法有液膜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离子交换和萃取色层等,虽然有些方法已发展较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产生剧毒性烂泥,给后续处理带来困难等,因此,研究和寻求高效安全、经济简单的废水处理方法很有必要.环糊精(CDs)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它们具有不同尺寸的疏水性内腔和亲水的外表面,可选择性地键合各种有机、无机以及气体分子、生物分子形成主—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使其在科学和技术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3].由于天然CDs与模型底物分子的结合作用一般相对较弱,因此,为了增大天然CDs与客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修饰.近年来,桥联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分子识别研究也备受瞩目[4-5].与单环糊精相比,桥联环糊精拥有两个疏水空腔,可以协同结合底物分子,实现“双重识别”,另外桥链上的基团也可以参与协同键合,实现“多重识别”,因此可以给出比母体环糊精和简单修饰环糊精更高的分子键合能力或分子选择性.刘育等[6]设计了一系列桥联环糊精,深入地研究了这些主体对多种客体的协同键合和分子识别行为;杨洋等[7]合成了一种邻苯二硒桥联双β- 环糊精铂(II)配合物,研究了主—客体包合物在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Yu-Hui Zhan等[8]研究邻菲罗啉桥联环糊精/金刚烷羧酸超分子配合物,作为一种有效的荧光传感器对Zn2+的作用.而有关桥联环糊精应用于废水中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化学吸附研究报道则较少.2-氯乙胺,因其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易与缺电子的基团或离子形成配位键,一般以2-氯乙胺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作为一类重要的中间体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农药、医药、表面活性剂、染料等行业[9].将2-氯乙胺盐酸盐与β-环糊精在合适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的桥联β-环糊精用于废水中放射性Th4+离子的回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探究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及桥联环糊精加入量对化学吸附钍离子的影响,得出桥联β-环糊精吸附钍的适宜条件及最大吸附量.1.1 胺乙基β-环糊精(6-EA-β-CD)的制备准确称取0.520 8 g的2-氯乙胺盐酸盐溶于2.1 mL二次蒸馏水中,将5 g的β-环糊精加入上述溶液中浸润30 min,在65 ℃下干燥直至水蒸发完.将干燥后的样品加入到20 mL的2.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70 ℃条件下搅拌反应45 min,之后将反应液加入到30 mL的甲醇中,产品沉淀出来,过滤出产品,洗涤数次,在65 ℃下干燥得纯净产品(见图1).1.2 桥联β-环糊精的合成合成磺酰化的β-环糊精(6-OTs-β-CD)[10],准确称取上述修饰的β-环糊精(6-EA-β-CD)0.518 3 g加入到2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0 mL的DMF,再加入1.134 3 g的磺酰化β-环糊精(6-OTs-β-CD)于80 ℃下搅拌反应72 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适量的丙酮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将粗产品过滤,并通过葡聚糖凝胶G-25色谱柱提纯.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1.3 吸附实验称取20 mg的桥联环糊精加入到10 mL已知浓度的一系列钍溶液中,震荡一段时间,待吸附完成后将溶液离心,取上层清液,以偶氮胂Ⅲ为显色剂,在650 nm 处以试剂空白样作参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后钍溶液的浓度(平行测量3组),以考察吸附反应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吸附容量按式(1)计算:Q=(Co-Ce)V/m2.1 红外表征产物6-EA-β-CD(b)及bis(β-CD)(c)的红外光谱如图3、图4所示.图3中,曲线b 出现了1 109 cm-1(σC-N)、1 640 cm-1(νN-H)-NH2的特征谱带,在3 300~3 500 cm-1范围内出现了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幅度较宽覆盖了-OH的吸收峰,整个吸收峰有红移现象,初步说明胺乙基-β-环糊精的修饰成功;图4曲线c中,1 659 cm-1、~862 cm-1处为N-H变形振动吸收,1 431 cm-1处为CH2变形振动,1 109 cm-1处为C-N的伸缩振动,相比曲线b中1 640 cm-1、1 402 cm-1处发生了红移,整个谱图的吸收峰强度增大.2.2 核磁表征产物6-EA-CD和bis(β-CD)的核磁共振光谱如图5、图6所示.图5中,在1HNMR谱上各特征峰为1H NMR (400 MHz,DMSO) δ: 5.71 (s,9H),4.83 (d,J=3.3 Hz,4H),4.46 (s,2H),3 .65 (d,J=8.9 Hz,10H),3.57 (d,J =10.2 Hz,5H),3.42-3.25 (m,41H),2.89 (s,1H),2.73 (s,1H),2.50 (s,4H,溶剂峰);图6中,在1HNMR谱上各特征峰为1H NMR (400 MHz,DMSO) δ: 5.67 (s,15H),4.82 (d,J=3.2 Hz,19H),4.43 (s,8H ),3.68-3.63 (m,28H),3.58 (dd,J=15.5,10.1 Hz,48H),3.29 (d,J=3.2 Hz,21H),2.89 (s,1H), 2.73 (s,1H),2.50 (s,15H,溶剂峰),1HNMR谱进一步证明了6-EA-β-CD 和bis(β-CD)合成的成功.2.3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结果:桥联β-环糊精(C86H143O69N)各元素含量的理论计算为:C,45.00%;H,6.24%;N,0.61%,实际检测结果为:C,44.92%;H,6.90%;N,0.58%.由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合成产物的可靠性.2.4 扫描电镜分析β-环糊精桥联前后的扫描电镜如图7所示.从图7可看出,桥联前,单环糊精表面光滑平整,桥联后表面比较粗糙且凹凸不平,具有粘连性,这可能是由于桥联后环糊精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所致.2.5 标准曲线的绘制将50 mg/L的钍备用溶液稀释成相应浓度的标准操作液后,在5~25 mg/L浓度范围内,测钍离子浓度,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吸光度与钍浓度之间的关系为y=0.0366x-0.1153,R=0.999 7,可见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6 pH值对钍吸附容量的影响钍浓度为25 mg/L时pH值对钍吸附容量Q的影响示于图8.从图8可看出,pH值从2增大到4,桥联β-环糊精对钍离子的吸附容量也在逐渐增大,在pH值为4时,吸附容量达到最大,达9.57 mg/g.这是因为在低的pH值下,氢离子与钍离子产生竞争,二级胺不易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11].pH值继续增大时,金属离子会水解为氢氧化物类的配合物,如Th(OH)3+、Th(OH)22+、Th2(OH)26+、Th6(OH)159+[12]或沉淀[13],影响吸附效果,造成吸附假象或误差[14].2.7 吸附剂加入量对钍吸附过程的影响钍离子浓度为25 mg/L、pH=4时,桥联β-环糊精加入量分别为10、15、20、25、30 mg时对钍的吸附量示于图9.从图9可看出,桥联β-环糊精加入量小于20 mg时,吸附容量随吸附剂的增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0 mg处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容量为10.24 mg/g;之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继续增大,吸附容量几乎不变.2.8 钍离子的等温吸附将20 mg桥联β-环糊精加入到钍离子浓度为25 mg/L、pH=4的溶液中,室温下分别震荡15、30、60、90、120 min,离心分离后取上层清液测其吸光度,得钍离子的等温吸附曲线示于图10.由图10可看出,在60 min之前,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因bis(β-CD)s有O和N两种配位原子,使其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易形成稳定的螯合物[15-16],吸附容量为10.49 mg/g.1)通过β-环糊精6位羟基与2-氯乙胺的取代反应,合成了6-EA-β-CD.2)通过6-OTs-β-CD与6-EA-β-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桥联β-环糊精(bis(β-CD)).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元素分析分别验证了6-EA-β-CD和bis(β-CD)的形成,该实验方案合理可行.扫描电镜分析了桥联β-环糊精的外部形貌.3)研究了桥联β-环糊精对钍离子随pH值、吸附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的变化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20 mg的吸附剂加入到 pH=4的25 mg/L的钍离子溶液中震荡吸附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0.49 mg/g.本文合成的桥联β-环糊精原料廉价,合成方法安全、简单易行,吸附钍离子的实验操作简单,所用时间少,成本低,吸附量也较大,而且β-环糊精有很多活性羟基,可用不同桥联剂将其桥联成多种多样的双β-环糊精,充分提高了其应用价值.[1] 周仁丹,李来生,程彪平,等.新型双β-环糊精键合SBA-15液相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J].化学学报,2014,72(6):720-730.[2] 郑德俊,潘娅.马钱子β-环糊精巴布剂的制备及其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4):79-81.[3] 陆宽,朱秋劲.基于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技术识别机理及评价手段[J].功能材料,2012,43(suppl):10-15.[4] Cho E,Jeong D,Paik H D,et al.Jung,solubility enhancement of flavonols i n the inclusion complex with thioether-bridged dimeric β-cyclodextrins[J].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2014,35(8):2487-2493.[5] Zhang Y M,Wang Z,Chne Y,et al.Molecular binding behavior of a bispyri dinium-containing bis(beta-cyclodextrin) and its corresponding rotaxane towards bile salts[J].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16):2559-2567.[6] Zhang Y M,Chen H Z,Chen Y,et al.Molecular binding behaviors of triazol e-bridged bis(β-cyclodextrin)s towards cinchona alkaloids[J].New J.Chem.,2013,37(5):1554-1560.[7] 杨洋,张瀛凕,张玉辉,等.邻苯二硒桥联环糊精铂(II)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C]//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扬州大学.2012:321-322.[8] Zhang Y H,Zhang Y M,Chen Y,et al.Phenanthroline bridged bis(β-cyclodextrin)s/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 supramolecular complex as an efficient fluorescence sensor to Zn2+[J].Org.Chem.Front.,2014,1(4):355-360.[9] 张亨,高旭东.2-氯乙胺盐酸盐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2,9(3):17-21.[10] 王用良,冯茹森,郭拥军,等.碱性水溶液中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酯的非均相合成[J].应用化学,2011,28(11):1269-1273.[11] Zhao D L,Feng S J,Chen C L,et al.Adsorption of thorium(Ⅳ) on MX-80 bentonite:Effect of pH,ionic strength and temperature[J].Applied Clay Sc ience,2008,41:17-23.[12] Yang S K,Tan N,Yan X M,et al.Thorium(IV) removal from aqueous medi um by citric acid treated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Fusarium sp.ZZF51[ 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3,74:213-219.[13] 龙弟均,刘锦洪,王晓敏,等.硝酸钍与碳酸铵沉淀反应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2,33(增刊2):1-3.[14] TONG K S,KASSIM M J,AZRAA A.Adsorption of copper ion from its aqu eous solution by a novel biosorbent Uncaria gambir:Equilibrium,kinetics,an d thermodynamic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1,170:145-153.[15] 周映华,毛宗万.环糊精在金属酶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39(4):289-300.[16] Komiyama M,Matsumoto Y.Efficient cleavages of ribonucleoside 2,3-cyclic phosphates and ribonucleotide dimers catalyzed by β-cyclodextrin attached with diethylenetriamine-zinc(Ⅱ) complex[J].Chem Lett,1989,18(5):719-722.。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超分子纳米材料吸附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超分子纳米材料吸附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超分子纳米材料吸附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成果简介超分子作用是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分子识别为基础,设计、合成、组装具有新颖性能的超分子功能材料,将为分析科学提供理论指导和新的应用体系,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共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将超分子化学与纳米化学进行有机地结合,采用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等超分子主体化合物与与多种纳米材料相结合,利用静电纺丝法、水热合称法等设计构筑一些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环境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以期这类超分子功能材料能够在处理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分离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技术指标1、以β-环糊精和羟丙基环糊精作为解吸液对活性炭上吸附的硝基苯进行解吸去除研究。

研究了以杯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CnABS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作为模拟染料废水进行静态吸附研究,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染料进行降解。

研究了水溶性的杯[n]芳烃磺酸盐(n=4、6、8)与丁基罗丹明B (BRB)的包结作用。

杯芳烃接枝淀粉聚合物(SGCn)对染料BRB的吸附性能。

以水和乙醇溶液为脱附液对吸附BRB的饱和的淀粉接枝聚合物进行不同温度下的解吸。

杯芳烃接枝淀粉聚合物(SGCn)除了可以吸附染料外,还可以吸附金属离子。

2、采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将β-CD修饰到纳米或微米级SiO2粒子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并应用于刚果红染料的吸附、解吸。

以电化学法为主,辅之以吸附-解吸法,进行了染料污水处理复合工艺的研究。

3、通过对β-环糊精和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得新型的具有捕获分子功能的β-环糊精/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β-CD/PVAnfm)。

用二茂铁(Fc)作为模型分子,循环伏安实验表明β-CD/PVAnfm能够对Fc进行有效地捕集。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β-环糊精(β-CD)纳米纤维。

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PAN/β-CD纤维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吸附性能。

β-环糊精改性沸石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研究

β-环糊精改性沸石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研究

β-环糊精改性沸石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研究β-环糊精改性沸石是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在去除地下水氨氮污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面临的挑战之一,而β-环糊精改性沸石则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β-环糊精改性沸石在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是由矿区排放的废水中的氨氮所引起的。

氨氮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

β-环糊精改性沸石是沸石表面经过改性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研究表明,β-环糊精改性沸石具有高吸附容量、快速吸附速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氨氮污染。

其吸附机制是通过β-环糊精和氨氮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氨氮被沸石表面吸附和固定。

研究者们对β-环糊精改性沸石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β-环糊精改性沸石对地下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在一系列的静态吸附实验中,β-环糊精改性沸石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同时,β-环糊精改性沸石还表现出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多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能力。

除了静态实验,研究者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动态实验来模拟实际环境中的地下水污染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改性沸石在动态环境中同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模拟的地下水流速下,β-环糊精改性沸石仍能够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吸附。

此外,研究者们还对β-环糊精改性沸石的吸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β-环糊精的形成使沸石表面生成了一定的孔洞结构,这有利于氨氮的吸附。

同时,β-环糊精与氨氮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也是吸附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研究者们对β-环糊精改性沸石的吸附机制有了初步的解释,为进一步优化吸附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β-环糊精改性沸石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在去除稀土矿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功能化β环糊精膜吸附强化铀分离及其空间-配位协同作用机制

功能化β环糊精膜吸附强化铀分离及其空间-配位协同作用机制

功能化β环糊精膜吸附强化铀分离及其空间-配位协同作用机

功能化β环糊精膜具有吸附强化分离铀的能力。

β环糊精是一种能够形成稳定包结合物的大环分子,而功能化β 环糊精是通过在其分子结构中引入各种官能团进行改性的产物。

在铀分离过程中,功能化β环糊精膜通过与铀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配位作用、氢键作用等相互作用进行吸附。

这种吸附过程可以通过调节功能化β环糊精膜与铀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和空间构型来实现对铀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具体而言,功能化β环糊精膜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铀离子形成静电吸附复合物。

通过改变功能化β 环糊精膜中的官能团,可以调节静电吸附复合物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实现对铀离子的选择吸附。

此外,功能化β环糊精膜还可以通过配位作用与铀离子形成配位络合物。

通过在功能化β环糊精膜中引入特定的配体,可以增强功能化β环糊精膜与铀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提高吸附和分离的效果。

除了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功能化β环糊精膜还可以通过氢键作用与铀离子发生相互作用。

氢键作用是指β环糊精膜所含有的氢原子与铀离子形成的相互作用。

通过调节功能化β环糊精膜中氢键作用的强度和数目,可以进一步改变吸附和分离的效果。

综上所述,功能化β环糊精膜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配位作用和氢键作用等相互作用机制实现对铀离子的吸附强化分离。

这种空间-配位协同作用机制为铀分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

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

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
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色谱材料,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它是通过将β环糊精(一种天然的环糊精衍生物)共价键结合到多孔硅胶表面上制备而成的。

β环糊精是一种具有手性特异性的环糊精分子,通过共价键合到多孔硅胶表面上可以产生手性固定相,从而实现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和分离效果,广泛应用于手性药物、食品添加剂、农药等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与其他手性色谱柱相比,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以下优点:
1. 高分离效果: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能够有效分离手性化合物,提供高分离效果和纯度。

2. 广泛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包括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等。

3. 耐久性: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保持分离效果。

4. 快速分离:由于多孔硅胶的高表面积特性,提供了较快的分离速度。

总之,β环糊精键合多孔硅胶色谱柱是一种优秀的手性色谱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性分离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使用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作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去除对羟基苯甲酸酯外文译文

使用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作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去除对羟基苯甲酸酯外文译文

.使用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作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去除对羟基苯甲酸酯摘要通过使用β-环糊精(β-CD)聚合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四种尼泊金酯,即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已经进行了研究。

不同的β-环糊精聚合物可通过使用不同摩尔比的两种交联剂制备,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和甲苯-2,6 -二异氰酸酯TDI)。

摩尔比为1:7的β-CD-HMID聚合物和摩尔比为1:4的β-CD-TDI是β-CD-HMID和β-CD-TDI系列聚合物中吸附尼泊金酯能力最强的聚合物,并随后在深入研究中被使用。

β-CD-HMDI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的吸附能力分别是0.0305,0.0376,0.1854和0.3026mmol/g。

与β-CD-HMDI相比,β-CD-TDI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的吸附能力分别是0.1019,0.1286,0.2551和0.3699mmol/g。

研究的参数分别为吸附容量,保水性和可重用性。

两种交联剂无论是在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和疏水性方面,还是在对不同尼泊金酯的吸附能力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所有实验都是在同一种吸附技术下进行。

这些聚合物被应用于实际样品并呈阳性反应。

关键词:β- 环糊精聚合物,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吸附1.1 介绍自1920年代,对羟基苯甲酸酯已在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发展,由于它们毒性低,成本低,抗菌活性广谱,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产品中是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广泛的防腐剂。

然而,有一小部分人口对对羟基苯甲酸酯过敏。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雌激素激动剂活性,并已被发现在人类的乳腺肿瘤组织中有20纳克/克组织的平均浓度。

对羟基苯甲酸酯也可能会导致男性不育,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睾丸线粒体功能障碍。

由于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控制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立法。

β环糊精带电荷

β环糊精带电荷

β环糊精带电荷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简称β-CD)是一种环状的多糖,由七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自然界中,β环糊精是一种常见的分子容器,具有良好的包合性能。

它可以与许多分子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从而影响这些分子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和溶解性。

关于β环糊精带电荷的问题,实际上,β环糊精本身是不带电荷的。

但是,当β环糊精与某些带电分子相互作用时,它可以表现出带电性质。

这种带电性质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吸附带电分子:β环糊精可以通过与带电分子形成包合物的方式,使其表面带上相反的电荷。

这种现象称为“吸附”。

在这种情况下,β环糊精表现出带电性质。

2. 离子化:在某些条件下,如提高温度、降低pH 值等,β环糊精分子中的糖基可能发生离子化,使其带上电荷。

这种情况下,β环糊精表现出带电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β环糊精带电荷的现象主要取决于其与带电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实验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β环糊精本身是不带电荷的。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它确实可以表现出带电性质。

这些性质使得β环糊精在药物递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β-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

β-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
第 7期
雷兰林 , 等: B一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 的吸 附性 能研究
・3・
I 3 环 糊 精 准 聚 轮 烷 对 钍 的 吸 附 性 能 研 究
雷 兰林 , 刘 慧君 , 冯 志远 , 邓珊 霞 , 齐彩 霞
( 南华大学 化学化工学 院 , 湖南 衡 阳 4 2 1 0 0 1 )
T h e a d s o pt r i o n o f we r e e x a mi n e d a s a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t a c t t i me . p H a n d a d s o r b e n t d o s e u s i n g b a t c h a d s o pt r i o n e x p e i r me n t s .
断退役 , 锕 系放射性 元素钍 及其 化合 物 在军 用 、 民用 核科 学技 术 中占有很重要 的地 位。但随着核 工业 的快速发 展 , 钍污染 日 益严重 , 且 形式不容乐观 。传统处 理钍 污染 的吸附 富集 方法有
部 亲水的特性 , 可 以 当作 主体 分子 , 它 能够与 许多链 状 客体 分 子进行包合作用组成准聚轮烷¨ 】 , 如聚丙二醇 ( P P G ) ¨ 、 聚 醚胺 ( P P G—N H : ) 等合成 p一环糊精准聚轮烷 。
摘要: 以 B一 环糊 精和聚醚胺 ( p — C D— P P G— N H 2 ) 为原料合成 p 一 环糊 精准聚轮烷 , 通过 红外 光谱 、 核磁共振 氢谱 、 热重分析对 合成材 料进行 了表征 , 验证了材料合成的可靠性。并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 吸附反应 时间 、 p H值 、 吸附剂用量 对吸附钍 离子的影 响。结果表 明, p一 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的吸附效果好 , 探索出吸附的最佳条件为 : p H值 = 3 . 5 , 震 荡时间 8 0 a r i n , 吸附剂用 量 2 0 m g 时, 吸附容 量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4卷 第 1期
2 1 年 2月 02

J un l o r a

与 放 射


Vo . 4 No 1 13 . Fe . 2 1 b 02
Nu l a a d Ra i c e it y ce r n do h m sr
文 章 编 号 :2 395 y o h y t e i ma e i l. S a n n l c r n mi r s o e( EM )wa m p o e o c a — i t f es n h t t ra s c n i g ee t o c o c p S i t c se l y d t h r
a e t Th h lt r d b n o l t a e wa mp o e o a ss h a i d o p i n o h r— g n. e c ea o i e z y me h n s e l y d t s itt e r p d a s r to f t o i

胶 表 面 , 备 了性 能 稳 定 、 酸 碱 性 的 环 糊 精键 合 硅 胶 固 相 吸 附 富集 材 料 。通 过 金 属 离子 螯 合 剂 二 苯 甲酰 制 耐 甲烷 辅 助 作 用 对钍 离 子 进 行 快 速 吸附 , 料 可 重 复利 用 。x 射 线 光 电子 能 谱 仪 ( S 对 各 实 验 材 料 进 行 了元 材 - XP )
C 、 n 、 e 、 、 u 为 干 扰 离 子 , Th 的 吸 附几 乎 不 产 生 影 响 。 a Z F Mg C 对
关 键 词 :- 糊 精 ; 3 环 功能 化 硅 胶 ; ; 附分 析 钍 吸
中图 分 类 号 : 1 . 2 06 4 4 文献标志码 : A
Ad o pto fTh r u b s r i n o o i m y Maeil o C c d xr tras f - y l eti p o n Bo d d S lc l n e ii a Ge
J ez e IXu —h n,LI Hu—u ,W ANG il,LI U i n j L —i ANG u J n,W U - n Yu we , LI Xi— u ,Z U u y n HANG a —u Xioj n
Co lg f e s r n e c lEn i e r g l eo e Ch mit y a d Ch mia g n e i ,Un v r iy o o t i a n i e st fS u h Ch n ,He g a g 4 1 0 n y n 2 0 1,Ch n ia
Absr c : An ds r in ma e i l ta t a o pto t ra wih t bl pr pe t a d oo r ss a c t a i t or t s a e o r y n g d e it n e o cdiy
b s i n i n n n Ofrhwa rp rdb —y ld xr sg atdt h ufc f a it e vr me t dS o t spe ae yDc co e t n rf ot es raeo cy o a i e
素 分 析 , 认 了材 料 合 成 成 功 的 可 靠性 , 描 电镜 分 析 了 材 料 的外 部形 貌 , 里 叶 红 外 对 材 料 吸 附钍 离 子前 后 确 扫 傅
进 行 了 表 征 ,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对 吸 附后 样 品进 行 了浓 度 分 析 。酸 性 条 件 (H一 2 3 、 温 下 所 制 备 材 料 对 钍 紫 p ~ )室 的 吸 附 3h可 达平 衡 , 大 吸 附 容 量 可 达 7 8mg g 吸 附 率 达 7 。 以 2 / 的 F 、 ” ,0mg L 的 最 . / , 8 5mg L e A1 2 /
slc e s n m i t d slc la o i ha e c r ir,e o h o o o ne a r s i n iia g lu i g a na e iia ge s s ld p s a re p xy c l r pr pa s c os l nki g
a t rz h s f c mor ho o o t e c e ie t e ura e p l gy f h ma e i 1 FTI wa us d t n l e he t ra , R s e o a a yz t ma e i l t ra s b f r nd a t r he d o p i n f h i m 。 a U V s c r p t m e e wa e p o e t e o e a fe t a s r to o t oru nd pe t o ho o t r s m ly d o d t r n hec c nt a i n o ho i e e mi e t on e r to ft rum fe he a or to a t rt ds p i n.Thea o pton o h i m s n ds r i ft oru u i g
I环糊 精 键 合 硅 胶材 料 对 钍 的 吸附 ] l 一
纪学珍, 刘慧君 王丽丽, 俊, , 梁 伍瑜雯, 刘秀云, 张小军
南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南 衡阳 湖 4 10 20 1
摘 要 : 用 氨 基 功 能 化 硅 胶 为 固 相 载体 , 利 以可 双 向反 应 的 环 氧 氯丙 烷 为链 接 剂 , 8环糊 精 吸 附材 料 接 枝 到 硅 将 _
u m. Th t rl s c n b e e or ma i s X— a ho o l c r n s e t o c py( e ma e ia a e r us d f ny tme . r y p t ee to p cr s o XPS) wa e o a a yz he s r a e p o e te ft x e i nt lm a e i l o c nfr t ei — s us d t n l e t u f c r p r i so he e p rme a t ra st o im he r l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