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包合技术

合集下载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介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由环糊精和其他分子组成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包结行为,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化学分离、环境净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前处理、包合反应和分离纯化等步骤。

前处理在制备环糊精包合物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一些前处理操作,以提高包合效率和纯度。

1.清洗环糊精:将环糊精溶于适量的水中,在搅拌下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未包合物。

2.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所需包合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溶剂,以便提高包合效果。

3.pH调控:调整反应体系的pH值,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

一般情况下,较中性的pH值能够使包合效果较好。

包合反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主要依靠环糊精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包合反应方法。

1.溶液包合法:将环糊精和目标分子一同溶解于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二者发生包合反应。

然后通过减压、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分离得到环糊精包合物。

2.沉淀包合法:在溶剂中共溶环糊精和目标分子,随后加入具有包合能力的沉淀剂,使两者发生包合反应并生成沉淀。

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分离并洗涤所得的沉淀,最终得到环糊精包合物。

3.超声波辅助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来促进包合反应的进行。

超声波能够提高物质的扩散速度和反应活性,因此可以得到较高的包合效率。

分离纯化在制备环糊精包合物后,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去除未包合的环糊精和杂质。

1.溶剂萃取:将环糊精包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利用溶剂对不同组分的溶解能力差异进行分离。

通过适当的萃取条件,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环糊精包合物。

2.柱层析:利用柱层析技术,根据环糊精包合物和其他组分在柱填料上的相互作用力差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进行分离纯化。

柱层析能够得到高纯度的环糊精包合物。

3.结晶分离:根据环糊精包合物和其他组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调节温度、浓度和pH值等条件,使环糊精包合物结晶出来,并随后进行分离纯化。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环糊精在我国制药行业中应用广泛,属于新型辅助材料的一种。

在中药药剂的制作中,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改善药物口感、减少药物的刺激,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是提高药物使用效果、减少药物流失的主要制备方式。

尤其中药制剂中,许多药物存在臭味、酸味等异位,通过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有效掩盖气味,减少药物挥发对药效的影响。

本文对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技术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技术;中药药剂;应用价值环糊精是淀粉酶分解环合后产生的化合物,能够包合在其他材料和物质外作为“膜”,保护物质成分。

环糊精与19世纪发现,但一直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直到20世纪中旬,科学家对环糊精包合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将环糊精应用在可食用工业、食品业、医药业当中,成为药物被膜应用在制药当中。

环糊精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药物储存、制备成本的降低,尤其对中药药剂的制备,传统中药制备方式的时间长、工艺复杂,但药物储存时间相对较短,药效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在挥发性成分保留、热敏成分的保留等领域中,传统药物制备方式无法满足制药需求。

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环糊精性质研究环糊精属于淀粉酶分解、环合产生的化合物,环糊精的同系物较多,主要包括α-环糊精、β-环糊精以及γ-环糊精,上述三种环糊精都能够通过X射线、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到其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呈现出环形特点,上窄下宽的结构与环形结构共同组成中空的圆筒形,这三种环糊精的差别在于中空直径的大小。

在临床制药中,以β-环糊精的中空直径大小最适宜药物的制备和存储,因此在制药工业中多使用此类环糊精,环糊精应用于制药的另一项优势在于,在常规条件下环糊精较为稳定,能够在常温环境中长时间保存药物不受氧化和挥发的影响。

但环糊精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明显下降,能够保证在人体胃液中得到迅速的分解,使药物迅速分散起效。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一、引言环糊精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分子,由于其良好的包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环糊精包合物是指环糊精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是探索环糊精应用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

二、直接混合法直接混合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待包合物与一定量的环糊精直接混合,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使其充分混合后,再进行干燥或溶解处理,即可获得目标产物。

1.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待包合物和环糊精;(2)将待包合物和环糊精加入干净无水无油的容器中;(3)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使其充分混合;(4)将混合后的产物进行干燥或溶解处理。

2.优缺点: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但是,由于混合后的分子之间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结构,因此其包合效率较低。

三、溶剂结晶法溶剂结晶法是一种通过溶剂结晶过程来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将待包合物和环糊精在适当的溶剂中共同溶解,然后通过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使其发生结晶,从而获得目标产物。

1.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待包合物和环糊精;(2)将待包合物和环糊精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3)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使其发生结晶;(4)将产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

2.优缺点:该方法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效率较高,产物纯度较高。

但是,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到待包合物和环糊精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容性问题,并且需要对温度、浓度等条件进行精细控制,操作比较繁琐。

四、超声波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处理来促进待包合物和环糊精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将待包合物和环糊精混合后,在超声波处理下使其充分混合和反应,从而获得目标产物。

1.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待包合物和环糊精;(2)将待包合物和环糊精加入干净无水无油的容器中;(3)通过超声波处理使其充分混合;(4)将混合后的产物进行干燥或溶解处理。

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重点

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重点

第二十章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定义: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将某些小分子物质(又称为客分子)包藏于环糊精分子(又称为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环糊精包合物的技术。

特点: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3.液体药物粉末化
4.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5.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结构和理化性质:
环糊精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常见的有α、β、γ三型,分别有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

以β-CD最为常用,为7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固体分散体
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

微囊
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

微球
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形或类球形实体。

微囊微球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贮存或再制成各种剂型
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6、使药物具有缓释或控释性能
7、使药物具有靶向性
8、可将活细胞或活性生物材料包裹,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生
物相容性与稳定性
9、栓塞性微球直接经动脉管导入,阻塞在肿瘤血管,断绝肿
瘤组织养分和抑杀癌细胞
脂质体
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为类脂质小球或液晶微囊。

羟丙基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技术的原理

羟丙基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技术的原理

羟丙基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技术的原理1环糊精的定义及发展近况环糊精是由淀粉经环糊精葡萄糖转移酶作用环合后得到的由六个以上葡萄糖连接形成的环状低聚化合物。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状,味甜、不吸湿,其稳定性同甘蔗或淀粉相似,可保存数年不变性或降解。

环糊精的分子结构为六个以上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

其中常见的是α-环糊精、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三种(见图1-1),分别有六个、七个和八个葡萄糖分子结构。

其中β-环糊精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是目前唯一工业上能大量生产且应用广泛的环糊精产品。

但是,由于β-环糊精在C2、C3羟基之间形成分子内氢键,导致其在水中溶解度较低(1.85g/100ml, 20℃),限制了β-环糊精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打开环糊精分子内氢键,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使得环糊精能复合较大分子的客体物质, 并改善其功能特性。

这些化学改性环糊精被称为第二代环糊精。

目前,能工业级生产且有一定应用的化学改性环糊精主要有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硫乙基-β-环糊精和乙酰基-β-环糊精等。

特别是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性大大提高,溶血性更低,可用作注射制剂添加物,并且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批,是目前最有应用潜力的环糊精材料。

羟丙基环糊精(Hydroxypropylcyclodextrin, HPCD)是环糊精的一类无定型多组分化学衍生物,由羟丙基取代环糊精2、3或6位羟基的H原子而得到。

由于环糊精主要有α、β和γ三种,羟丙基环糊精也有HP-α-CDs、HP-β-CDs和HP-γ- CDs三类。

环糊精自上世纪末发现以来,由于良好的包合性能,并且基本没有毒性,价格也逐步降低,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量逐年增加,相关文献的数量也直线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羟丙基环糊精的结构、功能和安全性性,分析羟丙基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与客体分子释放的机理,对其包合产品的目的进行简单阐述及对环糊精的应用进行前景展望。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原理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原理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原理环糊精是一种糖类衍生物,它具有特殊的空心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环糊精能够与各种分子相互作用,并形成包合物。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其中环糊精分子将其他分子通过空腔包裹进去,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原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空腔效应和疏水效应。

首先是空腔效应。

环糊精分子中含有一个空心的环状结构,这个空心结构对于小于其空腔直径的分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当目标分子尺寸适合于环糊精的空腔时,目标分子可以进入环糊精的空腔内。

环糊精的空腔可以与目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电荷间相互作用等各种相互作用力。

这些力可以帮助稳定包合物的形成。

其次是疏水效应。

环糊精分子的外层由氧原子组成,这些氧原子比碳原子更具电负性。

因此,环糊精的外层具有亲水性,而内层则是由碳原子构成,具有疏水性。

这种疏水效应导致了环糊精分子在水中形成的疏水内壁和亲水外壁。

当溶液中存在疏水性分子时,这些分子倾向于进入环糊精的内部空腔,以减少其与水分子的接触。

综上所述,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是通过空腔效应和疏水效应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空腔效应使得环糊精能够选择性地包裹适合尺寸的分子,而疏水效应则增强了包合物的稳定性。

在环糊精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糊精的空腔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传递领域,环糊精可以将药物分子包裹在其内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从而增强药物的传递效果。

在食品工业中,环糊精可以用作食物添加剂,用于改善口感、延缓食物的氧化和腐败。

此外,环糊精还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化合物、降低毒性化学物质的风险以及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

总的来说,环糊精的包合作用通过空腔效应和疏水效应相互作用来实现。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环糊精能够与其他分子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环境等领域。

随着对环糊精的研究的深入,环糊精及其包合作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提升。

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特点

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特点

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特点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包装技术,它采用了倍他环糊精作为包合剂,可以将药物分子包合在其内部,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下面我们将从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介绍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

技术特点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这是因为倍他环糊精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体内迅速分解并释放药物分子。

同时,倍他环糊精还可以保护药物分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

此外,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2. 可以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和溶出速度等。

3. 可以增加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应用前景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许多药物采用了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进行包装和制备,如阿司匹林、伊马替尼等。

这些药物在包合后,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农药等领域。

例如,在食品领域,倍他环糊精可以用于保护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提高其稳定性和口感;在化妆品领域,倍他环糊精可以用于保护活性成分,提高其渗透性和稳定性;在农药领域,倍他环糊精可以用于提高农药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多功能化: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将会发展出更多的功能,如靶向性、缓释性、控释性等,以满足不同药物的需求。

2. 环保化: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将会采用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个性化:倍他环糊精包合技术将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备和包装,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利用度。

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冷冻干燥法
• 对溶于水且不耐热的包含物(遇热挥发、分解、 变色)可采用本法制备。
• 用其它方法得到的包含物采用冷冻干燥,所得 产品疏松、溶解性能好。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 • • • • •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液体药物粉末化 减少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掩盖不适气味 调节释药速度 提高生物利用度
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
• 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 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处于包合物外层的大分 子物质如环糊精(CYD)、胆酸、淀粉、纤维素、 蛋白质、核酸等称为主分子,被包合于主分子 内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主分子具有较大 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 囊。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可与环糊精形成固体包合物用 于口服剂型的有机物
• • • • • 化合物结构中原子数大于5个(C.P.S.N)。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mg/ml。 化合物的熔点小于250℃。 化合物的稠环小于5个。 化合物的分子量在100400之间。
常用于药剂处方中环糊精的选择
环糊精在体内的吸收过程
α、β、γ三种环糊精化学结构
环糊精的结构
环糊精的立体结构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
• 饱和水溶液法 • 研磨法 • 冷冻干燥法 • 其他
饱和水溶液法
环糊精(饱和水溶液)
+
客分子化合物
搅拌混合30min
包含物
研磨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用1-5倍的水与环糊精混合,再加入药物(必
要时溶于有机溶剂),在研磨机中充分研磨混 合2-5h,反应物逐渐粘稠成糊状,干燥后用有 机溶媒洗净,即得稳定的包合物。 • 本法适于不溶于水的固体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
性质: 环糊精具有环状空桶的特殊结构,可
ß -CD环状构型 以包含很多小分子化合物;呈亲水性,为水溶
性的白色粉末,对酸不稳定,对碱、热和机械 作用较稳定;毒性低。
立体结构
环糊精衍生物

甲基化环糊精
2,6-二甲基-β-CYD(DM-β-CYD)、2,3,6-三甲基 -β-CYD(TM -βCYD)、不定位甲基化-β-CYD(RM -β-CYD)

鱼腥草素-β-CYD包合物的制备

方法:按摩尔比1:1分别称取适量鱼腥草素和β-CYD,
先将β-CYD置研钵中,加适量水研磨成均匀糊状后,加入 鱼腥草素,再充分研磨均匀,抽滤,将所得物低温干燥, 过60目筛。

效果:制成包合物后鱼腥草素的溶解度增大11.4倍,溶
出速率及稳定性也增强,并可掩盖其不良气味。

陈皮挥发油-β-CYD包合物的制备

取β-CYD6g,加适量蒸馏水,使完全溶解, 制成饱和溶液(或近饱和溶液)后,与陈 皮挥发油1ml(配成50% 乙醇溶液)相混合, 恒温搅拌一定时间后,置冰箱冷藏过夜, 抽滤,包合物用少量乙醚洗涤2次,至无陈 皮香味,40度真空干燥4小时,即得粉末状 陈皮挥发油-β-CYD包合物。
如苯二酚包合。
这种包合物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极易 分解;形成有固态包合物则比较稳定。
3.层状包合物:
客分子存在于主
分子的某一层空间。 如月桂酸钾使乙苯
增溶时,乙苯可存在
于表面活性剂亲油基 的层间以达到增溶目
的。
第二节 环糊精包合物



环糊精包合物:是指药物分子被包含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
包括羧基- CYD衍生物硫酸酯或磺烷基醚型衍生物 如:6-羧甲基钠- β -CYD(CM- β -CYD),2,3,6-丁磺 基钠- β -CYD 在较大pH范围内具有较大溶解度



两亲性CYD衍生物
在CYD分子外部嫁接疏水性的侧链,使其不仅具有亲水性, 同时也有一定的亲脂性 可以形成胶团,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载体,可作靶向制剂的 载体


四、包合物的体内试验 比较药物和药物与CYD形成包合物的药时曲线下的面积来反映
客体化合物形成包合物的浓度。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新技型研究中的应用
1、速释制剂 2、缓释制剂 3、局部给药制剂 4、毫微粒给药系统



(二)按包合物的几何形状分类
1.管状包合物:
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管形或筒 形空洞骨架,另一种分子填充其
中而成。
尿素、硫脲、环糊精、去氧 胆酸等均能与客分子形成管状包
合物。
2.笼状包合物: 是客分子进入由几个主分子构成 的笼状晶格中而成,其空间完全闭合 且包接过程为非化学结合,包合物的 形成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大 小。

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

验证:主要是鉴别药物是否已被CYD包入 空穴内以及包合的方式
鉴别方法


1、显微镜法和电镜法
原理:药物形成包合物后,可引起晶格排列发生 变化,因此使得空白包合物和含药包合物的形状 有所不同,通过显微镜观察即可容易区分。 盐酸氯胺酮 –β-CYD包合物的显微观察:取含药包 合物和同法制备的空白包合物各少许,置显微镜 下观察,空白包合物为规则板状结晶,而包合物 为不规则块状粉末。

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母体CYD,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制成液 体制剂加热或灭菌时会出现沉淀,浊点80度,冷却后又再溶解。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高于母体CYD


羟烷基化环糊精
包括羟丙基-CYD(HP-CYD) 、羟乙基-CYD(HE-CYD)
羟丙基-CYD:所有衍生物溶解度大于50g/L,溶解度随温
醇中,置N2气流并遮光的容器中搅拌8天后,溶液经真空 干燥,加少量异丙醇洗涤,除去未包合的维A酸,沉淀物 置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后即得。

注:维A酸可用于治疗痤疮和粉刺等皮肤性疾病,因其易受氧化、遇 光、热不稳定,另外溶解度小,局部应用刺激性大,制成包合物后, 可以明显改善以上不足。


3、研磨法
形成的超微粒分散体,又称为分子胶囊。

环糊精:由淀粉酶解和环化后得到的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产品类型:α-CYD(6)、β-CYD(7)、γ -CYD(8)
溶解度: α-CYD(145g/L)、 β-CYD(18.5g/L)、 γ -CYD(232g/L)
β-CYD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0,18.5g/L)、(40,37g/L)、(60,80g/L) 、(80,183g/L)、(100,256g/L)
分为:直接研磨法和搓粘法 直接研磨法:直接将药物和CYD的物理混合物研磨一定时 间,可形成包合物。 搓粘法:取CYD先加入2-5倍量水研匀,加入客分子药 物(必要时可将客分子药物溶于少量适当溶剂中)置研磨 机中充分混合研磨成糊状,低温干燥用适当溶剂洗净,再 干燥即得包合物。 两种方法得到的包合物形态不同



4、紫外分光光度法
根据药物结构及其与CYD包合的方式,可以出现以下三种 情况: (1)纯药物的吸收峰在包合物中消失 (2)药物在包合物中的紫外扫描曲线随CYD浓度增加而下

降,这种情况见于药物结构中的发色基团被包入CYD的空
洞中。

(3)包合物紫外扫描曲线随CYD浓度增加而向上移,这种 情况见于难溶性药物被CYD包合后,溶解度增加,因此吸 光度也增大。

一、包合物的分类: (一)按包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类 1.多分子包合物:若干主分子由氢键连接,按一定的方向松散的排列 形成晶格空洞,客分子嵌入空洞而成。包合辅料有:硫脲、尿素、去 氧胆酸等。 2.单分子包合物:单一的主分子与单一的客分子包合而成。包合辅 料:环糊精。 3.大分子包合物:天然或人工大分子化合物可形成多空结构,能容 纳一定大小的分子。包合辅料:葡萄糖凝胶、沸石、硅胶纤维素和蛋 白质等。
度升高而增大。

羟乙基-CYD性质与羟丙基- CYD相似


支链CYD
分支链是一些糖的取代物,葡萄糖基-CYD(G1-CYD)、 麦芽糖基-CYD(G2-CYD)、麦芽三糖基-CYD(G3- CYD) 溶解度高于母体γ -CYD,温度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小 对酸稳定性:β - CYD< G1- β –CYD< G2- β –CYD< 2G2- β –CYD


β-CYD应用最为广泛,美国、日本已将β-CYD收载为口服辅料,HPβ-CYD已被美国药典收载为注射用辅料。
CYD包合物的优点

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改善药物的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 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改善药物制剂的性能 用作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载体
应,不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或配位键等化学健的形成,
CYD的包合物作用主要是一种物理过程。
影响包合物形成的因素


客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大小、极性、分子状态


主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客分子对CYD的空洞有选择作用;CYD衍生物对药物的增溶作用有差异, 如甲基化CYD,甲基化程度较低的衍生物对药物增溶作用比较强,离子型 CYD衍生物所带的电荷与药物分子电荷相反,由于静电作用会增加包合作用。

制备包合物前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客分子药物的性质:分子的结构、大小、溶解 性、稳定性 2、CYD的选择:CYD的性质(溶解性、空洞大 小)和来源 3、包合方法的选择
制备方法


1、饱和水溶液法
常用于水中溶解度小的CYD。 操作方法:先将CYD配成饱和溶液,再加入药物充分混合, 经搅拌或超声使药物与CYD起包合作用而形成包合物。 所得包合物若为固体,经过滤、水洗、再用少量适当的溶 媒洗去残留药物,干燥即得成品。 若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包合物仍可部分溶解于溶液 中,可加入某些有机溶剂或减压浓缩,以促使包合物析出


4、冷冻干燥法
适用于制成包合物后易溶于水,且在干燥过程中 易分解、变色的药物。所得成品疏松,溶解性能 好,可制成粉针剂。
溴匹立明-CYD包合物的制备
方法:将溴匹立明与CYD按1:1摩尔比称量, 溶于含0.14%的NH4OH水溶液中,搅拌溶 解并通过0.45nm孔径的微孔滤膜,置液氮 罐中冷藏再冷冻干燥24h,即得。 效果:溴匹立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但溶解度小,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低,制成 包合物后,可提高溶解度,其中以HP-βCYD效果最为明显。
包合物中主、客分子的比例
大多数为1:1,客分子体积大时比例会发生改变


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
一些聚合物,如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与CYD形成络合物,增加包合物 溶解度,提高药物在从生物膜中的通透量
包合作用的特点

单分子包合物 药物缔合作用的影响 包合物的竞争作用 光学异构体的选择性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举例
评价CYD衍生物对肌肉的刺激性:将CYD衍生物溶于灭菌生理盐水中,注射于 兔股四头肌外侧,由股肌所受到的刺激程 度评价刺激性。



溶血活性:某些CYD的衍生物可以“萃取”红细胞膜上的成分,如磷
脂、胆固醇和蛋白质,造成膜的破裂和细胞内重要物质的丢失。
包合物的形成和包合作用

主分子和客分子进行包合作用时,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
环糊精包合技术
第一节 包合技术

包合技术:是一种分子被包嵌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 技术。

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主分子即具有包合作用的外 层分子(host molecule),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 在内。客分子即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中的小分子物质(guest molecu le或enclosed molecu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