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

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关键词:β-环糊精;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1〕。
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结,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
〔2,13〕近年来,对环糊精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许多成就。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出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状况,以便为充分开发新疆地方植物、药物资源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环糊精分子结构由6个以上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呈桶状。
桶内形成疏水性空腔,能吸收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或基团,形成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
分别由六,七,八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糊精为α-CD,β-CD,γ-CD。
β-CD是已知效果最好的包合材料之一,在三种类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已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可。
2 包合物形成的条件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环糊精和其客体的基本性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4〕2.1 主客体之间有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因环糊精空腔是疏水的,客体分子的非极性越高,越易被包合。
当疏水亲脂的客体分子进入环糊精空腔后,其疏水基团与环糊精空腔有最大接触,而其亲水基团远离空腔。
2.2 主客体符合空间匹配效应环糊精孔径大小不同,它们分别可选择容纳体积大小与其空腔匹配的客体分子,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比较稳定。
2.3 氢键与释出高能水一些客体分子与环糊精的羟基可形成氢键,增加了包合物的稳定性。
即客体的疏水部分进入环糊精空腔取代环糊精高能水有利于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因为极性的水分子在非极性空腔欠稳定,易被极性较低的分子取代。
包合物的形成还受时间,反应温度,搅拌(或超声振荡)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
3 β-CD包合物常用制备方法3.1 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或共沉淀法)将客分子物质或其溶液加入饱和的β-CD水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搅拌相当时间后冷却使结晶,过滤,干燥即可。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8-9926(2001)06-0326-02 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Aβ2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赵 刚①,胡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目的 综述β2环糊精近年来在国内药物制剂生产上的应用。
方法 从β2环糊精与药物包合的不同工艺应用于药物制剂的最佳方法进行概括。
结果 药物经β2环糊精包合后能明显提高药效,改善药物稳定性,加快药物溶解,液体药物粉末化,遮盖异味,降低副作用等。
结论 应大力开发β2环糊精在药物制剂生产上的应用。
关键词:β2环糊精;包合物;工艺 β2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超微型药物载体,其原料是β2环糊精。
药物分子被包合或嵌入β2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超微粒分散物。
因而,β2环糊精包合物具有分散效果好,易于吸收,释药缓慢副反应低等特点[1]。
1 挥发油β2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1.1 直接包合工艺 安彩贤等报道[2]药材中的活性挥发油成分应提取包合后再加入到制剂中,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
影响包合物含油率和产率的主要因素为加热时的温度,通过对小茴香、当归、白术3种中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进行β2环糊精包合研究的9组试验综合考虑,选择挥发油β2环糊精的最佳包合条件是挥发油与β2环糊精之比为1∶5于60℃搅拌2h;张玲等报道[3]肉桂挥发油在配比为0.1∶1搅拌时间1.5h 温度60℃时为最佳包合条件,油利用率均在85%以上,明显高于饱和溶液法(45.04%)及研磨法(33.15%)和胶体磨法(36.72%)。
李芳荣等报道[4]山苍子油β2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工艺为β2环糊精20g山苍子油4ml,于37℃搅拌1h,烘烤60℃、2h制成的包合物在含油率、产率上比较多;Bhandari BR 等[5]报道β-C D与柠檬油比例在88∶12混合时间15min柠檬油胶囊的释放效果最好。
1.2 研磨法 杨红武等报道[6]缬草油β2环糊精包合物采用研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油利用率高。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
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
环糊精疏水空腔可以包结许多无机、有机及手性客体分子形成主-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1]。
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分子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
近年来,对β-环糊精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许多成就。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出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应用上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其未来进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β-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应用1.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包合物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GT ase)作用于淀粉、糖原、麦芽寡聚糖等葡萄糖聚合物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2]。
最常见主要有环糊精α、β、γ三种,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与许多无机、有机分子结合成主客体包合物,并能改变被包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保护、稳定、增溶客体分子和选择性定向分子的特性,因而在食品、环境、医药、药物合成、化妆用品、化学检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1.1 β-环糊精的改性由于α-环糊精分子空洞孔隙较小,通常只能包接较小分子的客体物质,应用范围较小;γ-环糊精的分子洞大,但其生产成本高,工业上不能大量生产,其应用受到限制;β-环糊精的分子洞适中,应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是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环糊精产品[3]。
但β-环糊精的疏水区域及催化活性有限,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克服β-环糊精本身存在的缺点,研究人员尝试对β-环糊精母体用不同方法进行改性,以改变β-环糊精性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所谓改性就是指在保持β-环糊精大环基本骨架不变情况下引入修饰基团,得到具有不同性质或功能的产物,因此也叫作修饰,而改性后的β-环糊精也叫β-环糊精衍生物。
β-环糊精进行改性的方法有化学法和酶工程法两种,其中化学法是主要的[4]。
《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体外释放以及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体外释放以及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一、引言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衰老、抗癌、提高免疫力等。
然而,其水溶性差、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β-环糊精作为一种天然的环状低聚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包合能力。
因此,本文研究了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体外释放以及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维生素E、β-环糊精、大鼠饲料等。
2. 包合物的制备(1)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E与β-环糊精,加入适量溶剂中,搅拌溶解;(2)将维生素E溶液与β-环糊精溶液混合,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过滤;(3)将滤液浓缩、干燥,得到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
3. 体外释放实验采用模拟胃肠液进行体外释放实验,观察包合物的释放情况。
4. 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1)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喂含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饲料;(2)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体重、毛色、活动状态等生理指标;(3)采集大鼠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1. 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制备了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制备。
2.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在模拟胃肠液中具有较好的释放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释放维生素E。
3. 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1)体重变化: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包合物对大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2)毛色与活动状态:实验组大鼠毛色光亮,活动状态良好,说明包合物对大鼠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3)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明显升高,说明包合物中的维生素E被有效吸收并发挥了抗氧化作用。
同时,实验组大鼠血清中其他相关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包合物对大鼠其他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
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环糊精所具有的结构赋予环糊精独特的超分子效应,使得它在许多领域有着非常有前景的应用。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适宜的空腔尺寸大小,使得它成为研究的最多的环糊精种类。
本文综合整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β-环糊精衍生物,对环糊精的衍生物以及形成的包合物结构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对β环糊精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β-环糊精;化学改性;衍生物;主客体包合作用中图分类号 o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2-0200-02环糊精是由芽孢杆菌属所产生的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生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其最显著的分子特征是具有一个外环亲水、内环疏水并有一定尺寸的立体手型空腔结构,可以包合各种小分子。
由villiers在1891年在软化芽孢杆菌作用后的淀粉中首次发现,并在1903年由schardinger首先分离出两种结晶体,分别命名为α-环糊精(α-cyclodextrin)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随后经过后续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逐渐确定了环糊精的结构为环状葡萄糖单元。
环糊精的结构是由d-吡喃型葡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麦芽糖,根据环中葡萄糖单元的分子数目不同可以分为α-,β-,γ-以及更大的环状糊精。
对于所有的环糊精种类,β-环糊精由于其适宜的空腔尺寸和无毒的特性使得它更容易包合各种有机小分子尤其是对药品的包合;然而,在各类环糊精的水溶性比较中,β环糊精最低,几乎不溶于水,这使得β-环糊精的应用受到了局限。
对于β-环糊精的难溶性解释是在其环状结构中一个吡喃葡萄糖单元的c2-羟基能够与相邻吡喃葡萄糖单元的c3-羟基形成氢键,因而在环糊精分子内,这些氢键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全氢键带,使得环糊精成为一个刚性结构。
这样的结构使得β-环糊精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其他环糊精最小,对β环糊精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它在水中的溶解度。
β-环糊精及衍生物作为生物活性分子研究进展

β-环糊精及衍生物作为生物活性分子研究进展张严; 苏志桂; 张灿【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5页(P589-592)【关键词】β-环糊精; 包合物; 脂质稳态; 生物活性分子; 药效学【作者】张严; 苏志桂; 张灿【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12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由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成的环状分子,呈中空圆筒型,空腔的内部呈疏水性,空腔开口处呈亲水性,目前常用的环糊精由6~8个D-葡萄糖分子组成,分别称为α、β和γ-环糊精[1]。
由于β-CD的疏水空腔可以与大部分亲脂性化合物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有效包合,同时增加亲脂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因此在制药工业中被广泛使用[2]。
由于β-CD溶解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溶血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基于β-CD的衍生物。
例如磺丁基醚-(SBE-)、羟丙基(HP-)和甲基(M-)取代β-CD羟基所得的β-CD衍生物具有更好的水溶性[3]。
由于β-CD可以与细胞内脂质如胆固醇和磷脂相互作用,并可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和其他脂质的外流,调节胞内胆固醇和其他脂质稳态,因而目前β-CD及其衍生物已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应用于尼曼-皮克C型疾病(niemann-pick type C disease,NPC)、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缺血缺氧性脑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癌症等疾病中。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基于β-CD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在上述疾病中的应用,为利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调控胞内脂质稳态实现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1 环糊精治疗尼曼-皮克C型疾病的研究尼曼-皮克C型疾病(NPC)是尼曼-匹克C1型(NPC1)或尼曼-匹克C2型(NPC2)基因突变所导致的溶酶体脂质沉积病。
《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体外释放以及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体外释放以及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一、引言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然而,由于其在胃肠道的快速代谢和排泄,其生物利用度常常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β-环糊精(β-CD)制备维生素E的包合物,旨在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体外释放特性,以及其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维生素E、β-环糊精、大鼠饲料、生理盐水等。
2. 包合物的制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
具体步骤为:将一定比例的维生素E和β-环糊精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通过喷雾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
3. 体外释放实验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
将包合物置于透析袋中,浸泡在模拟肠液中,观察不同时间点维生素E的释放情况。
4. 大鼠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仅喂食基础饲料)、实验组1(喂食含包合物的饲料)、实验组2(喂食含游离维生素E的饲料)、实验组3(喂食含等量维生素E的普通饲料)。
实验期间记录大鼠的体重、饮食摄入量等生理指标,并在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生化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1. 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通过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维生素E-β-环糊精包合物。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包合物呈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均匀。
此外,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维生素E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结构。
2. 体外释放实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包合物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较慢,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这表明包合物能够有效地保护维生素E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延缓其代谢和排泄。
3. 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1)体重变化: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包合物对大鼠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2)饮食摄入量:实验组大鼠的饮食摄入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第18期 收稿日期:2020-06-24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任 敏1,2,孙希阳1,2,贺丰洋1,2,张陆军1,2,王作栋1,2,郭茗寒1,2,苏 琼1,2(1.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30)摘要:β-环糊精(β-CD)是一类环状低聚糖,价格低廉且易得,因有独特的空腔结构而常被当作宿主分子,与其他物质形成包合物。
β-环糊精包合物常被作为一种药物制剂的中间体,可大量用于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稳定性、液体药物固体化、降低刺激性等。
β-环糊精包合物也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应用广泛。
综述了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条件、影响因数及应用,并在β-环糊精包合物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进展中图分类号:TB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8-0077-02ResearchProgressofβ-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RenMin1,2,SunXiyang1,2,HeFengyang1,2,ZhangLujun1,2,WangZuodong1,2,GuoMinghan1,2,SuQiong1,2(1.NorthwestMinzuUniversity,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Lanzhou,Gansu 730030,China;2.Gan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lyFriendlyCompositeMaterialsandBiomassUtilization,Lanzhou,Gansu 730030,China)Abstract:β-cyclodextrin(β-CD)isakindofcyclicoligosaccharide,whichischeapandeasytoobtain.Becauseofitsuniquecavitystructure,itisoftenusedasahostmoleculetoforminclusioncomplexeswithothersubstances.β-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isoftenusedasanintermediatefor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andcanbeusedinlargeamountstoincreasedrugsolubility,improvestability,solidifyliquiddrugs,andreduceirritation.Beta-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oundsarealsowidelyusedinfoodandcosmetics.Theinclusionconditions,influencefactorsandapplicationsofβ-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werereviewed,andtheapplicationprospectsofβ-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wereprospected.Keywords:β-cyclodextrin(β-CD);inclusioncomplex;researchprogress 环糊精(CD)是从淀粉中产生的环状低聚糖,其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的空穴结构中所形成的包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09药学2 班牛卉 2009071212【摘要】环糊精作为一种重要辅料, 已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装品、色谱分析等多个领域。
总结了β-环糊精的结构特点,近年来包合物研究的新成果, 介绍了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 新的制备方法, 表征手段等。
【关键词】包合物,β-环糊精,结构特点,制备方法,表征手段。
可溶性差的药物是一种最需要发展、研究理化性质的新药。
因为超过三分之一的药物不溶于水或水溶性不佳。
为了准备一个液态配方用量,这些药物都需要改善溶解性。
最常用的技术是调整pH值,研究潜溶、共溶,形成胶束或包合作用。
环糊精(CDs)被广泛用作络合剂对于亲油性和两亲性物质和功能赋形剂,得到了广泛使用和关注。
因为它们可以溶解在某些情况下稳定性差的水溶性药物,使这口服和肠外配方,得以实现。
CD分子特有的α-D-glucose循环的寡聚物;他们的形状像截断结出有主要和次要的羟基组织在他们位于窄和更广泛的边缘。
这个主要用于本地环糊精由6、7和8葡萄糖单位,根据单体的数量在血红素蛋白中大环,他们被分别称为α、β和γ-cyclodextrin。
,尽管外表面上大量的羟基让它们可溶于水,但这些分子有疏水的内腔。
由于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环糊精能够形成包含许多药物配合物和其他化合物。
[1]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这种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主分子即是包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药物)容纳在内,通常按1:1 比例形成分子囊。
[2]目前在制剂中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β-环糊精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 β-环糊精的特点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合,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液体药物粉末化, 防止挥发性成份逸散, 提高药物稳定性;改善不良气味, 减少刺激性, 降低毒副作用等。
[3]采用环糊精为载体,将香味物质的分子包入其特殊的环状结构之中,对香味物质进行包合,制成香精微胶囊或粉末香精,可对香精起到很好的保护和缓释作用。
[4]β-环糊精包合物(又称β-CD 分子胶囊) 是一种超微型结构的药物载体, 其包合材料为B2环糊精。
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甙键连接,β-CD在包合物中作为“主分子”, 其圆筒内的药物作为“客分子”被包含, 其主要特点是:β-CD 具有超微结构, 呈分子状, 分散度大,易于吸收, 因而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物被包合于β-CD分子胶囊中, 可控制释放, 减少刺激性和副作用, 减少挥发, 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而且β-CD 为碳水化合物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无蓄积作用。
当通过各种基团共轭修饰后的药物得到的聚合物是高度水溶,不带电,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所以没有可见的副作用或免疫反应在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给药。
[5]在眼科中,比如眼用药的制剂中,还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等。
[6]当前包合技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β-CD 包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更成为中药剂型研究的热点。
[7]2 β–环糊精包合物机理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a)笼型,β–环糊精分子非同轴排列,被包合客体分子充塞于环糊精腔内;(b)管道型,β–环糊精分子沿轴向堆积,空腔形成约0.5~0.8 nm 隧道,客体分子寄宿于隧道内。
无论是在固相还在水溶液中,β–环糊精空腔实际上都不是空着,而是结合着水分子。
包结过程实际上是非极性小分子客体取代空腔中水分子过程。
也就是说,相对非极性客体分子与一个没完全溶剂化疏水空腔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在能量上适宜、熵和焓都起作用过程。
早期关于结合机理和步骤概念仍被沿用至今:(1)被结合极性水分子和非极性空腔间相互作用,及在大体积水中,极性水分子和非极性客体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在能量上都是不适宜的;因此自发被非极性客体分子与疏水空腔非极性相互作用及空腔内释放水分子与溶液中大体积水之间极性相互作用所代替。
这个过程实现,前提条件是要求客体分子几何形状、尺寸、极性与β–环糊精空腔尺寸和性质相匹配。
(2)β–环糊精空腔结合水分子具有张力,在客体进入时释放。
(3)客体分子或其结合位脱去水壳,水结构沿客体分子暴露部分重新形成并和β–环糊精水壳一体化。
(4)客体分子进入空腔,借范德华力、氢键、偶极相互作用稳定;但自身保留移动和旋转自由度,其速度与分子大小有关。
进入客体分子,其体积与几何形状在空腔内填充紧密程度将影响β–环糊精环旋转。
(5)被客体取代释放出水分子由“气态”凝结成液体引起熵、焓变化,释放水分子部分补偿由于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结合引起熵失。
由于环糊精“内疏水,外亲水”特殊结构,可与大量客体分子发生包结,但包结过程中包结物稳定性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水,主客体分子尺寸匹配性,客体分子几何形状,极性和电荷,介质,氢键等。
[8]3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3.1 饱和溶液法先将环糊精配制成饱和水溶液, 加入客体物质, 搅拌混合物30 分钟至数10小时不等。
对水中难溶或不溶的固体客体物质, 需用少量有机溶媒溶解, 再加入饱和CD 溶液中, 充分搅拌至作用完全。
生成的包合物几乎定量地分离出来, 有些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客体物质, 有一部分包合物仍溶解在溶液中, 可加入一种有机溶剂, 促使沉淀析出。
如包合物为水溶性, 则要干燥成固体。
一些化学治疗药,如甲硝唑为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度、化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用包合溶液法包合,与β-CD 的配比为1:2,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4 h,经重复性实验验证,处方设计合理,得到包合物的平均药物包合率为48.27 %,工艺稳定可行。
包合物溶解度增大,分子运动快,相互间接触多,包合机会大,故为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
经溶解度测定表明,包合物的确明显提高了甲硝唑的溶解度,比以前提高一倍左右。
[9]3.2 研磨法将环糊精与2~ 5 倍的水混合, 加入客体后(难溶于水的先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 , 充分研磨成糊状物, 低温干燥后, 再用有机溶剂洗净, 干燥即得。
中药制剂中冰片、甘松、薄荷油、桂花等挥发油、香精,气味辛辣不易口服, 且大部分为液体药剂, 常温下易挥发、氧化、不稳定, 给运输、制剂带来一定困难, 故加强其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很有意义。
[10]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利用包合技术,制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加快药物的释放速度,克服剂量不易控制的缺点,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便于制成多种剂型, 提高制剂的质量。
[11]3.3 冷冻干燥法如制得的包合物易溶于水, 而且在干燥时容易分解或变色者, 可采用冷冻干燥法干燥,使包合物外形疏松,溶解性能好。
代国飞[12]等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抗幽门螺杆菌新化学实体的环糊精包合物,可实现完全包合,并提高了溶解度。
此外尚有超声波法、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等制备方法4 环糊精包合物常用的表征方法4.1 X射线衍射X 射线衍射法是确认分子是否被包合的有效方法,原理是各晶体物质在相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晶面间距,从而显示了不同的衍射图。
一般来说,若包合物没有客体和CD 原有晶体的衍射峰,而是出现与CD、客体分子以及主客体混合物完全不同的特征峰,就表明生成了包合物。
X 射线衍射法还可确知主客体分子精确的几何关系及相互作用。
X 射线衍射虽能有效地确认分子是否被包合,但技术较复杂,只适用于固体包合物的分析。
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用于表征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客体包合到CD 后,CD 空腔内的高电子密度诱导客体分子电子移动,吸收波长和吸收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两种方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一是连续变异法(Job法),其基本原理是维持总摩尔数不变,改变CD 和客体分子的比例,当2 种组分的摩尔分数之比等于包合物组成比时,包合物的浓度最高;二是摩尔比法,即保持客体分子浓度不变,不断增加CD 浓度配制一系列包合物溶液,测定吸光度,最大吸光度所对应的摩尔比即为包合物的组成比。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学虽能测定溶液中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表观热力学参数,但灵敏度低,只适用于有适当强度的紫外吸收的药物。
4.3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灵敏度较高,是研究CD 包合物的常用技术。
客体分子与C D 形成包合物后,其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及荧光强度会产生相应变化,其中荧光强度增强的原因有,(1)环糊精结构构象能保护客体分子的荧光激发单重态和磷光三重态,使之不受水溶液或溶剂中促灭剂的影响,且CD 空腔内局部黏度增大,氧对客体分子的荧光促灭作用随之降低;(2)客体分子发色团的微环境极性改变导致量子产率增加;(3)包合物形成后,客体分子的运动自由度降低,相互碰撞机会减少,非辐射衰减变弱,荧光强度增加。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药物分子与CD 结合常数的方法较多,有双倒数法、荧光偏振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相分辨荧光法及荧光各相异性法[4],其中双倒数法可以提示客体与CD 之间的多级包合,此法只适于包合前后荧光强度变化小的情况。
荧光法虽简便易行,但只局限于有荧光的物质。
此外,时间分辨荧光法、相分辨荧光法虽新颖简便,准确度高,但设备昂贵,限制了普遍使用。
4.4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可用于确认有无包合物生成。
由于CD在4000~400 cm-1范围内吸收峰很强,容易掩盖客体分子的吸收峰,故通过主体、客体、主客体混合物、包合物吸收峰的变化就可确知是否生成了包合物。
其中包合物的图谱与单纯的主客体图谱有较大差别,它不仅有谱峰位移,而且有新峰出现。
若客体分子有羧基、羰基等特征基团,则1700 cm-1 附近伸缩振动峰的波数变化可以提供客体分子是否进入空腔以及相互作用的证据。
此法虽能鉴别客体分子是否与CD 包合,但不能提供包合物的类型(包埋还是吸附)及分子结构,且样品消耗量较大。
4.5 圆二色谱法圆二色谱是研究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结构的有效方法,非手性客体分子在CD 手性空腔诱导下引起手性改变,产生诱导圆二色信号(I C D )。
所以圆二色谱适合研究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包合方式,此法简便易行,不但能确定包合物是否生成,而且能判定包合物的类型及包合常数,是推测溶液中包合物结构及其组成很有用的物理化学方法。
但给定时间内光谱收集的信噪比较高。
4.6 热分析法常用的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 G A ),通过比较客体分子、C D 、客体分子与CD 混合物、包合物的吸热峰位置变化情况和失重情况探知包合物是否形成,并能通过DSC数据测得包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和包合常数。
热分析法虽能测定主客体是否包合及包合物的稳定性,还可用Kissingerhe和Ozawa方程计算包合物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参数,但不能测出主客体包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